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3593167 張國榮:超前時代十五年的「同志偶像」 何桂藍 BBC中文記者 15年前的4月1日,香港傳出一個消息;起初,港人都以為那只是愚人節玩笑。 但隨著電視新聞報導證實,人們才意識到這是真的:一代巨星張國榮自文華東方酒店24樓 縱身躍下,當場死亡。 1980年代以來,張國榮一直是兩岸三地家傳戶曉的歌手與演員,在亞洲其他國家也有大批 歌迷影迷;他的死訊,在華語世界造成轟動,同時也引發爭議。 張國榮留下了無數經典演出與電影作品。在生命中的最後幾年,他的演繹越來越著意挑戰 保守社會的道德框架,開拓了性別多元的空間;然而這些跨越性別界限的藝術追求,於張 國榮仍然在生的年代,在相對保守的香港社會,一度成為大眾媒體口誅筆伐的對象。 不少香港傳媒與評論者將其自殺歸咎於他的性取向;但香港社會既有批判張性取向的聲音 ,也有對他不離不棄的支持者。葬禮當日,逾萬歌迷圍在靈堂之外,冒雨送別偶像。 時至今日,華語演藝界仍未見如此俊朗卻又如此嫵媚,既受大眾追捧亦能拓闊藝術疆界的 巨星:直到張國榮死後多年,香港社會才慢慢追上了他當年超前的步伐。 程蝶衣與何寶榮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張國榮已經是香港流行樂壇中的天王巨星,影響力遍及亞洲多國。90 年代,張退出樂壇專注電影事業,成就非凡:1994年,張國榮在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 》中,飾演戀慕師兄段小樓的幹旦程蝶衣。電影獲得戛納(Cannes,另譯康城、坎城)影 展金棕櫚獎,張國榮的演出備受讚譽。 事實上,早在1981年,張國榮就曾獲邀出演電視版的同一角色,但因為要保護歌手形像而 未有接受;十年後,陳凱歌開拍電影版《霸王別姬》,張國榮在主動爭取之下,才獲得這 個角色。 為何事隔十年,張國榮才出演程蝶衣一角?香港文化研究學者洛楓(陳少紅)在《禁色的 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像》中指出,除了因為已成為「殿堂級」的張國榮可以隨心所欲之 外,也有香港性別運動發展的背景。 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同性性行為仍屬刑事罪行,社會上對同性戀者十分鄙夷,在1984年 香港首宗愛滋病例確診後更是如此,以「屎忽鬼」(針對同性性行為的罵語)等污名冠之 ,不少人仍堅信同性戀是「疾病」;直到1991年,同性性行為正式非刑事化,香港的同志 社群才得以從地下慢慢浮上水面, 「90年代是香港同志運動發展的重要階段,社會上開始聽得到同志的聲音。張國榮的情況 ,可謂與這股思潮相輔相乘,」研究同志文化的香港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江紹祺向BBC中文 表示。 雖然如此,社會上的歧見仍未消除。 在主流娛樂電影中,張國榮不時出演性別模糊的形像,如《家有囍事》及《金枝玉葉》, 就以較陰柔、甚至「娘娘腔」的角色,與扮演男人婆/假小子的女主角擦出火花;這些電 影以性別倒置作為笑料,結局往往是兩人回復「正常」的男女身份,才得以終成眷屬。 「香港人對gay的處理太過喜劇化、太過醜化,我覺得並不需要如此……」1994年受訪時 ,張國榮曾表達自己對針對同志偏見的不滿。 到1997年,張國榮與梁朝偉合演王家偉導演的《春光乍洩》,以一對同志戀人避走他鄉的 愛情故事,隱喻香港人在回歸前夕的身份迷惘;電影在全球範圍引起很大迴響,是歷來最 知名的亞洲同志電影之一。 近年曾憑多部同志影片作品,獲得國際影展獎項及提名的香港青年導演洪榮傑向BBC中文 說,《春光乍洩》中對同志關係的處理,對他影響甚深。 「《春》的力量在於,講一個最普通、最符合異性戀想像的愛情故事,但將女性的角色換 成男人去演,突然就威脅到主流愛情關係的觀念。」 洪榮傑指出,九十年代在歐美,同志角色在電影中才漸漸擺脫過往的負面定型,因此大部 分同志電影都著重呈現社會對同志的壓迫、同志承受的歧見與掙扎;而《春》完全沒有這 樣的元素,對同志的處理,在當時即使在世界範圍也是非常罕見的。 「《春光乍洩》最厲害的,是呈現到原來同志關係是可以這麼『普通』的!放下同性戀或 異性戀的框框,就會見到人與人之間真正的感情。」 挑戰主流的天王巨星 在電影以外,張國榮在舞台上的演繹,也更加自我、更加大膽。 「過往的香港社會,會將『中性』視為『不男不女』,看法十分負面,」江紹祺說,「但 張國榮卻衝破了這個非黑即白的看法,告訴社會『亦男亦女』可以是『正』(好、吸引) 。」 1997年復出歌壇的演唱會中,張國榮參考英國歌手大衛·鮑伊(David Bowie,大衛·保 兒)的先例,腳踏一雙珠片閃燦的紅色高跟鞋演唱《紅》。 張國榮曾說,「姣、型、靚、寸」(風騷、有型、美麗、高傲)是一個表演者的成功之道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8kCTLR-Ark#t=1h17m15s
而比《紅》的妖嬈表演更惹人注目的,是張在演唱會上將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獻給「 兩位我摯愛的人」——向母親致意後,張再揭示另一人的身份: 「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 位好朋友……唐先生(唐鶴德)。」 這段委婉的告白,被外界視為張國榮的「出櫃」宣言。 江紹祺形容,張國榮的行為可謂為同志賦權:「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社會環境,對同 性戀者非常壓迫,還在講『愛滋佬』、『變態佬』等詞,非常負面,同志如何告訴別人, 自己屬於這個群體?」 「一個如此知名的明星,站出來承認自己的身份,對社會有非常正面的影響,也令更多同 志有信心面對自己的性取向。」 一方面,張國榮的天王級地位,一定程度上扭轉了香港社會對同志的負面印象,但他亦因 此承受極大的輿論壓力與質疑。 香港演藝界對同志題材的歧見,可見於1998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當年,三名喜劇演員以 搞笑形式介紹五部「最佳電影」提名作品,講到《春光乍洩》時,三人作出嘔吐狀。 鏡頭掃到台下的張國榮時,他只禮貌地微笑。 http://v.qiye10000.com/v/XMTI8MTUbODq.html 2000年,因在電影中的演出打動了對方,張國榮成為第一位邀得法國時裝大師高堤耶( Jean Paul Gaultier)合作的亞洲歌手,為其量身設計《熱·情》世界巡迴演唱會中的服 飾。駁上及腰長髮,身穿透視裝與及膝短裙,張國榮再一次向觀眾展示出超越性別規範的 獨特氣質。 然而,在那個年代的香港,這樣的嘗試並未獲得主流大眾的認可。對於張在《熱·情》演 唱會中的演出,香港傳媒以「貞子(日本電影中的長髮女鬼)化身」、「扮女人」等污名 來嘲弄,更有電影劇以「人妖」、「變態」來影射張國榮。 「演唱會的第三日,Jean Paul Gaultier寄電郵給我,直指香港人不知所謂,以後的國際 設計師不會再和香港人合作搞騷(秀),」張國榮曾向香港《明報周刊》披露:「日本傳 媒亦認為那個演唱會十分精彩……日本的傳媒及搞手更問我,為何香港傳媒會陷害自己的 藝人?」 時至2001年,張國榮為新歌《夢到內河》執導拍攝MV,力邀日本著名芭蕾舞蹈員西島千博 參演,但卻因當中數秒兩男無上裝相擁的片段,被香港主流電視台無線電視禁播。 洛楓在其著作中指出,張國榮在舞台與電影中展現性別多元樣貌的1996-1997年,正正是 香港傳媒界「狗仔隊」文化冒起之時。 「這正是香港傳媒全面淪陷的年代,(張)這些具爭議的形像,恰巧落入無孔不入的獵奇 鏡頭、口誅筆伐的憑據……儘管其藝術造藝贏得部份有識見者的讚許,但在日常報導中仍 不能避免,成為低俗文化的祭品。」 巨星殞落 2003年4月1日,張國榮自中環文華東方酒店24樓躍下,終年46歲。他的死在華語世界造成 轟動。 張留下的遺書中,並無明確透露尋死原因;但不少香港傳媒與評論者將其自殺歸咎於他的 性取向,有雜誌甚至形容自殺是同性戀者的「宿命」。即使在死後,針對其性取向的攻擊 仍然不絶。 但這無礙歌迷、影迷及大眾悼念一代巨星的殞落:葬禮當日,逾萬歌迷圍在靈堂之外,冒 著四月南方的細雨,送別香港演藝史上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偶像。 在家屬刊出的訃文中,與張共度20年的同性伴侶唐鶴德名列第一,在葬禮上亦獲安排坐在 首位,並由他按下火葬鈕送張國榮最後一程。 雖然香港沒有任何容許同性結婚或進行民事結合的法律制度,但張國榮與唐鶴德對關係的 坦蕩態度,令他們成為香港社會廣為認受的一對。 在翌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唐鶴德受邀踏上金像獎的舞台,代張國榮領受特設的「演藝 光輝永恆大獎」。 時至今日,文華東方酒店,仍不時迎來來自世界各地的「哥迷」,憑吊偶像告別人世之地 ;每年張國榮忌日,酒店門前均會堆滿紀念張國榮的花束,蔚成一片花海。 「同志偶像」 除此以外,文華東方還是「香港性小眾之旅導賞團」的首站。 「每當走到文華東方,來自香港的參與者,自自然然就會想起哥哥。」主辦導賞團的香港 同志平權活動人士戚本乙(Benita)說。 於張國榮「出櫃」的1990年代度過少年時代的戚本乙,仍記得張國榮的性向宣示在社會造 成的巨大迴響——即使張國榮從未振臂高呼「我是同志」,只是公開承認,自己愛著一名 男性。 「他激發了社會的討論,這是最重要的,」戚本乙說,「哥哥令大眾接受,無論大家喜不 喜歡同性戀這回事,都可以喜歡張國榮。」 2001年九月,張國榮與唐鶴德在街頭牽手的照片,被娛樂雜誌煞有介事登上封面,事後更 引起記者一番追問,張國榮只回應「沒什麼大不了」。 這幀畫面成為了香港同志文化的另類象徵。多年以後,張國榮的一個香港同行在訪問中說 ,每看到這幅照片,他總覺得既釋放、又羨慕。 就在張國榮公開向唐鶴德示愛的15年後,香港歌手黃耀明於2012年,在同一方紅館舞台上 ,直白地表示:「我是一個同性戀者,我是一個『基佬』。」 時隔15年,香港社會的反應已經很不一樣,黃耀明的「出櫃」也迎來了傳媒的掌聲,只有 少數網絡言語對其作出攻擊。 「藝術沒有性別」 近年,香港出櫃的藝人、歌手越來越多,當中較知名的黃耀明、何韻詩等人,更熱切投身 為同志爭取平權的社會運動;但與同志權益相關的法例,如保障同志免受歧視的「性傾向 歧視條例」,連諮詢也未能展開。 但社會對性別多元的包容程度無疑越來越大;大眾對「性小眾」等名詞,與性別意識的認 知亦不斷提高,關於這方面的公共討論亦越來越多元。 「直到近幾年,媒體才開始討論gender-queer(性別酷兒)、性別流動的概念,」戚本乙 說,「但哥哥廿年前已在實踐這件事。」 2017年,香港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舉辦了《曖昧: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性別演繹》展覽; 甫步入展廳,參觀者最先看到的展品,是一雙珠片紅色高跟鞋。 張國榮曾經這樣說過:「藝人做到最高境界,是可以男、女兩個性別同在一人身上:藝術 本身是沒有性別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121.18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22495334.A.7CE.html ※ 編輯: sarada (1.162.121.184), 03/31/2018 19:31:18
fasio188 : 張國榮是超越性別的 03/31 19:39
DORAOMON : 反觀臭甲 03/31 19:43
mm4669075 : 香港真的對 同性戀很不開放 從港片就看出一二 03/31 19:44
bruce79 : 張國榮訪談說過是雙性戀 03/31 20:21
wjv : gj 03/31 20:37
ISDP3 : 哥哥的才華永遠留在人心!無關他的性取向。 03/31 23:12
msa8529 : 永遠懷念張國榮 03/31 23:50
ruby05075151: 推 張國榮無可取代 04/01 02:25
ruby05075151: 無人可取代 04/01 02:26
Wreet : 推哥哥 04/01 03:40
cat1224 : 管別人愛男愛女真的很閒 04/01 04:17
petitrie : 永遠懷念哥哥 04/01 16:49
aliciamia : 哥哥真的是超越性別的大藝術家 07/06 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