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坎城影展缺席的導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523000860-260115 -- 坎城影展不僅是許多人心目中的電影藝術殿堂; 市場交易與媒體效應的強勁,亦不容小覷。 因此,費心想踏上這張紅毯的,既有傾注心血的創作者, 也有無所不用其極搏版面的藝人與異人,一同浸淫在鎂光燈下,混雜了掌聲與噓聲。 無論目的為何,坎城理當人人趨之若鶩;但還是有人缺席了。 譬如以《影像之書》(The Image Book)八度問鼎金棕櫚的的法國新浪潮大師高達 (Jean-Luc Godard)就沒出席首映禮。老人家年高德劭且特立獨行,大夥早已見怪不怪。 半世紀前,高達曾是讓坎城在五月風暴中停辦的揭竿人物之一,但兩廂恢復往來已久, 今年大會海報還取材他的《狂人彼埃洛》(Pierrot le Fou, 1965)。 雖然如同預料沒出席首映,但高達這回至少在記者會上視訊了一下。 年近九十依然前衛的他,新作宛如八十多分鐘的夫子自道,有關於影像再製與詮釋的辯證, 還有道德、法律、語言、種族、戰爭的探討,即使昏睡了一堆人,依舊掌聲如雷。 但更有趣的是當某些觀眾以為電影結束而不假思索鼓掌之際, 才發現後面還有一大段,這種尷尬也頗具「高達」味。 但其他沒來的,卻是想來也來不了。 其中一位是俄羅斯導演賽勒布倫尼科夫(Kirill Serebrennikov)。 他的前作《為神著魔的男孩》(The Student, 2016) 把宗教極端主義的瘋狂恐怖做了驚人的描寫,曾在坎城「一種注目」單元引發熱議, 也為他在俄羅斯帶來一些麻煩。俄羅斯政府以違法挪用公款的罪名對他實施居家軟禁, 並強調拘捕與其創作內容無關,讓人更加懷疑此地無銀三百兩。 他這次入圍競賽的影片《盛夏》(Summer)描寫八○年代初期, 俄國搖滾、龐克在青年之間崛起的經過, 又特別聚焦在韓裔創作歌手 Viktor Tsoi如何被偶像兼伯樂 Mike 及其美麗的妻子 Natacha 影響的經過,自然又站在保守派的對面。 記者會上刻意留出的空位,首映時高舉的名條,都說明不在場的事實。 伊朗導演賈法潘納希(Jafar Panahi)所遭到的政治迫害更是影壇皆知。 2010 年他在家中突然被捕,直到絕食抗議才准予保釋, 但同年年底德黑蘭法院判處他六年徒刑以及長達二十年不准拍片、出國、受訪, 理由是「圖謀威脅國家安全及散播顛覆體制的言論」。 包括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 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以及潘納希的師父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 都曾公開聲援他,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更在領取坎城影后時亮出 「Jafar Panahi」的名牌疾呼放人。 即使被伊朗政府軟禁,賈法潘納希還是想盡辦法拍片。 成名甚早的他,處女作《白氣球》(The White Balloon, 1995) 就在坎城拿下象徵最佳新導演的金攝影機獎, 之後也曾以《生命的圓圈》(The Circle, 2000)、《計程人生》(Taxi, 2015) 斬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和柏林影展金熊獎, 能否成功問鼎金棕櫚,自然也成了坎城的話題。 他的《三張面孔》(Three Faces)描述一名知名的女演員收到一則驚心的視頻, 一個跟她求救不成的年輕女孩決定輕生。不安的她不確定這是惡作劇還是訣別書, 央求導演賈法潘納希陪同前去釐清。兩位本尊現身說法演自己, 讓本片瀰漫了偽紀錄片的質地。也藉此揭露了即使在現代, 某些地方與人們依舊對於女性自覺棄如敝屣、甚至予以威脅。 有人順從,有人叛逆,也有付出代價。片中的求救者與追查者、 以及由她們再延伸而出的那些看不清面目的女人,結構出這個努力與無力的狀態。 人到不了場,電影還是可以強而有力地發聲的。 -- 原文結束。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7.159.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27056848.A.B8D.html
qpr322 : 看標題以為是沒進競賽的導演 05/23 15:04
我也是 XD ※ 編輯: MyAll (219.87.159.71), 05/23/2018 15:23:15
kevinfort : 一屆坎城竟然有兩位因政治因素無法前來是不是創下 05/23 18:20
kevinfort : 紀錄 05/23 18:20
joey0602 : 高達還蠻新潮的用手機視訊www 05/23 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