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新聞網址: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012/3924617 台北電影獎改制(上):當北影放棄使命,我們需要第二個金馬獎嗎? 鄭秉泓 無論有沒有特別關注金馬獎,每年金馬獎一頒完,只要國產電影(也就是台片)獲獎結果 不如預期,網路上馬上就會出現一股聲音:「給我台灣電影獎、給我國家電影獎,其餘免 談!」 但是多數高喊這句話的鄉民、藝文工作者、媒體記者及政客常常忘了,台灣確實早已有國 家級的電影獎,而且還舉辦了20年,那便是每年7月揭曉的「台北電影獎」。 北影承載的本土創作能量 台北電影獎和金馬獎從成立之初,設置宗旨就截然不同。金馬獎創辦於1962年,除了獎勵 優良國語影片和優秀電影工作者,同時也有著「向蔣介石祝壽」的政治意圖。隨著時代演 變,參賽影片不再受限於國語發音的規定,政治導向的給獎標準,也逐漸轉為以美學為依 歸。 90年代中期,因應中國改革開放及兩岸開放交流,金馬獎開始納入中國片參賽。歷經20年 來的賽制改革,如今已成為華語片的最高殿堂。作為表彰影像美學與電影產業全面向的電 影獎,金馬獎共設立最佳影片、導演、編劇、演員及各項技術(攝影、配樂、歌曲、剪輯 、造型、美術)、紀錄片、動畫長短片、劇情短片等20餘個獎項。 相較之下,台北電影獎不一樣。從入圍方式到獎項的設立初衷,從最早的影評人獎,到後 來側重非商業片,再到兼容長短片、劇情、紀錄、動畫、實驗等混賽,就是為了走出一條 和金馬獎完全不同的道路,同時展現台灣本土影視創作的最大能量。 台北電影獎的前身是1988年中時晚報創立的「中時晚報電影獎」,1994年更名為「台北電 影獎」,分為「商業映演類」及「非商業映演類」;1998年被納入陳水扁時任台北市長所 創設的台北電影節;2004年更明確區分為劇情、紀錄、動畫、實驗4大類;2008年則針對 劇情類再細分為長片和短片,停止頒發最佳實驗片,並將百萬首獎限縮於劇情長片作品, 同時也增設電影技術與演員獎項。 「海角神話」之後,非主流台片處境有改善嗎? 2008年是台北電影獎非常關鍵的一年,台灣電影從21世紀之初,市佔率不到百分之一的谷 底絕處逢生。《海角七號》、《九降風》、《囧男孩》、《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等強棒 台片同時參賽,適逢台北電影獎賽制改版,以往多由紀錄片拿下的百萬首獎,改成只頒給 劇情長片。 這批生力軍在頒獎典禮上屢獲肯定,不僅為1個多月後《海角七號》的5億票房神話打了場 前哨戰,同時也敲響了台灣電影的21世紀復興。 不過,有得必有失,雖然2008年的台北電影獎雖對日後「海角神話」起了關鍵作用,但獨 尊商業劇情長片的作法,卻相形削弱其他非主流台片(如短片、紀錄、動畫等)的能見度 ,更別提實驗片從此消失在台北電影獎的入圍項目中。 歷經2屆的抗議聲浪,台北電影獎自2010年起,恢復不分類評選、百萬首獎及個人獎項( 如演技與技術項目)皆開放紀錄片、短片及動畫片角逐。此後連續5年(2010-2014)的百 萬首獎,皆由紀錄片贏得,而導演、演員及各類技術獎項,頒予非劇情片者所在多有。 北影的獨特性:不只是小型金馬獎 老實說,台北電影獎的處境始終尷尬,因為沒人可以確定,它該不該成為第二個金馬獎, 或者說本土版、台片版本的金馬獎。 金馬獎表彰的是全世界的華語片,若放在華語電影這個全球化的巨大脈絡之下,台灣電影 的優勢是崇尚創作自由、題材不受干擾、具批判性的人文關懷等;缺點則是受限於市場、 資金及不成熟的產業規模,無論是說故事的方式,或技術的完成度,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 台北電影獎的存在,恰好彌補了台灣電影歷來常被金馬獎忽略的那一塊。甚至有這種說法 ——「反正入圍不了金馬獎的,至少可以在台北電影獎獲得重視與補償」——不過,我並 不贊同這種說法。 以2010年後的台北電影獎賽制來看,無論收到多少徵件,就是固定選出10部劇情長片(往 往會有電視電影入圍)、10部劇情短片(也可能出現實驗短片)、10部紀錄片(包括紀錄 長片、紀錄短片、帶有實驗性質的紀錄片)、10部動畫片(動畫長片、動畫短片、帶有實 驗性質的抽象動畫片)作為入圍名單。 這份多達40部長短片的名單,之所以可能比當屆金馬獎的台片入圍名單更重要的原因在於 ,它們正是象徵著這兩年來(從過去一年到未來一年),本土影像創作最大能量的交集。 北影淪為金馬獎次級品牌? 台灣電影從來就不是只有商映劇情長片而已,要探究當前台灣影像創作,就必須從商映台 片、電視電影、迷你劇和網劇、各類短片(尤其是學生短片)、紀錄片、動畫片多管齊下 ,如果能加上連續劇和錄像藝術作品當然更好。 台北電影獎正好可充當一個年度例行的篩選平台,精挑細選的入圍名單,就像是一幅台灣 本土影像創作的綜合走勢圖,哪些片子被選進來,甚至比得獎者是誰更為重要。 2019年,台北電影獎宣布重大改制,往好處想,是堅定地擁抱產業,以海量的入圍名單來 榮耀電影人,不過,這是必須付出代價的——這個電影獎從此放棄了10餘年來,或是主動 或是被動承載台灣本土影像創作能量的關鍵位置。 換句話說,它原本的獨特性不見了,它把自己變成了依附金馬獎的次級品牌。 ————————————————————— 下篇有更完整的在講說,今年的北影賽事到底改了什麼細節 台北電影獎改制(下):思慮欠周的遊戲規則,以及被犧牲的台灣電影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012/3924619 是Ryan寫的,覺得很值得看一下 身為一個常看影展的人,近年一直覺得北影失去獨特性,不只是今年獎項更動的而 已,還有影展的選片內容也是,懷念以前有城市主題的時期(不過北影的國新競賽的單元 還是一直蠻喜歡的)。或許大家感覺到北影觀眾減少不是沒有原因,同質性很像的話,觀 眾可能一年就追個一次金馬影展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126.2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62918398.A.A98.html ※ 編輯: borntoeat (223.140.126.240 臺灣), 07/12/2019 16:02:51 ※ 編輯: borntoeat (223.140.126.240 臺灣), 07/12/2019 16:05:00
lgng66133 : 自從城市主題沒了之後 就很少跑北影 除非是真的想看07/12 16:16
waakye : 在我感覺北影已經大於金馬了 每次開幕閉幕片都很精07/12 16:40
waakye : 彩07/12 16:40
不過事實是,很多民眾沒聽過台北電影獎但知道金馬獎,這無法用選片精彩度來比吧?
ursaminors : 城市主題沒了就少去北影了+107/12 17:00
我還是會去看,只是這個真的很可惜,不曉得當初的考量是什麼
wumdbmax : 推深入07/12 17:01
pensees : 台北電影獎改制真的是亂七八糟。得獎名單一定超好笑07/12 17:13
Jokish : 本來想榮耀更多電影工作者 結果入圍了也沒多光榮07/12 18:13
哭哭
sleepyrat : 好懷念以前的中時報系~~07/12 19:04
※ 編輯: borntoeat (223.140.126.240 臺灣), 07/12/2019 19:20:31
Beandou : 結論是金馬的獎項機制並不完全適用台灣電影或台北電07/12 19:33
Beandou : 影獎,北影是30多部(12部長片)選出92入圍項目,07/12 19:33
Beandou : 但是金馬是70部(40~50長片)選出100初入圍項目,07/12 19:33
Beandou : 入圍項目數量非常接近,但片量卻有2~4倍之差。原07/12 19:33
Beandou : 本的47部長片報名根本不應該篩到12部。不能說入圍多07/12 19:33
Beandou : 項的電影很差,但他們有優點和缺點,但入圍多項的07/12 19:33
Beandou : 光環反而讓這些電影的優點和缺點放大有點掩蓋他們07/12 19:33
Beandou : 的優點。07/12 19:33
Beandou : 希望明年會更好,雖然我覺得今年金馬也有其他事要處07/12 19:38
Beandou : 理07/12 19:38
最新貼文有人講到改制後的好處,只能說還有空間改得更好
muching : 入圍電影還不乏雷片,今年踩到兩部大雷片,這懲罰到 07/12 20:14
muching : 一定程度相信獎項入圍名單的觀眾,也會懲罰到明年 07/12 20:15
a031405 : 我是瑞典那屆城市開始看得,還看到瘋狂美術館導演的 07/13 00:59
a031405 : PLAY,他得獎後很為他開心 07/13 00:59
joey0602 : 希望恢復城市主題+1 07/13 01:43
joey0602 : 然後今年台北電影獎的改制好詭異…07/13 01:43
joey0602 : 現在北影特色只剩國新競賽在撐… 07/13 01:50
wwpuma : 從今年最賣座國片入圍多項,就知道北影相當大程度 07/13 04:10
wwpuma : 地向市場靠攏。另外今年選片頗差,踩了好幾部雷 07/13 04:10
雷片這種比較見仁見智啦,至少不會影響我對影展的評價,我也在金馬踩過不少雷,但電 影喜不喜歡很主觀的,我不會歸於影展選片問題 ※ 編輯: borntoeat (111.83.165.102 臺灣), 07/14/2019 21: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