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入圍奧斯卡最佳記錄長片與國際影片的羅馬尼亞紀錄片《一場大火之後》 在上週上映。如同中文片名所指,本片記錄在2015當地集體俱樂部的一場 火災後,由於被送往醫院的倖存者相繼死於非燒傷的原因,促使記者展開 調查,從而揭露羅馬尼亞公衛醫療體系的大規模腐敗。 本片對剪輯敘事的編排與掌握相當精準,基本上以從旁紀錄記者的調查與 衛福部的討論為主,並沒有訪談的穿插。作為一部紀錄片,節奏反而像一 般劇情片一樣流暢。然而,本片的震撼之處又在於它確確實實是一部紀錄 片,在意識到這點時,其精彩又驚悚的情節更讓人感到可怕。 從結構上來看,《一場大火之後》可分為前後兩段。前半段紀錄以記者 Catalin Tolontan為首展開的調查,後半段則是貪腐被揭發後,新任衛福 部長Vlad Voiculescu所遭遇的困難。在前半段,這場醜聞基本上算是成功 公諸於世。這類揭露真相的報導相信各位都看過不少,然而我們同樣熟悉 的是,隨著時間,這些事件會被其他消息所掩蓋,逐漸淡出大眾視野並被 多數人遺忘。 《一場大火之後》的後半段就聚焦於此。隨著重心悄悄轉移到Voiculescu 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真相見光並不代表事態明朗化,無論新任部長多堅持 理想與改革,他所面對的巨大腐敗體系,是形影單隻的他難以改變的。而 殘酷之處不僅在於記者或部長個人所遭遇的威脅,導演更是苦澀地展現了 唯一能支持他們的力量–選民–的記憶究竟有多短暫:醜聞主角社會民主 黨在事件爆發後依然贏得選舉,甚至還是空前的勝利。曾經在街頭、網路 上為這群追求正義之士發聲的人,彷彿不曾存在。 這場燒出真相的大火,儘管傷人,卻也帶來改變的轉機。但重要的是在那 之後,改革的火花是否能延續?希望、不安與絕望絕望藉由最後彷彿回到 原點的循環,讓本片不只是對體制的腐敗所做的紀錄,更具有警示的批判 意味。 透過冷調的畫面,本片呈現出了一個在恐懼與希望之間顫動的社會。如同 片尾那首歌的歌詞:「We are peace, we are war / We are how we teach other and nothing more」,這是一場艱難、長期、有時絕望的戰爭,需 要人們團結一心,為了共同利益而努力。儘管不免有些老套且理想化,但 的確是改革的真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230.2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18165363.A.458.html
butmyass :04/12 03:50
moulinrouge : 推這片跟這篇影評精準到位04/12 07:18
chiang111 : 寫得真好!04/12 07:48
sentital : 推,很想知道女藝術家在本片的象徵是什麼04/12 07:53
我想是因為本片的內容大多較嚴肅、激進,加入生還者重建人生的故事, 或許能帶來不同的能量與溫度。
leon01 : 想問最後一幕葬禮的年輕人是誰?04/12 17:02
moulinrouge : 是否是開場時說自己兒子沒被燒死卻在醫院被醫死的04/12 18:14
moulinrouge : 父親之子?04/12 18:15
我在看的時候也想問XD~覺得m大說的很有可能! ※ 編輯: hooooola (101.10.60.152 臺灣), 04/12/2021 23:14:45
rainHime : 感謝推薦,這片名會讓我以為是BBC的生態紀錄片... 04/12 23:54
rainHime : 看完了,真是沒有最扯只有更扯... 04/15 19:53
rainHime : 查了一下片中的改革派部長近況,他因為肺炎防疫失敗 04/15 23:01
rainHime : 4/14被解職了。好笑的是之前當地抗議政府防疫方針的 04/15 23:01
rainHime : 遊行人潮通通沒戴口罩!難怪片尾是這樣的結局... 04/15 23:02
cching1021 : 那名年輕人就是m大說的 爸爸還有在攝影展開幕時感 04/24 00:04
cching1021 : 嘆說她的燒傷程度明明比自己兒子高 反而是她活下來 04/24 00:04
cching1021 : 了 04/24 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