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文主要針對以性別論述批評《當男人戀愛時》的文章。 我理解以《當男人戀愛時》去評論原創性、性別理論或社會刻板印象等等,必然存在許多 攻擊點;或是拿韓國版反擊臺灣太差之類。 這場「第一屆性別影評大戰」,多數論點復古無聊且表面。以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即男性 凝視去批判商業電影,基本上你會有很大的藍海可以挖掘;或以性別社會學理論去討論女 性角色銀幕再現等等。這樣論點多數固守知識圈同溫層,忽略了產業與票房。 簡單問一句,韓國原版電影《不標準情人》當初上映在臺灣取得多少票房?倘若在韓影屌 打日影的2021年,或許票房能到達一、兩千萬,但要到《當男人戀愛時》當三億佳績,依 據既往票房紀錄,至今任何一部韓國愛情電影都不可能打破。 與其討論兩版捧韓版好棒棒,不如深究臺版是如何在地化命中臺灣觀眾。臺灣電影翻拍韓 影大賣,《當男人》非第一,《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2018年成為當年大賣2.4億新台 幣(全球票房1.35億美元,並反攻中國、韓國市場。)與其柿子挑軟的打去批判《當男人 》。我認為探究《比悲傷》邁向《當男人》的進化,是我注意的重點。 簡化分析《比悲傷》成功原因,來自於劉以豪男神魅力與撕心裂肺的苦戀,以及團隊事前 大量試映去調整宣傳行銷方向。 臺灣賣座電影向來集中在「動作片」、「愛情片」、「喜劇片」、「恐怖片」四種類型, 亦或是愛國心、同理心使然的第五種類型「勵志片」。白話來說,臺灣觀眾追求的「好看 」就是「好哭、好笑、好刺激」。說來簡單,執行卻很難,這也是國片九成慘敗的主因。 如果說《比悲傷》挑對演員與劇本,《當男人》做到更多。除了明白選用知名度演員,營 造基本盤的話題門檻,做了更多在地化改編。以廣告與音樂錄影帶(MV)起家的殷振豪導 演,比起專攻電影的多數導演來說,他明白知道了解音樂是影像最佳的調味劑,在電影拍 攝出許多渲染力極強的段落,儘管對敘事結構幫助不大,卻有效讓觀眾哭得一把有鼻涕一 把眼淚。 這就是殷振豪成功的原因,也是多數臺灣觀眾愛看的影像文本;這卻成為(最淺薄那種) 女性主義評論者的攻擊點。 評論者書讀很多、電影看很多,拾起女性主權之劍斷開男性霸權,期勉喚醒執迷不誤觀眾 ,張開性別之眼,要大家手牽手迎向多元包容的性別烏托邦世界。以至於這種起手式批判 《當男人戀愛時》的角色刻畫刻板,隨著電影賣座後,一篇一篇推出。有抱負、使命感很 棒;但人家擺明就是要賣商業,要賣給最大公約數的觀眾入口啊?用影展評審等級視角來 審視,真的殺雞用牛刀。 反問一句,真的會有人因為性別觀點正確去支持電影嗎? 你看看《愛殺》、《迷走廣州》、《揭大歡喜》票房連《當男人戀愛時》百分之一都不到 ;亦或是多數人寧願訂閱Netflix,不去訂閱同志電影看到飽的Gagaoolala。 美國奧斯卡熱門電影《花漾女子》(Promising Young Woman, 2020),用明星加持、高 水準製作水平、並用驚悚類型包裝,獲得環球發行至全球。理應是大製作且「好看」的 女性電影。在臺灣至今卻只有近3.1萬人次觀影,反觀《當男人》已經邁向110萬人次。 在這個總嘲諷女權吃到飽、或是自詡亞洲同志燈塔的臺灣,卻不會構成大批觀眾因為「性 別正確」去支持一部電影。影展幾場或許可以,但放眼全臺院線戲院就是不行,這是多人 走過的血路。 這時候或許有人打臉,臺灣還是有性別好棒棒的賣座電影,像是《無聲》、《孤味》、《 誰先愛上他的》、《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好,我們一部一部說。《無聲》的成功並非性別意識,而是它對於類型雜揉的成功。如果 你要說《孤味》成功,那你就太不懂性別圈了,儘管女性為主角,但仍然圍繞女性必須妥 協、圍繞家庭結構等等,罵聲也是不少。《誰先愛上他的》與《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很 聰明地運用「同志史詩愛情」去擄獲最大數量的觀眾,倘若今天主角不是抱忠貞愛情的男同 志,大家會這麼捧場嗎?難道這種多元性別下的意識就不是正典、是另一種名為政治正確 的刻板印象嗎? 非要打臉所有性別論述寫作者。創造多元論述討論很好,但這樣論述同時,我們是不是可 以注意/包容更多面向,產業、觀眾結構、在地化改編等等? 就像是大家都知道魯肉飯熱量高沒營養,為什麼多數人不去吃健康低脂的藜麥飯配水煮肉 呢? 我們總是活在同溫層,(如3.1萬觀影人次的《花漾女子)在我們高喊遠見時,究竟是想 打醒世界(如近110萬觀影人次的《當男人戀愛時》),還是在同溫層取暖呢? 這或許值得深思。 -- 歡迎加入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DasKinoBo movie板:z-6-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7.51.22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19235349.A.DF9.html ※ 編輯: bradcool (1.167.51.229 臺灣), 04/24/2021 11:37:25
butmyass : 所以我說看這部的眼淚都是被音樂嗆、燻出來的 04/24 11:41
butmyass : 完全不是被摸到內心深處的那種自然的淚 04/24 11:42
butmyass : 好哭、好笑、好刺激亦即煽情、浮誇、劇本差 04/24 11:44
butmyass : 類似八點檔主角在大街淋雨踽踽獨行所配上的歌曲那樣 04/24 11:47
realvixxstar: 「反問一句,真的會有人因為性別觀點正確去支持電 04/24 12:29
realvixxstar: 影嗎?」不知道,但我就會因為不正確而失去對這部 04/24 12:29
realvixxstar: 電影的興趣~消失的情人節也是,看預告一切都感興 04/24 12:30
realvixxstar: 趣但看到擺拍那part我就覺得違和而沒有去看了 04/24 12:30
AV771118 : 有性別觀點正不正確就有刻板印象了吧 04/24 12:42
AV771118 : 這社會有沒有像阿成一樣的肉食8+9 有 04/24 12:43
AV771118 : 有沒有像消失情人節的草食守護男 友班 04/24 12:43
AV771118 : 所以本身電影就拍出某些人的故事罷了 04/24 12:43
dennis89675 : 原來票房賣座大片就不能嘴,這種評影評的工作也真好 04/24 15:36
dennis89675 : 當 04/24 15:36
h90257 : 硬要把性別意識去解讀也是很好笑 04/24 15:54
h90257 : 通常就是只是觀影者自己的解讀而已 04/24 16:04
dean3519 : 紅明顯回一樓 我哭是因為劇情 對音樂沒印象 04/24 16:07
butmyass : 當然樓上你會哭一定是看懂了劇情,而其中音樂對你 04/24 17:27
butmyass : 情緒是潛移默化的,不易察覺卻舉足輕重 04/24 17:27
axzsaaaa : 我是因為音樂好聽才去看的 04/25 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