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useu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以下雙線中欄位請確實填寫,以便將來網友查詢。此行可按Ctrl+y刪除 ※ ※ 新聞類文章請盡可能填寫欄位,並附上新聞連結。此行可按Ctrl+y刪除 ※ ============================================================================== 【展覽名稱】豐采.頌歌-何肇衢邀請展 【展訊連結】https://goo.gl/LPHCzd 【展覽地點】國立中正紀念堂1展廳 【開放時間】9am-6pm,展期107/11/2-108/1/2 (免費參觀) 【參展人/主辦單位】客家委員會、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展訊/新聞正文】 「豐采.頌歌-何肇衢邀請展」將於11月2日在文化部所屬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1展廳開展,完整展出何教授各時期代表作近150件,敬邀蒞臨飽覽其精采的藝術生命。 何肇衢,民國20年出生於新竹州竹東郡芎林庄鹿寮坑(今新竹縣芎林鄉五龍村)農家,一生執著油畫創作,年逾八十八歲仍創作不輟,為國內現代繪畫大師,亦為重要客籍前輩藝術家,他出生貧困農村,有著永不低頭、永不懈怠的樂觀奮進精神,是客家硬頸精神的文化典範。對何肇衢創作有深入研究的藝評家蕭瓊瑞認為,其作品以立體主義的「物象解構」和「畫面重構」為創作主軸,從對土地的歌頌出發,足跡踏遍全球,用大批色彩豐美的創作,表達對生命歡愉的讚歌。 蕭瓊瑞曾撰文表示,綜觀何肇衢的創作歷程,非單一線性的發展,而是反覆循環、不斷深化、持續擴張的發展模式;時而繁複、時而簡潔;時而多彩、時而單色;抽象與具象交錯,以即時的情緒、感受作為創作的動力與依歸。恰如何肇衢所說:「我所追求的是心中意象的重現,我是在畫畫,不是畫景,不是眼睛看到的景象,而是心中剎那的感動和美的經驗傳遞」;「把戶外的肉眼寫生,轉移成室內的心眼創作」,這些過程,都是藝術創作淬鍊的精華。 超過八○年的生命經驗,凝聚成何肇衢不朽的畫藝人生,藝術與生活一體、創作與生命合一。何肇衢用他的藝術,也用他的生命,回應了他的時代,留下了永恆的印記,更成為臺灣不朽的文化資產。本次「豐採.頌歌—何肇衢邀請展」,正是為這位資深藝術家致上最崇高的敬意;展期至108年1月2日止,歡迎大家把握時間蒞臨中正紀念堂,親炙大師精彩創作,感受藝術家不朽的畫藝人生。======================================= ======================================= 【講座場次】 形色交響─何肇衢的風景頌歌 主講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 蕭瓊瑞教授 107/11/17(六) 14:00 1展廳視聽室 形・意・線─談何肇衢的繪畫創作 主講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陶文岳教授 107/11/25(日) 14:00 1展廳視聽室 何肇衢的具象抽象繪畫 主講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廖仁義所長 107/12/15(六) 14:00 1展廳視聽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0.1.2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eum/M.1542864463.A.64E.html
pepino: 推講座 11/22 13:31
month19: 推 何老師的畫作很精彩 11/22 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