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useu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展覽名稱】2023 SKM PHOTO新光三越國際攝影聯展 【展覽地點&展期】 02/24(五)–03/08(三) 新光三越 台北信義新天地A9 9F 03/11(六)–03/22(三) 新光三越 台中中港店10F 03/25(六)–04/06(四) 新光三越 台南新天地6F C區 【票價】A區免費參觀。B區一般票200、優待票100元 ============================================================================== 網誌圖文版:https://reurl.cc/OVvx0A 展覽分為A區和B區。A區免費參觀,是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得獎作品的展出;B區則需要 購票,是三位攝影大師的聯展。 很推薦兩區都晃一晃,這個展覽雖然不大但品質很好。看我拍的照片應該都看得出來,這 裡空間明亮不擁擠,作品都用Epson大幅輸出,燈光打的很好,看得到攝影中的很多細節 ,和網路/手機看作品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完全就是爽。 ------------ A區:2023 SKM PHOTO 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 得獎作品展 這區是免費參觀的,分享一下自己最喜歡的三組作品 擁抱死亡,凝視生命|林毓如 一組沈重也輕快的作品,主題的故事真的很好,但我覺得最令人驚豔的是模特兒,表情真 的太生動了吧。 剛好我找到攝影師IG:22photolife,分享給大家。 像神像|許尊凱 光影和構圖的捕捉都超級好,把神像拍出了一種魔幻的詭譎感,用一種不俗套的方式呈現 台灣的傳統和風景。 Area 19|林儷芳 我很喜歡這種有點超現實風格的作品,畫面的空間感和人物的色調、構圖反差都呈現了濃 濃的疏離感,再看說明就更能理解作品名稱由來了。 ------------ B區:美國超現實攝影師-班傑明.埃弗里特Benjamin Everett《Sahāra 行蘊》攝影 展 我是衝著這個主題決定買票的!Benjamin Everett的作品不但細緻、超現實、還充滿了一 種獨特的、有點禪學味道的個人哲學。一樣分享一些我印象深刻的作品: 迷因學(memetics)系列 一開始不太懂這跟迷因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叫做迷因學。查了一下,原來是Benjamin Everett對於特定自然符號、視覺語言會在社群軟體上獲得關注的想法。孤雲、孤影、孤 樹是三個常見的主軸,我這裡只拍到了前兩個。 撇除迷因學不談,光是《帕盧斯》明明為雲卻展現沈重感和陰鬱的色調,《機器裡的幽靈 》用自然的壯大與人類的渺小對比呈現孤寂的美感,就已經讓人很有共鳴了。 沉澱:安頓與收穫(Deposition:Settling and Harvest) 很突破我對於這個標題的既定印象,原來沉澱與安頓可以這麼色彩斑斕。 島嶼之心(2017) 看起來是很常見的構圖,但細節真的拍得很好,地形上的紋理和光線都很細緻,是手機拍 不出來的美感。 雕刻海 Sculptured Sea(2017) Benjamin Everett也突破了我對超現實的既定印象,大部分我看到的超現實作品都是現實 的風景+超現實的元素;雕刻海用了拍攝手法/後製把整個畫面都超現實化了。 形態共鳴系列 Morphic Resonance 這也是另一個整個畫面都超現實化的手法,疊影的元素將現實帶到另一個維度。 我扼腕的忘了這幅作品的名稱,但是它的流動感真的超級美,底下人群的漸進感也很生動 ,但是我的手機拍不出這種感覺。這是一幅我認為以超現實手法達到超寫實的動態(好吧 ,這段我覺得可能不會有人看懂我在寫三小)。 ------------ B區:《川流時基》林厚成攝影展 「光景」系列 會發光的立方體在原本就偌大的範圍又增添了空間感。在黑暗之中放上空框、發光的攝影 道具,給人一種莫名的神秘感。 又是我忘記作品名稱的系列,比起光景多了一種玄幻的寂寥感。 ------------ B區:《回望現場 / 足下的註腳》蔡昌吉攝影展 蔡昌吉這裡展出的作品主題偏日常,但總可以抓出許多特別的角度和構圖,讓人眼睛一亮 兩幅作品的構圖和呈現方式都很喜歡;左邊不過是台灣常見到不行的施工建築、右邊不過 是巴黎街道上的情境,但呈現的方式讓人用另外一種角度觀看我們的城市。 這兩幅異風景的作品以物件為主,車和狗都是很常見的日常;左邊作品擋住了大半畫面, 讓人著重在狗、後照鏡和方向性本身,右邊則只拍攝部分,但讓人專注在千瘡百孔。都是 不尋常但很有意思的構圖。 ----------------------------------------------------------------------------- 後記: 和玩攝影的朋友一起去看,聊起逛展心得,和為什麼我最近比較開始常晃攝影展。以前的 時代和我對攝影理解偏向寫實的風格,也因為門檻高,作品著重在技術的層面;現在因為 科技發達,攝影的門檻變低了,除了技術性也多了很多故事性,也多了一種可以觀看的角 度。一次看展,能體會到藝術、生命經驗和時代變化的連結,是很寶貴的反思,也很謝謝 這位朋友和我這個攝影小白的有趣對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64.19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eum/M.1678585718.A.C87.html
ally2012: 推 03/14 02:34
yebot: 推 03/31 21:49
diabolica: 推 04/01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