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useu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展覽名稱】游移空間的對鏡─ 李錦繡的生命藝術 【展覽地點】創價美術館 至善館(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50號) 【展期】2023/5/24–2023/9/2,週二至週日 09:30~17:00、國定假日休館 【票價】免費參觀 ============================================================================== Medium圖文版:https://reurl.cc/94vbGv 和朋友相約爬山,因為他下午需要協助開展,我們決定走個輕鬆路線,從金面山爬到故宮 ,順便參觀展覽。於是我意外的在五月看藝術展看到不想看之後,又新增了一篇藝術展心 得。 我們穿越了圓明寺步道後,來到至善園,決定先走走休息一下吃個午餐再進去展場。 其實偏寫實或傳統的藝術作品比較不是我的style,但展覽小小的,經朋友分享他策展的 準備過程後觀看,倒也很有意思。 這次展覽有展出李錦繡老師的手稿作品,正如展覽名稱所說,空間是她創作很重要的一個 課題。我很喜歡這句話,「透明的空間,我的存在應也是透明自在。」 這次展出的畫作有些以寫實、有些以抽象風格描繪日常,也有以書法獨特線條展現的山林 景致。另外,也有一兩幅攝影與雕塑作品。 --- 其實我覺得李錦繡老師偏寫實、傳統的風格有一種獨特的疏離和詭譎感,但神奇的是這樣 的感受依然帶有溫馨的暖色調。 我自己覺得畫作中的黑洞是超現實的元素,表現a庭中的破碎或寂寥關係。雕塑是同系 列作品,朋友說,他們那時研究雕塑作品的打燈很久。打得太近的話沒有辦法營造出人物 間的陰影,打太遠的話就容易讓觀者的手或身體形成陰影,擋住作品。 李錦繡老師部分抽象作品中,會以膠片作底材來拼貼創作。這兩幅作品打造了一種立體與 陰影感。其實我在其他藝博也看到不少以堆疊創造立體感、或是拼貼技法的畫作,不過是 第一次看到使用膠片作為底材的,呼應了剛剛看到他所寫的透明感。 --- 這一系列的作品都把創作者的腳或一部分描繪在下方,似乎想表達創作者或觀者的存在, 但存在又對畫作目標物不造成任何影響。 --- 我覺得李錦繡老師營造的空間感確實很有意思,看似平面,但實則又感受得到空間的大小 及存在。 竹凳也是她畫作中重要的元素之一,朋友說,所以他們在布置入口時,才擺放了竹凳。 因為去巴黎讀過書,所以巴黎的景色也是她畫作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覺得「巴黎之窗」有 意思的是,除了營造了空間感,也將牆內外的人物用淺淺的線條呈現,啟發觀者對另一個 空間的想像。 --- 書法與山林系列 右邊兩幅畫即是我和友人較不能理解的畫作,若沒有註解描繪的是山林景致,真的會覺得 是看不懂的毛筆線條。 下面的「二重奏」同樣是以書法風格描繪山林的作品,不過相對來說畫面好理解很多。我 也很喜歡黑色和黃色色調的搭配。 綜合來看是個很有趣的小展覽,觀展過後我慢慢走到士林站,結束今天又自然又人文的一 次小旅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92.9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eum/M.1687615174.A.3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