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CoV2019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發稿單位:JAMA Intern Medicine (期刊) 發稿時間:2020-05-01 撰 稿 者:Taiwan COVID-19 Outbreak Investigation Team 包括疾管署與台大研究人員在內的團隊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qdvlrg 還記得嗎?幾天前記者會上政府幫自己的論文打廣告。 我不是這領域的啦,但論文還算看得懂,然後發現板上 好像沒人發,就想簡單摘要幫自家人宣傳一下。 論文不知能貼否?好像能放新聞(因為記者會有廣告過, 當記者會延伸?),好像也可以放整理(論文本身剛好 是自家疫情整理)。啊如果不能貼就刪吧。 簡單來說,CDC拿了前100例確診個案,去追他們2761名 密切接觸者,然後看他們接觸的環境及時間點,看會不 會影響傳染機率。 接觸環境很好理解,研究裡分成四類:同住者、非同住 家庭成員、醫護機構、其他(朋友、同機乘客等)。 接觸時間點比較複雜,先看圖: https://i.imgur.com/Aki1RyV.png
這裡每根長條都是一個接觸者,長度代表接觸時間,橫 軸數字當然就是時間點。但數字有正有負是什麼意思呢? 那代表帶原者發病後的第幾天,+5代表發病後第5日,-5 代表發病前5日。 所以從-5到+5的長條就代表,該接觸者跟帶原者在帶原 者發病前5天到發病第5天間有接觸。 啊上面那張圖有兩半,上半部都是確診(也就是接觸者 被傳染了),23人(1人因故剔除);下半部都是驗過陰 性(沒被傳染),2700多人。 好啦,現在來看最核心的結果吧: https://i.imgur.com/KleOLby.png
頭暈的就看藍線就好,藍線代表接觸者中出現症狀的比 例。橫軸是「接觸起始日」,也就是剛剛長條的頭。你 們看左圖,如果是在帶原者發病第五天之前就開始接觸, 那感染率大概是1%,但沒有出現發病六天後才接觸然後 被感染的案例。 右圖是只看家庭(同住+不同住)接觸者,感染率跳到8% 左右但一樣沒有發病六天後開始接觸結果被感染的案例。 背景的長條是個案數,褐色是確診,綠色是接觸者人數。 所以為啥要研究這個?因為這代表發病一段期間後的傳 染率可能非常低。作者們相信發病前是有傳染力的,因 為有發現只在帶原者發病前接觸過他,結果還是被感染 的個案。 如果這被證實,那就代表若有必要(比方說醫療量能飽 和),那隔離可能不用隔離那麼久,輕症關幾天後放回 家居家隔離或自主管理之類的。 還有,如果傳染力主要在發病前期與未發病前,那入境 檢疫措施或許更加重要,因為這樣還沒出現症狀的人就 不會趴趴走。 我自己腦補個東西:這個啊,其實是可以拿來粗估R值的。 100個個案傳染給23個人,R值大概就是0.23。對比:歐 洲大流行區一般預估封城前是2到3,封城後是0.9。如果 用台灣整體數據來很粗糙地估計,那R=0.15~0.26,端看 你敦睦要不要放進來。 這真的差很多。研究團隊沒有提到R值但有提到家庭外感 染非常少的事實,論文有寫到:「雖然政府尚未實施社 交距離措施,但民眾卻已自發性減少社群互動。」 題外話,不知道有沒有鄉民能提供學界對這篇的評價? 推特上有學者說是很寶貴的資料,樣本數2。 -- Statistiquement tout s'explique, personnellement tout se compliqu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50.148.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CoV2019/M.1588776052.A.BFD.html
yor: 推 49.216.212.252 05/06 22:51
kuma660224: 發病前2後7最危險,但麻煩是 110.50.141.45 05/06 22:57
kuma660224: 初期很難確定是否正要發病. 110.50.141.45 05/06 22:57
kuma660224: 入境恐怕仍要隔離,觀察是否發病 110.50.141.45 05/06 22:57
kuma660224: 現在本土幾乎驗不到,境外仍是重點 110.50.141.45 05/06 22:58
hsiao7923: 推223.139.134.255 05/06 22:58
rosemary: 感謝整理124.155.188.206 05/06 23:16
chukchi: 感謝整理 https://bit.ly/3cbIUJx 125.200.89.162 05/06 23:30
chukchi: 這應該看得到所有推特討論? 125.200.89.162 05/06 23:30
chukchi: 這樣看來日本有賭對 125.200.89.162 05/06 23:30
thuash: 所以這個結論,看起來入境全檢比居家隔離 110.50.150.231 05/06 23:41
thuash: 還重要 110.50.150.231 05/06 23:41
c986574: 圖畫的好漂亮 220.142.35.179 05/07 00:01
yufion: 結論就是台灣現在的作法最佳,入境就居家 1.163.74.38 05/07 00:05
yufion: 或集中檢疫,讓傳染力最高的時候不要進入 1.163.74.38 05/07 00:05
yufion: 社區 1.163.74.38 05/07 00:05
borriss: 別國可能沒法跟那麼細(人力問題123.194.173.156 05/07 00:08
borriss: 不過因為台灣一般防護太好 100傳23123.194.173.156 05/07 00:09
borriss: 這數量好像很難做論斷(123.194.173.156 05/07 00:09
mesenchymal: 感謝整理 這之前版上有 143.48.52.35 05/07 00:18
mesenchymal: #1UhIJFQi 但少人討論 143.48.52.35 05/07 00:18
mesenchymal: 在那篇我有放學者的推特討論 143.48.52.35 05/07 00:20
chukchi: 對台灣R0太小其他國家很難參考 文章下也 125.200.89.162 05/07 00:25
chukchi: 有人問 但寧可citation少也不要疫情爆炸 125.200.89.162 05/07 00:25
mesenchymal: https://bit.ly/2WyL27y 143.48.52.83 05/07 00:28
mesenchymal: 這是另一個學者的推特,對相關研究 143.48.52.83 05/07 00:29
mesenchymal: 的整理,也有包含這篇台灣研究。 143.48.52.83 05/07 00:29
colin1120: 0.23跟其他國家的狀況真的差太遠...111.242.173.245 05/07 00:32
mesenchymal: 這是youtube 影片說明另一篇研究 143.48.52.35 05/07 00:38
mesenchymal: https://bit.ly/2xG99sz 143.48.52.35 05/07 00:38
mesenchymal: 主要是探討發病前幾天跟後病毒量變化 143.48.52.35 05/07 00:39
mesenchymal: 跟台灣這篇的結論算一致 143.48.52.35 05/07 00:39
chipher: 所以入境隔離14天,就算有無症狀感染者, 49.216.135.248 05/07 02:13
chipher: 14天後也無傳染力了,這也解釋了磐石艦 49.216.135.248 05/07 02:13
chipher: 隊為何沒有擴散出去的原因,艦隊返台後繼 49.216.135.248 05/07 02:13
chipher: 續在船上隔離6天才下船,剛好避過傳染力 49.216.135.248 05/07 02:13
chipher: 高峰期 49.216.135.248 05/07 02:13
yupei: 推118.167.109.119 05/07 04:32
andyal: 推 114.36.211.193 05/07 06:14
keeptrying: 也在想艦隊可能因為那六天避開了不少 49.216.55.101 05/07 07:54
keeptrying: 風險 49.216.55.101 05/07 07:54
nightwing: 推 106.1.248.69 05/07 07:55
chiastsai: 可以進一步研究案437驗4次確診與發病情 114.137.117.37 05/07 08:51
chiastsai: 況的定義相關性,另外不名感染源10例 114.137.117.37 05/07 08:52
Rinehot: 但是在台灣你一發病常常就是進負壓 61.216.75.217 05/07 08:53
Rinehot: 自然會降低發病後的傳染力不是? 61.216.75.217 05/07 08:53
chiastsai: 的相關接觸者均為陰是否也剛好在6天後 114.137.117.37 05/07 08:54
chiastsai: 最弱無感染力剛好避免社區群聚感染 114.137.117.37 05/07 08:55
chiastsai: 有家庭接觸者表示有進負壓前的統計 114.137.117.37 05/07 08:58
kuma660224: 港內隔離6天跟降低傳染力無關 110.50.141.45 05/07 09:09
kuma660224: 因為他們還是跟陽性者同船同空間 110.50.141.45 05/07 09:10
kuma660224: 是集體跟社會隔離 不是各自隔離 110.50.141.45 05/07 09:10
kuma660224: 那6天依然可能繼續船內傳播 110.50.141.45 05/07 09:11
kuma660224: 新染病的在解封後 就有傳染性 110.50.141.45 05/07 09:11
kuma660224: 磐石主要是水手年輕無症狀者多 110.50.141.45 05/07 09:13
kuma660224: 不咳所以飛沫少,又碰上全民防疫 110.50.141.45 05/07 09:13
kuma660224: 的社會,本來台灣境內R0就小於1 110.50.141.45 05/07 09:13
kuma660224: 無論帶原者傳播力是第1週或第2週 110.50.141.45 05/07 09:14
kuma660224: 反正社會都洗手消毒戴口罩保持距離 110.50.141.45 05/07 09:15
kuma660224: 以同一個套路壓制住R0. 110.50.141.45 05/07 09:15
Doralice: 這篇內容很棒,一開始就太多無法溯源爆 117.19.146.149 05/07 09:37
Doralice: 發開來的反而做不出這樣的統計 117.19.146.149 05/07 09:37
Doralice: 這研究用的是前一百例(當時回國的人還 117.19.146.149 05/07 09:40
Doralice: 很多沒有全面入境隔離才有這些接觸資料 117.19.146.149 05/07 09:40
Doralice: 可抓),後來開始隔離後境內感染就幾乎 117.19.146.149 05/07 09:40
Doralice: 絕跡了 117.19.146.149 05/07 09:40
KunioFAN: 這樣看來有的國家縮短隔離期的做法是合 61.224.92.62 05/07 10:42
KunioFAN: 理的,實際上發病後傳染力不會很久? 61.224.92.62 05/07 10:42
KunioFAN: 除了重症需要隔離治療外 61.224.92.62 05/07 10:44
KunioFAN: 但是台灣的情況還是有點奇妙,是不是能 61.224.92.62 05/07 10:46
KunioFAN: 符合其他國家的狀況呢?@@a 61.224.92.62 05/07 10:46
yufion: 台灣主要是群眾心理問題吧,對無症狀感染 140.115.40.38 05/07 10:55
yufion: 者怕得要死一天到晚吵普篩,二採陰放人不 140.115.40.38 05/07 10:56
yufion: 恐慌獵巫才怪 140.115.40.38 05/07 10:56
yufion: 一直在那邊復陽復陽的 140.115.40.38 05/07 10:57
kzy: 我們的病例雖然少 但我們的疫調也最詳細 211.72.41.98 05/07 11:07
chipher: 病例少才有能力去詳細疫調 36.239.103.147 05/07 13:17
durimoo: 這個也是國外會傳得這麼快的原因,沒病 42.73.180.228 05/07 17:35
durimoo: 的不會有自覺但是感染力最強,有病的開始 42.73.180.228 05/07 17:35
durimoo: 防治但是感染率很弱 42.73.180.228 05/07 17:35
turtle1210: 回一下45樓Reinhot,關進負壓後就沒接 180.217.88.188 05/07 18:24
turtle1210: 觸者沒錯,但其實很多人開始流鼻水後 180.217.88.188 05/07 18:24
turtle1210: ,隔一陣子才看醫生或是看了但沒驗, 180.217.88.188 05/07 18:24
turtle1210: 等到第二次就診才確診,之後才隔離。 180.217.88.188 05/07 18:24
turtle1210: 所以有很多個案在發病到確診間有很長 180.217.88.188 05/07 18:24
turtle1210: 的自由時間可以產生接觸者。 180.217.88.188 05/07 18:24
lina7inverse: 絕對不只是個推!(敬禮) 111.250.197.86 05/09 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