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ot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achterrist (細菌)》之銘言: : 看了很多文章, 但是都看不是很懂,也可能關鍵字沒打好QQ : 借標題問一下特性曲線到底怎麼看: : 1. EKTAR100 : http://www.fotofachversand.at/pdf/Kodak_Ektar_Datenblatt.pdf : a.為何RGB的曲線不像正片一樣三條線幾乎都是貼在一起的? : b.圖中的log H ref:-0.84指的是甚麼 ?是指相機的ISO要設在71左右嗎? : c.我該判斷說這個底片是高光會偏綠還是低光綠會不足呀? : 或是說數位掃描後色偏其實都無意義了? : ================== : 2.velvia100 : http://www.fujifilm.com/products/professional_films/pdf/ : velvia_100_datasheet.pdf : a.跟負片比較起來,RGB曲線看起來很貼,真的曝光差那麼一點點就會色偏嗎? : 究竟是怎麼判斷"色偏",例如X軸差多少就會讓人感受到色偏? : b.為何包裝上推薦的ISO是設定在100,而不是曲線的線性區的中點, 約橫軸=-1.3, : 也就是ISO=200的地方? : ================== : 3. 特性曲線的縱軸一直聽到說是厚度,但是,究竟厚度到底是甚麼? :  要怎麼對應最後的底片的顏色深淺? : 4. 實務上(送外面洗+掃的情形) :   要如何得到底片掃描器的CHARACTERISTIC CURVES,或其等校的東西? :   只要是可以約略等於的就可以。 你會問問題三 有很大的機率,你一定沒進過黑白暗房。 台灣任何有基本暗房經驗的人, 應該都不會不知道底片靠的是銀粒子密度或是銀粒子層的厚度來表示影像。 所以英文雖然是寫Density,但是我還是稱它為底片厚度。 如果你看底片的技術文件 最重要的其實有四張圖 分別是Characteristic Curves,Spectral Sensitivity Curves, Spectral Dye-Density Curves和MTF MTF 如果有在看鏡頭技術文件的應該都知道就是黑白線條測定解細度的模調調控曲線圖 我就不多解釋了。 特性曲線的Y 軸是底片厚度,X 軸是光的強度 另外兩個,波段敏感曲線的Y 軸是敏感度,X 軸是波長 波段染料密度曲線的Y 軸是底片厚度,X 軸是波長。 以上這些說明其實有很多英文文獻說明 http://ljoyeux.free.fr/univ-lr/public_html/sensit.html 老實講,我看不懂你問題四要問什麼,所以我這邊就先跳過。 接下來回答你問題一和二 問題一,如果你有多看幾份彩色負片的技術文件的話 你會發現跟正片比,彩負通常三條分開,而且儘量平行 Fuji Xtra 400 也是長這樣子 http://www.fujifilm.com/products/consumer_film/pdf/superia_xtra400_datasheet.pdf 你一定會很那悶為什麼? 因為負片不是拿來直接看的.... 所以原則上只要三條不同顏色的線平行 只要放相時,調整照射的三個不同顏色光源的強度 負片洗出來的照片就可以達到應該有的正常的色彩 這也是為什麼一堆玩暗房的人會說負片沒正確色彩的原因 但是,還有兩個問題.... 同樣強度的光源下,底片不同色階層的反應敏感度不同 簡單說,如果光都一樣亮,有些顏色可能會特別突出。 這時候你需要這張,Spectral Sensitivity Curves 而底片不同層對不同波段光的反應敏感度不同, 又會造成最後底片上的厚度變化區間在不同波段的光下,有差異性。 這時候你需要這張,Spectral Dye-Density Curves 不過這兩張圖,都是在底片標示的ISO的光的強度下所測出來的。 這時候你還需要一個資訊。 到底底片的ISO是怎樣定的? Log 10(Lux *Seconds) = log10 (10/ISO) 以rvp 100為例,ISO100剛好指的是特性曲線上X 軸-1的地方 RVP 100 在ISO 100的地方可以說是完美的無色偏.... 但是也因為這樣子,所以特性曲線上有飄移的地方,就等於都是色偏區 如果比對已經絕版的Kodak E100G 其實可以發現兩者的差異很大 單看特性曲線,應該會覺得E100G 是個大色偏片....XD 但是E100G 在各個光階的的綜合色彩校正其實比RVP 100 好很多。 2a的問題,是因為底片特性,所以RVP 100就是偏一點就容易色偏 2b的問題,其實就廠商訂個數值出來。 有在玩黑白暗房的人,常常會根據自己用的顯影方式和後續放相的方法, 來調整拍攝時底片的ISO 設定。 你可以說就是個參考值。 換個數位玩家比較容易理解的說法, 以特性曲線來換算, RVP 100記錄的其實是ISO20 - ISO1000的範圍.... ISO 12 25 50 100 200 400 800 1600 所以挑ISO 100當建議值,其實也沒什麼不對啊.... 最後,如果會看技術文件 其實像某些人說正片寧願曝光有點不足,負片寧願曝光有點過度 你其實就知道理論何在 如果真的要對光有sense ,黑白底片和暗房的操作, 是不二法門最佳解。 沒有系統性的操作,光用想的,很難對光有sense 。 -- 走在返回陽間的道路上, 卻不能回頭.... 絕不能回頭, 一回頭Eurydice就會永遠消失 但是, 她真的在我身後嗎? 她真的在我身後嗎? Orpheus 是否可以忍住不轉頭看呢? 而現在的我也只能相信你就這樣帶著我的Lyra走下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7.239.5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oto/M.1493908293.A.35C.html ※ 編輯: BearSheep (114.137.239.57), 05/04/2017 22:45:00
balius: 請問何處可以得知某款底片在各光階的綜合色彩校正能力? 05/05 08:47
BearSheep: 自己作 05/05 09:22
balius: 所以光從datasheet可以得知RVP100與E100G最終色偏程度嗎? 05/05 09:47
BearSheep: 不是推給你看了? 05/05 15:16
balius: 單看特性曲線,應該會覺得E100G 是個大色偏片....XD 05/05 15:36
balius: 但是E100G 在各個光階的的綜合色彩校正其實比RVP 100 好很 05/05 15:37
balius: 多。 05/05 15:37
balius: 可以理解成"特性曲線"經"綜合色彩校正"加成運算後等於最終 05/05 15:40
balius: 色彩表現(肉眼所見結果)嗎? 05/05 15:40
balius: 從特性曲線跟實際肉眼所見,RVP100與E100G有相反的結果, 05/05 15:44
balius: 其中的影響變數就是綜合色彩校正嗎? 05/05 15:44
這樣理解有點誤差....重點是光的波段和敏感係數也要加進來.... 其實就是不能簡單看特性曲線.... 我前面幾篇講RVP 100 之所以可以那樣子講, 是因為RVP 100 的波段敏感圖對300nm到700nm都很一致。 所以特性曲線差一點就會出現色偏。
mothertime: 喔喔 05/05 18:51
bachterrist: 看了網頁好像有點懂了 05/06 00:10
bachterrist: Density其實是入射底片的光除與透社底片的光在取LOG 05/06 00:12
bachterrist: 難怪沒有單位 05/06 00:13
bachterrist: 負片的特性曲線的左邊平掉的地方可以推算出片基顏色 05/06 00:16
bachterrist: 我這樣理解對嗎 05/06 00:16
所謂的Density,是靠Density 量測機量出來的 是相對值沒錯.... 至於負片特性曲線左邊平掉的地方就是片基沒錯 對彩色負片來講,是可以推算出片基的顏色。 不過要注意的是, 彩負的藍色是由Yellow (黃色)對應 彩負的綠色是由Magenta (洋紅)對應 彩負的紅色是由Cyan (青色)對應 所以彩負的片基顏色是深橘色的,就是這麼來的。
BearSheep: 太忙了。有空再回應,抱歉。 05/06 15:28
※ 編輯: BearSheep (114.136.30.172), 05/07/2017 00:36:30
NtRdeMtrX: 感謝B大解說 這些知識我自己花快三個月找資料才全部理 05/09 12:00
NtRdeMtrX: 解 05/09 12:00
NtRdeMtrX: 幫忙回答第四個問題 數位感光元件一樣有特性曲線 也 05/09 12:00
NtRdeMtrX: 有感光濾鏡的光譜特性圖 但是現在掃描機技術可以透過優 05/09 12:00
NtRdeMtrX: 化接收機特性 並且升級影像處理技術 達到很大的動態範 05/09 12:00
NtRdeMtrX: 圍 甚至還有底片對應的色偏修正機制 這樣只知道感光 05/09 12:00
NtRdeMtrX: 器特性曲線 其實也沒什麼意義 而且這些是公司機密 所 05/09 12:00
NtRdeMtrX: 以不容易找到細節 05/09 12:00
NtRdeMtrX: 而數位相機的特性曲線大多是網友自行測試 不同iso有不 05/09 12:00
NtRdeMtrX: 同特性曲線 有人測就有數據 因為使用族群的改變 公司 05/09 12:01
NtRdeMtrX: 一般不會主動公開 05/09 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