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rozac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重鬱一年多總算恢復到基本生活機能回來。 覺得長期諮商不能說無效,只能說有很大進步空間。創傷有無限多種,但讓人恢復到可接受的程度就相對有限。那就不去深挖創傷,去學習一種“可生活”的心理建設,找最接近自己的安全區去努力訓練或許更好。不幸的家庭有千萬種,幸福的家庭就幾種。 直接找一種接近的心理狀態去訓練,學習適應良好的人的心理狀態不是比較好嗎? 心理學之前大多是研究不良的狀態,為什麼不多研究適應良好的人心裡是怎樣的,複製給病人不是更好。心理學更應該去研究適應良好的人,但這些人不會去看心理醫生,自然就不會被研究,這不就是心理學的盲點嗎? 最近幾年新藥開發幾乎停止,電磁刺激太貴不普及,益生菌還沒有很顯著的研究支持。 究竟一個人在亞急性期的時候應該換到一個半支持的環境,讓病人有機會重建心理,而不是關起來塞藥。 藥物不能隨便停,但是藥物過度刺激大腦會不會改變大腦的分泌跟受體的自我補償? 我不會去相信足夠可信度論文支持的療法,但是我不得不懷疑某些心理學的研究方向有問題。太多過去的心理學觀念在技術進步的今天沒有再次驗證。有很多方向也沒有去開發,因為心理學界覺得現在心理學已經在舒適區(對醫學從業人員來說)。諮商覺得拿到證照就好了,開藥醫生覺得藥很多可以選就好了,療養院覺得開的下去病人乖乖不鬧就好了。 所以我後來轉向能用硬科學驗證的方向,功能造影、腦神經科學而不是虛無飄渺的心理學猜想。心理精神分析什麼的也至少有個硬科學支持,不然很容易變玄學,只要有點道理就能成為一門學派也太奇怪。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A705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6.220.14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ozac/M.1645986009.A.6AB.html
robin0411: 有啊,積極心理學,推薦給您 03/02 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