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k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11月14日聯合報╱撰文:孫維新】曾經只是電影情節:高科技的登陸艇載著視死如 歸的太空人,迎向對著地球撞來的小天體,歷經萬難,降落在到處噴發著致命氣體的 天體表面,將核子彈埋入地下,一傢伙炸碎了這個不識相的天體,從而拯救世界。 就在昨天清晨剛過零時,這個科幻場景真實上演,歐洲太空總署「羅賽塔」號,歷經 十年旅程,追上了67P/楚里烏莫夫─傑拉希曼科彗星,釋放出登陸艇「費利」號,成 功降落在彗星表面。不過艙門打開,出來的不是布魯斯威利,而是可深入地下研究土 壤組成的機械手臂。這個任務標誌著人類在彗星研究上重大成就,有史以來第一次, 人造物體能置放在彗星表面,直接研究太陽系形成時留下來的孓遺天體。 隨著科技發展,百年來人們對於彗星的認識產生革命性的改變,一九一○年哈雷彗星 的前次回歸,因地球會在當年五月十九日穿越彗尾,引起人類大規模的恐慌,有人說 彗尾有毒,有人說彗星會將地球大氣瞬間帶走,只不過彗星來了又走,啥事也沒發生 ,只便宜了販賣防毒面具和腳踏車內胎廠家。 一九八六年哈雷彗星再次回歸,這時人們已能歡欣鼓舞翹首企盼,有五艘太空船接近 彗核深入觀察,自此之後不同彗星輪流登場,熱鬧似乎沒停過,一九九四年舒李九號 彗星撞上木星,動到太歲頭上,給人們一場虛驚;一九九七年海爾波普彗星,在白晝 日食發生時,和眾星一同閃耀天際,「日食」和「彗星」兩大最不吉利天象同時出現 ,是多精彩的天象盛宴! 二○○五年人類不再坐以待斃,發射了「深度撞擊」號,迎向坦普一號彗星,用個咖 啡桌大小的銅塊高速撞向彗星,創造了壯麗的天際煙火,也在彗星表面撞出一個大坑 ,人類並非挾怨報復,只是想知道彗星到底有多結實;二○一三年底,四顆幾乎肉眼 可見的彗星同時出現,照耀天際,不知主何吉凶? 羅賽塔號命運多舛,這個任務序幕驚險、中段孤寂,結尾圓滿,原先預計二○○三年 一月發射,前往維他能彗星,但是亞利安五號火箭老出問題,最終錯過發射窗口,當 時全球天文人員同聲一嘆,想著這個天價造的彗星探測器,只好從發射台直接運到博 物館,沒想到半年之後,歐洲宣布,找到另外一個可以研究的彗星了!從此羅賽塔號 生命又有了光亮。旅途中雖然歷經十年孤寂,但羅賽塔號也沒閒著,經過火星和兩個 小行星時,順道做了觀察送回地球,然後恬然入夢,睡到今年初才被叫醒。 太空任務動輒十年八年,前瞻性、連續性,和培養新進無比重要,十年旅途在台灣是 兩個半總統任期,每思及此我就會想到湘軍名將曾國藩曾說:「辦大事以找替手為第 一義」,一個人生命苦短,想作大事需要代代相傳。 我在NASA工作時,常看到美國同仁放下手邊工作,輪流接待來太空總署參觀的孩子們 。這些十幾歲的年輕人正處在爹娘不愛、貓狗都嫌的叛逆期,頭髮染得五顏六色,進 門少有興趣聽講解,看到設備就努力搞破壞。但是同仁們還是苦口婆心耐著性子導覽 ,我看了都覺不忍,誇他們修養真好,放下手邊重要的衛星任務設計,花時間和皮孩 子們窮泡蘑菇,同仁苦笑說:「Dr. Sun,NASA發射的任務何止千百,你知道最重要 的任務是哪一項?就是『教育』!今天你不好好教會他們,十年廿年後,等你今天規 畫的任務發射升空,誰來幫你接收畫面處理數據?」 旨哉斯言,恰如醍醐灌頂,才知有些事是不能用總統任期和個人生命長短來衡量的。 (作者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台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9065145.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00.243.13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sky/M.1416005740.A.07E.html
miel: 真的是 11/22 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