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pee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國際能源論壇」閉幕致詞稿 2014年8月9日 16:44 台灣能源的轉型契機 二○一四年八月九日 葉博士、各位國際貴賓、各位學者專家、各位長期關心環保的社團領導人、各位貴賓、 女士、先生,大家午安,大家好! 首先,登輝要感謝現場參與的各位來賓,一同關心能源發展的議題, 也要感謝葉恭平博士的協助,讓我們集合來自美國、德國、日本以及台灣各界的學者專家 ,共同探討國際能源發展的趨勢,以及提供台灣面對能源轉型的方向提出具體的建議方案 。 登輝要強調的是,能源問題就是發展問題!在登輝所著《二十一世紀台灣要到哪裡去》一 書中,引用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Amartya Sen)「發展即自由」的論述, 強調經濟發展應該超越以物資金錢所得為唯一衡量標準的「唯物發展論」, 要為人民爭取更多的政治、經濟的自由選擇權,也就是以「政治自由」、「經濟能力」、 「社會機會」、「課責透明」與「安全保護」等互為表裡、不可切割的目標與手段為基礎 ,確保其他價值目標可以獲得實現。 登輝認為在「發展即自由」的架構上,還必須加上「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 能源問題也應該從「發展即自由」配合重視生態環境所建構的價值體系出發, 透過對國際局勢消長的動態評估,才可能為台灣應有的發展途徑找出明確的方向。 壹、國際能源發展情勢 一、國際能源供應緊繃將成衝突新焦點 六十年來石油一直是最主要的商業能源,然而部分產油國政局不穩,往往使得供應緊繃, 造成價格大幅震盪。國際能源總署發布的《二○一三年世界能源展望》認為因新興國家崛 起,全球運輸與石化業需求增加,二○三五年原油需求量將比現在多十三%。 新興國家崛起,全球經濟實力與財富快速重新分配; 仰賴大量資源支撐的「成功」崛起經驗被複製、擴大,就需要更多能源、 糧食與水資源供應,有限資源的爭奪,將成為國際衝突新焦點。 煤雖然蘊藏豐富,但還無法取代石油在運輸的功能﹔煤是化石燃料中污染物含量與CO2 排放係數最高的能源,許多人建議煤應該留在地底不開採。 而天然氣幾乎不含雜質,CO2排放只有燃煤的一半,是轉型無碳經濟體系的最佳過渡能 源;今年六月,美國政府宣佈二○三○年前所有電廠的CO2排放係數必須降三十%; 以政策來引導天然氣及再生能源取代燃煤發電。 二、迫切危機的氣候變遷 工業革命以來,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將累積百萬年的碳以CO2形式釋放, 排放速度遠超過自然的吸收能力,引發的溫室效應改變地球的熱平衡, 極端氣候逐漸成為常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為減緩氣候變遷而成立。 一九九七年《京都議定書》只規範三十八個工業國, 要在二○一二年底平均比一九九○年減少五%排放。 原定二○○九年哥本哈根會議產生新議定書的計畫,在抗拒減量國聯手下破局。 二○一一年德班會議,在歐盟、小島聯盟與極低度發展國堅持與努力下,大會達成共識﹕ 二○一五年前制定適用所有國家的新議定書,並於二○二○年前生效。 貳、台灣面臨的能源危機 一、能源過度仰賴進口,持續惡化 台灣是少數能源完全仰賴進口的國家,二十年來能源消耗增加一倍, 用電增加一百四十%;二○一一年總能源消耗在全球排名第二十四。 煤、油、氣與鈾來源集中在少數國家;購買能源的支出占進口值從二十年前的八%, 增加到二○一二年的二十五%,相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十四‧四七%! 沉重的能源負擔侵蝕民眾「經濟能力」、「社會機會」,威脅個人「安全保護」, 讓國家政經風險徹底暴露。 二、被產業結構制約的能源政策 台灣沒有自產能源,政府卻堅持乙烯、粗鋼等初級產品「自給自足」,產業規模擴充, 能源消耗從二十年前占消耗總能源的二十八%,增加到今日的三十八%, GDP的貢獻卻仍只有四%。 電力消費也類似,幾十年來工業與電廠自用一直耗用總電力的六成, 比率遠比OECD國家平均三成高出許多。 二○一一年台灣平均個人年用電量排名全球第十一, 在台灣前面的美、加等國,多是自產能源比例高的國家﹔ 經濟部二○一一年初提出的《能源發展綱領》, 預估二○二○年用電需求將再增加四十%,完全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三、節能減碳紙上談兵 台灣CO2排放從一九九○年一點一億公噸、二○○○年二點二億公噸, 到二○一二年二點五億公噸,增加一百三十%; 二○○九年前台灣快速增量一直在全球前十名, 最近國內經濟發展停滯,高比例的海外生產,排放增加速度才逐漸和緩。 平均每人年排放十一公噸CO2,比半數以上在《京都議定書》中被要求減量國高出許多 ,但我們並沒有積極進行節能減碳的作為。 參、台灣能源發展的對策 一、調整產業結構 台灣環境保護的稽查不足,製造業污染環境造成的社會損失沒有列進成本, 政府還提供優惠、補貼鼓勵能源密集產業; 消費環境與稅金補貼讓能源密集產品在市場具競爭力, 誘使過度生產,消耗過多能源與水資源。 應該儘速取消能源密集產業的補貼與優惠,加強污染查核,促使產業效率提升。 改變這種過時的產業政策,沉重的能源負擔,壓縮民眾的「經濟能力」、「社會機會」的 情形,並減少污染讓「安全保護」不會成為奢想。 發展在地的自主能源有許多好處:可以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 減輕國際能源價格變動的衝擊,提昇政治自主性與能源安全; 並且能降低CO2排放減緩氣候變遷,減少污染排放節省民眾醫療支出, 提供健康的生活環境;以及具有節省進口能源支出,提高經濟效率, 促進經濟發展等多重戰略價值。 二、新能源與再生能源 目前核四的存廢引發電力供給的討論,的確,目前以「鈾」為原料的核能發電, 屬於高風險、高汙染,而這也不是核能發電的唯一方式, 上午美國專家Rober的演講中提供另一種方向, 也就是思考研究低汙染的「釷」為核能發電的方向。 除了新核能發電外,也應該有其他替代的方案。 再生能源對台灣最獨特的意義,在於它顛覆台灣天然資源匱乏、 只能依賴進口石油或者發展核電的刻板看法。 從國外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的太陽能、生質能與風力發電三大領域來看, 台灣的天然資源非常豐富,若能妥善發展,我們不僅不需要進口石油或依賴核電, 更能建立新興產業,出口相關設備與技術。 非常遺憾的是政府一直漠視再生能源的發展,以太陽光電為例, 台灣是全球太陽能面板產量第二高的國家, 但至今太陽能發電量不及總電量的千分之一點五,輸給高緯度、低日照的德、法、日、韓 與烏克蘭。 二○○九年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忽略了再生能源「優先上電網」的重要, 留給負責買賣的台電裁量空間。 三、落實電力自由化 台電公司發電設備過剩仍持續發展大型電廠計畫, 可能不樂見再生能源電力分享顧客。 要讓再生能源健全發展,應該限期把台電拆解成輸配電的公司與不同形式的發電公司; 前者不發電,可避免球員兼裁判的困窘;分開的各類發電公司必須與同型民營電廠競爭, 成本透明,效率才會提昇。 台灣必須加速台電的民營化,積極加強電力自由化的發展,才能減少浪費與提昇效率。 四、提昇能源效率與節約 無論是核能、火力或水力電廠所產生的電力,由於發電廠與用戶端距離遙遠, 必須藉助輸變電系統提高電壓、透過電力線輸送、最終變壓供給用戶使用, 因此造成大量的能量耗損。 據統計,台電所產生的用電效率大約五十八%左右,其餘都在輸送過程中浪費掉了。 在當前開發綠色能源的潮流下,小型發電設備越來越發達,發電種類也越來越多元, 發電位置、發電時間、發電量千變萬化,輸配電浪費的問題更形嚴重。 因此;發展智能電網來降低輸配電的浪費,同時提升供電的品質。 可以說,成功的再生能源政策更需要擴大能源利用與提昇效率, 因此,透過資訊、通信與自動化 科技,建立具智慧化的發電、輸電、配電及用戶的整合性電力網, 強調自動化、安全及用戶端與供應端密切配合,以提升電力系統運轉效率、 供電品質及電網可靠度,才能真正落實再生能源的擴大應用與節能減碳的目標。 此外,火力電廠的發電效率,台電比民營電廠差一成,就應該改進。 運輸部門應該廣設便捷的大眾運輸,取代自行開車﹔電子商務、e化政府, 配合都市規畫,減少人員移動。住商除空調、照明、家電、辦公設備等的節能外, 應該思考建築物能耗的降低。 肆、台灣能源問題的核心:缺乏「實踐的政治決心」! 發展社會共識 要求改變 全球政經體系正在重整轉型,台灣要重建以經濟安全為核心的永續發展體系, 必需儘快提高能源自主;過去的幾次全國能源會議,一再提到傳統能源的昂貴、 可能供需失調與氣候變遷等因素,對台灣經濟與環境的衝擊; 但因為「缺乏實踐的政治決心」沒有採取行動。 今天的會議,基金會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討論, 寄望這樣的平台能引發各界對台灣未來能源發展的關注, 共同為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尋找出路。 最後,感謝所有國內外學者專家的參與,也感謝今天現場所有與會的來賓, 謝謝大家,祝大家平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83.241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speech/M.1407591522.A.9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