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3-1 他和瀟湘樓的小姐們聊了幾天才知道,就算是妓院,也有分成很多種類型的,瀟湘樓的小 姐大約有五六個,身上多少都藏點技藝在身上,多半是樂器、說書或是詩詞歌賦,許多小 姐都是賣藝不賣身的歌妓或藝妓,當然也有較為下等的小姐,是單純提供性服務的。 但瀟湘樓像是個小型的舞台,除了平時男人會來喝酒談事,偶爾也會有唱戲,散樂,還有 說書與各種樂器的表演。 像是這個人稱杜行首的杜如歡,就是古琴、唱戲的好手,她雖然不賣身,但在漳州也有過 相好的男人,只是後來拋棄了她。 她們偶爾會去工作坊送飯,送酒,也算是拉攏客人的一種方式。 工作坊是一個巨大的石子建築,四面通風,室內算是乾淨整潔,裡面有許多工作坊的技師 ,在工作坊內的輪車前面進行拉坯。 坯土在經過發酵和搓泥後,變得柔韌有彈性,技師們會放置上旋轉的輪盤上,將泥料不斷 旋轉塑型,製造出不同造型的杯盞。 雖然只是簡單的杯盞,但其實算起來有幾十種器型,主要分為敞口、撇口、斂口和束口四 種大類,每類又分大、中、小型,分別有不同的名稱。 目前在江品碩原本所處的現代,所發現的四個雪裂杯盞都是束口盞,而這種束口盞也成為 雲盞發展中最典型的型式,因為這種湯碗擁有束口線,在沖茶湯的時候,熱水就不輕易沖 出杯口,也就因為如此,在宋代的鬥茶文化中大受歡迎,佔有主流地位。 而看鬥茶則要去茶館,那裡的鬥茶相當有趣。 茶館內經常都是高朋滿座的,許多人會在其中玩茶鬥茶,這些茶藝精絕,講求茶色和泡沫 的濃密,「以純白為上真,清白為次,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這些技法江品碩其實看 不懂,但去過幾回之後卻也大約明白,總之呈現束口形狀的杯盞,幾乎都是為了鬥茶而生 。 這樣的器型在工作坊佔有一半以上,江品碩從人門口中的話語推論,目前他所處的朝代應 該是南宋末年,鬥茶文化早已不如北宋或南宋初期那麼流行,茶館也已經少了許多,如今 卻還是如此積極製作,是朝廷后宮的需求?還是官宦子弟的熱愛?或是市井潮流本就一陣 一陣的,沒有特殊理由也有可能? 「你這土包子,難道沒聽過閻美人嗎?」瀟湘樓的劉云青小姐說。 「閻美人?」 「閻美人是當今聖上的愛妃,特別喜歡雲盞的光澤和美感,所以許多王公大臣為了討好貴 妃,都會搶著進獻。」劉云青說。 這麼說起來,江品碩想起來了,在出發前李教授曾經有提起過,因為有大臣想要將大量的 雲盞進獻給當時宋寧宗的閻美人,所以慶雲村進行了趕工,沒想到造成了山區崩塌,是這 樣嗎? 那,會是甚麼時候崩塌呢?他還有時間嗎? 畢竟江品碩對於茶盞方面主要是工藝的欣賞,對於歷史沒有詳細研讀,以至於對這段時間 的狀況有些模糊。 在宋代的發展中間,已經能夠將坯體拉得非常薄亮,工藝相當講究且精緻,更在色彩上有 許多變化。 他看過的雲盞都是古物,經過時間的摧殘,有著風霜的痕跡,而實際的杯盞比想像中的更 美,更亮,在工作坊中都能一一見到它們的影子。 江品碩發現,工作坊的技師們都有外型上的共通點,他們雖然相形瘦弱現代人而言較為瘦 弱,但是雙臂都顯得較為粗壯,微微駝背,身體前傾,主要也是因為長年拉坯勞作,便產 生了習慣的姿勢。每天雙手都泡在水與泥中,不是脫皮就是紅疹。 他去過幾回,因為平時小姐們會頻繁的去工作坊送飯,以賺一些零碎的小錢,有時候累了 就讓江品碩幫忙送去,所以隱約知道了些許細節,而工作坊安靜,沒什麼人在對話,大家 只是悶頭著幹活。 他很少見到洪二郎,其他技工口中的洪二郎,雖然技術不錯,卻成天偷懶,經常趕不到發 單需要的數量,不是在瀟湘樓玩樂就是喝酒,也經常來到工作坊靠著牆打瞌睡,根本無心 工作。 這樣的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情況下,窯主張先生也經常刻扣他的薪餉,他時而有一點小 錢,時而跟朋友借錢,有時還在瀟湘樓和酒舖茶館等地方賒帳,導致家中本就不富裕的狀 況下,女兒阿絮工作的薪資都不夠生活,還三天兩頭的必須替父親還債。 *** *** *** *** -- 一朵有點腐爛的花。 https://www.penana.com/user/15269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45.2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ry/M.1715732328.A.86D.html
rainmiss2001: 推推 05/15 08:44
UgoKuo: 推推 05/15 12:21
wigping: 推推 05/15 12:56
amigoogima: 推推~ 05/15 13:39
heidiking: 推推 05/15 16:06
sawako: 推 05/16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