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oberi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jaredyu (到底要怎麼用水球!)》之銘言: : 我覺得H大與S大你們倆位根本就可以合作創業了呀XD 拋磚引玉拋磚引玉... 想法要先砥礪過, 不然太容易變炮灰了. :D : 讓小弟來提供多些點子 : 一。代工:有沒有想過,將這個小說團隊在初期,設定成「接手」已經被捧紅, : 進入 VIP但是創作力與品質下降的作品?這樣一來是創造三贏局面,團隊不用自 : 已新創小說,這是最困難的部份,而且也避免了小說不會紅的風險,原作可以持 : 續得名獲利,而且鬆了一口氣後甚至能經營下一部有創意有質感的小說架構,而 : 這類小說後期的架構八成以上已經固定,讀者只是持續follow,不想得到一個爛 : 尾的結局。 j 兄的代工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突破點, 適用於菜鳥團隊的磨合. 我來講一下我的工作. 我這十年來的工作就是幫人家孵軟體團隊. 像我現在身上就有一個四年約, 才過了一年半. 這個工作有幾個很好玩的......該怎麼形容, 認知還是收穫? 其中一個就是要對團隊如何成長有概念. 譬如說, 任何軟體類型我都敢孵... 因為關鍵不在程式技巧或者執行細節. 那些是我所訓練的人要掌握的, 而不是我... (當然, 初期為了穩定軍心, 很多該懂的還是要懂到相當的程度. ) 真正的關鍵在於要維持團隊在二到四年中有穩定的產值. 其中又有另外一個好玩的心得: 合理的團隊形式其實像工具箱. 一個完整的運作體系裡裝了越多的團隊形式, 能容納的各式人才就會約多. 軟體的團隊文化非常接近創意工作者哦. 不同類型的人所適用的作戰體系其實不太一樣... 明星作家很難變出第二個團隊, 因為那就是獨一無二的明星. 本質上就釘死了那是一個非常容易識別的團隊, 難以複製. 這也是前面 Amege 兄提到的明星困境. 但軟體團隊也有明星模式, 而且把產能壓在明星團隊身上也沒什麼風險. 一般而言, 市場夠大加上公司體質穩健的話會有多個團隊... 明星出走的傷害不會很大. 事實上我從來不擔心團隊成員出缺, 因為我可以全部補回來, 時間而已. 初期呢?初期什麼都可以出錯, 養出一個明星團隊然後又出走的機率...... 這有點杞人憂天. 隔壁鄰居的狗被撞死了導致團隊解散的可能性還比較高. : 二。品牌:在代工接手數個作品,運作順利之後,就可以進入自己團隊直接來寫 : 小說的階段,這時候不管是小說內容的成熟度,對於市場口味的取向,都已經有 : 一定的水準了,寫起小說來必定事半功倍。將團隊的小說成為一個品牌,讀者想 : 到這個團隊,第一印象不是「這本小說是團隊寫手拼湊出來的,一定很垃圾 : 文」,而是「這個『作者』寫出來的真是都有一定的水準」。 品質會是第二到第五年的領域, 品牌按理說要看十年. 從大家的回文裡面可以看到一致的憂慮: 品質. 我會說, 這就是建設團隊時, team director 要努力的方向. 這件事會跟團隊成員的利害不那麼一致. 每個成員努力的方向都是要通過市場的考驗, 成功獲利. 但如果第一個團隊始終沒辦法通過市場考驗而暴斃... team director 的功能是吸收這次暴斃的經驗, 創造第二個團隊. 很冷血, 不過事實如此. 軟體團隊的創建也有這種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邏輯. 當然也不用太悲觀啦, 我覺得可以穩定地創作, 持續地產出... 在現階段的小說供需市場上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 三。小說專業分工:小說跟coding其實有很大的不同,我覺得如果要共同創作 : 小說的話,應該要像古早武俠小說的上官鼎一樣,上官鼎是三人分工,一人主 : 架構,一人寫過招,一人寫兒女情長。這個現代小說團隊應該也從這個模式再 : 更專業分工下去,例如一人找技術資料增加垂直深度,另一人debug,找出角 : 色與劇情走向的平衡點。 分工是一定需要的, 但是跟用人有很深度的關聯. 在整個組織裡存在著越多的用人方法, 越多的團隊組成與分工模式. 就越有可能做到「適才適所」... 因為有夠多待選的「所」. 以我的觀點... 分工模式應該要摸索出越多的形式越好, 而且要用的很有心得. 這個實際上會是整個體系的門檻所在. 它決定了這會是一間五人的代筆工作室還是五千人的「廣義軟體公司」. 至於怎麼分工呢?要研究, 這是 CEO 等級的問題, 我認真地講. : 四。社群:網路時代的思維,早已經由專注在一個領域(例如寫一篇好文章、 : 拍一部好電影、照一張好照片),進入社群經營的理念,舉個例子來說,「何 : 以笙簫默」就電影藝術價值來看,根本就是垃圾等級,但是它的行銷從一開始 : 就在經營社群,拍到哪個景就上傳 instagram、微博,wechat與各入口網站設 : 討論群,甚至於選角、劇情都是大數據分析出的,等於是它一開始拍片就在賺 : 錢,因此,寫小說應該也要一樣,反正都是一個團隊創作而不是靠個人才華 : 了,何不直接導入社群經營的思維,要搞就要搞大一點,我們都知道小說賺不 : 了多少錢,那就讓它連結網站、電玩、電影等其它大眾產品。 「據說」成名小說家主要的收入來自於電玩、劇本的授權金. :D 由文本而來的版稅還蠻難講怎麼拆帳的. 但這些衍生的授權金吼, 鐵定是公司拿走大宗. 這也是我看好這種產業型態的原因... 科科. : 這個「找一群人寫小說」雖然本質聽起來很商業而缺乏靈魂,但換個角度想, : 它避免了小說爛尾,提供了一個雖然缺乏創意但卻有品質的結局,對於那群嗷 : 嗷待哺的讀者們,根本就是個救贖呀,光是這點就足以成為這個事業的核心價 : 值。 說到重點了, 其實我是要解救苦難的讀者群啊... XD 而且! 就我個人執行過的產品發想而言... 多人參與發想所討論出來的成果, 會遠優於一個天資卓越的傢伙自幹. 目前沒有例外... 團體創作是不是就一定比較差?這個論述我還蠻懷疑的. 團體創作應該多半敗在「缺乏訓練」、「缺乏遠見」以及「趕工」. 把一群人組織起來, 適當地規劃未來, 正確地執行當下, 再加上大量訓練. 我真的不認為會很糟糕. : ※ 引述《HermesC (TouX)》之銘言: : : 隔空抓藥還各種提前宣判,我真心沒法接受這種討論模式。 H 兄息怒... :D 其實我覺得 jamo 兄也說到一些蠻重要的關鍵啦. 譬如 team director 的角色... (其實 director 很多類, 但是大家比較能想像的是明星類的. ) 還有主題的選擇... 不過以 jamo 兄的那些問題... 其實直接把問題交給整個團隊, 再組織一些討論的方法. 通常就可以取得很豐富的回饋了. 千萬要記得, 這是一群想要靠寫小說成名的傢伙所組成的團體. 小說寫不出名堂, 他們會比任何人更著急. 大家在討論這個商業模式的時候常常對一件事情沒感覺... 我要強調「團隊是會進化的」, 而且進化的速度遠比個人快. 如何特化一個團隊的功能以滿足市場需求, 這會是決勝點. 但是問我怎麼特化?我也沒概念, 因為沒做過啊啊啊啊啊. 寫好雜... 還是應該認真掰計畫書才對的. -- 新詩練習:新鮮。踩破初春裡的狗大便;不經意的滄桑,滿溢著嫩黃的喜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207.2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oberich/M.1434997826.A.07B.html
HermesC: 所以要開始做了嗎ww 06/23 03:04
jaredyu: 加油! 06/23 09:54
Sherlock56: 讚,想投資 06/23 11:05
allkss7127: 有開放門外漢旁聽學習嗎 ? 06/23 17:21
allkss7127: 我今天去大陸網站看連載小說...隨便都3.400回... 06/23 21:48
allkss7127: 內容是很八股阿 ~ 可是滿好看的ㄟ 哈哈~!! 06/23 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