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oberi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頗意外創業版會出現這樣的討論, 考慮了一下到底要怎麼回文、在什麼樣的「重點」上討論, 會比較符合創業版的性質,又不會過份把血淋淋的事實寫得太過血淋淋。 所以以下的討論,將不針對本次華航空服員罷工的事件作討論, 討論的是一個更大的方向: 老闆們到底要怎麼對員工、消費者所認知的「公平」有正確的認知? 良好的勞資關係之經營,仰賴於資方對於勞方權益與「需求」的正確理解, 在這個理解基礎上,規劃執行「企業長期營運下所能負擔」的人力資源管理方針。 反過來說,勞方群體也需要對企業長期營運的體質與資方的「需求」有正確理解, 才能夠正確地將「需求」傳達給資方, 讓資方能夠在穩健的基礎上盡可能滿足勞方的需求。 有點繞舌是嗎? 白話來說就是: 勞資關係不是零和賽局,勞方和資方都需要對「對方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以及「對方認為的『公平』、『合理』到底是什麼?」兩個問題做出正確的理解, 若其中一個問題沒有被正確的理解,後續的執行策略上就會有錯誤, 不論這個錯誤的執行策略來自哪一方, 長期之下一定會導致雙方都平白蒙受損失,即便短期之內看起來是有一方得利的。 所以,員工和消費者眼中的「公平」到底是什麼? 我們可以從以下的例子當中知道,這個「公平」絕對不是邏輯理性上認知的「公平」。 以下這些例子皆來自行為經濟學家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的著作, 《不當行為》(Misbehaving)中的第十四章,這一章專門談「何為公平」, 首先是芝加哥第一國民銀行的例子(p.186), 為方便討論,部分無關的文字敘述將會刪除。 ----------- 1990年代中期,芝加哥大都會區規模最大的芝加哥第一國民銀行推出一項措施, 由於管理高層擔心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賺的利潤不夠多, 所以為了削減支出,決定鼓勵顧客多多使用不久前才推出的自動櫃員機。 雖然大部分人已經習慣從這類機器提款,有些顧客仍不願意用自動櫃員機來存入支票, 寧願接受行員的服務。 銀行為了讓所有顧客改用自動櫃員機,便決定給這些人一個誘因, 就是假如要行員提供自動櫃員機已有的服務,銀行將為每次的交易收取3美元。 ----------- 至此,各位老闆們可以自我測試看看, 芝加哥第一國民銀行的消費者接下來的反應會是什麼, 看看消費者眼中的「公平」和您們的直覺是否一致。 為了給大家一些思考時間,以下留空一頁。 好了,讓我們接下去吧。 ------------- 公眾很快有了激烈回應。 一家當地報紙的頭版標題寫著「芝加哥第一國民銀行不通人性」。 競爭對手立刻趁機出招,在當地一條高速公路旁的分行擺出「免費櫃員服務」的招牌。 直到2002年12月,芝加哥第一國民銀行被收購之前,此政策都未被廢除。 ------------- 這個結果令您意外嗎? 「從理性經濟模型」上來說,因為ATM提供的成本較低, 所以企業方在成本較低的服務時,會向消費者索取較低的費用, 而當消費者要使用企業方成本較高的服務時,「理當」被索取較高的費用(3美元)。 當消費者並不這樣覺得,為什麼? 另一個例子是版上很喜歡討論的Uber(p.190) ------------- Uber的營運模式特色是價格隨需求而浮動,該公司稱之為「尖峰時段加價」, 需求高漲時,無論原因為何,收費之會隨之上調, 叫車的顧客將收到現行價格倍數通知,並且選擇接受漲價或拒絕叫車。 Uber並未公開他們的計價程式,不過有媒體報導指出加價能達正常價格的十倍以上。 如此高的加價倍數勢必會招來民怨。 Uber為這個機制提出辯解, 其基本概念是較高價格能為駕駛們提供在尖峰時段工作的誘因。 Uber的加倍數數竟高達十倍之多,正說明了Uber駕駛回應需求的能力有限, 姑且先不管Uber是否能源源不絕補充生力軍, 光是在暴風雪侵襲紐約市時收取如此高的加價倍數, 就招來了紐約州總檢察長的注意。 紐約州禁止企業在市場遭受不正常干擾時, 收取「昧於良心的過高價格」。 Uber後來與紐約州達成了協議,緊急事件發生時, 只會從發生事件前60天中的所有正常收費價格裡選擇「第四高的價格」作為加價上限, Uber還會從中捐出20%收入給美國紅十字會。 -------------- 在「理性經濟模型」中, 市場價格由市場的供給方與需求方決定, 需求愈高,價格也會愈高, 且在暴風雪中出外開車也是危險,Uber駕駛收取高額的費用作為風險補貼, 「理性上十分合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風險貼水」的概念。 但消費者和紐約州總檢察長顯然不這麼覺得,為什麼? 組織行為理論,將員工視為企業的「內部顧客」, 薪酬制度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制度,是提供給這些內部顧客的「商品」, 而員工所付出的「價格」就是他們所提供的勞務、時間與機會成本。 有些事情不宜說得太明,話就點到這裡, 希望上述這些討論,能夠提供大家一個好的思考方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173.1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oberich/M.1467030277.A.D74.html
HiJimmy: 好高深~~ 其實就是可以宰別人的錢包 我的你想都不要想XD 06/27 20:40
HiJimmy: 自動櫃員機 跟自動加油機很類似~~ 06/27 20:41
倒也不是如此, 消費者和員工基本上對於「公平」的認知雖然和「理性」上認知的不同, 但也不至於到只許州官放火的程度。 正因為勞資關係不是零和賽局, 所以某一回合的賽局若出現只許州官放火的情況, 比較老練的賽局玩家旁觀者,大概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了。 ※ 編輯: NaoGaTsu (59.115.173.16), 06/27/2016 20:55:16
JamCh: 好文推! 06/27 21:23
curtis16: 很有料的好文,推! 06/27 21:55
iamlucky888: 若把公司比喻成媒介,是否比較能夠理解這篇內容;勞 06/27 22:23
iamlucky888: 方付出勞力,但大眾市場無法為其定價,所以出現了公 06/27 22:23
iamlucky888: 司統一了勞方與市場的共識(公平原則,固定勞力換取 06/27 22:23
iamlucky888: 固定金錢),但是媒介(公司)卻因為某些因素,刻意 06/27 22:23
iamlucky888: 降低勞方勞力的價值,以賺取更多利潤,因此違反了公 06/27 22:23
iamlucky888: 平原則;如Uber,刻意提高了車資,但實際上勞方付出 06/27 22:23
iamlucky888: 的勞力並不值得數十倍之多,所以也違反了公平原則; 06/27 22:23
iamlucky888: 嗯,我理解的對嗎? 06/27 22:23
其實勞務付出是可以定價的(由自由市場決定–那隻看不見的手), 問題在於沒有人知道勞務的「真實價格」(絕對價格), 所有的價格都是「供給方」和「需求方」當下對「那個商品」的價格評價下, 共同決定(你出價我接受)的一個「相對價格」, 而這個相對價格是會根據時間、效用(認知價值)、資訊不對稱、政府管理、 產業變動、天災人禍等等的因素而產生變動, 這就導致「相對價格」其實會比較偏向對上述因素有議價力的一方, 但Uber和芝加哥銀行的例子,也確切告訴我們, 在非零和賽局下,要想透過單一時點下的優勢「太過直白地」操弄價格, 是非常危險的。 自由市場上其實沒有什麼「公平原則」, 這個「公平」的概念會隨著賽局時間的演進而變化, 而以Uber的例子來說, 暴風雪天出門開車的Uber司機的確可以要求風險貼水, 問題在於「多少的風險貼水才公平?」。 而若這個司機不是Uber的司機,而只是一個白牌司機, 那麼這個白牌司機即便在暴風雪時開出20倍的加倍價格, 也會受到和Uber一樣的強烈反彈嗎?這就很值得深思了。
innominate: 樓上...這樣理解就淺了 06/27 23:00
innominate: 簡單的說,傳統對於"策略"會採用"理性經濟人"的模型 06/27 23:00
innominate: 認為人是理性,會去精準計算各種得失 06/27 23:01
innominate: "行為經濟學"則是告訴你,人從來就不是理性的 06/27 23:01
innominate: 包括"風險趨避"等等不理性的行為會出現 06/27 23:01
innominate: 是因為人性,所以勞資關係並非零和的原因 06/27 23:02
innominate: 是因為雙方對於"利益"的計算是基於人性而非理性 06/27 23:02
innominate: "朝三暮四"的故事也許能給你一點啟示 06/27 23:05
正解。
iamlucky888: 朝三暮四…,也就是說,原本勞方的勞力可以再換取更 06/27 23:26
iamlucky888: 多的金錢,但是公司怕勞方爭取,故意用了更不合理的 06/27 23:26
iamlucky888: 方法來迫使勞工爭取原本不合理的方法嗎?呃,推薦一 06/27 23:26
iamlucky888: 本淺顯易懂的經濟理論給我吧,覺得自己好像白痴@@ 06/27 23:26
不是這樣的。 這裡有個問題:勞方到底要怎麼衡量自己的勞務價值? 勞方又怎麼知道自己現在的薪酬制度(現況), 符不符合自己當下付出的勞務價值? ※ 編輯: NaoGaTsu (59.115.171.11), 06/28/2016 00:14:02
wendycandy: iamlucky888大需要先放棄資方必定壓榨勞方的想法,才 06/28 02:15
wendycandy: 會比較容易理解原文。 06/28 02:15
asdfghjklasd: 我建議先看看組織行為學這門吧. 06/28 02:52
INGNI: 某些人覺得,反正資方就是萬惡,講甚麼都是屁 06/28 05:17
iamlucky888: 好,我先去翻書,謝謝推薦;另外,資方不是萬惡,而 06/28 07:18
iamlucky888: 是聰明的一方。 06/28 07:18
BestLS: 我是原po 感謝您的好文 感覺來這邊討論是對的 06/28 08:45
lsp33: 以前台灣的中信也搞過這一套 臨櫃要加錢 06/28 12:26
lsp33: 他一進門會有人引導顧客到ATM去存款 還是要臨櫃的手收續費 06/28 12:27
lsp33: 可是 他是很早就發展ERP的公司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 06/28 12:28
lsp33: 他是早期幾家使用管路送文件的 櫃員把文件放入圓筒 06/28 12:29
lsp33: 然後丟進牆上的洞裡面 就會被抽吸到相關部門 06/28 12:29
lsp33: 沒想到後來網路發展迅速 所以這一套很快就消失了 06/28 12:30
lsp33: 取而帶之的就是電子化 他又改推動電子化 06/28 12:30
LUXGEN711: 基本上認為資方就是萬惡老闆就是要奴的人不太適合這版~ 06/28 13:24
LUXGEN711: 也不用期待改變他想法~浪費時間~不如多想點子賺錢營運~ 06/28 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