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從《小品般若》到《法華經》的思想轉變─   以「佛命聲聞說大乘」及「佛塔與經卷供養」為中心 期刊刊名:世界宗教學刊   卷期:9期 篇名出版日期:2007年6月1日 作者:黃國清 關鍵字:小品般若經,法華經,佛命聲聞說大乘,佛塔,經卷供養 摘要:   本文探討《小品般若經》與《法華經》某些相類內容可能的先後 形式,聚焦於「佛命聲聞說大乘」與「佛塔與經塔供養」二個議題。 對於其一個事件,《小品》的故事來龍去脈較為明晰,彰明般若波羅蜜, 聲聞行者與大乘法義之間的關係可以銜接,尚未處於全然對立之勢。 相對而言,《法華》中的文脈似乎簡單述及一個發生於過去的事件,重 點在呈現阿羅漢對不學大乘的自我感傷,鼓勵聲聞行者轉向大乘,應 是在大小乘已然對立的階段後重新調和雙方的努力。對比之下,《小品》 中的故事似為較原初的形式。關於第二個議題,《小品‧塔品》中肯定 經卷供養的功德遠勝過舍利供養,但未否定後者的價值,並為後者找 出理論根據。在《法華‧法師品》中,經卷獲得一種絕對的地位,鼓 勵為經卷建塔供養,不必再供養舍利,因為經卷中已具如來全身,完 全取代了如來舍利。〈法師品〉的形式似較〈塔品〉為發達。就這兩個 議題而言,《法華》受到《小品》影響的可能性較大。 本文: (請參閱電子檔) http://libibmap.nhu.edu.tw/citesys/jnPaperDetail.aspx?pID=963 結論:   本文選取《法華》第一類中「佛命聲聞說大乘」及第二類中「佛 塔與經卷供養」二個事件作為討論的核心,推求《小品》與《法華》 在這兩個事件中的可能的相承關係,以及蘊含於其間的思想轉變。時 代先後的判斷無法獲得可靠的歷史文獻作為根據,只能透過兩部經典 的敘事內容的比對加以推測。   在「佛命聲聞說大乘」這個事件上,就形式而言,《小品‧初品》 的說明詳盡,故事首尾完整;《法華‧信解品》則至為簡略,插入得有 些突然,對故事的來龍去脈沒有交待,顯然是在引述先前成立的某部 經典之說,最有可能的是《小品》。在《小品》中,大乘佛教爭取獨立 的地位,但仍藉助聲聞論法的模式,由聲聞弟子口中說出般若法門, 聲聞的智慧與佛的一切智智之間仍可直接連貫。《法華》中則說聲聞雖 口說大乘法門,卻不信、不學,必須等到佛陀對他們的會歸、授記, 始願轉向大乘法門。《小品‧初品》處於大乘佛教逐漸爭取到獨立地 位,而尚未與聲聞佛法全面展開對峙的時代;《法華》則是在大乘與小 乘相互對立且不能融通之後,嘗試調和雙方的努立。雖說如此,《法華》 仍將聲聞法視為較低的層級——方便法門,必須加以轉化提升。   關於「佛塔與經卷供養」,在《小品‧塔品》中可看到從口傳經 典到書寫經卷的發展脈絡,而且佛塔供養與經卷供養仍處於並立的狀 態,《小品》雖將經卷供養置於佛塔供養之上,但沒有否定佛舍利的價 值,為其找出值得供養的理據。《法華‧法師品》則已完全進入書寫的 時代,經卷崇拜徹底取代了舍利崇拜,理由是經典中已蘊含如來全身, 不必再供養物質性的舍利。經卷值得供養的理由,《小品》說是經中所 載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成就所由,《法華》則言經中蘊有如來全身,前者 重視法義真理,後者則以抽象的如來全身替代具體的佛舍利成為崇拜 的對象。此外,《般若經》中未言及要在經典存在之處興建寶塔,《法 華》則鼓勵興建七寶塔(支提)以供養「如來全身」。整體而言,相較 於《小品》,《法華》中的經卷供養是一種較為發達的形式。《法華》是 一部非常重視信仰的經典,除了〈法師品〉那種否定佛塔供養的觀點 外,在第二類中亦有肯定佛塔信仰的幾品,這與〈方便品〉中法華教 團原本對佛塔信仰的倡導可以銜接。像〈法師品〉中那種以經典供養 完全取代舍利崇拜的觀點應不是自原先弘傳《法華》的教團內部發展 出來,而是受到外來思想的影響,最有可能的就是《般若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9.13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