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論事》對「一切有論」批判之研究/釋阿難   本論文所探討者係以目犍連子帝須編成之巴利文獻阿毘達摩《論事》(Katha- vatthu)所載「一切有論」(Sabbamatthitikatha)為研究內容。此爭論發生於佛 入滅後約200-300年的部派佛教時期,亦即印度阿育王時代。由於說一切有部對 初期佛教經典所談「一切」內容,存在另類的觀點及詮釋,引來上座部在「一切 有論」裡的批判。論題涉及雙方上座部和說一切有部對於「一切有」和「三時實 有」(北傳稱三世實有)的論爭與辯說。   本論文主要討論內容可分為兩部份:一、初期佛教佛陀對外道「一切」思想 的批判。二、部派佛教上座部在《論事》中對說一切有部「一切有論」的批判。 一、在初期佛教對外道的批判中,即清楚表明所謂「一切為有」和「一切為無」 皆被佛陀定為「極端」,並屬於邪見觀點的立場。佛陀繼而提出了中道觀點-「 因緣」。「因緣」原則上包含「有~無」、「生~滅」在內,可以說它本身既無開 始也無結束,所以它並不具有如其他宗教裡頭具一切根源性質的創造者一般的身 份。對於至上神或梵神創造一切的態度,初期佛教並不予承認。此外,在佛教中 ,「一切」的定義在於「十二處」。二、部派佛教時期,關於《論事》中的「一 切有論」,雙方對「一切」的爭論仍圍繞「十二處」,但有增加其他例子如:五 蘊、三時、煩惱等辯。說一切有部的思想依據,來自對初期佛教經典關於「五蘊 和三時」之關係,持有另一看法,進而主張「三時實有」。此觀點經上座部藉由 邏輯問答批判為三時:過去、現在、未來無法互相替代,並提出關於「五蘊和三 時」的另一部經。佛陀為比丘說法,此事以「詞別之道」、「增語之道」(取名 稱)、「施設之道」(制定)為定說,也可說是以「世俗諦」為名,並不如說一 切有部所認為真實永恆不變。針對「一切有」觀點,上座部批判說一切有部為邪 見,很清楚地是以初期佛教觀點為根據。 http://tinyurl.com/y9ujbz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0.126.8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