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i.htm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55.htm 《阿含經故事選》 055.佛陀的無記回答   有一次,一位名叫鬱低迦的外道出家修行者,到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拜訪佛陀。問訊 寒暄後,外道鬱低迦問:   「瞿曇!世間有邊嗎?」   「鬱低迦!這是無記。」佛陀回答。   「那麼,瞿曇!世間無邊嗎?」   「鬱低迦!這也是無記。」   「瞿曇!那,世間是常呢?還是無常? 生命的本體是身體呢?還是與身體異離的? 真我在死後是存在的呢?還是不存在?」   「鬱低迦!這些都是無記。」   「瞿曇!您說這些都是無記,那到底您的主張是什麼呢?」   「鬱低迦!我以自己正覺的體證宣說,使眾生得以和我一樣,徹底地脫離憂苦煩惱, 盡苦而正覺解脫。」   「瞿曇!那您說說看,世間到底有多少比例的人,是走您所體證的這條路出離解脫的 呢?是半數?或是三分之一?」   到此,佛陀就沈默不回答了。縱然外道鬱低迦再三追問,佛陀都沈默以應,不予回答 。   這時,在旁邊的尊者阿難心想:不能讓鬱低迦這位修行人,錯以為他問倒了佛陀,錯 以為佛陀害怕了答不出來!於是,尊者阿難就接下話題,回答說:   「鬱低迦!就讓我打個比喻吧:譬如有一位國王,在邊境建了一座十分牢固的城堡, 為了安全起見,只留有一道城門進出。城門有一位守門人,聰明黠慧,擅長辨認進出的人 ,能阻擋所有不應當入城的人。守門人知道,城堡的外牆十分堅固,連個縫隙都沒有,所 有的人、畜,只能從這道門進出,沒有第二個進出的可能了。鬱低迦!世尊也是這樣,知 道所有已經出離的解脫者,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是走斷五蓋、修四念處、七覺 支這條道路而成就的,至於人數的多少,到底是世間的半數或三分之一,那就不重要了, 佛陀是不會在這方面用心的。」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增支部第一○集第九五經》、《雜阿含第九六五經》。   二、經中常見佛陀以「無記」來回答的論題,共有十四項,後人稱為「十四無記」, 即:(一)世間常(二)世間無常(三)世間亦常亦無常(四)世間非常非無常(五)世間有邊(六) 世間無邊(七)世間亦有邊亦無邊(八)世間非有邊非無邊(九)如來死後有(十)如來死後無( 十一)如來死後亦有亦非有(十二) 如來死後非有非非有(十三)命身一(十四)命身異。這十 四項,《大智度論》作:「世界及我常?世界及我無常?世界及我亦有常亦無常?世界及 我亦非有常亦非無常?世界及我有邊?無邊?亦有邊亦無邊?亦非有邊亦非無邊?死後有 神去後世?無神去後世?亦有神去亦無神去?死後亦非有神去亦非無神去後世?是身是神 ?身異神異?」(《大正大藏經》二五冊七四頁下)比對來看,《大智度論》將「世界」 與「我」並列,透露了這個論題的方向,是在論世間常住自性的有無。其中,「神」顯然 與「如來」、「命」同義,透露了十四無記中的「如來」不是指佛陀,而是另一個印度慣 用的含意:在輪迴中如如(不變)而來的生命主體。神,即是神我、真我,指的是身命的 主體,也就是「命」。   三、這樣看來,十四無記的前十二項,其實只涵蓋了二個論題,即世間自性與真我的 有無問題,因為「亦有亦無」骨子裡還是「有」,「非有非無」骨子裡還是「無」。而第 十三、十四項也可以看成一個論題,但,嚴格來說,這個論題也不離「真我」的範圍,所 以,雖有十四項,實際上只是二個論題。再進一步論,世間自性是真我(我的自性)的反 射,這樣,十四無記的根本論題只在於「真我」而已。這類的論題,與佛陀主張的「緣起 無我」格格不入。   四、「無記」就是「無可奉告」,為什麼佛陀會以「無可奉告」回答呢?因為這些問 題的本身(真我、自性),就是個錯誤,是「顛倒之見」,是「戲論」,是「邪見」(《 增支部第十集第九五經》譯作「成見」),所以,答「是」不對,答「不是」也不對,只 能以「無可奉告」回答。當然,去駁斥所問的問題本身也可以,但那是離開本題,導入另 一個問題,或許不是印度當時共許的答問方式。舉個例子來說,過去以為地球是不動的, 太陽和月亮都繞著地球轉,這是「顛倒之見」。如果現在還有人以此為前提,問:太陽繞 地球比月亮繞地球快還是慢?那要怎麼答?答快或慢都錯,那就答「無可奉告」!   五、佛陀不是什麼事都知道,像外道鬱低迦所問人數比例的問題,就不是佛陀所關注 的。可以說,佛陀只關注於生命的解脫,以及如何教導眾生解脫而已,其它不與生命解脫 「專業領域」有關的,佛陀就不會投入,不會回答了。如果臆想佛陀「無所不知」、「無 所不能」,或者臆想「如果佛陀活在現代,他一定也能造太空梭」,那是「神化」的無明 投射罷了,無關生命解脫的佛法。   六、另外,在《相應部第五六相應第四一經》中,佛陀曾告誡比丘們不要去想十四無 記這類的議題,為什麼呢?因為這類議題與佛法的修學不相應,不能幫助我們離貪、瞋、 癡,不能對我們趣向解脫有所助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9.115.202 ※ 編輯: AHJKL 來自: 125.229.115.202 (11/17 23:19)
flamerecca:推!有關斷五蓋、修四念處、七覺支 可否特別撰寫一下? 11/17 23:26
AHJKL:#1CfPd3Ri (Learn_Buddha) 11/17 23:30
bobju:其實我很想推評論中的第五點. XD 11/18 08:29
bobju:還有第六點. 11/18 08:30
bobju:當時應該有不少外道想用一些很難回答的問題[考倒]佛陀,有些 11/18 08:31
bobju:問題可能就包含一些陷阱在裏面,萬一不小心作答,就掉入邏輯上 11/18 08:32
bobju:的陷阱,最後得到矛盾的結果.所以佛陀在回答問題也是要很慎重 11/18 08:33
bobju:的. 11/18 08:33
meblessme: 佛法是無法迴避十四無記的。 11/18 10:29
meblessme: 譬如中陰身、阿賴耶識、如來藏 11/18 10:30
meblessme: 都是對真我的探討跟定義 11/18 10:31
meblessme: 四念處也會牽涉到身心是否分離的問題 11/18 10:32
flamerecca:meb板友可能徹底的誤解佛教思想了XD" 11/18 10:37
flamerecca:佛教的根本是為了離苦得樂 不是甚麼探討自我 11/18 10:37
flamerecca:要探討自身請去哲學領域找尋 11/18 10:37
meblessme:佛法也還有宇宙觀世界觀等等定義闡述 11/18 10:49
meblessme:沒有誤解啊! 11/18 11:11
meblessme: 如果沒有正確的認知,要如何離苦得樂呢? 11/18 11:12
flamerecca:如果不知道這箭背後的羽毛是孔雀還是麻雀 11/18 11:27
flamerecca:那我就不懂怎麼幫你拔出這根箭 你認為這是對的嗎? 11/18 11:28
flamerecca:如果不知道世間總計是1/2還是1/3的人已經根據此道離苦 11/18 11:29
flamerecca:那就代表你不知道怎麼離苦得樂 這是對的嗎? 11/18 11:30
meblessme:拔箭也是有學問的 11/18 11:31
flamerecca:但是學問不在羽毛鑑別上 11/18 11:31
meblessme: 不懂亂拔可能會出血過多,也可能傷口感染 11/18 11:32
flamerecca:是的 但是你無法用他不懂羽毛鑑別來辨認他懂不懂拔箭 11/18 11:47
flamerecca:這是個很簡單的判斷句 yes or no? 11/18 11:48
meblessme: 如果一位修唯識的修行者不承認阿賴耶識 11/18 12:06
meblessme:你會覺得他的修行是正確的嗎? 11/18 12:08
meblessme:而且如果羽毛辨識不重要,佛教又何需法印 11/18 12:21
flamerecca:要是你覺得羽毛很重要 那我建議你去看"佛說箭喻經" 11/18 12:24
flamerecca:討論至此 不再奉陪 11/18 12:24
meblessme:好的,祝您修行精進(合十) 11/18 12:41
meblessme: 好的,祝您修行精進(合十) 11/18 12:41
flamerecca:那請問您看了"佛說箭喻經"了嗎 還是要我轉貼? 11/18 14:39
meblessme:我前面回你的,就是看過後的感想啊! 11/18 15:26
AHJKL:#1CvKKunD (Learn_Buddha) 11/18 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