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ransl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很多人都想進入翻譯的領域 除了興趣以外 對於這行的性質(例如時間彈性等)、酬勞 都很嚮往 可是翻譯的進入門檻低 (或是說Michael Porter的五力模型中,新進者的威脅很大) 所以很多人都在從事翻譯 有的兼職、有的全職 品質參差不齊 水準良莠兼有 客戶與譯者,由於資訊不對稱 結果就是一個混亂的翻譯市場 台灣如此,舉世皆然 差別只是在混亂的程度罷了 (日本、歐洲的混亂程度比較低) 拿筆譯這個「字字血淚」的工作來說 姑且不論兼職全職 有人「英翻中」報價每個「中文字」1元起跳,專業急件可以到3.5元 照樣有客戶付錢 有人以每千字中文計算,每個中文字只有0.3元 品質有沒有差?當然有! 如果你是優秀的譯者,有口碑、有職業道德、品質穩定 你有可能屈就於一字0.5元這種一般行情嗎? 不太可能(除非人情,或者其他原因) 反之,如果你是新人,或者你的譯文品質不穩、無法符合客戶需求 那麼客戶憑什麼付你一字1.2元? 這完全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地方 拿口譯這個人人稱羨的工作來說 台灣的一級口譯員拿的價碼跟聯合國口譯員的水準差不多 以半天三小時計,差不多是370-420美元 這些口譯員絕大多數都受過學校的專業訓練 除了「翻譯」這個「核心業務」之外 還有許許多多的細節(準備會議的方法、翻譯的職業道德、處理突發狀況方法等等) 都是經過學校的系統訓練 才精心養成的能力 相對地,很多人認為他們可以做「口譯」 於是市場上也出現各種行情 誇張的如原po所說的每小時200台幣 這種情況雖然不常見 但是多的是一整天同步口譯只給你新台幣一萬元的case 有人願意接嗎? 當然有! 有客戶願意找這樣的口譯員嗎? 當然有! 所以,這依舊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地方 令優秀譯者(尤其是專職譯者)氣憤的是 這些所謂的undercutters(願意用低價承接翻譯case的人) 不見得知道自己正在用價格割喉戰打亂市場行情 如果客戶可以接受他們的翻譯水準 那客戶豈不永遠以為這樣的價格是正常的了? 這樣一來,那些優秀譯者會失去部分的工作機會 (只能說「部分」,因為終究還是有原本的客戶基礎) 假如客戶無法接受那樣的翻譯水準 許多時候客戶就不再信任台灣的翻譯能力 進而不願意花錢聘用翻譯,自己翻譯,或者乾脆不要翻譯了 (這種現象在口譯市場尤其嚴重) 如此一來,優秀譯者就失去更多的工作機會 這樣會變成惡性循環: 客戶不知道翻譯行情→開低價→譯者用低價承接→翻譯水準差→客戶不悅→不再用翻譯 或者 客戶不知道翻譯行情→開低價→譯者用低價承接→客戶可接受翻譯水準→以後開同樣價錢 當然,翻譯本來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市場 有的客戶不需要非常高品質的翻譯 所以他們可以接受某些譯者的翻譯品質 這種情況不會消失,也很正常 但是如果台灣的翻譯從業人員 沒有辦法一邊提昇自己的翻譯水準 一邊教育客戶 (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應該要這麼做) 那麼台灣的翻譯市場永遠好不起來 總之,譯者要先自重 才有辦法讓客戶尊重翻譯產業 這是身為優秀譯者,尤其是專職譯者,最大的悲哀 ※ 編輯: Mapleseed 來自: 59.112.3.153 (05/18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