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就末學所知。菩薩在長劫修行中處於甚麼果位,末學所聽聞還有一種說法: 那就是承認解脫果有退轉。而證解脫後入滅也不是像炸彈引燃引信就必定會爆炸,而是一 種可以自由選擇放棄的權利。菩薩長劫修行中,由於大悲心,能取證四果而不證,時時刻 刻由於大悲心使自己退回或停留於三果或更低的有學位而不前進。 若菩薩的位階永遠只停留在初果向、凡夫地。那就應該會發生十地菩薩因為忘了修行貪財 騙色下墮地獄的事情(凡夫嘛)。以凡夫身走完三大無量數劫,中間不落入地獄餓鬼失去 智慧而走完菩薩道,機率實在渺茫。也不能解釋智慧遠遠不如阿羅漢,小小「初果向」妙 覺菩薩,明明最後一世才真正進入修行離開凡夫身,卻能忽然得到遠遠超越阿羅漢的智慧 。 所以末學個人所相信的一派菩薩道,主張有一定實證的菩薩即使智慧遠遠超越阿羅漢,於 解脫果上是故意長劫處於有學位,能證無學而不證,於解脫道上刻意壓抑等級不取證無餘 涅槃。於末學而言,這可以解釋為甚麼地上菩薩能夠順利修完菩薩道,中間不會因為凡夫 染污心犯戒入地獄失去果證。也不會有菩薩 99.99999% 的智慧都在最後一生才證,智慧 卻莫名其妙能遠遠超過阿羅漢的問題。當然,前提是末學所信的一派相信解脫果可以退。 附上菩薩道論,菩薩用智慧力留住煩惱卻不被煩惱控制的論。 大智度論 復次,菩薩心有智力,能斷結使,為眾生故久住世間;故知結使是賊,是故忍而不隨。菩 薩繫此結賊,不令縱逸而行功德,譬如有賊,以因緣故不殺,堅閉一處而自修事業。復次 ,菩薩實知諸法相故,不以諸結使為惡,不以功德為妙,是故於結不瞋,功德不愛,以此 智力故,能修忍辱。如偈說:菩薩斷除諸不善,乃至極微滅無餘;大功德福無有量,所造 事業無不辦。菩薩大智慧力故,於諸使結不能惱;是故能知諸法相,生死涅槃一無二。如 是種種因緣,雖未得道,於諸煩惱法中能忍,是名法忍。 就末學所學,有一定證量的菩薩起碼有「知諸法相,生死涅槃一無二」的空性智慧,所以 能夠不斷煩惱,卻又不煩惱控制。不得完全的解脫道,煩惱卻拿菩薩沒辦法。這和景仰佛 法和成佛,卻沒有實證的一般人不同。菩薩能過完三大劫菩薩道,是有所本,有功夫,不 是凡夫身擲骰子運氣好三大無量劫都剛好不出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4.159.8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52171140.A.1DD.html
VanDeLord: 同意這種說法 01/07 21:01
yogi: 尊重這種看法 但是這種"解脫果可以退轉"的說法如果用阿毗達 01/07 21:57
yogi: 摩的觀點來看會很奇怪 拿初果所斷的三結來說 南傳的說法是初 01/07 21:58
yogi: 果聖者已經斬斷會緣生三結的因 所以三結在往後不可能再生起 01/07 21:58
yogi: 假設可以退轉好了 那麼退轉後原本所斬斷的因又生出來了 這個 01/07 21:59
yogi: 因要怎麼在無因的狀況生起呢? 01/07 22:00
yogi: 除非像阿毗達摩一樣把智與慧分開來討論 這樣比較能自圓其說: 01/07 22:03
yogi: 在慧方面衡量的是煩惱多寡 菩薩不速斷煩惱 不證解脫果 但是 01/07 22:04
yogi: 在智上面 因為要成就佛果獨有的一切知智 所以必然在漫長的 01/07 22:04
yogi: 輪迴中不斷累積 所以就算仍有煩惱 但是方法善巧智等等智的 01/07 22:06
yogi: 累積是遠勝過聲聞眾的 01/07 22:06
初果的退轉個人還要查經證。 不過支持「留惑潤生」以末學所學來說,並不是退轉初果,而是四果退回三果,或是停在 四果向不入四果 時,有尊者瞿低迦住王舍城仙人山側黑石室中,獨一思惟,不放逸行,修自饒益,時受意 解脫身作證,數數退轉,一、二、三、四、五、六反退,還復得時受意解脫身作證,尋復 退轉。 就末學個人所學之說,四果解脫某些人可能不堅固(退法阿羅漢),因為不堅固,所以會 退轉。 。以聲聞法而言,這段經文末學的理解是不穩固的四果退回了三果。當然有另外一說「意 解脫」是一種禪定。但末學自己查遍經文,「意解脫」「心解脫」都涵攝解脫道果證,可 能是三果或是四果,找不到「意解脫」「心解脫」是單指禪定的經文。這是末學自己認為 最合理的說法,當然也知道這不是目前的唯一說。 ※ 編輯: d8888 (220.134.159.80), 01/07/2016 22:35:32
yogi: 四果退三果是一樣的意思 已經斬斷的因要如何重生? 01/07 22:38
以阿羅漢回小向大留惑潤生而言:是原本已經繩子斷掉,沒有繩子的人。他覺得有繩子可 以救人,自己主動去弄了新的繩子。 回小向大以外的退轉可能性,末學需要更多經教指引。 不過末學所學,並不主張煩惱就像唯一一條繩子,斷了就沒了。末學所學是:無明的根本 就是無知(無知於實相)。「知」生起「無知」就消失,「知」退轉了「無知」就生起, 但並不存在無中生有的問題,因為無知只是種狀態。有無知,則有各種錯誤身口意行,此 錯誤身口意又回薰成更強,具備實質操控力量的有漏有為種子。 所以於末學所學而言,「知」消失了,回復為「無知」,就能引發錯誤的身口意行,而此 錯誤的身口意行就能藉由反覆實行,回熏成更強的無明。這是在末學認知內,能令消失的 無明,因為智慧不穩固而重新生起的一個可能機轉。但末學還找不到經教直接確定這就是 解脫果退轉的原因,有個人推測的成分 末學的所學,對煩惱本質的認知和您所引南傳通說不同,末學以為對煩腦斷盡能否復生的 認知差異,這是一個可能原因。當然這不是教界唯一通說,也還沒找到經證直接確定 只是在討論中提出想法,有錯誤還請海涵。
watanmila: 四果就所作皆辦了,哪來的什麼退轉 01/07 22:38
yogi: 至於心解脫這段 我讀過的解釋是說心解脫其實指的是安止定 01/07 22:40
yogi: 安止定才有不穩固會退轉的問題 證果是斷結使 斷掉的繩子是 01/07 22:41
yogi: 不會自己接回去的 01/07 22:41
https://www.ptt.cc/man/Buddhism/DF72/D911/D830/D842/M.1351686300.A.1FD.html 這是過去對心解脫、意解脫相關的經文整理,還沒找到說心解脫是單指禪定的經文。
amidha: 一二三四五六是指禪定境界─初二三四禪、空無邊、識無邊。 01/07 22:44
※ 編輯: d8888 (220.134.159.80), 01/07/2016 23:41:58 ※ 編輯: d8888 (220.134.159.80), 01/07/2016 23:44:16
VanDeLord: 依我的理解,退轉只是善巧的說法,內證不失,依緣接引 01/08 00:17
VanDeLord: ,調和外境;內光不滅,外塵暫住,退塵出光,仍可依緣 01/08 00:17
VanDeLord: 生起。 01/08 00:17
VanDeLord: 書念的不多,用語粗糙,表達不理想處,還請依義不著詞 01/08 00:20
VanDeLord: ,多多包涵。 01/08 00:20
log56: 阿彌陀佛,引爆的譬喻用得真特別 01/08 05:21
FRX: 上面那個是禪定時達到意解脫境界,可是退轉六次,第七次時他 01/08 09:38
FRX: 就拿刀自殺了,很有名的阿羅漢自殺事件。 01/08 09:38
FRX: 其他兩個是因病所苦的阿羅漢也是自殺,但仍然不受後有。 01/08 09:40
amidha: 剛看了原經,才發現我前面所解為非,抱歉! 01/08 11:39
amidha: 不過,「時受意解脫」指的應該是世間禪定。 01/08 11:42
補上別譯雜阿含相對應的經文 爾時有一比丘,名曰求悳 ,獨住仙山 黑石窟中,處於閑靜,勤行精進,以不放逸斷於我 見,得時解脫,自身作證,復還退失。第二、第三、……(乃至)第六,亦還退失。比丘 念言: 「我今獨處,修行精進,六返退失。若更退失,以刀自割。」 「時受意解脫」在別譯雜阿含中翻譯為「時解脫」,「時解脫」在我知識範圍內是說較為 頓根的阿羅漢,不能如俱解脫阿羅漢坐脫立亡。「頓根的阿羅漢」也和經文的「退轉」相 呼應,我無法找到將時解脫對應於禪定的經文
amidha: 如果阿羅漢會退失,那佛陀教豈不犯了妄語! 01/08 11:45
我的解讀是:如同免死金牌 有免死金牌就必定不會死,結果有人先失去免死金牌,後來死了 說「有免死金牌必定不死」的人並不算妄語
amidha: 關於瞿低迦的所謂退轉,如果祂是阿羅漢,那應是指 01/08 12:18
amidha: 祂無法穩定長住果心。阿羅漢在有餘涅槃時並非恆住果心, 01/08 12:21
amidha: 而是會以唯作心對應世務。所以經中所言,是祂數數退轉果心 01/08 12:23
amidha: ,也就是祂取果心又退出回到唯作心,但並非阿羅漢果退轉! 01/08 12:24
amidha: 事實上,阿羅漢退出果心,可以再入果心,不會退轉果位。 01/08 12:26
amidha: 但羅漢要取果心,也是要有善巧才方便,就和要入禪定一樣。 01/08 12:28
amidha: 但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後,就沒有需要取果心的問題了! 01/08 12:30
您所說法是對這段經文的常見解讀之一 但這種讀法有難以回答的問題:失去禪定沒有去死的必要。多的是欠缺色界禪定的慧解脫 阿羅漢,慧解脫阿羅漢可能從一開始就沒有高深禪定,大大不如「有禪定後退失」,還是 能快快樂樂當阿羅漢。 畢竟佛法解脫重的是慧學無漏,禪定只是手段而已。您所說「果 心」「唯作心」也有類似的問題。 所以即使退萬步言,不說「時受意解脫」「時解脫」是解脫果,也很難因此說指的是禪定 。
yctsai: 證初果 已經不會墮入三惡道 (有經文為證) 01/08 14:47
yctsai: 證阿羅漢 已滅盡 六根再生之因緣 五陰六根為苦 01/08 14:59
yctsai: 不會再來 01/08 15:01
ilvepce: 我也贊成d大的說法.地上菩薩已具證果智慧只是刻意壓低 01/08 15:11
ilvepce: 這塊我覺得北傳比較合理~~ 01/08 15:11
yogi: 這段經文的確在南北傳的佛學討論都有頗多爭議點。我只能說, 01/08 16:19
yogi: 用意解脫的巴利文去找南傳論典,我看到的部分還是說心解脫指 01/08 16:20
yogi: 的是禪定的定力。 01/08 16:21
南傳巴利文論典就超越了末學的能力。末學也知道這段經文大家解讀不同。所以只能羅列 各家說法,然後舉出末學採其中一說的理由。最主要是「無漏果有退說」可以用來支撐菩 薩道壓等練功,不會有「證了初果,時間一到就強迫登出」的問題。 ※ 編輯: d8888 (211.20.200.82), 01/08/2016 19:25:10
yogi: 倒是不覺得有壓等練功的問題 因為佛陀與阿羅漢的解脫是平等 01/08 19:30
yogi: 的 佛陀卻有聲聞阿羅漢沒有的一切知智 而智與慧是不同的東 01/08 19:31
yogi: 西 此其一也 再來 菩薩需要累積比阿羅漢多更多更多的波羅蜜 01/08 19:31
yogi: 但是波羅蜜卻都是在最後一生才成熟為佛果 大概可以想像成這 01/08 19:32
yogi: 是一個集氣集很久很強大的元氣玉吧(?) 01/08 19:32
yogi: 至於初果二果三果到底有沒有退轉這件事 我是比較相信以修持 01/08 19:38
yogi: 解脫道為傳統的南傳看法 千百年來沒聽過有這樣的例子 01/08 19:39
amidha: 阿羅漢不會退轉,祂之所以退果心就不忍,是習氣問題! 01/08 21:41
yogi: 樓上不是有讀阿毗達摩嗎? 就阿毗達摩來說 並不是證果之後的 01/08 23:25
yogi: 聖者都會一直維持果心 他還是要返回世間心來在這世間生活 01/08 23:26
yogi: 只是如果他願意 可以再以涅槃為所緣進入果心 也就是果定 01/08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