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之銘言: : ※ 引述《yogi (Yogi)》之銘言: : : 看到這段只能感到遺憾。雖然這段不是本文所要談的重點,不過標榜訓詁專長的隨佛門 : : 人見識錯誤至此,紮著稻草人在戳,實在令人發噱。南傳論藏認為「論母」源自舍利弗 : : 尊者,是佛陀在天界為天人說法後回到人間脫托缽時為世界上智慧第二的舍利弗略說, : : 而後尊者為弟子廣演而後流傳,在後來的經典結集中才依不同主題編輯成冊。 : : 先不說這個說法你認不認同,不過顯然你的說法"舍利弗在天上聽佛所說 所以來源不明" : : 就是在紮稻草人,對一個標榜訓詁專長的宗派來說,可以犯下如此嚴重的錯誤,其治學 : : 風格大約也可由此洞窺一二。此為遺憾點之一。 : 假托舍利弗就是假託,就直白說! 這本論母,在部派時期,也只是部分人意見。 你有沒有仔細讀文呢?你批評論母是舍利弗尊者在天界聽聞這個說法,我的回應是要批評 也請引用正確說法。這是舍利弗在人間聽佛陀開示的內容。你的反應是"不管啦假託就是 假託" 我沒看過這樣的治學態度。 你有沒有想過,隨佛的訓詁完全奠基在一個很腦補的基礎上:優波離的弟子們傳承的律藏 比較正確,阿難的弟子們傳承的經藏比較正確。好,假設你說的都對唷,那為甚麼舍利弗 不能有自己的弟子呢?為什麼舍利弗弟子傳誦的阿毗達摩就只能是假託舍利弗之口呢? 再說了,你說部派有不同看法,我同意。在早期三藏還是透過口耳傳誦的年代,當然可 能在傳誦過程中失真。那麼至少可以做到的是比較不同的版本以及師法印導的精神來找 出正確的大架構。比如說不同的部派對於心所法的劃分方式有所差異,沒關係,至少部 派間對於究竟法可以區分為色法心法心所法等等是沒有疑慮的。 不過在隨佛的眼中,就是採用眼不見為淨的態度,有爭議就通通都是假託前人之口啦。 太好啦 就都給你們說就好啦。 : : 其二是,即便如印順導師這樣一個以訓詁來研究經典的先驅,在面臨佛法的抉擇問題時, : : 仍舊主張應該「以佛法研究佛法」,也就是以無常 無我 涅槃等法印來抉擇正法,而不 : : 是像隨佛這樣用訓詁來抉擇。這樣的說法就是用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避談佛法知見, : 無常、無我 這些都是破邪法,未能顯正法,研究經典就算您稱為訓詁,依然是從經典 : 總比從來源不明的論母,好太多! 我都去不計較那些依論去改經的部分。 : 你是想學 印順長老 說 "此論母 不違佛說" 嗎?? 不然我問你好了,你除了從訓詁的角度來看論藏的出處有疑慮, 能不能用佛法的角度來說南傳七部論哪一句話違背了三法印四聖諦十二緣起呢? 還是你的態度就是反正隨佛說論藏不對你就認為論藏不對了呢? 再說了依論改經好了,這種砂鍋大的腦補恐怕也只有隨佛與其門人之大言不慚才說得出口 。套用同樣的邏輯吧,是不是隨佛倡議只承認七事修多羅也是依(隨佛之)論改經呢? 真的是,永遠只用食指對著別人,對著千百年來傳承的聖僧伽,說他們亂來,說他們依論 改經。難怪有人說隨佛跟蕭平實很像囉。 : : 只用"來源不明"來一竿子打翻所有的論典與不屬七事修多羅的經典。套用同樣的邏輯, : 我目前只是專講 那本 論母,其他一些依論捏造的經文,我是沒去提。 只因為論母是佛陀對舍利弗略說,由舍利弗廣演,而不屬阿難尊者"如是我聞"的內容, 所以就來源不明嗎?或者天人師在天界說法的內容都要屬於來源不明呢? : : 隨佛被人批判禪法傳承不明也只是剛好而已。 : 禪法傳承一事,我也求證清楚,長老的剃度師是緬甸的佛教會理事長, : 雷迪長老圓寂後,接管了很多雷迪禪師的道場,隨佛長老的禪法 跟 雷迪長老 無關! : 坦白說,隨佛長老已都說過,他教受的禪法,是從兩部聖典,還原出來的禪觀次第, : 隨佛長老是台灣第一個去南傳剃度的華人比丘,連法雨道場的明法尊者都要叫他長老。 : 況且我要跟你談的傳承,沒那樣膚淺,我就直說 依那本論母所傳承法才是有問題 ! 一個出家眾,剃度和尚與業處阿闍黎往往是不同一位。這應該算是常識。 每每隨佛被人質疑傳承不明,這是指業處阿闍黎,不是指授戒和尚。每次都要用這套說法 來模糊焦點,那也只好每次都拿出來問一下:到底隨佛的業處阿闍黎是誰? 答案是沒有。因為他根本性地否定南傳那些傳統禪法。他就繼續用他的訓詁觀點,說南傳 只有戒律傳承比較正確所以他去南傳受戒,然後經藏還是要看阿難系傳承才對,論藏根本 來源不,所以南傳傳統禪法根本就行不通無法解脫。完全的無視這整個禪法體系千百年來 出過多少的四雙八輩。這不叫謗法謗僧,什麼才叫謗法謗僧呢? 老實說,宗派間的差異不同這我都可以理解,但是像隨佛這套作法,完全地逾越了宗派見 解不同的標準,根本性地否定所有的傳承與僧寶,這就是蕭平實這種邪師的作法。 : :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382542067.A.C3E.html : : 因緣法當然是究竟的,不過絕對不會是隨佛曲解亂教的「因緣觀」。 : : 這套空洞的禪法已經在另一篇文章中詳細批判過了: : 呵呵~ 你學的 論母版 因緣法 能禪觀嗎 ? : 你批的那些很響亮,但是你的因緣法,根本沒辦法禪觀,於是又要教別人去觀察其他的 : ,你要知道到 佛陀是在經文教人觀察 "六處入觸",依因緣法進行禪觀。 : 我只想顯正,我對於你修的禪法尊重,不想去批評。 這時後又回到對禪法尊重不去批評了嗎? 我說的這些因緣法能不能進行禪觀,不需要我來印證。千百年來那些禪修大師:孫倫、雷 迪、馬哈希、隆波田等等,都已經用他們的解脫知見來為這些三藏論述做了見證。 相對於他們有的是禪修經驗,隨佛有的是訓詁知識。也許訓詁還是比較厲害的吧。 : :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53787457.A.C6B.html : : 這段就是最大的問題。 : : 順著線頭往回找,這就是在看過去。不把心安住在當下,不斷在追尋過去,這完全是 : 順著線頭解問題的時候,你人在當下,怎會在是在看過去,這也是順著你的例子 : 跟你聊聊而已,總之就是研究問題形成的因緣,找出解法。 概念上的的問題當然不是當下才造成,那麼不就是在看過去嗎? : : 偏離佛陀教法的。 : : 在佛陀時代,經典尚未結集成形,當時的僧眾並不是每個人都得以每日伴隨佛陀左右得 : : 到佛陀親自的指導,因此在僧團中已經開始流傳一些關於實修指導方針的口訣。其中「 : : 一夜賢者偈」正是一個在僧團中廣為流傳並且出現在後來許多經典中的口訣: : : -------------------------- : : 不追憶過去,不期待未來; : : 過去已過去,未來未到來; : : 現在所生法,當處即觀照。 : : 智者修持那,不執不動搖。 : : 熱忱今日事,誰知明日死? : : 絕無不遭遇,死之大軍者! : : 如此熱忱住,日夜不懈惰; : : 此一夜賢者,寂靜牟尼說。 : : -------------------------- : : 佛陀明確地指導弟子,禪修應該只觀照當下生起的法,而不是去追著線頭看過去。 : : 因為過去已過去,任何觀照過去的作法都無法做到如實觀照(先不論宿命通的情況) : : 當無法做到如實觀照時,愛染就產生了,對美好的過去貪著,對不善的過去感到追悔。 : : 過去就是過去了,但是追憶過去的過患則是在當下產生煩惱。 : 當下是沒錯,那套依論母 詮釋的 緣起法 就是在當下不能禪觀 這才是問題。 只有隨佛沒辦法在當下禪觀。因為他搞不清楚究竟法與概念法的差異。 別人都作得到。雷迪尊者、孫倫尊者、馬哈希尊者、乃至千千萬萬只有最初階觀智的凡夫 弟子都作到囉。 再說了,你紮稻草人的問題還是很嚴重呢。 什麼叫作"依論母詮釋的緣起法 在當下不能禪觀"? 前面提到孫倫禪師,他目不識丁,當然也不曾受過正統的經論教育。他只是從別人處學到 安般念時應該注意氣息與鼻端的接觸。這段禪修指導方針到底依論母詮釋的部份在哪? 孫倫禪師後來就依此修行直到證阿羅漢。事後他描述自己修證的次第,先洞見名法與色法 然後才發現名法色法間互為因果的關係,這都是他親身的經驗,也都是印證了你說的不可 信的論藏的經驗。孫倫禪師的例子,正是給隨佛這種紮稻草人打的最響亮打臉。 一個不曾學習論藏的禪師,他的修證次第經驗,卻竟然如此吻合論藏與藏外經典。 所以這就造成一個很大的問題了: 到底隨佛是正確的還是孫倫禪師是正確的呢? 如果隨佛是正確的,意思是孫倫禪師的證果是假的,那麼也就是未證言證大妄語之徒囉。 我想隨佛門人應該都是這樣相信的吧。 我只能說我還是相信孫倫禪師比較保險一點,至少不用背上一個毀謗阿羅漢的業。 : : 無常不是想法,是實際能觀察到的現像。這對於沒有禪修體驗的人當然是難以想像的, : : 所以也只會一廂情願地認為這是「想法」。詳細的說明請參閱本文最末段。 : 你說 "無常" 不是想法,當眼前看到一個年輕辣妹,當你說這個辣妹是無常, : 你看到的是辣妹,還是看到無常 ?? 繼續拿概念法來混淆究竟法吧。 : : 十二因緣是一個首尾相扣的環,要從哪邊開始講都可以,不過真正重要的還是在對應到 : : 禪法應該如何操作。 : 這樣講十二因緣,那是代表沒貫通,又相信那本論母的註解, : 以為把那十二個名相 轉來轉去,佛陀就這樣正覺嗎? : 佛陀是見因緣法而正覺,你不要小看這個法。見因緣法,等於見佛。 這就是隨佛曲解的因緣法:只有他的解釋才是對的,還一定得要從他說的六入開始唷。 : : 所以我說訓詁門人的治學態度如果都是這樣紮稻草人,那真的是不行的唷。 : : 告訴你正念觀照時應該避免分析思考,就等同於日常生活都要揚棄分析思考嗎? : : 這就像隨佛永遠搞不清什麼是概念法什麼是究竟法一樣, : : 把禪修指導方針拿來和日常生活混為一談,也不難想見就是了。 : : 對於尚無法觀照到心的微細活動的凡夫來說,是無法在一邊思考分析的時候又一邊正念 : : 觀照當下的心理活動的,所以禪修指導方針才會說在禪修時應該避免思考分析,因為這 : : 會影響心安住於當下,一個身心現象經過分析思考以後,已經經過了一段時間,那個現 : : 象也早已過去了,這樣是無法觀察到現象真實的變化的。(詳閱最末段) : 我直說,請包容,你學的法沒辦法和生活整合,禪修是禪修,生活是生活,搞成兩套。 : 但隨佛長老教的禪法,修禪與生活是整合的,我自己都是受益者。 我不否定這樣想會有一些利益呀 一個人如果能夠事事如理作意,能夠知道因果業報,當然會有很多利益。 不過這樣離出世間智仍然很遠就是了。 可以如理作意,不代表能夠於當下生起的一切究竟法保持正知正念。 如果不能如實觀當下,那麼就不用妄談可以證道智果智了。 : : 同前述,我在談實際禪修的操作,你在談十二因緣從什麼開始。 : : 從什麼開始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無法區辨究竟法與概念法,那麼不管是六入 : : 或是識 觸 受等等,都不可能如實知。 : 佛陀沒講什麼概念法跟究竟法,坦白說 你也不會因緣禪觀,無從與您討論。 這樣說吧,為什麼隨佛從來不敢像其他的南傳傳統禪法一樣把自己的實際操作業處明白 示眾呢?隆波田可以作到、馬哈希可以作到、帕奧可以作到,為何隨佛作不到呢? 既不敢公開示眾,被人批判再來說「你不懂」,突然覺得也滿有妙禪的風格的嘛。 : : 同前述。告訴你解決煩惱的根本方式要正念於當下,你的隨佛流邏輯就詮釋成所以房貸 : : 繳不出來就跑去閉關。 : : 房貸繳不出來是因為沒有錢,沒有錢就應該去賺錢,這種簡單的道理不需要佛陀來告訴 : : 世人。如果佛法處理的只是這種層次,那麼佛法就算不存於世間也沒有差。 : 房貸繳出來是因為沒錢,佛陀要人好好探詢,形成沒錢的因緣是什麼? 怎樣解決 : 說來很簡單,你有這樣教人家嗎? 這是四聖諦的廣說而已 : 你應該先去想想,為什麼那樣堅持 那本論母 的因緣! 我不會叫你去想為什麼堅定知持隨佛的因緣,就像我不會去問禪學社同學支持妙天的因緣 ,也不會去問那些路邊發傳單的叔叔阿姨支持蕭平實的因緣一樣。 每一個人會去親近什麼樣的人都有他自己的業。即便是基督徒,他們關起門來阿們也不關 我的事。對外道如此,對佛教內不同宗派也是一樣的態度:即便是如不同宗派的淨土學人 ,我也可以保持不可知論者的態度來隨喜他們持名的定力。 但是如果一個人批著南傳的袈裟,卻否定除了他以外所有的南傳傳統教法,這就不是我能 夠坐著悶不坑聲的事了。獅子身上蟲,還食獅子肉。這正是為甚麼許多漢傳學人如此排斥 蕭平實的原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7.8.170.15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61757370.A.543.html ※ 編輯: yogi (77.8.170.158), 04/27/2016 19:57:41
Amtb09: 其實要忍受自己所學的宗派被批評,也是要有相當的智慧。 04/27 22:22
不 這不是宗派之間的爭議而已。比你想的還要嚴重很多很多很多。 宗派間的爭議是比如像帕奧禪法和其它純觀業處對於縱觀三世因果與內身外身的看法落差 ,這倒比較沒什麼,退一萬步言,他們彼此間還有共通的三藏典籍,可以一段經文各自表 述。但是隨佛這個人不一樣,他是一竿子就先打翻整個南傳佛教界,說南傳佛教界的經藏 有問題,論藏有問題,所以依論開展的禪法也都有問題。要知道這對南傳佛教界的傷害有 多大。南傳佛教畢竟是以聲聞解脫道為主流,不似北傳藏傳佛教以菩薩道為主流,菩薩道 無法當世成佛,只能在無佛之世成佛,中間看要去淨土或是哪裏其實根本也難以驗證。但 解脫道提倡的是當世證果,而確實兩千多年來南傳佛教界一直都不乏證果高僧,這些證果 雖是自證自知,但也有許多高僧大德的背書。而隨佛的說法就是這些千百年傳承的三藏與 禪法都有問題,當然言下之意也就是這些高僧的證果都是假的了。如果略知比丘戒律的話 ,自然知道這樣的指控有多麼可怕。未證言證是大妄語,同行淫偷竊殺人一同列為戒律中 最嚴重的罪行,唯一的處置就是逐出僧團。 所以如果要相信隨佛那套,那就等同於說那些南傳千百年來證果的比丘都是未證言證, 這些我們傳統上景仰的高僧甚至連比丘的身份都沒有。 well, 我不敢講下去了,讀者自己判斷吧。 ※ 編輯: yogi (77.8.170.158), 04/27/2016 23:13:01
happytiger: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虛雲法師座下具行師父證阿羅漢過程 04/27 23:24
happytiger: 可以自行查閱一下,漢傳也不乏高僧,當下就是淨土, 04/27 23:27
happytiger: 縱然輪迴那也是成戲論,具行師父直接灰身滅智,身如 04/27 23:30
happytiger: 炭灰,說是大羅漢是虛雲法師說,證果阿羅漢是不會說 04/27 23:30
yogi: 那個故事我看過,不過不予置評。人體自燃並不是傳統上判定證 04/27 23:31
happytiger: 自己證果,也果真一世沒錯,但放眼世界能這種成就又有 04/27 23:31
happytiger: 少人 04/27 23:32
yogi: 四果的標準。一是經藏上沒這樣的記載,二是唯有佛陀可以為它 04/27 23:33
yogi: 人記說證果,或者是由高果位/同等果位的人為它人記說證果。 04/27 23:33
happytiger: 大乘經典就有這種計載,虛雲老和尚是公認近代高僧 04/27 23:36
yogi: 三是,這段故事也說到具行師父坐化前在虛雲法師面前拜伏在地 04/27 23:37
happytiger: 信仰聲聞乘不會認這種事,所位高僧 大乘菩也從沒少過 04/27 23:37
yogi: 悲泣難抑。一個阿羅漢是不會悲泣難抑的。這段故事如果記載屬 04/27 23:38
yogi: 實,只能說三昧真火自燃是來自神通,但神通不是證阿羅漢的特 04/27 23:39
happytiger: 我不覺得這種事跟阿羅漢有關,情感表達不是問題 04/27 23:40
happytiger: 我知,旦說這句話是虛雲老法師,敢說必有所本 04/27 23:41
yogi: 徵。而悲泣更不會是斷盡一切煩惱的阿羅漢會作的事。自己多想 04/27 23:41
happytiger: 悲泣不代表煩惱啊 04/27 23:41
不要說阿羅漢了,其實虛雲法師對初果須沱洹的認知也與經典有諸多落差。 他說:“實際上初果很不簡單,證到初果須陀洹的人,不但定中沒有妄想,就是平常的 行住坐臥也沒有妄想。他的六根不染六塵,就是六塵不能打擾他,他就入了聖流。” 這與一般經典中說的初果聖者,例如給孤獨長者,佛陀侍者時期的阿難,帝釋天等等 有很大的落差。這段話比較像是在描寫初禪的定力而非初果。 初禪正受時,確實可以沒有妄想的。但是像初果天人帝釋天,在人間對佛陀請法以後, 回到天界馬上就忘記佛陀對他勉勵要精進,立即開始享受欲樂。而給孤獨長者在他女 兒過世時、阿難在舍利弗尊者般涅槃時,亦不免會哭泣。這樣是不能說六根不染塵的。 真的中國佛教界長期以來不重視聲聞解脫道的結果就是大眾對聲聞果有諸多誤解, 甚至虛雲法師這樣的高僧也會口誤,可見在讀到中國佛教史文獻談論聲聞果的時候, 真的應該多加小心確認。 ※ 編輯: yogi (77.8.170.158), 04/28/2016 00:00:33
happytiger: 我只是不理解一件事,佛陀入滅,有許多阿羅漢聽到這 04/27 23:44
happytiger: 消息,也是直接選擇入滅,這是我一直想問的問題! 04/27 23:44
Amtb09: 有些推論言之過早了些,表面的行為未必能代表聖者的內心。 04/28 00:34
yogi: 看到三昧火自燃就認定阿羅漢的確話說得太早了 至於初果聖者 04/28 00:39
yogi: 經典中說的是斷有身見(最粗的我見) 戒禁取 疑 三結,不是斷 04/28 00:41
yogi: 妄想與六塵無法打擾。一切還是要回歸經典記載。 04/28 00:42
happytiger: 換我說了,首先虛雲法師說的是大羅漢不是初果阿羅漢 04/28 00:43
Amtb09: 其實照大乘經典記載,阿難尊者是法身菩薩再來,很多都是來 04/28 00:44
Amtb09: 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的。 04/28 00:44
happytiger: 由灰身滅智就判定是阿羅漢還太小看大乘菩薩道覺照能力 04/28 00:44
yogi: 如果要像這樣講的話 也許北傳講的四種解脫果根本與南傳講的 04/28 00:45
Amtb09: 所以有些標準,末學是覺得按照自己傳承去學習就非常好, 04/28 00:46
Amtb09: 但是只要跨越,就會有標準的衡量誤差。 04/28 00:46
yogi: 不是同一件事 那就隨便你們定義吧 我就不多回覆定義不明的問 04/28 00:46
yogi: 題了# 04/28 00:46
happytiger: 證果只是煩惱斷,證果不代表沒感情吧,只有就是沒感情 04/28 00:46
happytiger: 那跟機器人也什麼不同? 大伽葉尊者脾氣依舊,但沒有人 04/28 00:47
難過的本質是瞋 從經典中來說初果未斷瞋,所以會難過 但是要說永斷貪瞋痴的阿羅漢會難過 那就是很大的矛盾了 對阿羅漢聖者來說,不會再有不悅 難過 生氣等帶著憂受的感情 只有帶著捨受與悅受 的感情 不過老實說 北傳向來沒有證聲聞果的傳統,要自己重新定義四果 那也不關南傳的事, 就隨便你們吧XD 這篇文章主旨原本來是要質疑那個否定整體南傳的隨佛與其門人, 所以北傳的定義問題我就不在這篇回覆了。如果有興趣要聽我的comment的話另外起樓吧
Amtb09: 就算大乘菩薩到南傳弘法,也很可能會演雙簧批判大乘來維護 04/28 00:48
Amtb09: 這一區眾生的根性。 04/28 00:48
※ 編輯: yogi (77.8.170.158), 04/28/2016 00:54:06
Amtb09: 所以不是不能評論,而是按照自己的傳承去證果,當證得果位 04/28 00:48
happytiger: 否定他是大羅漢啊,你說的是正確的,但那是不危的 04/28 00:49
Amtb09: 自然就能知道其他傳承的大德說的是否符合。 04/28 00:49
Amtb09: 證果與證果的人,是以心印心,不是我們凡夫從外表判斷。 04/28 00:50
Amtb09: 可以去存疑,但我是不太贊成太早下斷語來評論大德。 04/28 00:51
yogi: 這些初果的故事與定義都是經典所說的 不是我自己講的 不接受 04/28 00:55
yogi: 就是你自己的事囉 04/28 00:55
Amtb09: 另外,我還是想補一句。 04/28 00:55
Amtb09: 大乘經典很重要的來源,是玄奘大師從那爛陀寺帶回來的, 04/28 00:56
Amtb09: 玄奘大師本身是一位已經在印度取得公信力的高僧。 04/28 00:57
Amtb09: 縱使是上座部也尊稱他是"木差提婆",聲聞乘的最高成就者。 04/28 00:58
Amtb09: 這段歷史希望不要隨著歲月被遺忘 ~ 04/28 00:59
yogi: 玄奘在那爛陀寺的擂台賽中有如當今WWE擂台的John Cena 你把 04/28 01:00
happytiger: XDXD...跟你講話有趣多了 那大伽葉尊者的脾氣 04/28 01:00
yogi: 木差提婆想成是那條金腰帶就好 聲聞乘最高的追求與成就只有 04/28 01:00
yogi: 無學聖者 04/28 01:00
※ 編輯: yogi (77.8.170.158), 04/28/2016 01:03:00
happytiger: 明明是證阿羅漢又不是證機器人,到這為止吧 04/28 01:03
※ 編輯: yogi (77.8.170.158), 04/28/2016 01:08:30
Amtb09: 其實有時候滿建議回想沒學佛之前的我們,佛法是什麼 ? 04/28 01:05
bad question. 隨佛就是在追求這個問題上走火入魔了搞出一個自以為是的"原始佛法" 佛陀說他只教導兩件事: 認識苦 以即 消滅苦 菩薩道與解脫道在第二個問題上產生分岐 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自己抉擇的道路 這倒也沒什麼 就怕去捨本逐末 否定千百年來所有聖者的足跡,硬是要自己去搞一條不會通向滅苦的道路
Amtb09: 我們所追求的又是什麼 ~ 04/28 01:05
Amtb09: 無論哪一傳的經論,都是佛法的一塊拼圖,尋求全貌才是我們 04/28 01:08
Amtb09: 的目標,如果打從內心這樣去想,每一塊拼圖都值得愛惜。 04/28 01:08
※ 編輯: yogi (77.8.170.158), 04/28/2016 01:12:47
Amtb09: 玄奘大師的歷史,給我的啟發其實就是這樣 ~ 04/28 01:09
Amtb09: 他被尊稱解脫天,不是因為辯論贏了。而是他在學習上座部與 04/28 01:11
Amtb09: 大乘佛法的那種謙卑、恭敬、平等心,是完全一致的。 04/28 01:12
Amtb09: 這也是我們目前最欠缺的一塊心態。 04/28 01:13
yogi: 玄奘: You can't see me...(誤) 在南傳佛教的歷史中,確實也出 04/28 01:15
yogi: 過許多著作等身的大師, 不過這些大師如果自己沒有實際禪修體 04/28 01:17
yogi: 驗, 也會很謙虛告訴眾人。因為在南傳的傳統中,最崇高的成就 04/28 01:18
yogi: 並非經教成就,而是禪修成就---也就是證四雙八輩 04/28 01:18
※ 編輯: yogi (77.8.170.158), 04/28/2016 01:21:32
Amtb09: 您可以思考看看,為什麼這麼多外道心甘情願皈依佛陀。 04/28 01:21
Amtb09: 而區區一位小版友卻百勸不聽您的忠告 ? 04/28 01:22
Amtb09: 我們少的就是那份智慧力量,這其實也是很現實的問題。 04/28 01:23
這個問題有意思。 我的答案不同。這一切都是業來的。 佛陀本人也對提婆達多沒輒。不要說提婆達多,某一次佛陀的侍者(不是阿難)也一樣把佛 陀的缽丟還給佛陀 不顧佛陀的反對自己跑進芒果林禪修去了。佛陀知道一切遭遇過去的 因果,也可以隨遇而安面對。但佛滅以後,就沒有人能看透那些因果,所以為求謹慎, 大迦葉尊者在經典結集時沒有捨棄任何微細戒,但求正法能久住。 遠不如大迦葉尊者與佛陀的我,見了身邊不少過去能同論佛法的善友落進隨佛這個坑而 不能自拔,唯一能作的也只有把這些合理懷疑寫下來,有緣人讀到,自然會遠隨佛 親 近正法。 ※ 編輯: yogi (77.8.170.158), 04/28/2016 01:32:43
Amtb09: 當您實證四雙八輩,可能一句話、一篇文他就回頭了。 04/28 01:24
Amtb09: 在更深入一點來問,我們真的希望對方回頭嗎 ? 04/28 01:27
Amtb09: 呵呵,有時候這個就很寫實了,恐怕我們愛眾生的心要打5折~ 04/28 01:28
Amtb09: 學佛不就是為了幫助眾生解脫 ? 如果連最根本的發心都錯了 04/28 01:28
Amtb09: 那後頭我們花這麼多時間到底在為了什麼 ? 04/28 01:29
Amtb09: 這個就是我常常問自己的,把自己根本的發心挖出來檢視 ~ 04/28 01:30
Amtb09: 如果yctsai是您最愛的夢中情人,最愛的父母,最愛的人, 04/28 01:33
Amtb09: 然後你發現他正在往火坑走,但你卻無力幫他,唯有趁早精進 04/28 01:34
Amtb09: 修行證果,恐怕您一天只睡3個小時都在拼命修道。 04/28 01:35
Amtb09: 這就是菩提心的力量 ~ 04/28 01:35
一個人要去信佛信基督信阿拉 都是有他自己的業 某次尼乾陀若提子的大弟子跑去跟佛陀踢館 佛陀即便知道無法渡化此人,卻一樣用心對他解說佛教的業報觀。 顯然佛陀那番話並不是說給他聽的,而是說給其它在場與佛法有緣的人聽的, 也是說給阿難聽的,當然也是說給那些後世閱讀如是我聞 優波離經的人們聽的。 什麼?你問那個尼乾子呢?根本不重要啊XD ※ 編輯: yogi (77.8.170.158), 04/28/2016 01:43:35
Amtb09: 我們其實並不是這麼愛眾生,學佛其實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04/28 01:36
Amtb09: 所以感動不了人,這其實也正是修行的下手處 04/28 01:37
Amtb09: 當全世界的人都討厭你,你還願不願意去關愛每一個人。 04/28 01:46
Amtb09: 這種事情誰願意 ? 佛願意。所以釋迦牟尼佛成佛了 ~ 04/28 01:47
Amtb09: 那種從自我內心最深層處的光明,哪怕一絲絲,透出來一絲絲 04/28 01:48
Amtb09: 佛法就真入了。 04/28 01:48
yogi: 你很喜歡問bad question 這個問題很基督教 佛陀從來沒有哪一 04/28 01:48
Amtb09: 不知道您能否體會我說的,這無關乎任何證果,而是一種心中 04/28 01:49
yogi: 世會遇到周圍的人都討厭他的 不要那麼一廂情願地塑造佛陀形 04/28 01:49
Amtb09: 的那種光明被點亮的感動。 04/28 01:50
yogi: 象 佛陀累生都在行布施波羅蜜 累生累世都是人見人愛只有少數 04/28 01:50
yogi: 幾個冤家的啊 拜託讀一下佛陀本生 不要自己亂幫佛陀塑造過去 04/28 01:51
Amtb09: 您可以再夜深人靜時,自己獨處掏心掏肺的問自己。 04/28 01:51
yogi: 你可以在夜深人靜再掏出南傳菩薩道看看 不要那麼腦補 04/28 01:52
Amtb09: 點亮佛心才能照亮佛經。 04/28 01:53
Amtb09: 點亮心中的那盞菩提燈其實真的滿重要的 ~ 04/28 01:55
yogi: 先點亮電燈,把書中文字看清楚了再說吧 (攤手) 04/28 01:56
Amtb09: 呵呵 ~阿彌陀佛 04/28 01:57
jellinek: 推樓上,修學的初衷,修禪一同,菩提心 04/28 01:58
mycallsoft: 佛愛世人, 感覺怪怪的 04/29 21:25
YuGar: 在下認為,yogi版友在修習止境很精進,隨喜!而佛理經典思 04/30 11:53
YuGar: 惟,也很精進,隨喜! 04/30 11:53
YuGar: 不是那種書上知識【背給你聽】的版友,肯定您的精進! 04/30 11:54
david014590: 其實法華經有說...佛陀曾經在某世被大家追打的人唷 05/03 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