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amus (阿建)》之銘言: : 相應部47相應41經/不死經(念住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   「比丘們!你們要住於在四念住上心善建立,不要讓你們的不死消失了,哪四個呢? : 比丘們!這裡,比丘住於在身上隨觀身,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 : 在受上……(中略)在心上……(中略)住於在法上隨觀法,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 : 對於世間的貪與憂。你們要住於在四念住上心善建立,不要讓你們的不死消失了。」 : → yctsai: (身)觀四食 、(受)觀觸 、(心)觀察識、(法)觀集滅法 05/13 14:09 : → yctsai: 薩度! 薩度! 薩度! 05/13 14:09 這段解讀是錯的。 四念處的集起剛好是Samus這篇分享經文的下一篇,念處相應42經。 整篇經文佛陀告訴比丘這些是身受心法的集起與滅去,就是沒有叫比丘應該這樣觀。 巴利原典中找不到一個"觀"passa的字根。 反而佛陀在其它幾乎每一篇念處相應的經文(如Samus分享這篇)中告訴比丘應該住於在身受 心法上隨觀身受心法(並且從其文法時態得知,這特別是指當下),熱心、正知、有念。 這些經文的標準起手式就是 kāye kāyānupassī viharati 身 隨觀(多次地觀)身 住於 兩個動詞都用現在式,這就是在說觀照當下的目標,當下能觀察到的目標就去觀察, 而不是思惟一個不發生在當下的身的四食,那樣就偏離經文原意了。 只挑一篇佛陀說身受心法的集起卻沒教人這樣觀的經文來說四念處應該這樣觀,而忽視 念處相應其它絕大多數特別指明應該觀當下的身受心法的經文,這樣的解讀是有問題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7.8.212.6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63123868.A.F49.html ※ 編輯: yogi (77.8.212.62), 05/13/2016 15:27:37 ※ 編輯: yogi (77.8.212.62), 05/13/2016 15:29:37
rabbit1974: 比較好奇的是,不管yc還是你,對經文的理解力是一回 05/13 15:47
rabbit1974: 事,實修方面的成果與自身的成長方面有可以分享的嗎 05/13 15:47
rabbit1974: ?問過yc一次他不回答。 05/13 15:47
前面的發文中有兩段是談到個人生活經驗心得與禪修操作方法或者修道次第作對照的: #1N87hqGG 11頁, 215行起 這是在日常生活中當有強烈明顯的煩惱生起時對心念處目標數次觀照(隨觀)而削弱煩 惱的個人經驗。 #1N7BCVoh 4頁, 62行起 這是在不同的(最初階的)禪修階段離開密集禪修回到生活中可以明顯產生的改變。 在沒學禪修以前,煩惱的來去不自知,自然會被煩惱牽鼻子走。 學禪修以後,一些很粗的煩惱開始能在生起時被察覺到。煩惱被察覺到,即便沒有立刻 消失,但也讓煩惱不會恣意茁壯。然後開始看到名法色法間互為因果時,回到日常生活 中就會明顯地更加謹慎減少造作可能引發強烈煩惱的事或想法。然後因為對法的體驗更 多了,會對於經典中所言佛法的幾種性質愈來愈相信:佛法是善說的、可親自體驗的、 給與立即成果的、值得邀人來見的等等。 禪修的過程必然是五力平衡進步,精進、念與定的進步在密集禪修營中會很清楚感受到, 但離開密集禪修也會退步很快。然而慧與信的進步,則是在離開密集禪修後也可以清楚 地從自己面對煩惱的態度改變以及對三寶信心的升級體驗到的。 相比之下,因為禪修的緣故而讓體質改變那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了。阿毗達摩說:業 生色 心生色 食生色 時節生色,透過心的淨化讓色法也得到淨化,這是很多四念處禪 修者甚至奢摩它禪修者都有的經驗,不過這並不是保證一定會發生的,算是個額外 bonus吧。在這一點上我算是滿幸運的賺到這個bonus。不過在當今的西方醫學也已經 注意到這件事,而開始很有系統性地研究禪修會帶來的身體健康提升了。 ※ 編輯: yogi (77.8.212.62), 05/13/2016 16:30:30
rabbit1974: 你真的很精進,一般人會時時觀照覺知的不多,我也在 05/13 16:56
rabbit1974: 努力中,不過對於一些與自己想法不同的人,日常生活 05/13 16:56
rabbit1974: 中當然是知道不與人爭,在論壇裡關於宗派宗師方面, 05/13 16:56
rabbit1974: 我也還在學習中,比方我看到淨土法門的一些修行方法 05/13 16:56
rabbit1974: ,心中不免覺得學佛如果是選擇了一個方法並不斷深入 05/13 16:57
rabbit1974: ,猶如進了一個圈圈,那如果那個圈圈並不究竟,但已 05/13 16:57
rabbit1974: 經深信不疑了怎麼辦,不過這樣想的同時我也知道自己 05/13 16:57
念佛往生淨土我不清楚。 拿南傳佛教來說吧,有明確的修行次第(七清淨十六觀智),雖然自己的程度離道智果智仍 然很遠,但是因為有那些實際完成十六觀智修行的四雙八輩保證這條路,然後這條路的最 初幾步已經用親身經驗確認無誤,那麼就可以像高中數學教的歸納法一樣,證明n=1成立 (自己體驗確認),然後證明n=k n=k+1都成立(四雙八輩的保證),於是證明這整條路 都是可行的。
rabbit1974: 正有這種想法,也知道應該尊重,且如果試圖把自己的 05/13 16:57
rabbit1974: 想法加諸在他人身上是落入了意思食,苦集的一環,有 05/13 16:57
rabbit1974: 時不免矛盾,對隨佛長老的僧團也是,不過還是先確認 05/13 16:57
rabbit1974: 一下身在其中的人,得到什麼利益沒有,我個人因沒宗 05/13 16:57
rabbit1974: 派沒跟師父,單就我的理解,只要有派別,即背離佛陀 05/13 16:57
rabbit1974: 的教育,關於這一點你同意嗎? 05/13 16:57
其實不要很誇張地亂搞(違犯五戒之類),即便是妙o弟子或者基督宗教也可以從各自的修 法中得到一些從持戒與修定而得到的利益。我相信隨佛的修法再怎麼樣也比前面兩個例子 好,但是他很大的問題在於批判南傳這個出過無數四雙八輩的教法與禪法說有問題無助開 悟。這個說法的言下之意就是四雙八輩的開悟也是有問題的。這才是我一再為文質疑的原 因。 ※ 編輯: yogi (77.8.212.62), 05/13/2016 17:21:44 ※ 編輯: yogi (77.8.212.62), 05/13/2016 17:25:05
rabbit1974: 了解。 05/13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