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yogi (Yogi)》之銘言: : ※ 引述《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之銘言: : : hvariables 法友, : : 您認為隨佛長老,從經文理出的禪修次第 : : 沒有滿足,所謂 親近善男子、聽聞正法, : : 那可能是您 沒看清楚所有 相應部 或 相應阿含 經文的 第一句, : : 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 (很重要! 說三次) : : 批評我們跟著隨佛長老學習原始佛法的學人,無法見法, : : 不過佛陀老人家也想到了,經文一開始就加上 如是我聞 : : 白話來說就是,"如同我親自在佛陀座前,聽聞佛陀所說", : : 我們按照經文學習,如同在佛陀座前,聽聞佛法。 : : 而且若能見因緣法,如同見到佛陀,決定趨向解脫。 : : 聽聞佛陀這位偉大的善男子,傳法給我們。 : 這個說法有問題。如果經典存在,正法就存在,這無疑是否定了僧寶的重要性。 法友別強辯了,你的說法反而是在 否定 佛陀 與 經典。 "如是我聞"就是在息諍論,更何況,僧團身為 佛陀的聲聞弟子, 必須依著 "如是我聞" 的內容,教導人 佛陀所說的內容,經典存在,當然正法就存在。 : 佛教的信仰是建立在三寶之上的,僧寶的重要是因為其傳承,而可以給想學習佛法的人一 僧團的傳承,也必須依照 佛陀講的內容,目前的阿毗達摩只是某些部派僧人的見解: 條明路。在學習佛法的路上一直可以看到有人讀了幾部經,沒有親近正統的道場學習,就 相應部的經文是 阿難尊者 誦出,大迦葉尊者為上首,五百位阿羅漢 尊者 認同無誤, 佛陀沒有所謂的道場,所謂的正統也就是 講述正法的經文: 自以為了悟法義,這種人如果只是自我感覺良好也就算了,如果誇張一點就成為了附佛外 : 道貽害世間。所以佛陀所說的"親近善男子"絕對不是停留在經藏的層次(更不用說,佛陀 : 講這句話的時候根本還沒有經藏勒),而是勸想學習佛法的人真的親自去親近善知識, : 學習那個可以清楚追溯到佛陀的正法,而不是叫人讀幾本經典或聽幾句佛語就自己參。 : 為什麼親近善男子很重要?因為佛法的修學是建立在實修上的,而實修有很多細微的經 : 驗以及衍生的岔路是在經典上沒有辦法詳細說明,而只能靠僧團傳承一代代流傳的。 : 比如說在禪修的時候,在定力與觀慧愈深以後,會遇到一些特別的經驗(也就是觀染) : ,比如從身上射出光明 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喜樂輕安 勝解與策勵增長 智趨向成熟 捨受變 : 得不動搖等等,又或者是觀照到身體好像消失不存在,只剩下禪修所緣存在等等。這些 : 都是很好的體驗,但是也造成很多沒有親近善知識學習的禪修者在這個階段就自以為證 : 得無我或者道果涅槃。有一些當代的附佛外道老師就是在這邊出了問題。 你講的是禪定,打坐的技巧,禪定經驗的傳承,增加專注力有幫助, 但是佛陀的 正覺 不靠 禪定,而是 見因緣法。 例如:雜阿含262經 就記載 闡陀尊者 遇到一堆 長老 跟他講 無常.. (無法令他開悟), 最後經過 阿難 轉述 "親從佛聞,教摩訶迦旃延" 的 正法 闡陀比丘 聽完, 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就見法證得法眼。 闡陀比丘 可沒回去 打坐。 (不小心刪到) : 正法",並且從這裡發展出一套禪法。這樣的說法無疑就是在說他這個禪法沒有僧寶傳承, 正法會隱沒,那是部派分裂之後的遺憾,部派分裂之後,變成以 論 為尊。 後會面會陸續介紹隨佛長老的禪法次第,這些次第都是經文,源自是佛陀的傳承。 例如:雜阿含262經 闡陀尊者 聽了 已經 見法 作保證。 : 聽在任何一個有實際親近善知識學習禪法,並且親身經驗過那些危險岔路的人耳中,都會 : 覺得隨佛這樣的說法相當可疑。 : : 反而 阿毗達摩並不是佛陀所說,僅是部派僧人的見解。 : 這個說法不正確。 : 中阿含148經/中部32經共同記載,在佛陀時代的聖弟子已經會彼此討論阿毗達摩法義。 : 這個阿毗達摩的法義後來形成《無礙解道》、《義釋》,在第一第二次結集中被編入 : 經藏,後來才在第三次結集被編輯為七部論的型式。 你這種講法,沒什麼公信力,何況 中部 是後來 分別說部 所編, 就是擁護 論 的部派的一種講法而已, 第一次集結 結集 七事修多羅,(僧團未分裂) 第二次集結 結集 『七事修多羅』、『記說』、『祇夜』 等九部經,(僧團未分裂) 我前述的文章,已經講過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63546812.A.016.html 目前最古的阿毗達摩,就是北傳收錄的這本 舍利弗阿毗曇(古分別說部的作品) ,是從 優禪尼的僧團(分別說系) 傳出來的。 阿育王聽信大天比丘 講 阿羅漢不究竟(五事非法),加害北方多聞眾長老, 優禪尼僧團 為了幫阿育王解套當公道伯 圓個說法。 不但搞出了 第三次 分別說部 自部結集,還弄了這本 論 出來。 : 這個過程中或許不可避免會加入後世想法(例如《論事》),但是阿毗達摩的主幹,也就 : 是把眾生的概念切分為究竟法上的色法 心法 心所法等等,其實與一些談論五蘊 緣起等 : 法的經藏所言是一致的。 : 而這些法義,也在南傳兩千多年來的傳承中不斷地被四雙八輩依自身的解脫知見所認可。 : 除非去質疑這些四雙八輩的解脫知見有問題,不然拿著訓詁的結論想去否定四雙八輩的 : 經驗,這種作法當然是很有問題的。 : 例如近世公認的阿羅漢孫倫禪師談論自己修證的經驗, : 即便他不曾讀書不識字,不曾讀過論藏與清淨道論, ^^^^^^^^^^^^^^^^^^^^^^^^^^^^^^^^ 果真不讀論,也能成就 ! : 卻從自身經驗完全印證了這些論述的真實性: : http://www.fjdh.cn/wumin/2013/02/104745212261.html 十六觀智 : http://www.fjdh.cn/wumin/2013/02/110404212266.html 七清淨 : http://www.fjdh.cn/wumin/2013/02/110740212270.html 阿毗達摩 經文 是 大迦葉、阿難尊者、五百位阿羅漢 背書保證 雜阿含262經 的 闡陀比丘 不也是一個成功例子。 您才是要思考看看,為什麼你不信這些 集結經藏的 多聞聖弟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7.152.9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64077780.A.9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