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出家並非只是剃除鬚髮、身著袈裟就可以了,出家要得受出家別解脫戒,由傳授戒法 的戒師阿奢黎,依授戒作法羯磨,受戒者之身語意等作行與之相應誓受,獲得所要接受領 納的別解脫戒體,例如出家受戒時,戒師會問遮難等,假若戒子無遮難者堪能得戒。 例如漢地大乘佛教傳統,比丘具足戒,要受三壇大戒。末學有親人在美國萬佛城,後 來出了家。過去宣化法師在萬佛城舉辦三壇大戒,禮請中國大陸的清定上師來美作三壇大 戒的授戒阿奢黎。清定上師是能海上師的弟子,宗喀巴大師在漢地的法脈。 ------------------------------------------------------------------------------ 整理末學在本篇推文提到過去的討論: #1HZ5vYFO 分辨托缽出家人的真假 如果知道是假的就要考慮要不要施捨,除了自己的發心外,也要看看是在幫他還是在 害他。比如有的人不務正業靠拐騙為生,這時候要幫助他的話應該是要引導其走正途。 當然這邊推文中是"前提"已知為假,那要布施供養可另擇。不知情的狀況下純粹就看 自己的發心。 所謂假出家人,跟有時候我們所謂戒行可能沒有那麼如法有虧損的出家人,二者不同 。後者是真正有出家成為出家僧人,真正成為出家僧人他的行為我們也是不方便說的,畢 竟他是經過正式出家所表為三寶幢相。但假出家人就不同了,可能自己也不信佛法,連正 式出家都沒有,如果對方好手好腳就應勸其好好走正途。 假出家人沒有違反戒行的問題,就像一個沒有皈依過三寶的人,他沒有是否違反皈依 的問題。這兩者要區分來看,不要把假出家人和出家人如不如法混在一起;如果是真的出 家人是可以供養的,供養時就看自己的恭敬心。 會提到這些也是自己有親戚(很久沒聯絡了)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理了個大光頭....嗯 ,其他就不好說,總之是在害他還是在幫他要考慮清楚。至於如果是真的出家人,縱使行 為上是否有不如法,身為居士不要去妄講,要講也輪不到我們,有其僧團制度、師長等, 居士要守好自己的本分。 其實相關問題之前上課時同修有滿仔細的討論,當時有問師長,師長有引述達賴喇嘛 尊者說知道是假的話建議應該舉報(如我們政府也有常宣導165反詐騙專線,例如可以先 問其法師上下名號、來自哪個寺廟道場,若有疑問可以向僧團查詢,或向內政部宗教司等 相關權責單位查詢)。不過末學也不好每次推文都尊者長、尊者短的,一方面也要觀察自 己是否有藉機宣傳之心加以防止,一方面也是如果有人與達賴喇嘛不相應的話,跟其說了 反而有反效果。所以就盡量以自己消化理解的表達出來,但都是要觀察自己的心,比如是 否有所本,才不會胡亂亂說。總之意樂動機的清淨很重要,要多觀察自己的內心動向。 還有說到持戒的問題,未受過戒就沒有持犯的問題,因此才說假出家人既然未受過出 家戒、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持犯。持戒是對境時不犯,這就可以說持戒,不是說像小貓小 狗兜在那邊什麼也沒做,就說牠在持不殺生戒等,遇對境有不犯時才是持戒。 《地藏十輪經》有提到對於破戒比丘亦應恭敬,這是說對出家人,真的出家人才有戒 可持犯(像我們在家居士就未受過出家戒,也沒有出家戒可犯)。一般未受戒的人雖然無 戒律可犯(受戒有正式的程序儀軌),但作惡還是有業道罪(如違反十善業道),而受戒 的人除了業道罪外,還有違犯戒律的制教罪,有兩重,這就比一般人嚴重了。相反的,( 受戒的人)若沒有違犯,不僅有十善的功德,還有再加上持戒的功德。 D大德舉的《地藏經》沒有錯。不過您似乎還未將此處末學說的假出家人與出家後是 否如法分清楚。假出家人比如說平常像一般人一樣,而可能在車內放置出家的道具服裝等 ,到了某處拿來變裝,如果知道自己的親朋中有這類行為,是應該規勸而不是鼓勵的。像 這樣只是當作道具服使用,未受過比丘俱足戒的三壇大戒,自然他也沒比丘戒可犯,但雖 然其無比丘戒可犯,但這是惡行,也會有相應的果報。相關的可參考 #1DDI1HAq 堪薩仁 波切《遍益明鏡》之 6。 所以如果知道果報那麼嚴重,有時候也要基於慈悲心防護他繼續造惡,因為他無知可 以把相關道理講給他聽,要懺悔等等。說是這樣說,真假有時也不是那麼容易分辨,即使 知道了,在實境情況下就算有想去說也不知道如何開口。像業果、戒律這些,雖然我們有 時會舉他人的例子,但最主要的是自己不要犯到,至於對他人,我們智慧、慈悲不夠,也 很難做得圓滿。 #1DDI1HAq《遍益明鏡》之 6 未出家受戒而身披出家衣也有罪過: 《極愛比丘經》中:“若人自欺誑,未住出家戒,而持善逝幢,外貌徒相似,謂我為 比丘,如狂象豁鼻,孕婦飲酸酵,此人一日中,罪種極無量,當來必自受,種種諸損害。 若不住學處,而持善逝幢,於其刹那間,失色住俗家,有貌無學處,此人為一切,世間所 不愛,皆共訶譏嫌。譬如良材木,而常生枝節,其人徒貌久,極增罪孽言,增長諸惡業” 因此,若捨出家戒律,而仍披著代表佛的勝幢——出家衣服,其罪極重,如上《極愛 比丘經》中所述,故尤須謹慎。究其原因則因其會損害佛教的形象,增長與教法相違的邪 命,因而對正法造成很大的障礙,在教法的傳承和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例子,為免文字繁 冗,在這裏就不贅錄了。 ------------------------------------------------------------------------------ 註: [1] 若對出家有律儀者,奪其袈裟,犯菩薩戒根本墮 CBETA B08, No.0029《菩薩戒品釋》 http://tripitaka.cbeta.org/en/B08n0029_003 第三他勝,謂損害出家他勝。此中分二:一所害境,經云:「隨佛出家,或受學處, 或未受學處,或犯尸羅,或具尸羅。」頌中亦有「雖」字。故言犯戒苾芻,唯是一例。二 如何損害分二:一發起,謂於彼境,損害意樂,即雜染心。二加行,謂奪袈裟,逼令還俗 ,降其出家,隨行一事。又說捶打、禁閉、令捨命根,犯他勝者,是捶打傷害損惱他勝所 攝。又奪袈裟,物主是出家有律儀者,須未滿足四苾芻數。若滿四數,則是第一根本罪攝 。此有奪取袈裟,及逼降出家二他勝罪。 [2] “破戒還俗”與“捨戒還俗”之差別: “破戒還俗”此生無法再出家,破失根本戒就沒有再次出家的機會。 “捨戒還俗”以男眾而言,一生最多能有七次受戒出家、七次捨戒還俗的機會,到第 七次捨戒還俗後,就無法再出家。例如已故的白雲禪師曾捨戒還俗,後來再次出家;又如 泰國規定男性一生中最少要出家一次,結束此義務後若要返回社會家庭,必須捨戒還俗, 將來也可再次出家。 [3] 佛教的別解脫戒,以皈依戒為基礎 佛教的別解脫戒,是以皈依為基礎來進行受戒。別解脫戒有居士五戒、沙彌戒、比丘 戒、八關齋戒等,八類別解脫戒。 透過受戒的作法羯磨,包括戒師阿奢黎的師師相承,受戒者的發心、要期誓願等領受 戒體,由作戒羯磨得到無表色的無作戒體。得受別解脫戒的戒體,發心意樂要有出離心, 居士五戒要期誓願盡形壽。戒是警意之緣,得戒後,戒的隨行依戒體能持、能憶、能防。 佛陀授記那爛陀二勝六莊嚴住持開顯佛法,二勝六莊嚴即古印度那爛陀十七大班智達 之—「二勝」謂精通佛教最勝根本戒律之釋迦光與功德光,「六莊嚴」謂精通般若深見之 龍樹與聖天,精通對法法相之無著與世親,精通量理理路之陳那與法稱。 釋迦光和功德光所傳下的戒本中云:「不論受何等別解脫之戒律,必須要具足的意樂 條件,即是出離心。」不論是受比丘戒、沙彌戒、居士戒等何者律門,首先都必須要具足 出離心,否則在受戒時不能獲得戒體。 其他宗教或許也有類似如居士五戒的所斷品,但不能稱為居士五戒的別解脫戒。講到 別解脫戒一定是佛教的,而且是在皈依三寶的基礎上才有的,如果失去了皈依戒,後面的 別解脫戒也就沒有基礎。 [4] 戒是佛陀制的,但並非是沒有受戒就沒有善惡因果 十善業道能得人天善趣,殺盜婬妄等四者是基本的性戒,而佛陀制戒於本業上復增制 罪,業制雙舉,受戒得戒後犯戒,罪加一重。比如未得戒者相違四根本戒的性戒是惡,而 得戒者違犯四根本戒不僅有相違性戒的罪業,也有違犯制戒的罪業,罪加一等。 得戒後在戒行的持犯上,依犯戒的輕重不同,而有判罪的輕重不一,若是嚴重到究竟 罪,即到了破失根本戒的程度就是斷頭罪,破失根本罪不可悔,無法靠布薩羯磨懺悔來恢 復戒體,如果是僧人就必須還俗離開僧團,不得再與僧共住。 《中觀寶鬘論》提到修習增上生的十六法:十善業道之十法,加上不飲酒、不邪命( 淨命)、敬施(恭敬布施)、無害意(不損害眾生)、供應供、修慈心等六法。 [5] 居士五戒的別解脫戒 成為內道佛教徒之後,於戒師阿奢黎得受五戒戒體,可依個人能力情況,分別受持一 條、兩條乃至滿分。印光法師:「如來說法,悉順人情,不強人以所難。如受優婆塞戒者 ,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或具受之,悉隨人意。」 戒師問遮難時,有受一條、二條…,乃至五條全受則為圓滿。外道沒有別解脫戒。別 解脫戒又稱為波羅提木杈,只有佛陀才能制戒,佛陀制戒為聖道本基,軌成出離之道。 能夠得受別解脫戒體的所依身,惡趣的所依身不得戒,善趣的所依身中,天趣不是能 得別解脫戒的所依身,而人趣的所依身中,佛典提到北俱蘆洲的人身也不得戒,所以依於 何種五蘊身能夠受戒得戒而來修持,這也是我們現前人身難得的因緣之一。 雖然得受別解脫戒體後,才有別解脫戒上的持犯,但並不是說未受別解脫戒就不需要 有戒的內涵,能夠遮止往生惡趣的十善業道就有戒的內涵,十惡業中,意三不善根特指能 墮三趣惡的貪、瞋、邪見,遠離惡趣的五蘊身,應當修習十善業道來防護,遮止墮惡趣是 修行的首要次第。墮惡趣亦是佛典說的學佛八難處。 [6] 八關齋戒以上的別解脫戒,則不可別別分受 受持八關齋戒時,八條要全受;又如,沙彌十戒,也是十條全受。 八關齋戒又稱為近住戒,意為接近出家的戒,可以讓在家人預習出家的生活。受了戒 得戒體之後,如果要開緣,有其軌則,並非隨己意而為,依戒律之羯磨開緣,也要依戒律 之羯磨還淨,例如,有人在受八關齋戒期間,不得已要非時食(如病人要服藥),法師會依 作法羯磨開許。受持戒律之開遮持犯等,可依於佛教內道三藏教典之律藏及講法師,透過 聞、思、修,來學習認識相關內涵。 [7]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慈悲心與空性> 正知與正念的訓練,就來自於增上戒學。此中關於增上戒學,也就是別解脫戒,它有 幾項的分別,幾項的種類,可以分為出家的別解脫律儀與在家的別解脫律儀。在家的別解 脫律儀,也就是在家戒,有八關齋戒與五戒;而出家戒有沙彌、沙彌尼戒,以及比丘、比 丘尼戒。 我們的大悲善巧世尊,為了能夠救護、救拔他教化的眾生,觀待他所要教化眾生的能 力根器機宜而施予不同的教誡。這一切教誡的根本在於斷除十惡業,也就是行持十善業。 什麼是十惡業?就是屬於身體的業有三種:殺生、偷盜、邪婬;屬於口〈語〉的業有四種 :就是妄語、兩舌、粗惡語、綺語;屬於意的業有三種:就是貪、瞋、癡(不正見)。在 了知行持十惡業的過患,當有外境迫使你去造作十惡業的時候,心起一種防護的心不去造 作,這稱之為斷十惡業,也就是守護十善。能夠行持十善業的話,它的果報就是人天的果 報。事實上,別解脫律儀(別解脫戒),它是一種出離戒,是一種救畏的戒,也就是說必 須在出離心的攝持上去防護守護這個戒,為了能夠得到解脫而持守的戒。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38265646.A.FB8.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09/30/2018 11:21:47
yaqqq: 感謝~~ 再想問更鑽牛角尖一點的問題,影片中非袈裟,而是羅 09/30 11:35
yaqqq: 漢衣。 09/30 11:36
yaqqq: 如果我是加害人,我一定嗆她說有人規定不能穿羅漢衣和剃光 09/30 11:37
yaqqq: 頭嗎? 最多我承認我沒錢乞討像乞丐,我可沒說我是出家人。 09/30 11:38
yaqqq: 眾生誤認關我屁事! 09/30 11:38
yaqqq: 雖然這是一種狡辯,但也不無道理的感覺~~ 09/30 11:42
cool810: 沒點進去影片,不太有時間看這種,自己判斷吧,別人誤認 09/30 11:42
yaqqq: 希望有人能夠給予指教,感謝! 09/30 11:42
cool810: 是自己的無心之過,還是自己有意的,總之果報是自己受的 09/30 11:43
yaqqq: 說的也是,鑽研漏洞不是學佛人該做的事,哈哈! 09/30 11:53
cool810: 如果是自己內心煩惱的話,煩惱是很會鑽漏洞的,就要把煩 09/30 11:58
cool810: 惱會鑽研的漏洞堵起來,所以對治自己內心的煩惱,多方觀 09/30 11:59
cool810: 察是需要的。 09/30 12:00
onesadman: 阿彌陀佛 09/30 16:56
cool810: 比量和現量是在自己的相續上生起,不是在他人的相續上, 09/30 18:06
cool810: 所以對治的主要是自相續上的煩惱,不是他人的,自相續上 09/30 18:07
cool810: 的煩惱很狡猾很會鑽漏洞,自己要多觀察用理路去打敗它, 09/30 18:09
cool810: 不給自己的煩惱機會,一般也會說到待己以嚴、待人以寬。 09/30 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