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摘自:2012-2013年《入菩薩行論釋.佛子正道》 宣講:甘丹赤巴 日宗仁波切/口譯:如性法師/筆記:道寬比丘尼 第六品 忍辱(...接續 #1UX9xoYl (Buddhism)) 子二、思惟忍之利益 精勤滅瞋者,享樂今後世。 偈頌:專注滅瞋者,今後世安樂。 釋文,「若善思惟瞋所生過,」如果仔細的思惟瞋恚所產生的過患,「並能專注滅除 瞋者,」更進一步的,能夠用心的遮止內心中的瞋念,或是讓內心中瞋念的力量降低的話 ,「彼乃今生、後世唯享安樂之因,」透由修學忍辱能夠讓我們今生、後世都獲得安樂, 「故應勵力斷除瞋恚;若不除彼,將如《文殊遊戲經》中所說,過患極大。」 《文殊遊戲經》是一部大乘的經典,當中有提到,菩薩在行菩薩行的過程中,最重要 的就是要防止內心中的瞋念。貪雖然有種種的過患,但是相較於瞋,貪的過患是較低的, 而且它不會摧壞善根;但是瞋就不是如此,瞋不僅會讓我們來生墮入惡趣,它最嚴重的過 患,就是會摧壞我們過去所造的善根,所以在《文殊遊戲經》當中,有廣泛的宣說瞋所帶 來的種種過患。(貪的惡業會讓我們墮入惡趣,但還不至於摧壞我們過去所造的善根;而 瞋的惡業不僅會墮入惡趣,還會摧壞我們過去所造的善根,瞋是所有的煩惱當中最惡的。 又,以貪心還可能造善,例如造三善趣的善,但是,以瞋心唯有造惡,瞋心唯是不善。) 在上一段有提到「若善思惟瞋所生過」,也就是我們必須要仔細的思惟瞋所帶來的過 患,並且在思惟的時候,可以想到自己過去的經驗,也就是過去在碰到某一個人、某一件 事,因為生起了瞋心,而當下我做出什麼樣錯誤的決定?我做錯了什麼事情?說錯了什麼 樣的話?它帶來什麼樣的過患?這可以從自身的經驗上去作思惟。 癸二、作意修忍辱之方便(二)子一、應遮瞋恚之因(四)丑一、因之體性及其過患 (...待續...) ------------------------------------------------------------------------------ [1] 科判辛一「修學忍辱之理」分二:壬一、釋品文,壬二、品名。 第一個科判壬一、釋品文,分二:癸一「由專修忍而斷成辦、安住對治之障」。癸二 「作意修忍辱之方便」。 癸一「由專修忍而斷成辦、安住對治之障」,透由修學忍辱,來斷除之前未成辦而想 成辦的對治,或是成辦了之後而安住的障礙的對治,這當中的內涵分二:子一、思惟瞋之 過患,子二、思惟忍之利益。如果沒有思惟瞋的過患,我們就不會想要遮止心中的瞋念; 相同的,如果沒有思惟忍的利益,我們就沒有辦法生起歡喜想要修學忍辱。 子一「思惟瞋之過患」分三:丑一「不可現見之過患」,瞋之所以能夠摧壞善根的這 一點是「極隱蔽分」,這是我們當下沒有辦法感受到、也沒有辦法看見的一個過患,所以 提到「不可現見之過患」。丑二「可現見之過患」,這當中介紹瞋的過患,是不需要透由 經教、正理來證成的,這是我們內心馬上就可以感受得到的一種過患。丑三、總明過患。 此段子二、思惟忍之利益。 [2] 摘自:2007-07-24達賴喇嘛尊者《中觀四百論》:「增上生的唯一阻緣,…就是非福 業,也就是所謂的惡業。十惡業裡面(十不善業道)的瞋心,就是想要傷害別人的瞋 心,而並非只是一種生氣或只是一種瞋怒而已。」(十惡業的瞋比一般的瞋更嚴重。) [3] <心類>:安忍(忍辱)的性質是無瞋,不讓心隨瞋而轉。瞋、無瞋二者是直接正相違 ,由無瞋的不共作用而能對治損減瞋,無瞋需要透過智慧的觀察抉擇,無瞋是忍辱的 所依。因為不對眾生產生瞋,故能增長慈與忍辱之力,所以,慈與忍辱必定是無瞋。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86006092.A.8EA.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04/04/2020 22:05:43
creative88: 推 04/04 22:23
ykkdc: 隨喜 04/05 15:20
johnyuko: 隨喜,南無阿彌陀佛。 04/05 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