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益西彭措堪布講授---業一定會感果嗎? 《瑜伽師地論 本地分》中說:“順定受業(一定會感果)是故思後,作而增長業; 順不定受業(不一定會感果)是故思後,作而不增長業。" 論中以排除的方式界定增長業,即先說出十種不增長業,再指明此外的諸業就是增長業。 一、作而不增長業 1、夢所作業:比如夢中殺人,沒有以耽著心攝持。(但會有習氣) 2、無知所作業:即對所作有罪無罪沒有覺慧,無所了知。 3、無故思所作業:不是故意造作的業。 4、不利不數所作業:“利”是猛利,“數”是數數。 “不利所作”就是非以上品意樂所發起,“ 不數所作”是對此業不樂於親近修習,或者不樂於多作修習, 總之不是以意樂猛利或數數串習而作。 5、狂亂所作業:錯亂狀態中所作之業。 6、失念所作業:對有罪雖然有覺慧,也有所了知,但是住於忘念而造作不應作的業。 7、非樂欲所作業:“非樂欲所作”就是造業是受人逼迫、並非自心發起造作的欲樂。 比如,不是自願,受主人安排而做,自己沒有權力。 8、自性無記業:所造業自性是無記業。 9、悔所損害業:造作不善業之後,立即如法懺悔、還淨。 10、對治所損業:依靠世間或者出世間的對治道,能夠損伏或者永斷業種。 比如,阿羅漢相續中具有殊勝出世間的對治法,能令殺生宿業成為不定業。 以上十種為不增長業,此外的其餘業都是增長業(會感果)。 《攝抉擇分》和《本地分》所說一致,只是《攝抉擇分》宣說得更廣。 二,增長而非作 (雖然沒有外在行為,但會增長感果的業) 若以殺生為例,即心中為了損害眾生,在很長時間當中數數尋伺, 但還沒有以身口殺生。 這種情況雖然沒有身語造作,但是由於意業長期思量、尋伺,積蓄怨恨之心, 想謀殺,所以意的罪業很重。 第三,作而增長,就是除“作而非增長”、“增長而非作”之外的身業和語業 (有外在行為,也會增長感果之業) 第四,非作非增長,是前三者之外的情況。 殺生、不與取乃至綺語的六種黑業,是具備了以上四種情況的。 而意業有些特殊,貪、嗔、邪見三種意業之中,沒有第二句“增長而非作”, 因為意業不必要發之於身口。而且第一句“作而非增長”中:意業沒有“不思而作”, 因為不思不可能起貪嗔邪見;也沒有“他逼令作”,因為意業並非被人逼迫而作。 全知米滂仁波切在《入智者門論》中說到[作而增長]需要具足六個條件: 一、強猛意樂,故思而作; 二、正行業圓滿造作; 三、作後無追悔心; 四、作後歡喜; 五、無有能害對治; 六、具有決定成熟彼果的功能。 所謂作而非增長,即是不具足以上六種條件,所以雖作業,不一定如是成熟果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3.205.1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43289911.A.CFC.html
dakudai : 阿彌陀佛! 01/27 21:41
khara : 我一直有個感覺是,強調善行的「心」, 01/27 23:32
khara : 一方面主觀出發點很重要(嗟來食那種施捨顯然噁心) 01/27 23:33
khara : 另一方面則在於要行善當然也只可能在自己認知範圍 01/27 23:33
khara : 如果猶疑而藉口不行善反而不佳 01/27 23:33
khara : 但實際上確實有可能心善卻無形造惡 01/27 23:33
善惡業的分判 是由造業者心態意樂決定 不是用結果影響來分判的 也不會因為眼前看起來的結果對誰有利 對誰有害 而影響他的善惡業分判 不會因為某甲這個行為對A有好處 就變善業 對B有壞影響 就變惡業 因為 "壞結果"並不是"這個業"造成的 影響結果 和業本身 常常沒有因果關係 對A有好處 那是A自己過去善業感果 某甲只是個"緣" 對B有壞影響 那是B自己過去惡業感果 某甲也只是個"緣" 某甲做這件事情是善還是惡 只有由某甲自己的造業意樂去判斷 和其他無關 A的樂受 不是只因為某甲造成 B的苦受 也不是如此 不會是[因為我造善 他感苦果 我的業就變惡業] 對方的苦果 是自己過去惡業所感 我今天的善行 最多是無量"緣"當中的一個 不會是因為我的"善行" 造成他的"苦果" 所以我的善行變成惡業 不會的 這是來自錯誤連結 錯誤歸因的緣故 舉個例子: 小王很憐憫流浪狗 覺得他們挨餓受凍很可憐 就會常拿剩飯去餵流浪狗 其中有一隻狗狗因為肚子餓 咬死了附近鄰居養的雞 殺生了 那小王這樣餵狗狗 是善業還是惡業?? 依然是純善業 沒有惡業 這隻雞的死 主要的"因"是過去雞自己造的苦因 和狗狗之間的因緣 現在成熟感果 回到這隻雞身上 不是小王造的"因" 狗狗造的是殺生惡業 這殺生惡業 也不是小王所作 小王只是這件事發生的眾多"緣"當中的一個 小王在"殺雞"這件事情上 沒有造任何"業因" 如果認為: [小王餵狗 所以造成狗狗有機會在那裏殺雞 小王的行為有負面影響 所以小王餵狗是惡業 害死了小雞 不是善業 ] 這見解會有問題 錯誤歸因了 會變成 [小王造業 小雞擔] [狗狗造業 小王擔] 是不符合因果的 另外 如果小王善心餵狗是個惡業 那應該任何人善心餵狗 都是惡業 唯感苦果 因為惡業只會生出苦果 不可能生樂果 但是 很多人善心佈施是樂果 所以 小王善心餵狗變成惡業 是不符合邏輯的 當然 同樣是餵狗一個行為 心態不同 業會不同--- 1.[希望狗狗吃飽飽,不受苦,這邊環境應該是可以的吧?] 2.[雖然可能影響別人,但不管他,我只在乎狗。] 3.[聽說附近有養雞,狗狗去吃雞也挺好。] 外在行為都一樣是餵狗,結果也都是狗狗把雞給殺了, 但這些心態,會造就出"完全不同"業感和果報。 所以 善惡業的分判 和造成的影響好壞結果等等無關 只和造業者的意樂有關 又比如說 你舉的放生環境不佳 讓小烏龜死掉的例子 小烏龜受苦的主因 是小烏龜過去生自己造下的的惡業所感 放生者無知愚痴 是個[緣] 不是造成小烏龜死掉的[因] 如果認為小烏龜的死 主因是放生者所造 因此 放生者是造惡業的話 就會有 [放生者造業 小烏龜擔 ]的顛倒出現 這是錯誤歸因的結果 您可以再看一下 #1X3V9rxx (Buddha) [ptt.cc] Re: [請益] 地獄受報後轉人身. 這篇文章的推文 末學有和sysp版友討論過這個見解
khara : 例如某甲見一人現僧形,心生歡喜而盡力布施, 01/27 23:34
khara : 卻不知此乃假作僧形,實乃詐騙者。 01/27 23:34
khara : 未來遙遠的業感云者玄奧不可知, 01/27 23:34
khara : 可是某些立即的影響(我以為也算業)卻在: 01/27 23:34
khara : 由於某甲未細檢證,讓此惡徒以為偽作僧樣可騙錢, 01/27 23:34
khara : 既造成佛教形象的傷害,也長了惡人的氣力。 01/27 23:35
khara : 這似乎不能說只因心善而全無惡果? 01/27 23:35
這一例子來看 確實是全無惡果 只會是善業 供養的人 是一心把對方當作出家人在供養 這供養者來說 只有善業可得 因為他的動機是[供養佛教出家人] 如果因為這個假出家人的行為不端 造成人們譏嫌:[佛教出家人都XXX云云] 那麼 這個業 是在假出家人 和譏嫌者身上 不會在供養者身上 因為供養者並沒有[希望佛教被譏嫌] 的動機 如果供養者也要算上一分 就會變成 [他人造業我受果] 因果顛倒問題 因果只有 [各人造業各人擔] 的現象 所以 這個例子上沒有心善造惡之事
khara : 但當然, 01/27 23:35
khara : 一來某甲未確認是癡愚, 01/27 23:36
khara : 二來以不可知作藉口不行善反不美。 01/27 23:36
khara : 假如某甲確實與該人談,盡力確認了,亦只能說盡心了 01/27 23:37
khara : 至於身語意的意的惡業,所謂意業之大, 01/27 23:37
khara : 我懷疑重點也是後續效果,亦即長期薰染後爆發力大。 01/27 23:38
khara : 最終顯現仍在身業。 01/27 23:38
所謂身業 也是由意樂判斷善惡 不是看身口行為的結果和後續影響 所以 不會有意樂善 身業惡的情況出現 身業不能和意樂分開看的 您可以在板上搜尋[何謂殺生業]等文章 看身業的判定條件 十惡當中的身業 也必須要[以貪嗔癡三毒為動機] 才算圓滿惡業 沒有三毒意樂做為動機 不算圓滿惡業 不會有與意樂分開判斷的身業
khara : 而不是只是動念就反比身為更重。 01/27 23:38
khara : 假設某乙酒醉失控而強暴某女(狂亂所作), 01/27 23:38
酒醉時 行為通常都還有動念意樂 有意樂 生起貪 這個強暴行為不會是狂亂所作 一般酒醉 是讓心的控制力下降 但不會到完全失去觀察 所以佛陀會制酒戒 經典中也有例子 酒後犯下殺盜淫妄之戒 依然是犯戒 不會[沒有業] 所謂狂亂所作 比如說發瘋 被附身 真實的多重人格 這樣的情況 所以 酒後行為都還是有惡業 不會沒有惡業
khara : 某丙則是心中對某女有性幻想但實際從不敢動, 01/27 23:38
khara : 至少立即的效果來說,某乙造成的傷害似乎大些? 01/27 23:39
khara : 我以為意業的重點在,某丙這樣長期自我薰染, 01/27 23:39
khara : 也許他此生都還控制得住, 01/27 23:39
khara : 可是來生他就有機會成了失控的強暴犯, 01/27 23:39
khara : 且造惡力道可能相當強勁。 01/27 23:40
khara : 把這一切累積起來才是某丙意業的總和。 01/27 23:40
khara : 或許並不能說是他光是想著就有可怕的業感? 01/27 23:40
意業確實光是不斷思慮 想著想著就會有業感果 不會只有心裡力道而已 意業的善業會感果 比如說[觀想供養]依然有供養的善業、[觀想佛國淨土] 有投生的善業 [觀想頂禮佛陀] 會有頂禮佛陀的善業 又比如說[發菩提心] 一發起這個心 善業不可思議廣大 都是想一想 會感果的例子 (但請不要認為: "那想一想就好 反正會有樂果 啥都不用做~" 這個業完全不一樣 身口意造業 和只造意業 不會一樣的果報的 何況是這種偷懶心造業...) 意業的惡業也會感果 別解脫戒當中 有些業身口沒作 只是想想 就有下品犯戒 犯戒的業已經造下了 也會有犯戒果報的 想一想不會沒事 在意惡業的"貪嗔邪見"當中 也都有各自的[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 詳細您可以查版上[異熟果+等流果] [增上果]的文章 想一想 不會沒有業的 還是有業果的 是非作增長業 <廣論>中 貪嗔癡意業感得的增上果: [貪欲心者,謂一切盛事,經歷一一年時月日,漸漸衰微,唯減無增。 瞋恚心者,謂多疫癘,災橫擾惱,怨敵驚怖,獅子、虎等,蟒蛇、蝮蠍,蚰蜒、百足, 毒暴藥义、諸惡賊等。 諸邪見者,謂器世間所有第一勝妙生源悉皆隱沒,諸不淨物乍似清淨,諸苦惱物乍似安樂 ,非安居所,非救護所,非歸依所。] ※ 編輯: FHShih (1.175.216.42 臺灣), 01/28/2022 11:32:02
ykkdc : 推,FH大講得很詳細 01/28 12:07
Maxuerade : 請問如果附佛外道信徒基於善念且相信是正法的心態 01/28 13:20
Maxuerade : 捐錢給附佛外道,或是放生放錯地方造成大量生物死 01/28 13:20
Maxuerade : 亡,對他們來說也是善業嗎(我覺得上面的動機都是 01/28 13:20
Maxuerade : 愚痴造成的 但發心為善 這樣到底怎麼算) 01/28 13:20
1. 附佛外道的例子,這個還是要看意樂,特別是意樂當中的癡(邪見)部分, 邪見在十惡業的內涵,是此人認為真實的意義,是不真實的。 譬如:三寶、淨土、佛菩薩、阿羅漢、六道輪迴、三世業果、空性正見...等是實有之義。 十不善業中的邪見,是對這些有真實意的事物,執為不實有。 比如 附佛外道認為因果能夠用[贖罪]的方式,花錢解決。這就是邪見。 或認為 附佛外道的老師講的空性是真實空性 (但其實根本不是) 這也是邪見 或認為 附佛外道的老師是佛 可以幫他解決輪迴中的大小問題 帶他出輪迴 這也是邪見 或認為 附佛外道的老師是神佛 可以幫他消災治病長壽 控制他的因果 也是邪見 如果信徒是用[邪見]為意樂 造作的業 因為是三毒為動機 自然不會是善業 所謂動機善 則是善業 那個動機"善"除了不貪不嗔之外 還必須不是[癡](邪見) 具備邪見的動機 不會是善業 2. 放生放錯地方: 這個依然要看動機 有如上面提到的小烏龜的例子是一樣的 造成大量死亡的"主因" 還是小烏龜自己的過去"因"所感得 放生者是"緣" 放生物死亡或者活著 都不是這個業是善或惡的決定因素 所以 [放生放錯地方 "造成"小動物死亡] 這個其實不是直接因果關係 只有"緣" 這是單純就[小動物死亡]一事來說 但是 對[放生者的業]來看 決定善業還是惡業的 是放生者的動機意樂 比如說: [我原以為這裡適合他們的,我只是一心想要救他們] [我有在注意環境適不適合,也盡量找好地方了,但還是出了差錯] --> 這種動機下 造的是善業較多 有可能留下未來被他人無意間損害的因緣 但是是屬於"作而不增長業" 會不會感果不一定 看因緣 [誰管你們,反正放下去活不活你們自己想辦法了 你們自己業決定哈~] [我知道很有可能死阿,但是我不想麻煩,也不想跑太遠 反正你們的業 看著辦] [我知道放這個物種會害到當地其他生物,但要另外找地很麻煩~] [我放生的比團體裡那個小王多 在這個團隊中的講話份量應該可以比較大聲] [我出錢多 現在是掛名功德主了 法會可以走前面 就是為了要小王把踩在腳下啦~~] [我放生這麼努力,是希望師父可以稱讚我一下啦~不要都只稱讚小王~~] --> 這種動機下 造的惡業比較大 就算放生物都活了 就算結果看似很好 就算外表所有人都以為他是個超級大善人 但實際善業極小 ** 另外一種狀態 是外表看起來"很像"在放生或行善 小動物也都活著 結果乍看美好 但確定是惡業的 比如: [我在這裡餵養狗狗,就是專門要幫我獵捕各種小動物的,嘿嘿] [我在這裡放出很多小鳥,就是要他們幫我吃蟲子~ 蟲子少點多好] [我放了很多小蛇,這裡食物滿多的,這樣其他人就不敢靠近這座山了。] 這種情況 就算小動物活得很好 一樣是惡業 所以 放生行為、小動物活不活 都不是判斷這個業是善還是惡的關鍵 主要善業或惡業 未來感得苦果還是樂果 是看造業者的動機決定的
Bonaqua : 善心有善心的業果,誤殺也有誤殺的業果。 01/28 14:10
是的是的 ※ 編輯: FHShih (1.175.216.42 臺灣), 01/28/2022 14:41:10
yaqqq : 佛教就是有這種智慧和邏輯的內涵,才這麼吸引人呀! 01/28 16:15
khara : 嗯。確實值得思考。 01/28 19:15
horse1200 : 推分享 01/28 19:21
sysp : 出發點是為了自己的國家 卻造成他國的損失 是善嗎? 01/28 19:25
sysp : 例如作戰時候的間諜 01/28 19:25
以動機來看 如果他的心態是對他國升起[排斥、希望對方受損害]的嗔心 是惡業
sysp : 所以軍人保家衛國也是惡業對不對? 因為會造殺業 01/28 20:08
[保衛國家]這個行為 有可能善業 有可能惡業 看動機 如果他的心態是[敵軍該死、敵國該被消滅、死越多越好] 不管做啥 很明顯是強猛惡業 如果他的心態是[希望兩方都和平、不要戰爭、不要有死傷] 然後情勢所逼之下被迫上戰場 這樣的前提之下也有各種狀況: 他如果當醫務兵 是善業 (確實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強者存在 堅持不帶槍 不分敵我都救) 他如果當一般兵 很不希望打死人 但又被上面的命令逼迫 比較接近這篇文章第7點 "非樂欲所作" 可能是[作而非增長業] 他如果是間諜兵 在過程當中 一直希望傳出去的訊息和所有工作都讓雙方降低死傷 那會是善業 他如果是炮兵,盡量都打硬體設施,盡量不打人,有心減少傷亡, 希望透過硬體破壞讓戰爭結束 則惡業少很多。 所以 還是要看那個人的動機來決定 還是希望不要戰爭是最好的
sysp : 萬一我們國家和他國發生戰爭 01/28 20:14
sysp : 到底我要努力殺敵 保衛國家 或是不要犯殺業 逃兵?? 01/28 20:15
FHShih : 上面有些不同情況 或許可以參考 01/28 20:20
sysp : 請問 我是奉命殺敵 殺業應該是算比較輕吧 01/28 20:39
如果心裡是很不願意的 情勢所逼 懷著很慚愧的心 事後一直懺悔 殺業會輕 比如說 藏地被攻陷時 很多出家人被迫還俗 被迫破壞佛像 都是一直懺悔慚愧 這樣業會輕很多
sysp : 例如說 我奉命守住這個據點 敵人卻一波一波得來 01/28 20:40
sysp : 可能第一波 殺了五千人 第二波一萬人 ... 01/28 20:41
sysp : 我為了避免死亡擴大 可能先投降了 算善業嗎? 01/28 20:42
sysp : 以戰爭來說 我輸了 但是我避免了大部分的人員死亡 01/28 20:44
如果動機為善的 應能算是希望止惡的善行 佛陀當年也是站在琉璃王的路上勸說 希望能夠盡量避免戰爭 我無法知曉聖者達賴喇嘛尊者的確切想法 但我私自猜測 尊者勸說藏地康巴地區的武裝民兵不要繼續打游擊戰 也不要武裝對抗 並且一直呼籲希望和平對話 可能也是不希望死傷太多 當然戰爭已經是最糟情況 在戰爭真的打起來之前 希望我們可以用各種努力避免它發生 ※ 編輯: FHShih (1.175.216.42 臺灣), 01/28/2022 20:55:17
ykkdc : 所以戰爭是最不人道的情況,讓人陷入十分無奈的兩難 01/28 21:28
ykkdc : 佛教中,理想的國王首領是轉輪聖王,傳說中轉輪聖王 01/28 21:29
ykkdc : 有七寶輔助,其中一項是兵寶,動機應該也是為了止惡 01/28 21:30
ykkdc : 在這個世界,佛說為勘忍世界,有煩惱是很難避免的, 01/28 21:31
ykkdc : 如果要實現像烏托邦的理想國,可能不切實際,一定的 01/28 21:32
ykkdc : 武力可能是需要的,但動機不是求戰,而是為了止惡, 01/28 21:33
ykkdc : 例如古代的墨子,主張兼愛非攻,算是個和平主義者, 01/28 21:34
ykkdc : 而其達到和平非攻的手段之一,是幫助弱小會被侵凌的 01/28 21:36
ykkdc : 國家建立軍事設施,讓他國不趕來犯,而達到非攻的目 01/28 21:37
ykkdc : 的,所以墨子同時也是位軍事家,顧及到現實的考量。 01/28 21:38
ykkdc : *敢 01/28 21:39
ykkdc : 昨天推文最後延伸的一個觀點,觀待我們這個有漏的世 01/29 17:32
ykkdc : 界,有漏凡夫心續中的煩惱無法避免,所以相對的似乎 01/29 17:33
ykkdc : 也有些必要之惡,如我國總統,蔡總統也說,備戰而不 01/29 17:34
ykkdc : 求戰,並不是主動為了殺伐,但在這個有漏世界被逼迫 01/29 17:35
ykkdc : 的苦,也有必須止惡的手段,如警察也需配備武力防範 01/29 17:36
ykkdc : 即使是全球愛好和平的領袖,如達賴喇嘛尊者、天主教 01/29 17:37
ykkdc : 教宗等人士,在他們出入的場所也會有戒備森嚴、荷槍 01/29 17:38
ykkdc : 實彈的警戒保護,當然,他們是不會起殺伐之心的,但 01/29 17:38
ykkdc : 是必要之惡的保護措施,也說明了現實世界的情況。如 01/29 17:39
ykkdc : 佛教也說,所謂布施施心的圓滿、忍辱安忍的圓滿,不 01/29 17:40
ykkdc : 在於外在世界的眾生是否都脫離了貧困、外在世界是否 01/29 17:41
ykkdc : 都沒有暴惡有情,主要是觀待自己的內心是否圓滿而言 01/29 17:41
sysp : 但是每個人心中圓滿的順位是不同的 01/29 22:42
sysp : 如果我今天拿了一萬元 捐給家扶中心 01/29 22:46
sysp : 心中是希望替"自己"修福 也不能說這樣的事情是惡事 01/29 22:47
sysp : 雖然不圓滿 但是 未來應該不會感得苦果才對 01/29 22:53
ykkdc : 隨喜樓上,能夠這樣做很好,能夠跨出一步總比很多光 01/30 06:54
ykkdc : 說不練還得好,布施除了對治自己的慳貪未來也能感得 01/30 06:56
ykkdc : 利益他人的樂果,即使一開始不圓滿,沒有一件事一開 01/30 06:57
ykkdc : 始就能獲得圓滿,都是在不斷累積資糧中而逐漸圓滿。 01/30 06:59
ykkdc : (例如捨心逐漸增長,到最後身、財、受用、善根皆能 01/30 07:01
ykkdc : 施捨,最後達到捨心圓滿。我覺得自己也要向你學習呢) 01/30 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