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ristianit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文是因應與pinjose在#1NxqTlZR (Christianity)的問答而開展的進一步討論。 1.幻影論 a. 否定基督完全的人性, 也有各種的否定法。 這各種的否定法未必都是幻影論。 例如說正教傳統的馬克西母否定耶穌有gnomic will(吃善惡樹後人增加的東西), 或者某些人否定耶穌有罪身/罪性, 這些觀點雖然在耶穌「完全的人性」上有爭議, 但未必是幻影論。 b. 幻影論的定義:認為基督的sarx(身體、人的外觀), 並非與我們一樣是「穩定的」、「物質的」、「生物性的」、 解剖學或生理學或基因學等等構造上與我們不同...等等, 並不只是要「不同」,還要產生「虛幻性」、不穩定性等等。 c. 故從這個角度,不觸及「受造」的概念, 現代人仍然能夠描述「完全的人性」, 或者與我們相同的人性/身體/外觀/實在...的內涵(哲學上稱為「實在性」)。 d. 故就算他不理解「受造」的概念,或者他不使用,乃至否定去脈絡的使用, 以致於他不用「基督人性受造」之類的表述,乃至拒絕使用這樣的表述, 仍不能跳躍至「幻影論」的批評。 e. 這就是我所謂蔡麗貞並沒有把人性跟受造性等同的原因。 蔡可能說有些人否定這些受造性到一個地步,甚至否定耶穌肉身的「實在性」, 但太多主流教會的人不會如此, 例如蔡所謂的: ==================== 不會有情欲 不可能犯罪 沒有罪性的等等 他們覺得這樣比較安全 比較清高 ==================== 這種描述與否定受造性,本來就是平行的,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故蔡麗貞也沒有大書特書,把「必須承認基督人性受造否則是幻影論」擺在結論; 蔡麗貞比較明確表達的是:「身為明白神學脈絡的神學家可以承認基督人性受造; 而有人若否定基督人性到一個地步,會有幻影論的危險。」 因為「受造性」跟「人性」,在現代語境中是兩個平行發展的東西(參前面b.~d.)。 概念上若展開來,是可看出其重疊性的(參我寫的「人:從有限到無限」, 及「概念的鴻溝與跳躍」等系列文。); 但在現代語境中,卻不能直接用「否定受造性等於否定人性」, 因為有重疊,但亦有區隔或各自的概念獨立性。 2. 現代人在現代人觀的洗禮下, 並不認識或不熟悉希臘存有學傳統, 以及教父們在此傳統中對「創造-受造」二者區分的方法。 而事實上,對於希臘存有學傳統, 起碼東方教會是在一個「不斷修正」、歸回希伯來傳統的情況下運用之的。 故這樣的存有學傳統,本來就不應視為基督信仰的核心。 從信經字句上並不把這個牽涉希臘存有學的「受造」概念納入, 而是回歸到「人性」、「我們」等等較具體而無哲學背景的詞句, 用這樣的詞句來描述耶穌完全的人性,亦可看出信仰先賢的考量點。 事實上,改教運動的初衷就是要離開「經院哲學」對此傳統的鑽研與運用。 雖然希臘傳統不是應全然拋棄的, 而是需要「回到根源」的過程(德國觀念論到海德格等人的工作重點); 又雖然第三代的改教家幾乎又回到了「經院哲學」的傳統, 以致於產生後來敬虔派等生命傳統的反動。 總之,一種「去脈絡」的拿「基督人性受造」作為信仰的「石蕊試紙」, 是太過簡化了「受造」概念與「人性」概念各自的豐富性與複雜性, 並且製造了一些很難以化解的雞同鴨講。 -- それはそれ!!これはこれ!!! 忘記旁邊,努力面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04.45.8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ristianity/M.1475395808.A.C56.html ※ 編輯: theologe (106.104.45.83), 10/02/2016 17:50:50 編輯說明:編輯1.b.。 ※ 編輯: theologe (106.104.45.83), 10/02/2016 19:09:09
theologe: 本文的思路是接在「概念的鴻溝與跳躍」之後。 10/04 08:08
theologe: 也是比較跳脫希臘存有學的架構,回到近/現代/當代的思想 10/04 08:13
theologe: 所以某些人跳不開希臘存有學,就會產生理解障礙。 10/04 08:14
要搞古典神學,就必須面對希臘存有學, 必須認識其長處及可能的問題; 而希臘存有學不是理所當然地被吸收到基督宗教的教父神學裡面來, 東正教與俄利根思想辯證、纏鬥、消化的過程, 正是基督宗教的希伯來根源與希臘根源間的對話與辯證的過程。 希臘存有學到了後迦克墩的Maximus做了一個符合尼西亞-迦克墩信仰的修正。 故「回到根源」的信仰溯源工作, 讀原典很重要,但若缺乏對其背後哲學議題的認識, 以及梳理、分清、批判的能力, 那跟聖經詮釋的議題一樣,讀原典/讀聖經,都變成只是在讀自己的「成見」。 其實,「成見」是有價值的東西--例如每個宗派的價值就是他們「堅持」的「真理」, 但若無法認清「成見」的侷限性,那麼當然會釀成某些災害。 邏輯與哲學的能力,是天主教對於念神學者要求的前提條件。 故我不是在說自己的邏輯與哲學怎麼樣--我只是個認識皮毛的業餘者; 而是某些人起碼也要有一些哲學史的認識、一些基本概念與議題的理解, 才有資格去說自己懂一點古典神學吧。 回頭來說,不要說古典神學,當代神學更是充滿各種與哲學的對話; 基本上系統神學就是一門跟哲學扯不清的學科。 最後,經過這幾個月的互動, 特別是這兩週包含對於見證、禱文等等的生活語言的詮釋狀況, 我想某人是很明顯的有「情緒辨識」的困難, 正如有人讀不懂詩、感受不到別人的情緒, 或是會歪曲對他人情緒的理解。 所以之前我說我沒有把某人當對手, 我想是很早之前我就把他當成一個需要關心的對象。 我那時在跟他板的板主私信談的內容可為證明。 這幾個月我真正有思想對話交鋒到的對象並不是他, 而是許多的其他網友, 還有就是我自己閱讀時與一些作者的神交。 當然,一些衝突、張力、訴諸板規等等的狀況, 是我視為對某人「減傷治療」或「行為治療」的一個過程。 雖然也有一些我自己血氣的擦槍走火。 不要認為談「愛」、談「生命」,就沒有講原則、指出罪等等的作為, 事實上,「認識界限」常常是許多「心傷」要復原的第一課題。 我在做我受過的一些訓練所認為該做的事情, 做的成效如何,或別人如何評價或懷疑我的動機, 都只是我調整自己的一些參考。 ※ 編輯: theologe (220.130.205.94), 10/04/2016 11: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