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ristianit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1OYasyZv (Christianity)的討論拉出來談:
theologe: 用「見證」,而非經院哲學/科學主義的「永恆不變客觀真01/31 18:10
theologe: 理」來理解基督信仰,才能掌握到這個信仰的本質。01/31 18:10
theologe: 有些時代、有些教派的某時某刻,「見證」出了問題。01/31 18:11
theologe: 因為基督信仰的真正客觀核心,是耶穌基督,不可能用01/31 18:12
theologe: 那種經院哲學/科學主義的「符應真理觀」來認識之,而是01/31 18:13
theologe: 約14-16的「見證真理觀」--「聖經-聖靈-聖徒」是三大見01/31 18:15
theologe: 證的機制/元素。這部份東正/天主稱為「宗徒統緒/使徒傳01/31 18:16
theologe: 承」,新教稱為「唯獨聖經」。 01/31 18:16
theologe: 故自陷於「真理符應觀」的基督徒,就會一直有「自助餐」01/31 18:18
theologe: 或規條主義的「鑽漏洞/妥協主義/剪剪貼貼」等現象。01/31 18:19
theologe: 從教會歷史中的「見證」或「聖靈軌跡」,我們有可能找到01/31 18:21
theologe: 一點「符應真理觀」或「永恆/系統/基要神學」的素材,但01/31 18:22
theologe: 就只是「一點」XD 客觀化、系統化等等,都只是為了人的01/31 18:22
theologe: 軟弱,真正的信仰,還是要回到宗徒統緒/唯獨聖經的「見01/31 18:23
^而
theologe: 證」不斷生發的道路。01/31 18:23
我在板上去年累積的一堆文章,就是這個系統化努力的遺跡/過程,不是結果; 因為我的真理觀就是以上的「見證真理觀」。 神學是需要自我不斷「革新」的--找到「這個時代教會集體」, 以及「我自己」的錯誤並革新之,就是神學工作的目標。
theologe: 新教所謂的「宗教改革」,就是一個「不斷改革」的道路。01/31 18:24
theologe: 最重要的「改革」,就是改革自己的心以能夠見證神。01/31 18:24
theologe: 把宗教改革變成「向外」的「異端裁判」,根本搞錯方向。01/31 18:25
theologe: 這部份路德、加爾文等人也都有迷惘與錯誤。01/31 18:25
先知傳統、耶穌-保羅-雅各-約翰等,將信仰扭轉為「向內」的「保守你心勝過一切」, 其實與東方佛教對於印度教傳統的革新,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代表人類的問題是共通的--都要往內在去處理; 只是佛教跟基督教對人類共通問題的理解與處理方法不同罷了。 -- それはそれ!!これはこれ!!! 忘記旁邊,努力面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04.40.25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ristianity/M.1485860416.A.5A6.html ※ 編輯: theologe (106.104.40.250), 01/31/2017 19:03:17
speed2: 不知道你為何一定要跟佛教連在一起?你很久以前就是這樣了 02/02 23:19
speed2: 你是佛教徒嗎? 02/02 23:19
speed2: 還是想把佛教的觀點套進基督教裡面? 02/02 23:20
中文看不懂?又想要「隔空抓罪名」? "這代表人類的問題是共通的--都要往內在去處理; 只是佛教跟基督教對人類共通問題的理解與處理方法不同罷了。" 二檔你要學習用對方的話去理解對方, 不要天馬行空想一堆論斷別人的話, 否則對你自己、對別人、對於信仰的見證而言, 就是一個破口。誠心地提醒你。
LaurenceS: 錯! 傳統基督教和佛教很多東西是相通的 02/03 01:07
LaurenceS: 是很多西方基督教的精神潔癖者想搞文化清洗 02/03 01:08
neohippie: 所以如果對同性戀行為是否是罪是存而不論,為甚麼 02/03 01:47
neohippie: 可以支持同婚? 02/03 01:48
neohippie: 這不符合傳承阿 02/03 01:48
neohippie: 而且也不符合千年累積的使徒教導與見證 02/03 01:49
neohippie: 你真的要「向內」,首先要回答的應該是同性戀行為是否 02/03 01:49
neohippie: 是罪的問題。所以到底是不是罪? 論點證據在哪裡? 02/03 01:50
「向內」就是你自問,「同性戀」對你的生命狀況而言,是不是罪; 別人也同樣自問。但你不能干涉聖靈對他的帶領,正如他不能干涉聖靈對你的帶領一樣。 你跟他可以「互相提醒」,但也僅此而已,各人的主不是你跟他彼此,而是聖靈。 同志/酷兒神學有他們自己的經文跟神學根據乃至聖靈帶領的經歷、見證 (中文世界,同光教會起碼也出了兩本還是幾本的見證集了); 而你若專注於反同神學,就把聖靈在歷史中如此帶領的經歷辨識、解析、實踐出來。 所以我才問你們反方,「同性性傾向」的轉變,其機制為何、如何操作? 那些案例可以放大、推廣到所有同志族群嗎? "但於2012年4月11日,Robert Spitzer 博士決定把他當時2001年所做的研究及其結論 收回,其後在網上發表一短片,指當時他在研究的過程中犯下頗嚴重的錯失,引致錯 誤理解所得的研究數據,並得出錯誤的結論,所以決定收回當年的研究,並公開致歉。" https://goo.gl/G2gh67 「因信稱義」就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存而不論」, 上帝看基督徒只看耶穌基督的義,而不是看我們的罪。 我們的老我如何被更新、轉變,那是聖靈對各人帶領的事情, 聖徒間相通、互相提醒,也是在一個限度裡面 (不然就不用「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了), 不可能把自己背不起的軛加在他人身上。 (加5:13「放縱情慾」談的具體案例,是「要求別人守割禮」喔XD)
drea: 一個完全靠外力(基督教)和一個完全靠己力(佛教),幾乎是平行 02/03 07:18
drea: 線,完全不會有交集。 02/03 07:18
「外力」跟「己力」的區分對基督徒或佛教徒,都沒有意義。 對基督徒而言:一切不都是上帝造的嗎? 「己力」就是上帝造給我們的知情意跟各樣恩賜。 故「己力」也是「外力」。 對佛教徒而言:「自己」也是「因緣」造成的,算「己力」嗎? ※ 編輯: theologe (106.104.40.250), 02/03/2017 09:29:29
Sylvaine: 我自己這段時間看下來,覺得佛教跟基督信仰很多地方相通 02/03 11:51
Sylvaine: 只是處理的方式不一樣,產生的結果也會不一樣 02/03 11:52
Sylvaine: 一個靠自身修行來超越輪迴;一個是與神同行、依靠神 02/03 11:56
theologe: 比較淨土宗跟保羅的因信稱義,不就看到相通處了嗎?XD 02/03 12:04
drea: NONO!!基督信仰最基本的就是否認己,你連這點都不懂如何能說 02/03 12:04
drea: 兩者一樣。 02/03 12:04
theologe: 他力跟己力,到底要怎麼區分阿?XD 02/03 12:05
theologe: 請問「老我」跟「新我」,「新我」不是我嗎?XD 02/03 12:05
drea: 就我從信佛轉到信主,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所認為的是或好,在 02/03 12:05
drea: 神就常常是不好,人所認為的不好卻有時又是神要我們做的 02/03 12:06
theologe: 你從何得知「神認為好的跟不好的」? 02/03 12:07
drea: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幾年前有個同公司不同組的學弟,他被組長 02/03 12:07
drea: 逼迫的很可憐,要我幫他跟主管講讓他轉到我這一組,我本想這 02/03 12:08
drea: 事是好事,而且也可傳他福音。但內心的卻極不平安,主不要我 02/03 12:09
drea: 這麼做,但最後我還是做了~~因為我覺得幫助人是好事!! 02/03 12:09
drea: 結果那學弟來我們這組後,才發現他內心的性格有極大的問題, 02/03 12:10
drea: 他完全無法跟人合作,更倒楣的,他來了之後跟我一同作一件案 02/03 12:11
drea: 子,那合作的半年是我最痛苦的日子之一,並且在那日子裡有一 02/03 12:12
drea: 次主耶穌就在靈裡對我說:在這件事,你沒有以我為主。 02/03 12:12
drea: 主的靈不與我同在,那合作的日子裡我也諸事不順。最終,我選 02/03 12:13
drea: 擇離開那家不錯的公司,也過了很久才恢復與主的交通。 02/03 12:14
drea: 所以現在我學會了,我並不憑了己來選擇,憑著聖靈的帶領比較 02/03 12:15
drea: 安全。 02/03 12:15
drea: 所以三年前我又選擇到那間公司事,本來屬意的那間,靈裡又不 02/03 12:16
drea: 平安,最後選比較不喜歡但比較平安的那間,到現在,那間比較 02/03 12:17
drea: 喜歡的公司因為財務問題,現在要倒閉了。這更加深我這信念 02/03 12:18
theologe: 你的平安、辨識神的意思,就是你的「己」的功能。 02/03 12:20
theologe: 只是不是偏理智判斷,而是包含情感的層面。 02/03 12:21
drea: NONO!!!這平安在我信佛時從未體驗過,若是己,我早就體驗過 02/03 12:22
drea: 況且,神奇妙的帶領常常是我連想都沒想過的選項 02/03 12:23
theologe: 信佛的自己vs信耶穌的自己,當然有差別,但當然也都是己 02/03 12:24
drea: 說再多,若你自己不來試試,就永遠不曉得這奇妙的平安是啥 02/03 12:25
theologe: 肯定感受到神的平安的自己、肯定聽到神的聲音/意思的自 02/03 12:28
drea: 就像聖經歌羅西書上說的:又要讓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裏作仲裁 02/03 12:28
theologe: 己,當然都是你的「己」。這個「己」就是神所造的,沒甚 02/03 12:28
drea: 你們在一個身體裡蒙召,也是為了這平安;且要感恩。 02/03 12:28
theologe: 麼好否認的。 02/03 12:28
drea: 己和神的心意常常是相對的!!!!!!! 02/03 12:29
theologe: 有人感受到也不理會,聽到也不相信,那就是他的「己」的 02/03 12:29
theologe: 選擇與方向;你的選擇與方向與他不同,如此罷了。 02/03 12:30
theologe: 我只是要談宗教哲學裡面區分「他力跟自力」的概念問題而 02/03 12:31
theologe: 已,沒有要否定你的經驗。 02/03 12:31
theologe: 問題不在於「他力與自力」,而在於順從聖靈或情慾。 02/03 12:32
theologe: 就算你聽到明顯不是出於自己理智的聲音,若屬情慾,那也 02/03 12:32
theologe: 並非出於神,這時分他力跟自力,有何意義?反之,若你按 02/03 12:33
theologe: 理智判斷,也有平安,而去行,雖然是自力,卻是順從聖靈 02/03 12:34
theologe: 。這個區分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的自我不是單純出於自己, 02/03 12:34
theologe: 所謂的「他力」,也不完全是出於神。 02/03 12:35
drea: 我所說的他力,是指聖靈,你所說的自力,是指聖經上說的善的 02/03 12:37
theologe: 老我跟聖靈常常衝突,但新我卻是慢慢與聖靈相合;故「己 02/03 12:37
drea: 律(當然還有惡的律)。照聖經,人若一生能保守自己都遵守內心 02/03 12:37
theologe: 」不是問題根源,頂多是表象。 02/03 12:38
drea: 善的律,那也可免去永火的刑責。 02/03 12:38
theologe: 簡單想想,耶穌的「自己」是有問題的嗎?把上帝的律變成 02/03 12:39
theologe: 自己的律,就是基督徒一生的課題。 02/03 12:40
drea: 雞同鴨講!!!!算了,我就說沒有交集吧。 02/03 12:41
theologe: 話說回來,drea講的經驗,正好就是見證真理觀,而非符應 02/03 12:42
theologe: 真理觀。所以我從這個角度是認同你的經驗。我們的差異在 02/03 12:42
theologe: 於學術分析的「語言」。否則你要如何定義「他力」跟「自 02/03 12:43
theologe: 力」?drea若要認真用學術語言去定義,那根本就會講不清 02/03 12:44
theologe: 楚。外人聽來,你講的「他力」,也不過是你的「個人經驗 02/03 12:44
theologe: 」罷了,用學術語言去分析,就是如此。 02/03 12:45
drea: 佛教就是這樣,常用一些摸擬兩可的話來兜圈子,我以前也是 02/03 12:46
drea: 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福音書 02/03 12:47
theologe: 聖經主義者看到你的經驗,也會說,上帝的聲音不會與聖經 02/03 12:48
theologe: 相違背,故drea的講法在學術上跟在聖經主義者那邊,都講 02/03 12:48
theologe: 不通。我從見證真理觀的角度才有辦法肯定你的經驗。 02/03 12:49
theologe: btw,聖經主義者=符應真理觀。 02/03 12:50
theologe: 「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但drea的自力跟他力是無法在 02/03 12:51
theologe: 學術上被清楚界定的,這不就叫模擬兩可?XD 02/03 12:52
Sylvaine: 滿好奇drea之前信的是正統佛教還是揉合了佛教的民間信仰 02/03 12:53
theologe: 為了不模擬兩可,我就會捨棄「自力與他力」的區分,而回 02/03 12:53
theologe: 到「聖靈與情慾」的區分。 02/03 12:54
Sylvaine: theologe大,若他力不完全是他力,還能叫他力嗎?自力若 02/03 12:56
Sylvaine: 不完全是出於自己,還叫自力嗎? 02/03 12:56
theologe: 自力-他力的區分,是新儒家拿來批判基督教的,基督徒幹 02/03 15:03
theologe: 嘛要跟著用呢?XD 02/03 15:03
theologe: 拜魔鬼教,是不是他力?按自己的聖經真理的認識去行是不 02/03 15:04
theologe: 是自力?分自力-他力,對基督信仰有意義嗎? 02/03 15:05
GSXSP: 這方向大概就是摩門, 耶證, 東方閃電, 只要誠實見證神, 都 02/03 15:31
GSXSP: 是好教會 02/03 15:31
theologe: 現在在談「自力-他力」的區分,不要故意模糊好嗎?XD 02/03 15:35
overman: 世尊有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唯法不孤起,業等因 02/03 18:05
overman: 緣皆因無明自造而來,不怨天,不尤人,又佛教重視破我執 02/03 18:05
overman: (虛幻且變動之心識),以自身存有的佛性為依止(明心方 02/03 18:05
overman: 可見性),雖然自助(己力)而後天助(他力),但這只是 02/03 18:05
overman: 順應天理,個人感召而來的罷了!(非奇蹟可喻) 02/03 18:06
overman: 故未見(顯)佛性之前,師之為要,智之為要,不可不慎。 02/03 18:07
theologe: 佛教看自己不是自己,基督教看自己也認為是神的創造--包 02/03 18:30
theologe: 含罪的破壞;所以談「自力」、「他力」都只是掉到語言的 02/03 18:31
theologe: 陷阱裡面去而已。 02/03 18:31
overman: 我想正確的說應該是在佛性未顯之前,一切都只是由有漏的 02/03 19:01
overman: 我執心識而起的如泡沫般的表象變化,所謂的他力根本得依 02/03 19:01
overman: 自力的覺醒方能起因緣,解因,了因,但說穿了沒有外力這 02/03 19:01
overman: 回事,所以真正的佛教不能求神問卜,就算入寺廟也不拿香 02/03 19:02
overman: ,亦不拜偶像,儘管有禮佛之禮,但那也是因崇敬過去,現 02/03 19:02
overman: 在聖賢與未來之佛(全顯佛性之己和他人)而所行之禮,因 02/03 19:02
overman: 為深深了解悟己這智慧之力的重要性,除了自救,還是自救 02/03 19:02
overman: ,絕無他法。 02/03 19:02
overman: 簡單來說,正統佛教沒有奇蹟這回事,奇蹟是那些不瞭解因 02/03 19:05
overman: 果關聯的人所說的。 02/03 19:05
https://goo.gl/yvnAA0 自力與他力—禪與淨土 聖嚴法師 "事實上,自他二力是相輔相成的,由於自力引發他力的感應,由於他力而加強了自力的力 量。佛法是重自力的,是重在自求解脫,開發本有之佛性的。但佛菩薩的 悲願,濟度眾 生,護念眾生,自是一種他力;而這種他力的感應,就像俗語說的:「自助而後天助」, 是應我們自身力量之所感。完全的他力,近乎迷信而沒有智 慧,這是神教、是外道。完 全的自力,則又不太保險。是以,禪淨雙修的法門,彌補了此一偏差的不足。" 「自我」的佛性是內在,可是要到達了悟,中間要受到「他者」的太多恩澤。
Sylvaine: 嗯嗯,謝謝你的解釋。不過我滿好奇佛教認為智慧是從何 02/03 19:18
Sylvaine: 而來呢?是透過佛性而來的嗎? 02/03 19:18
嗯嗯 我也想問,佛教對於「他性」或「他者」的態度, 或是我以上講的他者的「恩澤」或「恩惠」,是持什麼態度呢? ※ 編輯: theologe (106.104.40.250), 02/03/2017 19:38:49
neohippie: 但要因信稱義,先決條件是要悔改 02/04 01:24
neohippie: 不悔改如何因信稱義? 02/04 01:25
neohippie: 而且因信稱義是一個「替代」的概念,跟存而不論 02/04 01:26
neohippie: 完全不同。已經因「信」 「稱義」 了,怎麼會「不論」? 02/04 01:27
neohippie: 都稱義了居然可以扯說不論,根本是胡說八道 02/04 01:27
theologe: 語尾加一個「真是胡說八道」就可以增加你的合理性與說服 02/04 10:45
theologe: 力嗎?neo幾天來用了幾次這種情緒性用語評論我的意見了? 02/04 10:45
theologe: 因信稱義,用術語,簡單說,就是不論Avon,但論Pesha。 02/04 10:48
theologe: 「替代」當然是存而不論的概念;「加上括弧」就變成新的 02/04 10:49
theologe: 概念了。基督的義替代我們因Avon而來的罪,讓我們發展 02/04 10:50
theologe: 能夠勝過Pesha的新生命。而同性戀無論有罪沒罪,他都需 02/04 10:51
theologe: 要恩典與神的愛,故他的罪,在我們討論神的恩典與愛時, 02/04 11:02
神的恩典與愛如何介入時,是可以先忽略不論的 (事實上,神對人的sin的處理方式,也是愛與恩典先行)。 但不論他的sin, 卻要論他的「傷」與他的「害(crime)」, 這是教會對於社會政策主張所需要著重的兩個點。 「傷」的部份,媒體討論很多了,板上也有提及。 「害」的部份,之前板上討論半天, 只有neo強調的「害到基督徒的言論自由」這點勉強可以說嘴, 但也不合基督徒以他人優先的道德。 我為什麼支持同婚,這個部分之前都討論清楚了; 板上正反意見也都有,neo現在跑出來說我講的不合理, 只能說是炒冷飯層次而已吧.... (我自己的討論進度是進入到「反方如何愛罪人,正方如何不是愛罪」的系列, 但neo一直要拉回我之前已經表述過我為何轉成正方的討論; 只是覺得有時光回溯的感覺......) 除非neo有什麼新論點、新的反駁。 像我提一堆新論點、新的經文、新的論證、新的概念等等, neo一句「廢話」、「胡說八道」就打掉。 (例如說,我前面系列討論第一篇就提到: 世俗法律界定的婚姻到底是「聖事」或否? 這個聖經與神學的重要議題,neo只是虛晃一招就逃掉、反過來說我避談聖經跟神學; 之前討論到相關的「儀式婚-實質婚-法律婚」之區分,neo也是逃掉; 我處處都感受到neo毫無討論誠意) 說實在我感受不到任何的真誠與學術性, neo請給我一個繼續跟你討論下去的理由,好嗎? ※ 編輯: theologe (220.130.205.94), 02/04/2017 11:15:56
theologe: 「悔改」就是處理Pesha的概念,而非Avon的律法主義可以 02/04 11:33
theologe: 使人真心悔改。 02/04 11:34
※ 編輯: theologe (220.130.205.94), 02/04/2017 13:20:54
overman: 先回Syl,智慧並非從佛性而來,但和佛性一樣,本自具足, 02/04 23:49
overman: 因無明故,被塵垢所污,故不能顯現,如日之光,本自具足 02/04 23:49
overman: 非借他光,無雲時自現之。是為知日為“智”;“慧”是掃 02/04 23:49
overman: 除心識之汙垢之意,是為智慧,也就是神秀師所提之詩意, 02/04 23:49
overman: 妄想識滅即真如現,是為“轉識成智”,悟己之力(智慧) 02/04 23:50
overman: 本有之,但需修行至明心…乃至初見佛性,乃能依序現前, 02/04 23:50
overman: 智慧的展現會層次遞進,初顯智慧,則初顯佛性。佛性是本 02/04 23:50
overman: 體,智慧是心意識之作用,沒有生滅,無處不在,但需因緣 02/04 23:50
overman: 具足乃現也,如同太陽是本體,光是作用,見光即見太陽, 02/04 23:50
overman: 具足智慧者,才能證菩提如來果(如來七常住果:菩提、佛性 02/04 23:50
overman: 、真如、涅槃、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如惠能師 02/04 23:50
overman: 所提之詩境。佛法極微妙極甚深,絕非網站上三言兩語可說 02/04 23:50
overman: 明,又因個人因緣和悟性不同(正統佛教講究視個別因緣指 02/04 23:51
overman: 導教化,每個人要研讀的讀物,要做的功課也不盡相同,但 02/04 23:51
overman: 全都為反對迷信,邪見為主軸),為減少誤解,這題就只能 02/04 23:51
overman: 暫答至此,還望見諒。 02/04 23:51
overman: 至於T的恩澤,他力與自力的問題,改明兒再答。 02/04 23:53
謝謝o的簡答:),等明天你的回答後再一併回應、討論。 這些討論是有意義的。 關注佛教,或者應該說儒、釋、道,是因為這是中華文化下我們的「根底」, 對於中華文化中的基督徒而言,與其讓這些變成「潛意識」, 而不知不覺地主宰我們的信仰,不如讓它們顯明出來做討論與處理。 幾位板上「基督反文化」派者,其實都一再顯示他們受流俗儒釋道影響之深。 (宋尚節、王明道、倪拓聲等「反文化」派的前輩們,他們身上儒釋道的思想等等影子, 都是明顯可辨識的。更不要說其他強調「本色化」或「處境化」的「轉文化」前輩) 故前面二檔質疑我為什麼一直提佛教, 那就是他不知道佛教從來沒有離開中華文化中的基督徒有多遠。 ※ 編輯: theologe (106.104.40.250), 02/05/2017 01:09:52
overman: 若您指的他者的協助(諸佛菩薩的恩澤)是佛的威神力,那 02/06 22:03
overman: 麼就必須真正的認識什麼是佛陀所介紹的佛(並非祖師介紹 02/06 22:03
overman: 的),然後深信自己絕對會成佛,接著,確實依佛所教如法 02/06 22:03
overman: 漸次修行,從十善法入手(升天的第一步)具善人(成為善 02/06 22:03
overman: 男子,善女人),方能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專注思維, 02/06 22:03
overman: 如法修行,得正念,得正信,護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護 02/06 22:03
overman: 戒(依各人因緣所受戒),得不悔,得歡悅,得喜,得樂, 02/06 22:04
overman: 得止,得定,乃至得四不壞信(明心),意指佛不壞信(佛 02/06 22:04
overman: 常),法不壞信(法常),僧不壞信(僧常),聖戒成就此 02/06 22:04
overman: 四不壞信(真理所在),此時自證初果,滅除三界(欲界, 02/06 22:04
overman: 色界,無色界)之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等六道 02/06 22:04
overman: 輪迴,如此便能與佛相應,得三寶(佛法僧)護覆,利益一 02/06 22:04
overman: 切眾生,乃至證得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果),完成聲 02/06 22:04
overman: 聞道的修行,圓滿解脫道。 02/06 22:05
佛性/完全覺悟,是自足的,哲學上稱具實體性; 智慧,也是自足的,那也是具實體性。 如此一來,佛性及智慧,跟常俗人之無明狀態,三者間就都會是「他者」的關係。 我原來的皮毛理解是,無明就是缺乏智慧,佛性就是智慧的完滿, 但你為什麼把佛性跟智慧拆開了呢?(雖然這樣拆開反而往基督教接近XD) 當然你說是太陽(佛性)跟光(智慧)的類比一樣, 而光依附於太陽,故光本身就不具實體性, 除非光還有太陽(人裡面的佛性)以外的來源?XD 其實聖嚴法師雖然仍然是強調佛性不在人以外(以及他認為純外力的基督教是外道XD), 但他保留了對他者謙卑與開放的空間。 說實在,你還沒成佛,你怎麼知道完滿的智慧是在人以內還是人以外呢? 而若智慧是自足,那就是在無明人乃至覺悟者以外的他者。 並且,你以上講的「圓滿解脫道」的複雜過程,不是說要經過幾億幾兆年的修行? 就算說有人此生得道好了, 這個過程有太多的他人/他者(萬事萬物,你觀他們,他們也給你回饋)的介入了...。 ※ 編輯: theologe (106.104.40.250), 02/07/2017 03:19:29
theologe: btw,佛教的智慧/涅槃是指斷開一切與他者相牽絆的聯繫? 02/07 03:23
帶著完滿智慧、自由地對待他人,應該不叫斷開與他者的聯繫,只是不受阻礙? 還有就是, 聖嚴或o或以上drea等人都認同新儒家對基督教純屬外力的「判教」 (這個外力、自力的辯論,看來是隋唐佛教就有的內部辯論了...; 西方神學也不關心這個議題,這是中華文化底下的基督教與反基督教者才關心的), 想起drea講的漏洞, 上帝感動你、讓你不平安的感覺的那些時點以外, 你是怎麼過生活的呢? 自力?他力?XD 說基督徒過一個純粹外力的生活,或說佛教徒過一個純粹自力的生活, 都是太過荒謬,也不合各自宗教本質的說法。 當然,若有神,那一切我們自認為的「自力」,當然都是「他力」; 若沒有神,那一切我們認為的「他力」,也能被化約為「自力」。 故這個區分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也沒有精進任何的信仰。 不過自我與他人/他者的主客融合、互相隸屬、各種互動與衝突等等, 是西方、東方,及任何信仰,都該關注的議題, 但不應變成「標籤化」任何信仰的無效宗教哲學 (但若是類型學角度我就勉強可以接受 --例如以上我對o的回應,還是顯出兩個宗教間某些層面不同的走向)。 ※ 編輯: theologe (106.104.40.250), 02/07/2017 03:51:04
overman: 首先,無明是智慧被覆蓋,而不是缺乏智慧,佛性和智慧的 02/07 08:33
overman: “識”位置層次,還有如果修行到了佛性全顯的狀態,已經 02/07 08:33
overman: 沒有自我(我執的有漏因緣)您也不太理解,自我的存在必 02/07 08:33
overman: 須是心意識才能起作用的,也就是智慧的運行處。而且,我 02/07 08:33
overman: 這的他者,只是光說佛的部分,並沒有說到其他因緣的感召 02/07 08:34
overman: ,因為兩者的出現是不同的。簡單來說,要有佛陀親自引導 02/07 08:34
overman: 賜教,和護覆(畢竟人在初果階段依然有漏,要助人也不是 02/07 08:34
overman: 那麼全面可以知其因果,但已可與佛初步相應,直到其後, 02/07 08:34
overman: 由佛親自賜教。還有,佛陀並不能“給予”弟子什麼東西, 02/07 08:34
overman: 只能指導弟子和世間因果及苦集滅道之理罷了,佛充其量就 02/07 08:34
overman: 是個老師和醫生),但要有佛的引導,也需要有修行到特殊 02/07 08:34
overman: 且一定的技能才行,在此的長久歲月裡,自己都在此階段前 02/07 08:35
overman: 全得靠己力的精進不懈怠(之前要遇見深知正確佛理的善知 02/07 08:35
overman: 識為師,也需要先有十善之底方可感召到好因緣,依序漸次 02/07 08:35
overman: 的修行,善因緣才能漸具足,智慧功力才能漸開),這個部 02/07 08:35
overman: 分我覺得討論到這就好,不宜深入。最後,特別註明,原始 02/07 08:35
overman: 佛教不是宗教,它只是佛陀教育的簡稱,您必須先理解這一 02/07 08:35
overman: 點。 02/07 08:36
overman: 原始佛教和原始基督教有那麼多共通點,難道不是起因於真 02/07 08:39
overman: 相就只有一個嗎? 02/07 08:39
overman: 不用接觸過儒和道家的薰陶,西方和東方的某些大哲和聖賢 02/07 09:00
overman: 也能經過擦拭過程顯露智慧,推理或找尋到相似的求道路徑 02/07 09:00
overman: ,儘管只有真相的一小角,也實屬不易了。世界怎麼會因為 02/07 09:01
overman: 宗教等派別的不同而有所區分呢?那僅是人所畫出來的界線 02/07 09:01
overman: 罷了……(這才是讓我不理解之處,我跟您或眾人,眾生的 02/07 09:01
overman: 本質有什麼不同呢?) 02/07 09:01
speed2: 這一串的討論 不就是我上面的疑問嗎? XD 02/07 11:25
speed2: 如果這也可以聯想到"隔空抓罪名" 大概你心裏就是這麼想的 02/07 11:27
speed2: 我沒有要定你的罪 是你的良心譴責自己 02/07 11:28
speed2: 所以後來還要反過來講甚麼"破口" 還是別造口業喔 CC 02/07 11:29
"這代表人類的問題是共通的--都要往內在去處理; 只是佛教跟基督教對人類共通問題的理解與處理方法不同罷了。" 中文真的看不懂?
Sylvaine: 把這兩個宗教放在一起做比較還滿正常的啊...不懂speed2 02/07 15:18
Sylvaine: 的意思...? 02/07 15:19
neohippie: 我超有誠意的好不好,但是你都沒有回問題阿 02/08 04:55
neohippie: 而且你回的根本沒人接受,怎麼自己就認證討論有進展? 02/08 04:55
neohippie: 自己隨便鄒的論述自己拍板認證喔 @@ 02/08 04:56
theologe: 就你說是胡說八道然後不接受而已阿XD 其他人有參與討論? 02/09 19:18
^你我對話議題之
theologe: 「自己隨便鄒的論述」你這叫做討論的「誠意」?XD 02/09 19:19
theologe: 你若認為我隨便謅的,我們還討論這麼多做什麼?XD 02/09 19:20
theologe: 這種討論的「誠意」,我真的是第一次看到阿XD 02/09 19:21
@O: 對,「自我」在佛法中最終應該是消融、破除或揚棄的, 故我想你應該能夠理解我講的,或引用的聖嚴法師等等意見中, 「自力-他力」的區分是有問題的。 (無論什麼「良師」、「十善之底」的因緣,都是在各種「他者」的作用下運作著; 當然我知道你要強調修行者的主體性;但這個主體與他者間的密不可分, 說實在讓我們不用把佛法用康德或觀念論的框架去套吧...; 另一方面,基督徒的「信」雖然是「恩典」,但誰說裡面沒有「主體性」的作用?) 而我認為佛教與基督教的很重要共通處,就是在於「自我-他者」間的融合。 佛性/菩提、智慧/般若,存在於自己裡面,但也不在自己裡面, 正如你所說,「自己」是幻象; 故佛性/菩提、智慧/般若等等對於基督教而言,會以獨立於創造界的三一神來認識, 用基督教的語言,會分別替換為「信/稱義」與「智慧/道/真理/成聖」等等。 我以前跟一位淨土宗的比丘談話時, 就認為淨土宗跟保羅的「因信稱義」是有共通處的, 不過那位比丘不太認同XD--因為他認為「守戒」(保羅批評的「守律法」)仍是重要的 (但或許兩教都還有「翻案」的空間:p); 故我想我認為的共通處跟你認為的或許未必相同。 而另一方面,「差異」仍然是存在的; 在「自我-他者」的光譜或融合之視角轉換/定錨中, 基督教的「他者」是更有「獨立性」,以及「可交往性」, 也就是所謂的「位格」概念。 那佛教就是偏向於「自我的狀態」這個層面。 我目前為止的皮毛理解是如此。 對了,佛教「自力-他力」的區分或「教判」之法, 後來估狗是說出於南北朝的曇鸞(476年-542年) http://www.fozang.org.tw/mag_article.php-id=340.htm 故前面寫隋唐是錯誤的, 這邊再補充一下。 ※ 編輯: theologe (220.130.205.94), 02/09/2017 21: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