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DSL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歡迎來DEBUG,查了很多資訊,也不能保證下面完全是對的,平常是用Sony A6300 錄影,介紹其他家的可能會有一些疏漏,請手下留情,取之於DSLR板,回饋在DSLR板, 希望大家會喜歡。 本文適合想了解”相機錄影”以及有基礎拍照觀念的讀者,在不同的拍攝情境下 ,挑選適合自己的相機,只介紹錄影功能,如果要拍照,請一同納入考量。以可換鏡頭的 入門、中階單眼或無反相機作舉例。希望能讓讀者在挑選相機時,可以注意每個面向,依 下面功能來檢視是否有符合需求,文末付上簡單的表格參考。 一.畫質(CMOS、解析度、ISO、動態範圍、Log、色度抽樣、動態範圍、色深、色度抽樣) 二.畫質設定(白平衡、流量、每秒格數、編碼效率) 三.自動對焦(自動對焦vs手動對焦) 四.錄影穩定性(過熱、錄影的時間) 五.防手震(鏡頭防手震vs機身防手震) 六.果凍效應(ROLLING SHUTTER) 七.收音(內接收音、外接收音、監聽孔) 八.操作性(是否可觸控、操作友善度) 九.錄影輔助(鋒值對焦、框線、直方圖、班馬紋、對焦放大) 十.周邊支援性(記憶卡、hdmi外接支援、機身大小、減焦鏡) 十一.怎麼選(綜合比較表格) 一.畫質   部分新手機可以錄4K,拍照高達兩千萬畫素,買相機幹嘛?錄影畫質比較相對於拍 照更為複雜,十萬可以買中高階全幅Kit,那為了錄影要買什麼?影響錄影畫質有CMOS( 感光元件)的新舊、大小、製程、解析度,晶片處理、動態範圍、鏡頭解析度,編碼效率 與流量等。 1-1-1.CMOS感光元件 CMOS的大小會影響景深,但是否跟拍照一樣是大CMOS必勝小CMOS,擁有更好的銳 力度、可用ISO、顏色呢?經過軟硬體處理、搭配鏡頭、比較條件不同時,各有輸贏,低 ISO畫質跟高ISO畫質的排名就一定不同,Sony A7S II就以高ISO可用聞名。 影片範例: IV vs A6300 vs X-T2 vs GX85 (GH4) 4K Detail & Lowlight Comparis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n7Qvu1KMt8&list=PLGp6gWepshWqhPL0Wl6rGp4CQ1rX
1-1-2.動態範圍 拍照可以選擇拍RAW檔,後製範圍很廣,但大部分的相機錄影時,不能拍RAW,影 片都經過壓縮,想像是後製JPEG的照片,可調空間受限,而Canon部分機種可以裝Magic lantern開外掛,拍1080P Raw檔。 使用中性調控檔,或使用Log曲線設定檔,讓動態範圍達到機身的極限,可以把 亮處拉暗,暗部拉亮,方便後製調光。使用Log時,各廠ISO通常是800起跳,要注意不要 曝光過度,當影片曝光不正確時,或調整過多,顏色還是會有斷層。 以Sony Slog3作舉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GuwPOk2gIU
1-1-3.機身-色深、色度抽樣 JPEG照片,最高只支援紀錄到 8bit/每色(R、G、B) 意思是R、G、B都只能有 256種變化,相乘起來約莫1.6千萬種色彩。 RAW則不同,理論上能存起來 RAW檔,基本上 至少12bit,能記錄R、G、B各4096種變化,相乘起來....自己算吧。回到影片,主流相機 拍攝影片,都是用H.264儲存, 格式設定Profiles通常只是Main或High,代表只能存8bit 的色深資料,同JPG, 這基本上就大大限制了一般攝影機後製的空間, 如同靜態照片, JPG處理總是不如RAW來的強悍。 影片通常會經過 "色彩抽樣處理" 用來降低流量,影片常用的儲存色彩空間是使 用Y'CbCr (亮度、紅色色度、藍色色度) 因為人類對明暗變化敏感度遠大於顏色敏感度, 所以影片編碼就動手腳把Cb Cr兩個分量做刪減 ,同樣拍八百萬畫素的照片跟影片,影片 靜止截圖就是會慘敗,沒有細節! 原因就是經過上面種種降低流量以及檔案大小的過程。 段落改寫自PTT DSLR版的ad47網友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DSLR/M.1473754735.A.B75.html 1-2.鏡頭 原廠鏡頭對焦能力會最好,但為了更好的畫質或是更多的進光量,會轉接鏡頭或 是使用減焦聚光鏡,此時自動對焦就不堪用,或無法自動對焦。常見測鏡頭網站可以參考 DXO跟PHOTOZONE,提供銳利度、暗角、變型、CA、進光量等測試。滿足4K畫質要800萬 畫素的銳利度,絕大多數的鏡頭都可以達到,可以關注其他難以修正的項目。拍照可 以透過機身或軟體修正鏡頭的缺陷,但在錄影時只有Sony無反機身支持原廠鏡頭修正,部 分原因是有些鏡頭不修正的話,根本就無法使用。 1-2-1.鏡頭發色 鏡頭發色算比較主觀的測試,無法做到大規模的統一比較,可以個別交叉比對 ,如果轉接老鏡,發色就會迥異於新鏡頭。 1-2-2. 減焦聚光鏡 Metabones最出名,爾後有其他廠商出,APSC或M43機身加上減焦聚光鏡接上全幅 鏡或APSC鏡後,可以還原接近原本鏡頭的視角,讓光圈增大,舉例來說 Canon 24~105mm F4轉接到Panasonic GH4時,用正常的轉接環會變成48~210的焦段,光圈依舊是F4而使用 0.71x跟0.64x的減光鏡時會變成34~149mm跟30~134mm,光圈分別是2.8跟2.6,要注意的是 相機錄影的焦段可能隨選擇格式不同,會有不同的倍率,不是每個機身跟鏡頭都可以接上 減焦聚光鏡,以及接上減焦聚光鏡後是無法有效自動對焦。 1-2-3.電影鏡頭 電影鏡頭通常會強調多葉片的圓形光圈葉片,在縮光圈時,依舊維持圓形,沒有呼吸 效應,暗角輕微,對焦行程長以及同一系列會有統一的發色、前組鏡片直徑及齒輪位置是 一樣的尺寸,讓換鏡時不用重新調整,變焦電影鏡頭會強調在變焦時,對焦距離不變的 Parfocal。 1-3.4K 4K是發展的趨勢,尺寸有3840X2160或是4096X2160,照片常常會1:1放大,4K影片 1:1放大看的還是少數,主流顯示器大都停留在1080P的解析度,新買或進階的,有可 能是2K或4K螢幕,當學校作業或微電影比賽都只需要1080P畫質時,4K不算是很迫切 的選擇,要像現在1080P普及,還需要一段時間。4K畫質好外,當影片需要後製或裁切時 ,可調整空間比較多,或是將影片降轉成2K或1080P的影片。熱門4K相機有Pansasonic GH4、G7、Sony A6300、A7S II、A7R II、Canon 5D IV 等都是可以錄4K影片,Canon APSC的機種都還是1080P。 1-3-1 關於相機錄4K的範圍 全幅機錄4K時,不一定是使用全幅的範圍,Canon 1D II、Nikon D5都是使用接近 APSC中間的範圍,是為了讓CMOS不要經過Pixel binning,A7S II、A7R II可以用全幅範 圍錄4K,前者使用全幅範圍作全像素讀取,後者用全幅範圍錄的時,會比經過Pixel binn ing,比用全象素讀取Super 35的畫質還差,Pansasonic體系錄4K時也是會裁切,也是為 了不經過Pixel binning,而這種情況對拍廣角鏡時,影響較大。 http://cdn01.dcfever.com/articles/news/2016/01/160112_nikon_07.jpg
二.畫質設定 機身可以設定的選項,如影像格式、風格檔以及流量等,要錄4K還是錄1080P畫質。 2-1.白平衡 能自訂K值的會比較方便,通常會固定白平衡,避免錄影時改變色溫,以前舊的機身 如Canon 700D就無法設定K值,但可以用白平衡偏移。 2-2.風格檔設定 以是否要後製作選擇,需要後製時,選擇風格清淡的風格檔或是使用Log,如果不 用後製,直出就像拍JPEG照片一樣。 2-3.畫面更新率(影格率) 大都有24/25/30格,新的機器大部分有60格,但超過60格以上就要考慮iPhone(劃掉) Sony A6300 可以錄120格,Panasonic GH4可以錄96格,也要考慮到高速錄影的畫質是否會 下降,如果需要更高的格數,可以考慮Sony RX100 IV、Sony RX10 II 等類單眼或更專業 的錄影機。 2-4.交錯掃瞄與循序掃瞄(P跟I的差別) I是只Interlace,P是只Progressive,想了解更深,可以去看延伸閱讀。 2-5.機身-編碼效率與流量 Sony A7 SII或Panasonic GH4錄4K 30P,每秒的流量約100 Mbps(12 Mb), Canon 1DX II用JPEG MOTION 編碼錄4K 60P,每秒流量是800 Mbps(100 Mb)。而2014年出 的Samsung NX1擁有逆天的h.265的編碼,至今尚未有其他相機有h.265的編碼,某些專業 的錄影機除了有RAW檔外,還會有ProRe或DNxHD等編碼,另外有些廠商會標住使用IPB或是 ALL-I編碼,也是可以研究。 三.自動對焦 自動對焦是相機最大的差別之一,拍影片以自動對焦、連續追焦為主還是手動對焦 。部分相機的自動追焦在可預測的情境下,有機會達到需求。鏡頭也同時會影響對焦速度 ,對焦的種類主要分相位對焦跟對比對焦或兩者混用,有興趣再作搜尋。 對焦可以從幾個層面來看,對焦速度的快慢、準確度、靈敏度、追焦速度、追焦 流暢性、暗部對焦、是否可以調整對焦速度的快慢等,都是可以考慮的範圍。 3-1-1.單次對焦 近期單眼、微單在亮度充足、目標明顯,接原生鏡頭的情況下,單次對焦通常沒 問題。 3-1-2.連續追焦 連續對焦快的中階相機有Sony A6300、Canon 80D、Panasonic GH4/G7/G8、 Samsung NX1等,而這些相機追焦的速度也是有差異的,Sony A6300跟Canon 80D就會比 Panasonic GH4快,截止至Nikon D500推出,Nikon單眼的影片自動追焦還是不實用,對到 焦之前會來回對焦,連續追焦強的相機適合拍小朋友或是拍攝可預測的運動場合,Sony A6300的廣告是去追焦拉力賽賽車,另外Panasonic GH4畫質設定在4K時,追焦能力會比設 定在1080P弱,但後續機種應該有改善著個問題。 影片範例 1.GX80 VS A6300 連續追焦速度 https://youtu.be/BmNk_aon7k4?t=1m40s
2.A6300拉力賽廣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rv9a1g5iu8
3-1-3自訂義的對焦速度 Sony A6300對焦很快但無法細微的調整對焦速度的快慢,而Canon 7D II、Canon 80D 用 戶使用STM馬達鏡頭可以調整,可以參考此篇版友分享 Re: [問題] 影片對焦速度 https://www.ptt.cc/bbs/DSLR/M.1475382616.A.A54.html 3-2.手動對焦 為了更精準的對焦、在複雜的場合下,或是機身、鏡頭後無法自動對焦,對 焦速度不快,沒辦法達預想的需求,還是會選手動對焦。 四.穩定性 錄影時,不到30分鐘相機過熱罷工,就不適合當做錄影的主力機或長時間錄影, 以下是常見穩定性問題。 4-1.過熱 舊的機器、錄4K的都容易過熱,Sony A6300就是最新的錄4K過熱常客,Sony A7R II在沒更新韌體前也容易過熱,同樣條件下Panansonic GH系列 鮮少有過熱案例,但在大太陽下,沒有幾台撐的下去,如果Sony A6300能解決過熱的問題 ,會是個CP值很高的選擇,而Sony推出了A6500,目前影片評測看似有修正過熱的問題。 4-2.連續錄30分或是更短的時間 30 分鐘是受限歐盟法規,或是單檔不能超過4 GB,而現在新的相機很少會碰到單 檔4 GB就停止錄影的限制,通常會利用剪接避開錄超過30分鐘,如果需要連續錄超過30分 鐘時,可以選擇Panasonic的系統,或是用有些相機可以用外掛破解。 五.防手震 有一個朋友同時買Panasonic GX8跟Olympus EM5 II兩台作比較,到底要晃晃的4K 還是要穩定的1080P呢?最後他留下Olympus EM5 II,錄影是連續動態畫面,除了特殊表現 手法外,大都要穩定的畫面,相機或鏡頭有防手震還是方便,可以讓晃動畫面減弱,而經 過後製後就可以有更穩定的畫面。如果都用腳架錄或是有經驗的使用手持穩定器,有沒有 防守震就不是挑選的重點。 5-1.防手震分類 主要分鏡頭防手震跟機身防手震,也有同時運作的混和防手振,還有一種是機身 電子防手振。機身防手震的好處是每個鏡頭接上去都有效,鏡頭防手震的好處是通常會比 機身防手震修正的好,尤其是越長的焦段會越明顯,混和防手震,理論上效果會更好,筆 者感覺把Sony OSS鏡頭接上Sony A6500在錄影時有比較穩一些,有機身電子防手震的像 Panasonic G80/G85。 5-2-1.Panasonic 防手震 Panasonic,一開始是鏡頭防手震,而後部分機身開始有防手震如GX7但錄影還不 能應用,到最新的GX85錄影也可以啟動機身防手震,還可以再加入電子防手震,而中間的 GX8要接上有防手震的鏡頭才能啟動數位防手震。 DPREVIEW Panasonic GX80 防手震測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GWUBSNP3qI
Panasonic 官方 GX80 防手震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embed/FnYmPcUXREI 5-2-3.Sony 防手震 Sony單眼當初是機身防手震,鏡頭沒有防手震,Sony微單一開始沒有機身防手震 ,只有鏡頭防手震,到A7 II系列才有機身防手震,接上原廠防手震鏡頭,防手震效果會 更好。 Sony官方防手震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embed/svbUXedWsbA 6.果凍效應(Rolling shutter effect 在搭火車時往窗外看,拿出手機錄影,會發現影中原本筆直的建築物變得歪斜,這就 是果凍效應現象,因為主流相機是使用Rolling shutter,當快門拍下的瞬間,CMOS曝光 時間是從上到下,導致曝光時間不一樣,物體出現如果凍般搖晃的現象,同一台相機畫質 流量設定不同,搖鏡(Pan)的快慢,都會影響,長焦段會比廣角更明顯,通常錄4K會比 1080P嚴重,專業錄影機或是採用全域快門的錄影機就不會那麼明顯,後製時也可以修 正減緩,此篇提及的相機都是使用Rolling shutter。 7.內建或外接收音效果 收音可以選擇1.機身收音2.機身外接收音3.機外收音,機身如果有監聽孔,可以 確認收音,在自動對焦的情況下,可能會收到鏡頭對焦的聲音。 內建收音的音質好壞,會因機身晶片等級不同會而有差異,像GH4比一般機身的 收音效果好。 8.操作性(觸控、翻轉螢螢幕、操作友善度) 8-1.觸控   觸控自動對焦真是不錯體驗,可以快速選擇要對焦的東西,大致上Panasonic跟Canon 的觸控對焦比較好,Sony A6300沒有觸控但新出的Sony A6500有觸控。 8-2.翻轉螢幕 能翻轉的螢幕也有分不同的翻法,上下垂直分翻Sony A5100、上下左右翻如 Panasonic GH4等等 8-3.操作友善度 操作上可以調的功能,自訂義紐的多寡,以前nikon入門單眼就閹割不少功能。 9.錄影輔助(鋒值對焦、框線、班馬紋、時間碼) 鋒值對焦:對到焦地方呈現鋒值 標誌設定:可以標住不同比例的框線,如2.35:1的框線 班馬紋:在高光處標住班馬紋,避免曝光過度 10.周邊支援性(體積、記憶卡、HDMI外接支援) 10-1.體積 體積除了會影響手感外,如果要上手持穩定器或空拍機的話,小台會比較適合, 成本也會比較低。 10-2.記憶卡 有些機身會要求某種等級或容量以上的卡,才能錄影,Sony A6300錄4K時,強制 要64 GB UHS-I U3以上的記憶卡,Canon 1DX II機身錄4K,需要用昂貴的Cfast 2.0卡。 10-3-1.HDMI擷取器 受限機身錄影,需要得到更好的畫質,會用到類似ATOMOS HDMI記錄器,Sony A7S就是必須透過外接記錄器,才能得到4K,但像Canon 1DX II接記錄器只能輸出1080P, Nikon的D5跟D500可以外接HDMI記錄器得到4K畫質。 舉例來說Sony A7S II 機身錄是使用4:2:0,使用HDMI 外接結取器就會得到 4:2:2 ,細節會比機身錄得更好。 10-3-2.HDMI監控螢幕 買的時候要注意螢幕有沒有支援。 11.到底怎麼選 簡單列出幾個組合,可作搜尋,偏重拍照還是錄影,錄影為主的話,筆者認為中 階APSC機身或M43機身,加上10倍以內的旅遊鏡,鏡頭或機身有防手震功能,是不錯的選 擇。筆者就選擇Sony A6300+18-105,最大的問題就是會過熱,各廠搭配旅遊鏡的價錢差 異蠻大,舉例來說Canon 80D單機身水貨大約27900,搭配18-135mm後是36900對照Sony A6300公司貨單機身是31300搭配18-105後是48800,兩者價差快一萬元,如果不需要4K跟 電動變焦,選Canon 80D也是不錯的選擇,後面有列表單可以參考。 1.Canon 80D or 70D採用DUAL PIXEL對焦快、有觸控對焦,旅遊鏡比Sony跟Panasonic便宜,但只 能錄1080P,760D採用混合對焦,錄影會比70D慢,18-135mm nano usm 新版對焦會比舊版 快,而只考慮錄影需求 選擇Canon 5D4並不是很划算,當你要拍照兼顧錄影時,習慣 Canon的話,別無選擇。 2.Nkon D7200/D500/D5500+18140、Nikon D750+Nkon 24120 Nikon D500考慮到拍照為主的組合, 錄影並不適合,而Nikon D鏡或手動鏡是轉接的好選擇,有光圈環、價格不貴。 3.Olympus EM5 II+1240f2.8 or 14-150 II 考慮強大的機身防手震,EM1 II剛出,可以確定的是不 便宜的選擇。 4.Panasonic GH4 or GX8 or GX85 or G7 or G80+1235f/2.8 o 14140II or 1260f/3.5-5.6, Panasonic適合連續4K錄影,穩定,對焦快,輕便、但連續追焦的速度大都輸Sony A6300 ,適合在能控光的環境下,部分機種錄影時可以啟動機身防手震,甚至在加上電子防手震 ,像是GX85或是G80,Panasonic選擇很多,可以多做比較。 5.Sony A6300 or A7R II + Sony 18-105m、Sony A7S II + Sony 2470 Sony A6300/A6500/A7R II自動對焦快的前提是接原廠鏡頭,A6300只要解決錄4K過熱的問 題,就幾乎無敵了,斷斷續續錄,還是有可能會過熱,之後出的A6500目前看似是延長過 熱的警報,不確定是否有具體的改善,A7R II對焦比A6300慢,少了SLOG3,比A6300比較不容 易過熱,多了機身防手震,18105的電動變焦鏡頭,可以比較穩定的zoom in zoom out , A7S II的自動追焦不理想,原廠表示為了要讓對焦的準度增加,除非常拍昏暗環境, 不然不太推薦。 http://i.imgur.com/JJ8M532.jpg
http://i.imgur.com/pmK2u0w.jpg
註1:過熱指在無太陽直射的環境下無法連續錄30分。 註2:追焦快還是可以區別哪台快 A6300與GX80影片比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Nk_aon7k4
如果有興趣玩錄影,建議考慮單兵作戰時的狀況,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不是天天要拍電影 ,要用手動對焦,上手持穩定器、滑軌等,最後引用Dpreview介紹文總結一段 When it comes to video, we can't emphasize this enough: it's not all about the image quality. Understanding how you plan to use video, and which video-specific features best support your use case, is essential. 網路上搜集的網站以及文章,有興趣可以點進去看,注意文章發表時間,不保證所有內容 都是準確的,可以自行參考。 網站: 1.DPREVIEW 2.EOSHD 3.CINEMA5D 4.Nofilmschool 文章: 1.Cameras & Video: A Beginner's Guide 這是2013年的文章 https://www.dpreview.com/articles/3438174465/digital-cameras-video-a-begi 2.No film school網上的 The DSLR Cinematography Guide (寫完後才看到,文章內容 應該只到2012,不過有完整的架構跟圖片說明) 3.Sony CineAlta F/FS 系列製作流程說明 FS7, F5, F55, F65 高階攝影機拍攝流程 http://event.sony.com.tw/2015_MySony_4KStory/resources2.pdf 4.[閒聊] 給業餘者想踏入拍攝微電影的入門建議 Juhnhood (約翰虎)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DSLR/M.1433922830.A.A1A.html 5.[閒聊] 有感而發--知識是需要分享的 Juhnhood (約翰虎)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DSLR/M.1434892495.A.63F.html PTT上作連結比較麻煩,其他參考文獻放在 goo.gl/B3kMr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146.5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478179903.A.E29.html ※ 編輯: retx (1.164.146.58), 11/03/2016 21:38:28 ※ 編輯: retx (1.164.146.58), 11/03/2016 22:00:57
mingchaoliu: 要錄得久還是DV比較不會熱當,不然P/S出DV是出心酸的 11/03 21:56
mingchaoliu: P/S家對相機的錄影功能還是有些限制,不然誰要買DV? 11/03 21:58
canandmap: 偷偷說,P可以錄1小時以上 11/03 22:12
ferrinatice: 大推這篇,應該收入精華區 11/03 22:58
thalesf: 先推再看XD 11/03 23:31
nan0205: 推。低預算考量,錄影X70首選;拍片a7s2、5d3王道 11/03 23:46
nan0205: 另外除非後期調光很有自信,不然其實用中規中矩的風格檔 11/03 23:51
nan0205: 怕完後只拉亮度對比也沒什麼不好 11/03 23:51
Parodius: 整理好文推 .. 不過同音錯別字有點多,建議有空修一下(? 11/04 00:08
※ 編輯: retx (1.164.146.58), 11/04/2016 00:46:23
speedshuffle: 錄影真的選SONY跟P就好 11/04 01:08
unojazz: 推推 11/04 01:29
shine840513: 推 11/04 01:47
rextem: 推好文.其實除非一開始買機器就是要拿來錄演講錄上課之類 11/04 10:19
rextem: 一次錄就會超過30分鐘的再來考慮DV.不然目前新的單眼.不 11/04 10:20
rextem: 論有無反光鏡.FHD畫質要錄超過30分鐘都不難..說實話一班人 11/04 10:21
rextem: 錄影題材很難連續超過30分鐘拉..如果拿來拍片更是不用說. 11/04 10:21
rextem: 一個鏡頭5分鐘就很長了.甚至是拍婚錄.進場也很難走超過15 11/04 10:22
rextem: 分鐘.所以為什麼DV越來越難賣..除了相機都能錄以外還有手 11/04 10:23
rextem: 機跟gopro夾擊.DV在台灣市場好像也只剩下SONY在賣而已 11/04 10:24
energyandpig: 推推,感謝大大幫忙整理~ 11/04 10:31
aztec1234: 其實30分鐘的限制還好,只要是在任何環境條件下都是30 11/04 10:32
aztec1234: 分鐘都還算好掌控。Sony的30分鐘限制麻煩的點在於因為 11/04 10:32
aztec1234: 有過熱問題,所以他們的30分鐘是在環境條件容許下才達 11/04 10:32
aztec1234: 得到,這會讓每次使用都有種在擲茭的感覺 11/04 10:32
aztec1234: 至於a6300,我認為如果解決過熱,要不就是體積變大,要 11/04 10:36
aztec1234: 不就是價錢變高,要不就是Codec降級,都會讓原本已完 11/04 10:36
aztec1234: 善的部分變得不完善,所以就看開點吧... 11/04 10:36
rextem: a6300過熱應該也只有4K過熱吧?如果是這樣那倒是還能接受拉 11/04 10:57
rextem: 畢竟市面上4K機器也還不多.比較完整的只有panasonic.他的 11/04 10:58
rextem: m43機器只剩最低階GF沒4k.但是中階G7也夠便宜了 11/04 10:59
rextem: 我覺得文章裡應該標注一下a6300會過熱是在拍4K的狀態下.這 11/04 11:01
rextem: 樣比較不會搞混.. 11/04 11:01
※ 編輯: retx (1.164.146.58), 11/04/2016 11:42:12
retx: 6300錄1080p不會過熱,但1080p的畫質比其他家的差…… 11/04 11:54
retx: 之前去拍台南39,錄4K,有兩台a6300輪著過熱……對於要密集 11/04 11:59
retx: 斷斷續續的錄有很大的風險,網路上有人分享加風扇,但收音如 11/04 11:59
retx: 果只架在機上還是會收到風扇噪音…… 11/04 11:59
kkaakkaa2435: 靠杯專業 11/04 13:05
suzukihiro: 想問一下是不是比如防震機制啟動有時會錄到 11/04 13:08
aztec1234: 有預算的話加個外錄器應可避掉過熱的情形,不過這也讓 11/04 13:25
aztec1234: 整套裝備變得不輕便 11/04 13:25
ad47: ....喵的還以為鬼打牆怎麼看到自己說過的話~ 11/04 15:32
PttCraft: Y'CbCr只是不同的色彩空間模型,444一樣保有完整色彩資 11/04 17:14
PttCraft: 444資料量大到不符實際,大概電影工業才會使用。就連電 11/04 17:16
PttCraft: 視廣播大概也只用到422,已經算是高品質了。 11/04 17:17
canandmap: Panasonic防手震那邊沒寫清楚,目前有分Hybrid OIS 11/04 17:20
canandmap: (即電子防手震)、GX8的四軸防手震、Dual IS(機身與鏡頭 11/04 17:20
canandmap: 防手震同時作動)、G80/85的Dual IS 2、GX85的五軸 11/04 17:21
jamekuo: 1-3-1對pixel binning和全像素讀取(超取樣)的部份是否正 11/04 17:54
jamekuo: 確? 11/04 17:54
lxxshhann: 推好文 11/04 19:27
ad47: (Y'CbCr部分應該沒有寫錯拉~後文寫是基於這個模型去壓縮) 11/04 21:33
retx: 在很安靜的環境下,我用a6300+18105錄影時,用內建收音會收 11/04 22:45
retx: 到鏡頭變焦到105mm停頓點的聲音,防手震的聲音可能看機器跟 11/04 22:45
retx: 鏡頭,沒特別注意過,之前也想過外錄,但成本會太高,除非 11/04 22:45
retx: 我有一台a7s必須外錄4k……有空會在修改部份內容……有其他 11/04 22:45
retx: 建議可以再提出來,謝謝! 11/04 22:45
※ 編輯: retx (1.164.146.58), 11/04/2016 22:52:13
retx: dp上有人分享pixel bining的文章可以參考 goo.gl/HV3mHn 11/04 22:53
Chdolodocha: 大推好文 好詳細 11/05 03:43
ferrinatice: 再推一次 11/05 13:21
yanghp: 謝謝你,很棒的分享 11/05 20:11
aztec1234: 我覺得你在Codec的部分這樣講不好,Oversampling在Vide 11/12 20:17
aztec1234: o codec裡指的是Pixel oversampling,例如1600萬畫素 11/12 20:17
aztec1234: 的資料量透過一些運算得到Full HD的解析度 11/12 20:17
aztec1234: 另外還有Color oversampling,這個有點反過來,是從較 11/12 20:27
aztec1234: 低位元深度的原始資料透過Oversampling的方式產生較高 11/12 20:27
aztec1234: 位元深度的資料 11/12 20:27
aztec1234: Oversampling這個字眼其實是訊號處理上的一個概念,實 11/12 20:30
aztec1234: 現它的方式則是有很多種,所以你用Oversampling的有無 11/12 20:30
aztec1234: 去為機種分類其實不對,像GH4也有做Oversampling,只是 11/12 20:30
aztec1234: 是用在Full HD上,並非你的分類所寫的那樣 11/12 20:30
aztec1234: 不過當初a6300宣稱Super35 mode為Oversampling不用Pixe 11/12 20:33
aztec1234: l binning的廣告詞的確會讓一般人誤認為Pixel binning 11/12 20:34
aztec1234: 是某種落後的技術,Oversampling很屌很強大這樣 11/12 20:34
aztec1234: 實際上Pixel binning也是一種實現Oversampling的方式, 11/12 20:38
aztec1234: 受限於系統的頻寬所以先做Pixel binning減少資料量再 11/12 20:38
aztec1234: 做後續處理,a6300則是頻寬夠所以不先做Pixel binning 11/12 20:38
aztec1234: 而是直接原始資料往後段處理傳過去 11/12 20:38
※ 編輯: retx (114.24.28.146), 11/13/2016 17:32:38
retx: 了解,受Sony廣告影響,解釋起來過於複雜,決定把sampling刪 11/13 17:35
xxxxj: a6300不是用u3卡錄4k會跳警告,其實速度夠還是能錄,我有一 11/15 13:58
xxxxj: 張c10沒標u3的Sandisk,寫入大概40Mbps還是可以順順錄 11/15 13:58
tyf99: https://youtu.be/0yZnT1fJRMM 這不是追焦快慢的問題 11/24 05:36
tyf99: 而是觸發焦點改變的敏感度高低設定差別 11/24 05:37
tyf99: 另外,錄影自動對焦最重要的一點是,變焦過程中要保持合焦 11/24 05:41
tyf99: 這點幾乎所有可換鏡系統全不合格 11/24 05:41
tyf99: 而所有的DV基本上都能在變焦時一直保持合焦 11/24 05:42
kkaakkaa2435: 靠杯網路爬文找資料,怎麼找一找看到自己ID,原來去 11/25 03:08
kkaakkaa2435: 年就看過 11/25 03:08
kkaakkaa2435: 隔了一年還是受用無窮,日期無縫接軌上一則推文耶 11/25 03:09
kkaakkaa2435: 對了 今天我生日喔 11/25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