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eogra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日本不管是穿著、建築、室外造景、室內設計 到各種產品,或者連文字排版都明顯感受到美學風格 不完全是明治時期對歐美的學習 還可以處處可見保留日本傳統,還有不少中國古代的藝術 加上現代設計與之融合 就很吸引人 台灣有可能在五十年內培養出這樣的國情嗎? 關鍵到底是什麼 可否討論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7.158.185 (日本)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eography/M.1689947170.A.948.html
eugene0315: 跟日本人很重視群體多少有點關係吧 相反的極端就是中 07/21 21:52
eugene0315: 國 台灣剛好介於兩者之間 在文化禮儀上台灣相對而言 07/21 21:52
eugene0315: 重大眾觀感 但在生活習慣上很容易變成利己主義 像街 07/21 21:52
eugene0315: 區再造或者景觀改建 日本人可能會去想怎麼營造社區一 07/21 21:52
eugene0315: 體性 台灣人反而在乎的是我的方便性跟能不能賺錢 07/21 21:52
gishileh: 其實我覺得日本是同時注重群體和個體的禮儀 07/21 21:53
gishileh: 但又盡量保持群體和個體等重的平衡點 07/21 21:53
gishileh: 但重視群體 個體都是一刀兩面刃 有好有壞 端看如何運用 07/21 21:54
gishileh: 但我覺得文明或美學只有跨國融合的好用 好看 勝出 07/21 21:57
gishileh: 說真的 日台中韓要回到過去那樣 每個都穿和服 旗袍 胡 07/21 21:57
gishileh: 服 那種繁文縟節的傳統服飾才叫美學的話不如不要 還不 07/21 21:57
gishileh: 如各國都通通西裝洋裝 07/21 21:57
scitamehtam: 不只西裝洋裝,我舉例t-shirt 可以明顯看出台灣品牌 07/21 22:00
scitamehtam: 跟日本品牌設計上的美感差異,感覺日本很注重細節, 07/21 22:00
scitamehtam: 配色等等,整個質感大增 07/21 22:00
scitamehtam: 當然,我覺得西裝洋裝真的很好看,如果能跟日本上班 07/21 22:00
scitamehtam: 族一樣也是不錯 哈 07/21 22:00
scitamehtam: 室內設計、庭院造景、房屋建築也是有很明顯的差異, 07/21 22:02
scitamehtam: 我也問過不少朋友,大家一致認為日本設計美感大勝, 07/21 22:02
scitamehtam: 所以大家主觀上也是有雷同感受,並非單一個體有這種 07/21 22:02
scitamehtam: 感受 07/21 22:02
eugene0315: 我不知道你是要用設計師品牌或者一般大眾品牌當標準 07/21 22:10
eugene0315: 如果硬要說的話 台灣的大眾服飾設計很喜歡走將大量 07/21 22:10
eugene0315: 本土元素套在身上的類型 日本相對較少並習慣採用簡單 07/21 22:10
eugene0315: 俐落設計 除非小眾如原宿風格這種誇張類型的 但也相 07/21 22:10
eugene0315: 對罕見 但台灣服飾設計近幾年也走相對簡約或者圖樣設 07/21 22:10
eugene0315: 計更能融合進服飾本身的方式 我覺得細節上是有在進步 07/21 22:10
GrafRaphael: 日本人的美德跟華人不同,他們認為把外觀弄得乾淨整 07/21 22:12
GrafRaphael: 齊漂亮就是美德 07/21 22:12
GrafRaphael: 華人則是以忠孝仁愛作為美德,思維的出發點就會不同 07/21 22:12
GrafRaphael: 他們在明治維新以前曾認為人應該要像櫻花短暫的綻放 07/21 22:14
GrafRaphael: 一樣,在人生最美的時候死去 07/21 22:14
eugene0315: 所謂日式美學最大的核心是化繁為簡 但有的東西很明顯 07/21 22:14
eugene0315: 並不大適用於台灣 光是以建築物來說 日本大量採用木 07/21 22:14
eugene0315: 造建材 但在台灣多雨且高濕度的環境下顯然不合適 而 07/21 22:14
eugene0315: 且台灣人在意成本遠勝於美感需求 便宜的鐵皮建材耐水 07/21 22:14
eugene0315: 又價格低廉 誰會願意去使用高價又不耐用的日式木造建 07/21 22:14
eugene0315: 材呢 07/21 22:15
GrafRaphael: 西化之後他們也很愛耍帥。我看過戰後的東京的錄像, 07/21 22:16
GrafRaphael: 當時的日本人即使沒有錢,街上的人還是穿得既好看又 07/21 22:16
GrafRaphael: 體面,很多都是西裝外面加一個大衣 07/21 22:16
GrafRaphael: 他們也覺得我把我家的外觀弄得漂亮整齊,鄰居看到心 07/21 22:17
GrafRaphael: 裡也很舒服。大家都能享受到這些美好的東西 07/21 22:17
GrafRaphael: 這也是他們的市容整齊,環境乾淨的原因 07/21 22:18
leptoneta: 國力強大 什麼都好 國力弱小 什麼都差 07/21 22:21
scitamehtam: 感謝各位分享觀點~ 07/21 22:21
scitamehtam: 希望台灣也能以在地的條件,發展出美感,以提升生活 07/21 22:23
scitamehtam: 品質與質感 07/21 22:23
GrafRaphael: 日本有一點跟歐洲人比較像的就是願意去花錢資助一些 07/21 22:23
GrafRaphael: 複雜的藝術或工藝品 07/21 22:23
GrafRaphael: 只不過日本正在衰退,很多需要匠人精神的東西無人接 07/21 22:24
GrafRaphael: 班,很可能就會失傳了 07/21 22:24
nsk: Ya sa si 07/21 22:42
Tahuiyuan: 日本店家:商圈共榮,一體感。 07/21 23:32
Tahuiyuan: 台灣店家:看板要大,大到遮住隔壁。 07/21 23:32
eternalmi16: 韓國街景跟日本比較接近,而不是中國,有點好奇是不 07/22 00:28
eternalmi16: 是有受到日本影響 07/22 00:28
kkStBvasut: 設計/美術類版可能更多你想要的答案 07/22 00:43
radiwei: 富一代會賺錢、富二代懂花錢、富三代知吃穿、富四代重美 07/22 15:55
radiwei: 學,日本就是富好幾代代了啊!亞洲無人能出其右 07/22 15:55
snocia: 日本在經濟成長期蓋的公共建築風格和台灣差不多,例如車 07/22 18:43
snocia: 站之類(平成之後都改建了,醜到無法直視) 07/22 18:43
snocia: 當時人口急速增加,舊有設施無法容納,只重視功能性,無 07/22 18:44
snocia: 暇考慮美學 07/22 18:44
snocia: 例如 https://tinyurl.com/32tytuwt 07/22 18:47
mattc123456c: #1RofsNzp (Railway) 更多國鐵版日本縣廳車站 07/22 20:27
Howard61313: 日本大部分時代的美學都還不錯,但戰後冷戰時代的「 07/24 01:55
Howard61313: 民衆駅」真的有夠醜 07/24 01:55
eugene0315: 以前都是實用主義為主的年代 台灣通常會比日本晚個2 07/24 09:30
eugene0315: 0-30年進下一個階段 現在也是剛開始進入美學跟實用兼 07/24 09:30
eugene0315: 具的年代罷了 07/24 09:30
Tahuiyuan: 日本2、30年前的毛病,我們今天一定發作,現在的毛病 07/24 09:45
Tahuiyuan: ,我們2、30年內一定發作,但日本2、30年前與現在的好 07/24 09:45
Tahuiyuan: ,我們現在與2、30年後不一定能享受得到。 07/24 09:45
kkStBvasut: 不一定 台灣社會風氣明顯比日本自由很多 07/24 14:26
kkStBvasut: 沒有嚴密論證就想下定論不足取 07/24 14:31
Tahuiyuan: 交通地獄、低薪地獄、置產地獄跟少子化,我們都有了, 07/24 14:36
Tahuiyuan: 少子化我記得數據比日本更慘,我們跟韓國一起比慘,而 07/24 14:36
Tahuiyuan: 二行式號誌機日本用多久了,台灣卻繼續拿●●←●↑→ 07/24 14:36
Tahuiyuan: 這種東西出來搞笑,社會風氣或許自由許多,但也伴隨著 07/24 14:36
Tahuiyuan: 民粹、法治觀念淡薄與不尊重專業,結合東亞人的保守跟 07/24 14:36
Tahuiyuan: 法國人的散漫,只有防疫戰爭初期比較像話。 07/24 14:36
Tahuiyuan: 噢對,台灣就算抄日本,甚至還會抄錯,大家出去附近的 07/24 14:39
Tahuiyuan: 巷口看看,紅綠燈是不是近端右、遠端左?跟日本一樣, 07/24 14:39
Tahuiyuan: 但日本是靠左行駛,我們居然不用反過來。 07/24 14:39
Tahuiyuan: 2023年還有拒絕基地台的鬧劇,業者居然乖乖配合拆除。 07/24 14:41
Tahuiyuan: 懂拆基地台,卻從平民到前立委都在瘋狂違建。先談法治 07/24 14:43
Tahuiyuan: 精神紮根,再由專業菁英引導,國家各方面就會進步了。 07/24 14:43
jamescle23: 日本一些車站都是工程背景的學者 07/24 14:51
kkStBvasut: 日本傳統社會架構和台灣及其他華人國家很不一樣,他們 07/24 21:48
kkStBvasut: 好的東西台灣不一定學得起來 07/24 21:48
kkStBvasut: 也有很多東西台灣遠勝於日本的 這也是事實 07/24 21:49
kkStBvasut: 你要想想看日本江戶時代就是個資本主義社會了,還獨自 07/24 21:52
kkStBvasut: 發展出期貨和K線圖 07/24 21:52
kkStBvasut: 世界各國都有好有壞 有些或許好的一面大於壞的一面 07/24 21:56
kkStBvasut: 但像台灣人一樣專門只會說自己國家的壞話就不必了 07/24 21:58
kkStBvasut: 社會架構有問題的話你說的東西永遠不會消失的 台灣人 07/24 22:01
kkStBvasut: 拼經濟算是有一定收穫了然後呢?台灣的問題早就不是台 07/24 22:01
kkStBvasut: 灣人傳統那套努力就能解決的事 07/24 22:01
kkStBvasut: 人家可是江戶時代/大航海時代就很發達 而一些台灣人只 07/24 22:04
kkStBvasut: 想像努力便能彎道超車 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 07/24 22:04
GrafRaphael: 日本的人文深度是我們很難追上的,但是性別平權跟LGB 07/24 22:09
GrafRaphael: T權利,日本應該追不上台灣 07/24 22:09
GrafRaphael: 日本到現在都還有女生考入東大醫科要先扣分這種性別 07/24 22:10
GrafRaphael: 歧視的事情 07/24 22:10
GrafRaphael: 日本人如果敢在職場上出櫃就等著被社死 07/24 22:11
GrafRaphael: 台灣也比較包容不合群的人,在日本如果不合群就等著 07/24 22:11
GrafRaphael: 被村八分 07/24 22:11
kkStBvasut: 而當然,日本早期贏台灣這麼多卻只能靠社會風氣壓抑人 07/24 22:13
kkStBvasut: 、凡事講道德來獲得成功,而且人均GDP竟然被前殖民地 07/24 22:13
kkStBvasut: 台灣韓國超越、女性權益從平安時代以來直直落。日本自 07/24 22:13
kkStBvasut: 有其失敗之處 07/24 22:13
kkStBvasut: 日本無痛維新 中國就算恭親王說破嘴也無法維新 主要還 07/24 22:24
kkStBvasut: 是因為資本主義已萌芽 人民形成且遵守自發秩序 07/24 22:24
mattc123456c: 「無痛維新」?你不知道西南戰爭? 07/24 22:56
gishileh: 其實大男人主義在亞洲還是很盛行 07/24 23:21
gishileh: 尤其是東亞和南亞 物質和制度可以轉變文明化 07/24 23:22
gishileh: 但是大男人主義的思想卻很難完全排除 07/24 23:22
gishileh: 不說別的 臺日韓中的男性其實還是會被要求要強壯 07/24 23:23
gishileh: 或是不能太過柔和 07/24 23:23
kkStBvasut: 發展到江戶末期時日本人的思想已經很容易接受維新了 07/24 23:28
kkStBvasut: 跟西南戰爭什麼關係 西南戰爭是維新內戰好嗎 07/24 23:28
kkStBvasut: 給我去真正搞懂日本歷史而不是只死背表面的歷史事件 07/24 23:32
mattc123456c: 那戊辰戰爭呢?這總該不是維新內戰了吧? 07/24 23:33
kkStBvasut: 讀書不通莫過於此 07/24 23:33
kkStBvasut: 江戶時代識字率比歐洲還高 07/24 23:35
mattc123456c: 戊辰戰爭這點我就不認為完全無痛 07/24 23:36
kkStBvasut: 那你覺得日本能贏台灣的歷史根源是什麼?不要糾結於表 07/24 23:38
kkStBvasut: 面事件甚至細節 07/24 23:38
kkStBvasut: 有可能1868年開始說變就變嗎 07/24 23:38
kkStBvasut: 你糾結的根本是枝微末節 07/24 23:39
kkStBvasut: 江戶時代資本主義萌芽和教育普及這些都很多論述 07/24 23:46
kkStBvasut: 連我大學通識課本都提到 07/24 23:46
kkStBvasut: 人家花了幾百年辦到的 台灣別想彎道超車 07/24 23:54
kkStBvasut: 日本30年完成維新 中國花了170年勉強完成維新沒多久就 07/25 16:08
kkStBvasut: 遇到文革2.0 07/25 16:08
kkStBvasut: 誰比較無痛 07/25 16:09
evanzxcv: 有心要弄的話彎道超車不難,但沒有選票,所以很難 07/25 16:43
kkStBvasut: 台灣的問題恰巧不是政府能解決的,選票非真正問題所在 07/25 18:55
kkStBvasut: 反而一個先天如此不足的華人國家能做到現在這樣實在不 07/25 19:00
kkStBvasut: 簡單 07/25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