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米爾斯海默的盲點,看來只能靠中國用事實解答了 https://www.guancha.cn/ShaoShanBo/2020_06_30_555759_s.shtml 邵善波 香港新範式基金會總裁 觀察者網最近訪問了芝加哥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米爾斯海默,該網專欄作者子思事後作出了 一個總結,提出了一些質疑和批評。討論涉及到國際關係理論中的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 問題,東、西方的政治及哲學理論差別,核心是當前的中美關係,及我們在當前提出的國 際關係大政方針,值得大家深入討論。 觀察者網訪問米爾斯海默: https://www.ptt.cc/bbs/IA/M.1592032105.A.2AB.html 米爾斯海默教授在訪問中重申了自己的理論觀點。教授率直、誠懇的態度,顯示了他是一 位值得尊敬的學者。他曾經多次來中國,願意與中國學者交流,認識中國,這在當前中美 關係的困境及惡劣的氣氛中,算是難得的,值得肯定的。他對自己的觀點沒有動搖和妥協 ,很可能是他還沒有聽到要令他改變他的想法的理由,這是學者應有的風範。子思提出的 各種說法,如米教授有幸看到,想也不能說服他。 這世界就是一個"鐵籠子" 米爾斯海默教授認為我們存在於一個"鐵籠子"內,這是一個對客觀事實的表述。這世界就 是一個鐵籠子。在我們尚未能大規模移居到月球,或者火星前,地球就是人類的"鐵籠子" ,地球上的不同群體,就生活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 十八世紀前,因交通尚未發達,地球上各個群體之間,尚有很多空間,相互接觸、碰撞的 機會仍然有限,很多群體沒有生存在"鐵籠子"內的感覺,中國就是其一,也因此而吃了大 虧。西方列強來華,包括日本,及俄羅斯的擴充,令中國不得不面對外來出現的挑戰,首 次要面對"鐵籠子"這個現實。 民族國家是一個不能逃避的當代現實 米教授認為當代國際關係中的基本單位,就是民族國家。中國對此也不例外,不能是個例 外。這是個正確的觀察,也是國際上的事實。 "民族國家"是17世紀才出現的一個來自西方的政治群體單位的概念。更貼切的名字,應是 "現代國家"(很多國家並不是只有單一民族)。它要求一個政治群體對自己的成員有明確 的界定(國民、國籍),對自己的領土有明確的邊界,當政的實體(政府,政權)要得到 其他人的承認。從前的中國都沒有這些概念,但在現實中被迫接受這三個條件。在過去百 多年,中國正努力地按這三個要求辦事,過程中承受了不少痛苦及傷害。當前的中印邊境 事件,及美國不斷挑撥的南海問題,就是中國尚未完成構建現代國家(劃出邊界)的例子 。 中國有中國文化。但現代中國首先是,也基本是一個現代民族國家。她有明確的國民定義 ,正努力完成劃定她的邊界,她有一個被世界承認的政府,這是清楚不過的。至於當代中 國這群體的基礎,是否是中國文化?其所指的中國文化又是什麼?是一個尚未有共識的問 題。這也是兩岸問題中的一個癥結,也是反映這問題的一個例子。所以說中國是一個文化 ,一個文明型國家,是現代民族國家的一個例外的這種說法,在探討當代國際關係問題上 ,我認為是比較難有說服力的。 作為一個現代國家,中國必須有上述的三個條件。至於這國家的團結基礎、共同基礎是什 麼,是自己要面對的問題,拿不到國與國的關係上來說。在這一點上,米教授認為"今天 的中國是個現代民族國家,這對中國來說是件大好事,我認為中國應該盡力確保自己一直 是強大的、有凝聚力的民族國家,用行動確保自己比其他民族國家更加強大。這不符合美 國的利益,但我認為這符合中國的利益。"是由衷之言 。 米教授繼續質問:"難道你覺得中國這個國家在消失,在崩潰?難道你覺得美國這個國家 在消失?日本在消失?看看這個世界吧,我看不到任何證據表明國家正在消失。它們消失 了誰來接班?如果不是國家,那麼應該由誰來主導世界各民族的政治活動?答案是沒有其 他替代方案,民族國家將繼續存在。"米教授的這個觀察是一個不能質疑的事實,沒有對 與錯的問題。任何以道德角度,或以一個例外的文化、文明單位去質疑這現實,都是沒有 意義的。 現實主義是當代所有國家的基本出發點 現實主義在當今國際關係中,不單是一個"主流"理論,更是一個沒有任何例外的殘酷現實 。米教授認為:"在多極化世界裡,所有大國沒有其他選擇,只能以現實主義指導行為, 開展強權政治。"這觀察基本上是正確的,問題只出在最後一句。即大國是否必然就展開 強權政治?我認為這是米教授的一個盲點,也是當前中美關係的核心問題。很可能不能以 理論去反駁他,只能以事實去說服他。 在當下的國際關係中,任何國家都首先是個現實主義者,中國也不例外。但中國作為一大 國、強國,不爭霸,不搞強權政治,這是我們的取態,我們的行為準則。但能否以此說服 西方國家,或像米教授這樣的人,尚是未知數,起碼到目前明顯尚未成功。 世界正漸漸處於無政府狀態中 子思將現實主義各個流派的共性歸納為四點,即:群體結構、無政府狀態、自利動機、權 力行為。讓我們按此逐個進行深入的探討。 "國際體系是一群國家的一個具有內在結構的集合,而且整體處在一個無政府狀態中",這 是一個不能否定的事實。作為一個全球獨大的美國,特別是自從越戰以來,已看到自己的 侷限。基辛格在上世紀80年代已提出這個現實,但接受的人並不多。現在特朗普公開宣示 "美國優先",正是美國脫群的聲明。無論特朗普在其它方面的表現怎樣無稽,他提出並嘗 試在全球各地收縮美國的參與,是獲得美國國內左中右不少人的認同和支持的。 聯合國在二戰後成立以來,曾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扮演過國際秩序的主導者。這實際也是 在美國主導下,夥同西方盟國,統治全球的一個白手套。當聯合國的會員國不斷增加,逐 漸淡化了幾個大國的影響力,美國就變得對聯合國有些意氣闌珊。中國的出現及逐漸強大 ,更大大削弱了美國在聯合國的獨霸地位。退出聯合國己成一些美國人的選項。同樣的情 況也出現在世界貿易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美國逐漸脫群,不願意再單獨承擔應對全球問 題的主導角色,已是大家公認的一個不可避免的事實。 弔詭的是崛起中的中國,雖然被美國及西方國家指責是"修正主義者",欲改變全球治理的 格局,取代美國的主導地位,但中國多次表明並無此意圖或野心。對這表述,美國及西方 國家,像米教授的思維一樣,按著他們的認知,大多聽不進去。故此,面對當前的霸主欲 退群、收縮,但中國無意承接作為國際秩序的主導力量這一事實,米教授認為當時的國際 關係局面,已是處於近乎一個無政府的狀態,並不過分。這是全球要面對的一個危機及挑 戰。 全球的200多個現代國家是一個生存在同一個"鐵籠子"裡的群組,這群組正從二戰以來由 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中,走向一個無政府的狀態。這只是個殘酷的現實,不是什麼理論。 不同意這觀察的人,要拿出事實來說話。 現代民族國家的自利行為與霸權沒有必然關係 至於"現實主義認為國家總是具有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動機,而且一定是通過權力達到追逐 利益的目的"這一論述,是米教授及很多西方學者、政要根深蒂固的思維認識,這就值得 好好探討。 將現代民族國家表白成一個生命體,是近代政治學的一個普遍論述。例如將達爾文針對生 物世界的進化論,引用到人類之間的關係上去,就是一個例子。雖然這些借用的理論,很 多時是用來為弱肉強食的社會及國與國關係提出理據。但將現代民族國家視為一個生命體 ,有生存、自衛的權利,這並沒有錯,也是受聯合國公約承認的。所以現代民族國家尋求 自利最大化,本身並沒有問題。問題在這過程中,是否必然以損人利己,以大欺小為手段 ,這是值得討論的。 米教授認為"在多極化世界裡,所有大國沒有其他選擇,只能以現實主義指導行為,開展 強權政治。"應注意米教授這觀察,只限於"大國",因為只有大國才有玩弄強權政治的條 件。米教授的盲點,是認為大國必然爭霸,這也是美國政壇及學界的普遍觀點。如何改變 他們這種思維,就是我們現在面對的最大難題。 米教授指出,"在一個不存在更高權威的體系裡,也就是無政府狀態,各國無從確鑿地瞭 解彼此的意圖,而各(大)國都有進攻能力,要在這樣的世界裡生存,最好是成為地區霸 主……國際政治,特別是中美競爭,基本就是一場零和博弈。"他說出美國人及不少西方 國家領導人的看法。如何令他們放棄這種世界觀,是我們當前面對的一個最大挑戰。 國際關係中的現實主義,應就是指每個現代民族國家,都會按照自己的實力,努力尋求生 存,保護自己的發展空間。這就是當前國際關係,每個國家的基本出發點。這是一個事實 。作為一個結構主義者,米教授最基本的觀點是國際體系的結構就像是鐵籠子,這沒有錯 ,地球就是這麼大。至於那些有能力的"大國",會否利用自己的優勢,損人利己,以大欺 小,以擴大或維持自己的強勢地位,則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沒有必要將這種行為歸納 在現實主義中。 米教授與基辛格同是現實主義的信仰者,但基辛格明顯並不認為大國(起碼在某種特定的 環境)必然是個擴充主義者。他長期鼓吹在面對全球問題的複雜性、多樣性的現實下,美 國要面對自己能力的侷限,適當收縮自己的外在能量,努力聯同其他盟友,共同處理這" 鐵籠子"裡的問題。在面對中國崛起的現實下,他也認為應包容中國在這圈子內,才是一 個理性的做法。當然這聲音在當下的美國並沒有市場。相反,米爾斯海默教授的現實主義 ,認為中美博弈必然是一個零和遊戲,則已成為美國的主流觀點。 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關係 國際關係中的現實主義,並不一定就是米教授認為的那樣,大國就一定是鬥到你死我活。 現實主義是每個現代民族國家持有的基本的國與國關係觀,不然這樣的國家就不會存在。 國際關係的討論中,確實有一個流行的二元對立,即現實主義相對理想主義,兩者互不兼 容的想法,但事實並非一定如此。米教授認為二戰後的美國理想主義外交,是基本上失敗 的。到了今天,美國學者也不能不承認這結論。但美國在二戰後實行的不是理想主義,而 是現實主義,再加上霸權主義。 基辛格認為美國在"二十世紀許多最佳的外交行動,如馬歇爾計畫、帶頭遏制共產主義、 保衛西歐的自由,包括命運曲折的國際聯盟,以及日後取代國聯的聯合國等等,都可以追 本溯源到威爾遜總統的理想主義"。這說法非常牽強。因為威爾遜總統的理想主義,從來 就不是美國的主流思想。他推動一戰後的國聯,國會就不認同。美國二戰後的馬歇爾計畫 支援歐洲戰後復甦,也帶動西方盟國與蘇聯對抗,亦有自利的考慮。美國二戰後推動組成 的聯合國,從現實的情況看來,也是在它能基本上主導及控制這機構下,才給予支持。正 如它現在認為自己不能主導大局,要退出世衛組織一樣。 所以美國的所謂理想主義,實際也只是他們的現實主義的一種包裝,或是一種手段。兩者 並不對立,並非不能共存。現實主義者如米教授及基辛格之所以反對理想主義,只是認為 在某種情況下,推動理想主義者扭曲了美國的外交政策,損害了美國的利益。事實上在制 定美國對外政策時,為了維護美國利益,基辛格與米教授不時要抗拒理想主義的壓力,與 理想主義鬥爭,他們並不是將兩者對立起來。 美國推動理想主義者,主要是一些民主黨的自由派政客。他們以一些所謂普世價值,其實 即是美國價值,要求其他國家遵從,這也並非純粹是理想主義,沒有私利的考慮。像希拉 里關注中國的人權,前卡特總統成立機構在全球推動西式民主,這些都是非常有選擇性的 舉措,並不一致地用在所有與美國往來的國家。這充分體現西方所謂理想主義的虛偽性、 工具性。它其實也是現實主義的延伸。 當然在美國社會內,也確實存在真誠的理想主義 者,就如基督教教會非常努力向全球推廣福音一樣。他們的出發點是善良的,付出是無償 的,但目的只是想將他們自以為的真理及信仰,傳播給世人,拯救世界。但這不是美國外 交政策的根本動力,它只是美國外交政策的藉口。 中國引領世界走出"鐵籠子"? 對於中國現在提出的"公天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政治設想,米教授認為:"這些想法 不會付諸實踐,這不是世界運行的方式。我們生活的世界圍繞著不同民族運行,不存在什 麼人類整體。這種關於全球文明、全球社會、世界國家的想法,完全脫離了現實。" 這看法的問題不在其極端,也不是一個理論構建對錯的問題,這純是一個觀察,對人類歷 史經驗的一種歸納。這是美國人對現實世界的理解,是他們對自己的歷史,西方文明社會 經驗的一個總結。他的問題在於片面,只看到自己經歷的東西,並將其擴大到全人類,拒 絕認識及瞭解其他族群的經驗。 首先,人類整體是一個事實,人類有共同命運也是一個事實,如氣候變化,新型冠狀病毒 疫情就是兩個顯著的例子。這些事情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影響,解決的辦法,都不是一個 現代民族國家單獨能承擔的。在全球化的大局下,這些性質的問題會越來越多,米教授也 不可能不承認這些事實。他不承認的是人類有這個視野,各個現代民族國家能放棄自己的 私利,共同合作去解決這些問題。這是他的盲點,也是他的悲觀及消極主義。 應承認,現在沒有一個世界國家或全球政府。聯合國能扮演的角色與作用,與這理想及要 求相差很遠,全球國際社會亦缺乏整體意識。但人類的命運共同體仍是客觀的事實。人類 這個群體能否面對這一現實,共同合力去解決一些大家的問題,就是世界當前面對的挑戰 。中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概念,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這著實與整個世界的認知與 現實,有很大的距離。 如果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客觀的事實,呼籲大家共同面對這些問題,推動大家同心協力 一起去解決這些問題,就是當代的理想主義,就是中國在當今國際關係中,提出的理想主 義。 米爾斯海默教授的問題,不是帶有嚴重先天缺陷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他也不是抽離人、 抽離歷史、將國際關係物理學化、數學化。而是他對人性、人類社會有個非常負面、悲觀 、及片面的看法,有一個非常狹窄的經驗主義的缺憾。但更重要的是,米教授認為大國必 然會以強權來保護及擴大它自身的利益的真正動力,並不單純是人類以及人類社會的性格 及本質問題。如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必然是擴充性的這種結構性分析成立的話 ,資本主義社會在其有一定的條件下(大國),米教授所說的那些論述,就必然從他們的 行為得到體現,而事實上也是這樣。這是我們要面對的現實,這與我們提出的理想主義有 什麼關係,是我們要回答的問題。 如子思點出的"中國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希望走出國際關係的固定結構和固定模式, 大家拋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通過大國之間的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創造新的多邊 關係。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開放戰略'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就是希望走出國家的自利動機和權力行為的傳統窠臼,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 國與國交往新路,致力於世界各國的攜手合作,努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 、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子思認為"這不完全是未來藍圖,實際上也是走出西方現 實主義'鐵籠子'、避免重回列強爭霸舊思維、舊模式的唯一出路。當然,新路決不是那麼 容易走通的,但中國已經高高舉起了指引前進道路的旗幟,不會再回頭了。" 這是個良好的願望。但這與西方高度發展的資本主義社會體制,結構性地對外爭取及維持 霸權的地位,存在什麼矛盾?兩者關係如何?如何兼容?都是我們要面對,要回答的問題 。這不能以良好的出發點、說教的形式就可以解決。 並不是文化差異的問題 米教授的理論,並不是知行"未能"合一,也不是他忽視了人的因素。他提出的理論也最後 必然要受到現實的考驗和認證。而這現實,證明他對與錯的事實,看來只能由中國的行為 結果來提出。他的論述是基於他對人及人類社會的理解,他並沒有忽視人的因素。西方的 思維傾向形而上學,這是他們的思想傳統。我們與米教授的分歧,並不是源自他的形而上 學與我們實事求是的處事態度的差異。反而對方可能會認為我們提出的純是理想主義,一 廂情願,才是形而上學,缺乏事實支持。米教授的思想可能是頑固的,這是他的"鐵籠子" ,但作為一個學者,堅持己見並不一定是件壞事。 中國學界能否從自身的歷史經驗中,發展出自己的國際關係理論,這絕對不能懷疑。中國 不會以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去構建其國際關係理論。中國人提出"公天下"、"天人合一" 、"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概念,自然是基於自己的歷史、文化與哲學。但中國也不應,也不 能單以自己的歷史材料,歸納出一套能應用在當今世界的規範化的理論模型。無可否認, 中國世界觀的視野,是超乎現代民族國家,超乎西方在這問題上的水平。正如梁啟超在《 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指出:"中國人則自有文化以來,始終未嘗認國家為人類最高團體。 其政治論常以全人類為其對象,故目的在平天下,而國家不過與家族同為組成'天下'之一 階段。政治之為物,絕不認為專為全人類中某一區域某一部分人之利益而存在。" 中美關係是當前國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當然也是中國對外關係中的一個最重要 的部分。對美國就這問題的各種思維、看法,對我們如何處理這關係,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但更重要的可能是,如果我們的論述是基於事實,在話語權仍被操控於西方的現實下, 則最後只有以事實,才能說服西方人。或在過程中,根本不用說服什麼人。所以我們做的 ,比我們說的可能更重要。 // 補充: 告別米爾斯海默和他的"鐵籠子" https://www.guancha.cn/zisi/2020_06_20_554795.shtml 子思 近日,觀察者網專訪了進攻性現實主義理論創始人米爾斯海默教授,看得出來,在一個多 小時的採訪中,米爾斯海默教授可以說是重申了自己的理論觀點,沒有動搖和妥協。 首先要感謝約翰.米爾斯海默教授,在以下三點上: 第一,安排出時間以視頻的方式與觀察者網的編輯Kris進行了坦誠和深入的對談,讓中國 的讀者更加明白了米氏國際關係理論的主要內容,以及他對中美關係的分析和預測。這在 當前很有用。 第二,在訪談過程中使用了十分通俗的語言和非常直接的表達方式,沒有故作深奧或繞圈 子,讓觀察者網的視頻觀眾和文字讀者們不僅瞭解了米氏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的主要內 容,也順帶瞭解了產生這一理論的思維方式,客觀效果上為大家節省了很多時間。 第三,由於面向中國讀者而且重點針對當前熱度極高的中美關係,米氏不由自主地將他的 現實主義理論推向了一個不留餘地的極端,相當於是其理論的一個"極簡表達"和"終極應 用"。這也很有用,這讓批評者只需要針對他的訪談中那些極端化、極簡化的表述進行質 疑,不需要再從《大國政治的悲劇》、《大幻想》等著作中做太多的引述來呈現其理論概 貌了。 不過我還是要說一說我的一些質疑和批評。 米氏的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在西方學界的分類方法上,屬於當代流行的諸多國際關係 理論中之一種。按《牛津國際關係手冊》的分法,這個領域的理論流派可分為九種,即現 實主義、馬克思主義、新自由制度主義、新自由主義、英國學派、批判理論、後現代主義 、女性主義以及強調範式間對話優勢的折中主義。(Christian Reus-Smit, Duncan Snidal, 2008) 在這其中,現實主義屬於一個"主流"理論,影響很大而且促成了其他理論的自我界定。其 特點在於:雖然包含了很多分支,諸如均勢理論、安全困境理論、進攻-防禦平衡理論以 及新現實主義、新古典現實主義理論等等,但都有著同一種哲學立場和思想方法,其共性 很容易被辨識出來。 現實主義的共性可以歸納為四點:群體結構、無政府狀態、自利動機、權力行為。也就是 說,無論現實主義各流派之間觀點如何不同,它們在這四點上總是差不多的--說到國際體 系,總是將其視為一群國家的一個具有內在結構的集合,而且整體處在一個無政府狀態中 ;說到國家,總是假定其具有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動機,而且一定是通過權力達到追逐利益 的目的。 按此標準,米爾斯海默當然屬於典型的現實主義者,從這次訪談中摘出幾句話即可證明: .在多極化世界裡,所有大國沒有其他選擇,只能以現實主義指導行為,開展強權政治。 .我是個結構主義者,我最基本的觀點是國際體系的結構就像是鐵籠子,它逼迫各國做出 這些行為。 .在一個不存在更高權威的體系裡,也就是無政府狀態,各國無從確鑿地瞭解彼此的意圖 ,而各國都有進攻能力,要在這樣的世界裡生存,最好是成為地區霸主…… .國際政治特別是中美競爭,基本就是一場零和博弈。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米氏的現實主義立場不僅典型,而且極為堅定,不留餘地。在訪談中 ,他實際上拒絕了針對現實主義的任何修正,關於中國是否是個民族國家,他說:如果你 想在現代國際體系裡生存,你最好是個民族國家,最好是個強悍的民族國家。中國沒有及 時走上這條路,成為現代民族國家,結果付出了可怕的代價。今天的中國是現代民族國家 ,多年來我所認識的大部分中國人,都是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者。……今天的中國是個現 代民族國家,這對中國來說是件大好事,我認為中國應該盡力確保自己一直是強大的、有 凝聚力的民族國家,用行動確保自己比其他民族國家更加強大。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但 我認為這符合中國的利益。 關於中國是否是個例外,比如說是一個文明或文明型國家,他說:難道你覺得中國這個國 家在消失,在崩潰?難道你覺得美國這個國家在消失?日本在消失?看看這個世界吧,我 看不到任何證據表明國家正在消失。它們消失了誰來接班?如果不是國家,那麼應該由誰 來主導世界各民族的政治活動?答案是沒有其他替代方案,民族國家將繼續存在。 關於"公天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政治設想,他說:這些想法不會付諸實踐,這不是世 界運行的方式。我們生活的世界圍繞著不同民族運行,不存在什麼人類整體。這種關於全 球文明、全球社會、世界國家的想法,完全脫離了現實。 這真的很極端。理論家對自己的理論進行這種帶絕對性的辯護並不明智,因為所謂理論, 無非是一種自由虛構,其基本概念和基本關係都是可以證偽的,世上不存在任何一種不容 置疑的理論。一個享有盛名的國際關係理論大師,不能對理論的虛構本質有所認識,固守 在一個只是讓自己感到舒適的簡化理論模型當中,很難令人信服。 現實主義理論的先天不足 在關於現實主義的認知中,有一個流行的二元對偶,即現實主義vs理想主義,其含義是: 人類社會中的政治行為,既包括善意的意願和動機,也包括惡意的威脅和懲罰。如果認為 一種秩序的建立更多地取決於前者,就是理想主義,如果認為更多地取決於後者,就是現 實主義。 這個二元範式看起來很對稱,理論上也工整,但在應用上卻似乎從未成功過。著名的例子 是亨利.基辛格堅持用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兩種思想的二元對立解釋20世紀美國的獨特外 交政策風格。 根據他的解釋,現實主義就是一種冷靜的、以國家利益為指針、尋求大國均勢以確保國際 和平的指導思想,而理想主義則是一種幼稚的、以道義原則為指針、通過集體安全以確保 和平的指導思想。 基辛格被認為是現實主義國際關係大師,因為他堅持認為只有現實主義才是通往成功外交 政策的根本保證,而理想主義只會導致錯誤的甚至是災難性的外交悲劇。例如他認為在他 擔任國務卿的尼克松政府時期,其政策就是"建立在對我們和其他國家的利益的現實評估 的基礎之上的……我們的利益形成我們的義務,而不是相反。"(Henry. Kissinger, 1997) 但在他試圖解釋理想主義政策的失敗時,卻陷入了自相矛盾,他認為"二十世紀許多最佳 的外交行動,可以追本溯源到威爾遜總統的理想主義:例如,馬歇爾計畫、勇敢承諾遏制 共產主義、保衛西歐的自由,甚至命運曲折的國際聯盟,以及日後取代國聯的聯合國等等 都是。"(Henry. Kissinger, 1997) 他的這種牽強附會的二元論解釋,招致了一些嚴厲的批評,歷史學家們認為這種簡化且生 硬的理論框架導致了對國際關係史的曲解。 與米爾斯海默的問題一樣,基辛格的問題也在於並未很好地認識到西學傳統中的這個現實 主義在思想上的先天不足和固有缺陷。 做個假設,如果西方學界並未發展出目前流行的這種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那麼中國學 界有無可能從自身的歷史經驗中發展出類似的國際關係理論呢?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與近 代西方的列國爭霸時期差不多一樣長,歷史材料也足夠多,中國學者有無可能從中歸納出 一套規範化的理論模型呢?例如將春秋列國抽象成一個群體結構,將周天子的衰落定義為 該結構的無政府狀態,將各國的爭霸故事按照自利動機與權力行為的規範化理論進行描述 ? 可以認為這不太可能,因為中國人不習慣這種表面上很科學、很學術、很理論化但實質上 帶有嚴重先天缺陷的思維方式。 具體說來,按中國人的傳統,人類社會中的社會關係和政治行為,都是人之事,遵循人之 道,如《荀子.儒效》篇曰:"道,仁之隆也。……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 "如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中國人的政治哲學和人生哲學密不可分,不 大會構造某種抽掉了人事和人生的、純粹"物化"的社會理論。 西學傳統卻不是這樣,自亞里士多德開始,長期偏執於形而上學,將人類社會混同於自然 界,將天之道、地之道置於人之道之前,總想要通過將人"物化"找出一種統攝自然界包括 人類社會的單一規範。而隨著現代科學尤其是物理學的大發展,牛頓發現的定律猶如上帝 投下的光亮,令一切豁然開朗(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讓西學中對"形而上學如何可能?"這一 問題的追問更加執著,如康德的問題:研究和衡量理性的那種先天地認識的能力。 近現代西方社會科學中很多"科學理論"都是這一形而上學傳統的產物,其共同的特點就是 ,在社會問題中把其中活生生的人抽掉,儘可能地將問題還原為物理學和數學,應用數理 邏輯進行理論概括和描述,再返回到現實問題中給出解釋和預測。 不幸的是,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的各個流派,也都在這一形而上學傳統當中,而且就像 米爾斯海默在訪談當中所表現出來的:立場決不動搖,結論決不修正,非如此就不是現實 主義。 也不能說這種思維方式完全沒道理,將社會科學問題自然科學化,相當於是打開了一座理 論工具寶庫,只要對所關注的社會科學問題進行一定程度的抽象處理,就可以將現成的自 然科學理論成果拿來直接套用。比如將人類社會的國際體系抽象成一個類似於物理學中的 同類物體集合,並假定這個集合具有固定不變的結構並且沒有統一意志,再將各個國家抽 象成具有質量和能量的物體和力,將國家的行為抽象成遵循某種定律的物體運動,這樣就 可以照搬物理學中的理論與方法建構國際關係問題的理論模型了。 但問題也恰恰出在這裡:為了建立"物理學化"的理論模型,必須對現實問題進行簡化和" 物化",抽掉其中的"人之道",轉換成"物之道";然而一旦在由人進行的政治活動中抽掉 了人,將人變成了物,也就必然會導致對現實的背離,落入為了遷就理論的工整不得不扭 曲現實的思維陷阱。 米爾斯海默在訪談中強調說,"我的主要依據是理論。我對國際政治運作有一套簡明的理 論。"不知道他是否意識到,他的簡明理論就是他的陷阱,如果現實更複雜、更多變,超 出了其簡明理論的解釋範圍,他不會去修正理論,而是強詞奪理地簡化現實、固化現實。 因為如果不這樣堅持,如果承認存在例外和變數,它的簡明理論模型就會瞬間崩塌。 這就是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的先天不足。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現實主義在理論中抽掉了 "人之道",實際上是抽掉了整個問題的歷史維度。物理學中的力學模型是沒有歷史維度的 ,同一個實驗可以在任何時間重複進行,其實驗結果不受時間變化的影響。但人類社會的 所有問題都是有歷史維度的,在國際關係領域,今天的中國和美國,以及世界各國,都不 像物理學中的物體那樣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還是如此,而是歷史的產物--各自的獨特歷 史以及相互之間的互動歷史共同作用之下的產物。 這就意味著,現實主義理論的那個統一的理論假定--群體結構、無政府狀態、自利動機和 權力行為,其實也都是隨歷史而變化的,不可能像現實主義者們所堅持的那樣,是一個永 恆不變的先驗之物。 為什麼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現實主義理論無法相容?其他暫且不論,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歷 史主義的,從不會在抽掉了歷史維度的空間平面上分析問題,關於國際體系的結構和狀態 、國家的動機與行為,馬克思主義都有一套基於歷史的解釋。 當然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家們也不是不談歷史,而且還很喜歡談,但他們卻是用一種顛 倒的方式談歷史,即從歷史上找到可以適用於其固定理論模型的案例,例如古希臘時期的 雅典和斯巴達、中世紀的意大利諸公國、近代以來歐洲列強的威斯特法利亞體系等,再反 過來說明其理論的"放之四海而皆準";並且還能將修昔底德、馬基雅維利、霍布斯等人與 當代的漢斯.摩根索、喬治.凱南、肯尼斯.沃爾茲、約翰.米爾斯海默等大不相同的思想者 通過現實主義立場串接成一個看起來像是"自古以來"的學術傳統。 在這一點上,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很像自由市場經濟學理論,前者的國際體系在後者被 稱為"市場",前者的國家在後者被稱為"經濟人",前者的國家利益和權力政治在後者就是 "經濟人"的自利動機和最大化策略。兩者在虛擬世界、結構不變、無政府狀態、行為體的 動機和行為規律不變等基本假定上完全一樣。 而且也同樣偏執,自由市場經濟學家也一直宣稱,不承認這些還原論的假定就不是經濟學 家,也同樣為了遷就理論而不惜扭曲現實。 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自1970年代的肯尼斯.沃爾茲之後發展出新現實主義,自由市場經 濟學也大概在那個時期發展出第二代新古典經濟學流派,在抽離人、抽離歷史、物理學化 、數學化的方向上越走越遠。看起來是越來越具有學術性和理論性,但其實是越來越走火 入魔,越來越受制於自身的先天不足和固有缺陷不能自拔。 中國引領世界走出"鐵籠子" 中國的改革開放基本上與歐美的"新自由主義革命"同步,中國人文社科界也一直深受西方 的新現實主義和新古典經濟學影響,很多人對這些學派中的理論化程度、數理化程度深深 折服,亦步亦趨地學習猶恐跟不上,不大會去質疑這些理論的先天不足和固有缺陷。 但好在這種影響並不是全面徹底的,一方面中國仍堅持將馬克思主義作為官方意識形態, 另一方面中國也在繼承和發展自身的國學傳統,這兩方面都是強調歷史、強調人的因素的 ,這使得中國學者不會輕易落入西學的形而上學陷阱當中。 早在一百年前,梁啟超在研究了西學的形而上學之後,先是承認有其獨到之處,在客觀的 科學方面確實超過中國,但又認為這種思維一旦用於研究人之道,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他認為中國的學術傳統強調知行合一,孔子曰"學而不厭",又曰"為之不厭",可知"學"即 是"為","為"即是"學";王陽明曰:"知而不行,是謂不知。"意思是關於人之道的學問, 必須自證,必須躬行。梁啟超認為,"這卻是西人始終未看得的一點。"(梁啟超,1922) 從這個觀點上講,源自西學傳統的這些形而上學理論,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也好,自由 市場經濟學也好,根本問題恰恰就在於知行分離,而且是作為一種現代主義原則的強制分 離,即作為求知者的主體必須超脫在作為被求知者的客體之上,並始終保持距離。由此才 產生出這些類自然科學的社會科學理論。 求知識不是通過人的自為,而是通過知識方法本身,通過"先天綜合判斷",這是一種超出 中國人學術傳統的西學獨特路徑。追本溯源會發現,這一路徑其實源自西方的一神教傳統 ,因為這種從人世間抽離出一個超脫在人世間之上的求知者視角,將人世間與世界萬物混 同在一起作為被求知對象進行考察,不是別的什麼,就是西學中源遠流長的"聖經敘事"。 換句話說,求知者只有通過自比上帝才能獲得這種超脫自身所在世界的視角,才能始終與 觀察對象保持距離,才能通過"純粹理性"完成求知過程。 中國人通過向西方學習,瞭解了這種思想方法,從中汲取了很多新知識,在客觀的科學研 究方面,基本上也是遵循這個路徑。但是在人文社科領域,中國人卻不會全盤接受。因為 關於人世間的事,關於宇宙中的人之道,中國人骨子裡還是孔子和荀子的信徒,也能接受 馬克思,但並不相信霍布斯和黑格爾。即使有一些沉迷其中並頂禮膜拜的學人,也只是少 數。 中國人的知行合一,加上實事求是,不僅是方法論,其實也是本體論,也就是相信宇宙與 人生密不可分,比如《易經》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人共生共息,不相信兩 者是造物主的分別創造。這也就意味著,至少在人文社科領域裡,中國人拒絕接受任何超 出人的自為行動、抽掉了人的歷史創造的超驗理論,不接受任何"固定不變的結構"、"永 恆的行為規律"。 米爾斯海默將國際體系的結構比喻為一個"鐵籠子",各國在其中受到固定結構的制約和強 迫,表現出固定模式的行為。這在中國人看來完全是莫名其妙,絲毫不像是現實,更像是 書呆子的超現實臆想。 反倒是被米爾斯海默稱為"大幻想"的自由主義,或者被基辛格稱為"幼稚"的理想主義,或 多或少還都帶一些人間煙火氣,都有各自的歷史演進過程,並且隨時代變化而發生調整, 因複雜性的增加而做出反應,沒有多少"鐵籠子"特性。 如果讓中國人來定義,那麼西方的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不妨就歸入機械唯物論形而上學 ,由這些偏執的學者們去自說自話,不要再佔著現實主義這個挺好的概念,更不要據此來 指導國際關係的實踐。 所以可以說,中國人才是真正的現實主義者,也就是拒絕了機械唯物論形而上學現實主義 的、始終直面人類歷史、人類互動、人類創造這一真正現實的現實主義者。所以,如果西 方國家還是繼續迷信國際關係的那個自己臆想出來的"鐵籠子",繼續認為"大猩猩"們無路 可走,只能接受"鐵籠子"的強迫制約在裡面按一成不變的叢林規則互相廝殺,那麼也只能 寄希望於中國帶領它們走出絕境了。 實際上,中國已經在這麼做了。 什麼叫"新型大國關係"?就是走出國際關係的固定結構和固定模式,具體說就是拋棄冷戰 思維和強權政治,通過大國之間的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創造新的多邊關係。 什麼叫"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開放戰略"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 走出國家的自利動機和權力行為的傳統窠臼,堅定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 國交往新路,致力於世界各國的攜手合作,努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 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這不完全是未來藍圖,實際上也是走出西方現實主義"鐵籠子"、避免重回列強爭霸舊思維 、舊模式的唯一出路。當然,新路決不是那麼容易走通的,但中國已經高高舉起了指引前 進道路的旗幟,不會再回頭了。 在此告別米爾斯海默和他的"鐵籠子"。如果他內心還是熱愛和平的,那麼他應該對於他的 理論在中國遭遇的徹底失敗而感到高興。 -- 論述謬誤:1 轉移議題 change of subject、2 偷換概念 concept swap、3 虛假目標 strawman argument、4 人身攻擊 ad hominem、5 感性辯護 appeal to emotion、 6 關聯替代因果 correlation as causation、7 不當類比 false analogy、8 不當引申 slippery slope、9 同義反覆 circular reasoning、10 無知辯護 argument from ignorance、11 引用權威 appeal to authority、12 黨同伐異 appeal to facti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183.127.209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593504560.A.C46.html
cangming: 四處搞事 然後弄出中國肺炎 再說自己為世界和平貢獻www 06/30 17:43
cangming: 要比噁心真的很難比得過中國 06/30 17:43
kpier2: 講好聽是現實主義 事實上就是隨波逐流 見利忘義 06/30 22:38
kpier2: 五毛大概被他的棄港台論吸引去採訪 結果是個沒梗老儒 XD 06/30 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