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覺得之前喧騰一時的話題斷掉頗可惜,看能不能讓這討論(Ⅹ)戰火(○)延續下去 恕刪部份 ※ 引述《CVChang (CVC)》之銘言: : 孫權自背刺關羽(219)起,因軍事需求遷都武昌(221) : 揚州流傳著童謠:「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就建業死,不就武昌居。」反映揚 : 土疲弊的情形 感謝C大提供這則史料!這邊簡單幫忙補充一下 1.童謠是孫皓時的陸凱上疏,〈陸凱傳〉: "(孫)皓時徙都武昌,揚土百姓泝流供給,以為患苦,又政事多謬,黎元窮匱.... 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 2.相對於孫皓從建業遷來武昌,孫權自公安遷都似乎就沒那麼路途遙遠?〈吳主傳〉: "(黃初二年四月,孫)權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 當然我也不至於會認為到,孫權就完全不需要從揚州逆流運輸就是了Orz : 我想如果了解石亭之戰的背景,不難理解孫吳的策略為何如此保守,長期的消耗、疲 : 弊是需要休養生息,特別是揚土逆流支援引發之反感情緒,出身揚土的陸遜更是不可 : 能不知,在此狀況下孫吳能否另闢淮南戰線相當令人存疑。 拜讀本版 #1O5n9Ez0 引用 胡阿祥《南北朝時期彭城的軍事地位》 儘管淮南絕非無險可守,但山越尚未搞定前,若有蜀漢軍事行動來配合也就算了... 問題隔壁棚數月前才在街亭大敗而歸,短時間內理應很難再出師 搞不好在濡須打退被讚嘆為「真天人也」的曹仁步騎數萬之後 讓朱桓被野心沖昏頭了XD : 最後,聊聊朱桓計畫: : 「休本以親戚見任,非智勇名將也。今戰必敗,敗必走,走當由夾石、挂車,此兩道 : 皆險阨,若以萬兵柴路,則彼眾可盡,而休可生虜,臣請將所部以斷之。若蒙天威 : ,得以休自效,便可乘勝長驅,進取壽春,割有淮南,以規許、洛,此萬世一時, : 不可失也。」 : 本傳記「權先與陸遜議,遜以為不可,故計不施行。」 : 朱桓計畫的重點: : 1.斷曹休歸路、圍殲。 : 2.進取壽春。 : 孫權與此戰主帥陸遜討論後否決,這也是本系列文爭議點之一。 : 但陸遜真的有完全否決朱桓計畫嗎? : 《滿寵傳》:「賊果從無彊口斷夾石,要休還路」、 : 《賈逵傳》:「權遣兵斷夾石」。 : 可見陸遜有採納朱桓計畫的前半段,否決的是後半段。 : 從滿、賈二傳,賈逵果決、迅速的支援,輔以虛張聲勢,吳軍意外下驚走,賈與曹休 : 殘部合勢後據夾石,以致朱桓前半段計畫失敗。 其實從〈王淩傳〉寫的"失利"、〈滿寵傳〉寫的"不利" 愚見以為朱桓前半段計畫意思到了,只差臨門一腳: "後從曹休征吳,與賊遇於夾石,休軍失利,(王)淩力戰決圍,休得免難仍徙為揚、豫州刺史"(〈王淩傳〉) "賊果從無彊口斷夾石,要(曹)休還路。休戰不利"(〈滿寵傳〉) 而〈賈逵傳〉告訴我們,賈逵軍不等援兵而很可能早吳軍主力一步到 ,甚至跟曹休退來夾石的時間所差無幾,所以才有時間布置會場虛張聲勢: "(孫)權遣兵斷夾石。諸將不知所出,或欲待後軍。逵曰:「....若待後軍,賊已斷險, 兵雖多何益!」乃兼道進軍,多設旗皷為疑兵,賊見逵軍,遂退" 但應該還不夠早到,否則曹休也不會嫌賈逵"進遲,乃呵責逵"(《魏略》) 也正好呼應〈蔣濟傳〉的"遇": "(曹)休軍已敗,盡棄器仗輜重退還。吳欲塞夾口,遇救兵至,是以官軍得不沒" 以及〈滿寵傳〉的"會": "賊果從無彊口斷夾石,要休還路。休戰不利,退走。會朱靈等從後來斷道,與賊相遇 賊驚走" 總之我所腦補的整個戰況,大概就是吳的伏兵先贏了曹休的敗軍一陣 不料遭王淩殺出一條血路,等吳軍想再次包圍時,卻被曹魏的實質援軍 & 疑兵給趕到 扣除部份吳軍要押解戰利品回吳的情況下(戰前計畫就交代好) 自忖即使跟剩餘的吳軍主力會合了也打不贏,甚或認定被可能存在的斷後魏軍拖住 而讓吳軍主力來不及到夾石這地方支援後,終究選擇了撤退一途 個人想法是原因出在〈陸遜傳〉: "令朱桓、全琮為左右翼,三道俱進,果衝休伏兵,因驅走之,追亡逐北,徑至夾石, 斬獲萬餘,牛馬騾驢車乘萬兩,軍資器械略盡" 以及《建康實錄》: "大破魏軍於夾石亭。俘數萬計,盡收其騾馬輜重" 上面不難看出執行斷曹休退路任務的,並非朱桓而另有其人才是 因此還可把否決朱桓計畫,解讀為不照這位吳國版的魏延先生原本的意思,去斷魏軍後路 反倒借重他的武勇,確保至少正面能切實擊退曹休,比較保本..吧 : 還有要考量的一點是季節因素,淮南屬於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的中間地帶,也是南船 : 北馬的過渡區域,夏澇利水軍、冬旱利步騎,石亭之戰發生於秋九月,將轉入冬季, : 孫吳方的水軍、水運補給限制更大,曹魏的主場優勢將更加明顯。 : 總結來說,我認為朱桓計畫前半段執行失敗、後半段是蔣幹畫,陸遜否決應出自對情 : 勢的考量,而非情感因素。 說到水軍、水運,其實曹魏對自許、洛通向江、淮的依賴也不小,〈武帝紀〉: "(建安)七年春正月....遂至浚儀,治睢陽渠" "(建安)十四年春三月,軍至,作輕舟,治水軍。秋七月,自渦入淮,出肥水,軍合肥" 〈文帝紀〉: "(黃初六年三月)行幸召陵,通討虜渠"、"八月,帝遂以舟師自譙循渦入淮.... 行幸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 所以我是覺得曹魏的主場優勢,也會隨著季節產生的水路限制,而打個折扣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21.236.1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508510911.A.589.html
ckshchen: 古有諸葛六出祁山,今有鄉民三戰北伐 10/21 01:45
time3Q: 孫權的童謠"寧飲建業水..",出自建康實錄,吳書只提孫皓有 10/21 08:03
"願將銳卒虎步江南,因敵取資"(〈董昭傳〉),也的確數次肆虐江表的曹休 一旦發現有孫權從揚州走水路往武昌的運輸,難道不會下手嗎? 尤其又是航速較慢的逆流,如果是一兩次小眾的僥倖逃過,也就罷了 但當時能達到讓揚州百姓抱怨不止的程度,足見其頻率與規模並不算小 那是否可因此來質疑這童謠,發生在孫權時代的合理性咧? 除非東吳於曹休生前不敢做的事 直到在他死後接他位置,"及鎮淮南,吳人憚之"(《世語》)的滿寵任內 並且根據《建康實錄》裡,童謠出現之前,亦即228年9月~229年8月這個時間帶中來完成 對照組: 就拿《建康實錄》來比較,寶鼎元(266)年11月,陸凱曾諫孫皓"鄰國交好,四邊無事" 而早在甘露元(265)年9月,"步闡上表,請徙都武昌,後主(孫皓)納之" 這樣或許有辦法作為保證逆流運輸還算安全的參考? #PS:《通鑑》裡,童謠被排在266年8月 ※ 編輯: Houei (124.218.29.206), 10/22/2017 03:35:59
bxdfhbh: 曹休沒能力截斷孫權在長江里的運輸啊,魏水軍又不行。 11/11 09:38
Houei: 關於b大提出的質疑,《橫行江表的千里駒─曹休》一文有說明 11/11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