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ouei (金山好吃粥,伸!)》之銘言: : 首先講一下不才在下對大錢的看法,《後漢書.劉陶列傳》: : "時有上書言人以貨輕錢薄,故致貧困,宜改鑄大錢。事下四府群僚及太學能言之士。 : 陶上議曰:蓋以為當今之憂,不在於貨,在乎民飢...竊見比年已來,良苗盡於蝗螟之口, : 杼柚空於公私之求,所急朝夕之餐,所患靡盬之事...議者不達農殖之本,多言鑄冶之便, : 或欲因緣行詐,以賈國利。國利將盡,取者爭競,造鑄之端於是乎生。蓋萬人鑄之, : 一人奪之,猶不能給;況今一人鑄之,則萬人奪之乎?雖以陰陽為炭,萬物為銅, : 役不食之民,使不飢之士,猶不能足無猒之求也。夫欲民殷財阜,要在止役禁奪, : 則百姓不勞而足。陛下聖德,愍海內之憂戚,傷天下之艱難,欲鑄錢齊貨以救其敝, : 此猶養魚沸鼎之中,棲鳥烈火之上。水木本魚鳥之所生也,用之不時,必至燋爛。 : 願陛下寬鍥薄之禁,後冶鑄之議,聽民庶之謠吟.." : 我在別的網站上看到,有人認為大錢指的是精良錢幣,其依據為《漢書.食貨志》那段 : 周景王時"患錢輕,將更鑄大錢",爾後"文曰「寶貨」,肉好皆有周郭" : 然而相對錢輕,我認為大錢可以指重錢,重錢同樣可以做到精良 : 周郭更用以區別如剪邊錢、磨邊錢的輕錢 : 最重要的,精良錢幣照樣會被拿來剪邊、磨邊,但如果有法定重量作為標準 : 便不會有人願意對重錢剪邊、磨邊,於是勢必像蜀漢直百錢般,有連帶避免盜鑄的功效 : 畢竟那樣並不符合經濟效益 : 而重量也絕對夠客觀了!相對"精良"與否,私鑄的錢幣依舊能具備該有的格式 : 卻卡在主觀而容易起爭議 陳先生也認為是增重 但「寬鍥薄之禁,後冶鑄之議」是反著做 所以才有後來的惡性通膨 : 以下開始發表個人淺見 : 民間私鑄,或有辦法解釋是為因應通膨,以滿足個人的民生需求 : 卻未能解釋群臣希望鑄幣來做啥,並非人人是劉巴,需要鑄重錢來向民間籌措物資 : 事實上無論國家鑄的是重 or 輕錢,都會導致通膨更加嚴重 鑄重錢除了向民間籌措物資 另一個重點是重建民眾對貨幣的信心 越來越輕的情況下會〝民不寶用〞 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一樣從貨幣數量學說來看 MV=PT 貨幣越輕,拋售越快 這影響的是貨幣流通速度(V) 惡性通膨難以收拾不止是貨幣的增加(M) 流通速度的影響更大 當貨幣失去保值性,會更快向市場換取貨物 社會總交易量(T)很難跟上,更別提當時糧食供給總量因天災人禍開始下降 最後就是物價(P)急速上揚 最嚴重會像董卓鑄小錢的下場 直接暴揚到數十倍或數百倍 反過來說 當貨幣實重超過幣值 貨幣保值性增加 只要V下降些許 通膨並不會隨著貨幣數量增加上升很快 加上區間調控 甚至可以拉抬經濟動能 這才是劉巴厲害的地方 貨幣政策最難的地方 是通膨不可過高 但也不能太低 要控在一個區間範圍 過高難救 過低也很難救 : 是故合理的情況應該是通縮了,以賣商品維生的人,若賣出去的價錢不夠高 : 而自行鑄幣時,政府在"寬鍥薄之禁"之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如此既能解決商賈貧困之急、又兼能緩和通縮之苦 : 這正好呼應劉陶上言時的背景條件:貨物過多,導致通縮 ??? 貨物過多導致通縮? 東漢本質還是個農業帝國 扣掉奢侈品 跨區貿易主要還是糧食 奢侈品太多,只會有人跳出來說「今天下浮侈離本,僭奢過上,亦已甚矣。 凡諸所譏,皆非民性,而競務者,亂政薄化使之然也。 王者統世觀民設教,乃能變風易俗,以致太平。」(潛夫論) 這裡的問題是糧食價格太貴 榖貴傷民 對政府更不好 因為東漢政府以錢代役,並鼓勵地方以工代賑 □□張建受佐陳閭五千,嗇夫□千。 □□謝副受佐陳閭萬。 代者區式受佐陳閭萬。 代者王綱受先萬一千佐陳閭所。 代者李堪受佐陳閭五千,周嗇夫五千。 □□張成受佐陳閭五千,周嗇夫五千。 □□王午受周嗇夫萬。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選釋CWJ1③:325-1-6A、B面) (永壽元年)二月,司隸、冀州飢,人相食。 勑州郡賑給貧弱。若王侯吏民有積穀者,一切貣十分之三,以助稟貸; 其百姓吏民者,以見錢雇直。 王侯須新租乃償。(後漢書‧桓帝紀) 錢賤對政府的力役調度、賑災和開支有很嚴重的後遺症 如果原有以錢代役的召募條件召不到人 只好要百姓親自服役 不然帝國力役不足,會出大事 錢賤,以工代賑也不可行 這才是貨輕物薄政府會出手的原因 東漢政府的財政收入並沒有辦法一下子暴衝 賣官鬻爵乃至加稅都是這樣的背景下發生 而為什麼〝寬鍥薄之禁〞會被採納 因為等於放任地方自籌財源 剪輪不止百姓做 地方官員更是大宗 只有這樣才能彌補財政狀況的惡化 別說古代 縱使現代一樣這樣搞(辛巴威是個好例子) 飲鴆止渴 惡性循環 貨幣政策有很強的溢出效應 很多古人是搞不懂的 尤其是農本儒者 : 所以群臣原本希望鑄錢以平衡貨物的數量,只不過劉陶的想法是"止役"比鑄錢更重要 : 他甚至認為鑄幣的過程當中,是有利可圖的,屆時為牟取利益 : 勢必無法達到停止勞役,以使人民利用省下勞役的時間,去賺更多錢的目的 : "當今之憂,不在於貨,在乎民飢"這幾句也呈現了貨物 & 糧食,是分開計算的 : 所以沒有蝗害引發通膨的疑慮 : 當然有人會質疑,賣不了多少錢的話,再多賣點兒、出清存貨不就得了? : 問題在需求量未必有那麼多,甚至賣家還必須保留一些,作為換取糧食的籌碼 : 何況當時是飢荒的危機,榖以稀為貴,意味需要留更多貨品來爭取換糧食的機會 : 哪怕在當地的持穀者,已超出對該貨品的需求量,亦可到外地尋求交換 : 儘管長沙五一廣場的東漢簡牘,僅反映出南方之經濟行為 : 但若從可觀的私鑄 + 以物易物的角度,去推斷北方的情況亦復如此 : 其實還蠻合理的..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3.104.18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559517268.A.3F4.html ※ 編輯: asdf95 (61.223.104.181 臺灣), 06/03/2019 07:15:41
o07608: 請問原PO能發一篇討論孫權鑄大錢失敗的文嗎? 06/03 09:24
孫權鑄大錢政策要放在他一整個賦稅改革看會比較準確 單看很簡單 劣幣驅逐良幣 看這篇的推文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17328015.A.18A.html 還有不懂的 之後有機會會講的更細 ※ 編輯: asdf95 (61.223.104.181 臺灣), 06/03/2019 16:05:11
Makucy: 看了這篇再依指示回去重看以前那篇,實在非常有意思! 06/03 23:43
說穿了就是政府要尊重市場 不然等著被市場教訓 政府要做的是引導市場,而不要想主導市場 政府想主導市場,只會搞爛而已 不管過去、現在甚至未來都一樣 因為市場依循的是〝人性〞 除非人性改變 不然市場基本原則不會變 ※ 編輯: asdf95 (61.223.104.181 臺灣), 06/04/2019 06:10:45
andy82116: 推 06/04 17:41
〝從經濟學理論和過往實踐上來看,只有當經濟進入繁榮甚至過熱期,供給需 求雙方的預期都大幅提升,價格隱含了過於樂觀的遠景預期時,緊縮貨幣政策 才會起到足夠好的平抑通膨效果。 一般情況下,沒有任何一個理智的經濟體會在經濟衰退或者復甦初期主動採取 緊縮貨幣政策,因為這非常容易導致“債務-通縮”循環。 尤其是當供給不足時,無論原因是供給側改革、環保政策、還是融資困難、 企業信心不足,導致供不應求價格上漲,採取緊縮政策來抑制通膨,結果 可能更為災難。 因為這裡的病因是供給不足,“頭疼醫頭”的緊縮政策只會讓企業的擴張能力 進一步受限,供給繼續不足,那麼怎麼可能會起到平抑價格的效果呢? 只有在經濟觸底、需求恢復的大背景下,恢復企業的信心和產能,才能真正意 義上穩定價格,注意的是,如果沒有這種手段,需求的小幅反彈,往往會帶來 價格的大幅波動,畢竟壟斷企業也是逐利的。 歷史上,在供給不足的大背景下,緊縮政策只有三種結果: 1、由於價格的繼續上漲,最終需求被壓製到與供給形成新的均衡,通膨結束; 2、供給端的利潤水平不斷增厚,使得風險收益比足夠合算,新的供給方突破 障礙進入市場,甚至形成“黑市”,形成新的均衡; 3、經濟體系坍塌,演變為信任坍塌的惡性通膨。〞 這是現代某國面臨的困境,原理接近 貨幣政策要判斷市場面對究竟是何狀態 錯判 下場會非常慘 東漢後期過程是第二路線,但永遠不會均衡,只會導致第三路線 結果是五銖體系的崩潰與終結 經濟原理是相通的 不管過去現在未來 ※ 編輯: asdf95 (36.234.134.159 臺灣), 06/04/2019 18:23:25
s90188: 這樣看起來當初成功控制物價的劉巴真的非常厲害 06/05 12:50
不然就不會劉備、諸葛亮一起稱讚他 不過也要有諸葛亮這樣的行政天才 劉巴提供理論架構,由諸葛亮實行 這樣才能確保施行不會出問題 因為劉巴很不會做人 要諸葛亮才能協調各方配合 這種最怕有人扯後腿 ※ 編輯: asdf95 (36.234.134.159 臺灣), 06/05/2019 19:15:36
o07608: 能用他的劉備也很強啊XD劉備到底喜不喜歡劉巴我都搞不懂了 06/05 19:40
o07608: 又討厭他又一直想抓他出來做官 06/05 19:41
asdf95: 討厭是一定討厭的,但有能力搞定事情就好:D 06/05 19:42
o07608: 看劉巴傳,劉備對劉巴一下喜一下怒,超有趣的XD 06/05 19:50
a7v333: 推 06/05 20:09
otapiggy: 好 06/06 01:47
siliver: 推,討厭他又能用他,才是有度量的人 06/06 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