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97.htm 北傳:雜阿含497經 南傳:增支部5集167經 關涉主題:生活/五法糾舉他人 (08/08/2012 23:02:56 更新) 雜阿含497經[正聞本1553經/佛光本496經](舍利弗相應/雜因誦/弟子記說)(莊 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若舉罪比丘欲舉他罪者,令心安住幾法,得舉他罪?」   佛告舍利弗:   「若比丘令心安住五法,得舉他罪,云何為五?實非不實、時不非時、義饒益 非非義饒益、柔軟不麁澀、慈心不瞋恚。舍利弗!舉罪比丘具此五法,得舉他罪。」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被舉比丘復以幾法自安其心?」   佛告舍利弗:   「被舉比丘當以五法令安其心,念言:『彼何處得?為實莫令不實、令時莫令非時、 令是義饒益莫令非義饒益、柔軟莫令麁澀、慈心莫令瞋恚。』舍利弗! 被舉比丘當具此五法,自安其心。」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我見舉他罪者,不實非實、非時非是時、非義饒益非為義饒益、麁澀 不柔軟、瞋恚非慈心。世尊!於不實舉他罪比丘,當以幾法饒益,令其改悔?」   佛告舍利弗:   「不實舉罪比丘當以五法饒益,令其改悔,當語之言:『長老!汝今舉罪不實 非是實,當改悔!不時非是時,非義饒益非是義饒益,麁澀非柔軟,瞋恚非慈心, 汝當改悔!』舍利弗!不實舉他罪比丘當以此五法饒益,令其改悔,亦令當來世 比丘不為不實舉他罪。」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被不實舉罪比丘,復以幾法令不變悔?」   佛告舍利弗:   「{彼}[被?]不實舉罪比丘當以五法不自變悔,彼應作是念:『彼比丘不實舉罪 非是實,非時非是時,非義饒益非是義饒益,麁澀非柔軟,瞋恚非慈心,我真 {是}[不]變悔。』被不實舉罪比丘當以此五法,自安其心,不自變悔。」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有比丘舉罪,實非不實、時不非時、義饒益不非義饒益、柔軟非麁澀、 慈心非瞋恚,實舉罪比丘當以幾法饒益令不改變?」   佛告舍利弗:   「實舉罪比丘當以五法饒益令不變悔,當作是言:『長老!汝實舉罪非不實 、時不非時、義饒益不非義[饒益]、柔軟非麁澀、慈心非瞋恚。』舍利弗!實舉罪比丘 當以此五法義饒益,令不變悔,亦令來世實舉罪比丘而不變悔。」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被實舉罪比丘,當以幾法饒益,令不變悔?」   佛告舍利弗:   「被舉罪比丘當以五法饒益,令不變悔,當作是言:『彼比丘實舉罪非不實 ,汝莫變悔!時不非時,義饒益不非義饒益,柔軟非麁澀,慈心非瞋恚,汝莫變悔!』」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我見被實舉罪比丘有瞋恚者,世尊!被實舉罪瞋恚比丘當以幾法, 令於瞋恨而自開覺?」   佛告舍利弗:   「被實舉罪瞋恚比丘當以五法,令自開覺,當語彼言:『長老!彼比丘實舉 汝罪非不實,汝莫瞋恨!……乃至慈心非瞋恚,汝莫瞋恨。』   舍利弗!被實舉罪瞋恚比丘當以此五法,令於恚恨而得開覺。」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有實、不實舉我罪者,於彼二人,我當自安其心。若彼實者,我當自知, 若不實者,當自開解言:『此則不實,我今自知無此法也。』世尊!我當如是, 如世尊所說解材譬經說,教諸沙門:『若有賊來執汝,以鋸解身,汝等於賊起惡念、 惡言者,自生障礙。是故,比丘!若以鋸解汝身,汝當於彼勿起惡心變易, 及起惡言,自作障礙,於彼人所當生慈心,無怨、無恨,於四方境界,慈心正受 具足住,應當學。』是故,世尊!我當如是,如世尊所說解身之苦,當自安忍, 況復小苦、小謗而不安忍!   沙門利,沙門欲,欲斷不善法,欲修善法,於此不善法當斷,善法當修,精勤方便, 善自防護,繫念思惟,不放逸行,應當學。」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我若舉他比丘罪,實非不實、時非不時、義饒益非非義饒益、柔軟非麁澀、 慈心不瞋恚,然彼被舉比丘有懷瞋恚者。」   佛問舍利弗:   「何等像類比丘,聞舉其罪而生瞋恚?」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若彼比丘諂曲、幻偽、欺誑、不信、無慚、無愧、懈怠、失念、不定、 惡慧、慢緩、違於遠離、不敬戒律、不顧沙門、不勤修學、不自省察、為命出家、 不求涅槃,如是等人聞我舉罪則生瞋恚。」   佛問舍利弗:   「何等像類比丘,聞汝舉罪而不瞋恨?」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若有比丘不諂曲、不幻偽、不欺誑、有信、慚、愧、精勤、正念、 正定、智慧、不慢緩、不捨遠離、深敬戒律、顧沙門行、尊崇涅槃、為法出家, 不為性命,如是比丘聞我舉罪,歡喜頂受,如飲甘露。   譬如:剎利、婆羅門女,沐浴清淨,得好妙華,愛樂頂戴以冠其首,如是, 比丘不諂曲、不幻偽、不欺誑、正信、慚、愧、精勤、正念、正定、智慧、不慢緩、 心存遠離、深敬戒律、顧沙門行、勤修自省、為法出家、志求涅槃,如是比丘聞我舉罪, 歡喜頂受,如飲甘露。」   佛告舍利弗:   「若彼比丘諂曲、幻偽、欺誑、不信、無慚、無愧、懈怠、失念、不定、惡慧、 慢緩、違於遠離、不敬戒律、不顧沙門行、不求涅槃、為命出家,如是比丘 不應教授與共言語,所以者何?此等比丘破梵行故。   若彼比丘不諂曲、不幻偽、不欺誑、信心、慚、愧、精勤、正念、正定、智慧、 不慢緩、心存遠離、深敬戒律、顧沙門行、志崇涅槃、為法出家,如是比丘 應當教授,所以者何?如是比丘能修梵行,能自建立故。」   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支部5集167經/舉罪經(莊春江譯)   在那裡,尊者舍利弗召喚比丘們:   「學友們!責備他人的舉罪比丘,應該自己準備好五法後,再責備他人,哪五個呢? [他應該思惟:]『我將以適當時機而非不適當時機說;我將以事實而非不實說; 我將以柔軟而不粗暴地說;我將以有益而非無益說;我將從慈心而非瞋心說。』 學友們!欲責備他人的舉罪比丘,應該自己準備好這五法後,再責備他人。   學友們!這裡,我看見一些人,被以不適當時機而非適當時機責備而憤怒; 被以不實而非事實責備而憤怒;被以粗暴而非柔軟責備而憤怒;被以無益而非有益責備 而憤怒;被以瞋心而非慈心責備而憤怒。   學友們!如果比丘被非法責備,應該從五方面致使不後悔:『被以不適當時機 而非適當時機責備,你的不後悔是當然的;被以不實而非事實責備,你的不後悔 是當然的;被以粗暴而非柔軟責備,你的不後悔是當然的;被以無益而非有益責備, 你的不後悔是當然的;被以瞋心而非慈心責備,你的不後悔是當然的。』 學友們!如果比丘被非法責備,應該從這五方面致使不後悔。   學友們!如果是非法舉罪比丘,應該從五方面致使後悔:『以不適當時機而 非適當時機責備,你的後悔是當然的;以不實而非事實責備,你的後悔是當然的 ;以粗暴而非柔軟責備,你的後悔是當然的;以無益而非有益責備,你的後悔是 當然的;以瞋心而非慈心責備,你的後悔是當然的。』   學友們!如果是非法舉罪比丘,應該從這五方面致使後悔,那是什麼原因呢? 這樣,他才不會想以不實責備其他比丘。   然而,這裡,學友們!我看見一些人,被以適當時機而非不適當時責備而憤怒; 被以事實而非不實責備而憤怒;被以柔軟而非粗暴責備而憤怒;被以有益而非無益責備 而憤怒;被以慈心而非瞋心責備而憤怒。   學友們!如果比丘被如法責備,應該從五方面致使後悔:『被以適當時機而 非不適當時機責備,你的後悔是當然的;被以事實而非不實責備,你的後悔是當然的; 被以柔軟而非粗暴責備,你的後悔是當然的;被以有益而非無益責備,你的後悔是當然的 ;被以慈心而非瞋心責備,你的後悔是當然的。』學友們!如果 比丘被如法責備,應該從這五方面致使後悔。   學友們!如果是如法舉罪比丘,應該從五方面致使不後悔:『以適當時機而 非不適當時機責備,你的不後悔是當然的;以事實而非不實責備,你的不後悔是當然的; 以柔軟而非粗暴責備,你的不後悔是當然的;以有益而非無益責備,你的不後悔是當然的 ;以慈心而非瞋心責備,你的不後悔是當然的。』學友們!如果是如法舉罪比丘, 應該從這五方面致使不後悔,那是什麼原因呢?這樣,他才會想以事實責備其他比丘。   學友們!被舉罪的人應該依止於二法上:真實的、不激動的。   學友們!如果他人責備我,以適當時機或不適當時機;以事實或不實;以柔軟或粗暴 ;以有益或無益;從慈心或瞋心,我都依止於二法上:真實的、不激動的。   如果知道:『於我有此法。』我會對他說:『有!於我存在此法。』   如果知道:『於我沒有此法。』我會對他說:『沒有!於我不存在此法。』」   [世尊說:]   「舍利弗!你所說確實是這樣,然而,一些藏覆[罪過]的愚鈍男子,卻不取右繞。」   「大德!那些無信、為了生活而不是由於信,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 狡詐、偽善、毛躁、自大、輕浮、饒舌、言語散亂、不守護根門、飲食不知適量 、不專修清醒、不珍惜沙門身分、不強烈地尊重所學、奢侈、散漫與率先墮落、 輕忽獨居的責任、懈怠、缺乏活力、念已忘失、不正知、不得定、心散亂、劣慧 、愚蠢的人,他們對我這樣的言說,不取右繞。   但,大德!那些由於信,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不狡詐、不偽善、不毛躁、 不自大、不輕浮、不饒舌、言語不散亂、守護根門、飲食知適量、已專修清醒、 惜沙門身分、強烈地尊重所學、不奢侈、不散漫與率先墮落、不輕忽獨居的責任、 活力已被發動、自我努力、念已現前、正知、得定、心一境、有慧、 不愚蠢的善男子,他們對我這樣的言說,取右繞。」   「舍利弗!你不要理會那些無信、為了生活而不是由於信,從在家出家,成為 非家生活、狡詐、掉舉、高慢、浮躁、饒舌、閒聊、不守護根門、飲食不知適量、 不專修清醒、不珍惜沙門身分、不強烈地尊重所學、奢侈、散漫與率先墮落 、輕忽獨居的責任、懈怠、缺乏活力、失念、不正知、不得定、心散亂、劣慧、 愚蠢的人。   但,舍利弗!對那些由於信,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不狡詐、不偽善 、不毛躁、不自大、不輕浮、不饒舌、言語不散亂、守護根門、飲食知適量、已專修清醒 、珍惜沙門身分、強烈地尊重所學、不奢侈、不散漫與率先墮落、不輕忽獨居的責任、 活力已被發動、自我努力、念已現前、正知、得定、心一境、有慧、 不愚蠢的善男子,舍利弗!你應該說,舍利弗!告誡同梵行者,舍利弗!教誡同梵行者, [而想:]『讓我使同梵行者從非法出罪後,在正法上確立。』舍利弗!你應該這麼學。」 註解: 1.「惡慧」,南傳作「劣慧」(duppaññā,另譯為「惡慧;愚鈍」),菩提比丘 長老英譯為「缺乏智慧」(lack wisdom)。 感想: 反省自己 對自己 對他人 提起這五個原則 慈悲 真實 適時 柔軟 有益 -- 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3.161.250
Bonaqua:南無阿彌陀佛 09/22 08:14
MartinJu:佛不是完全反對爭論 但要符合慈悲 真實 適時 柔軟 有益 09/22 08:26
AHJKL:舉罪不是諍論,舉罪是布薩、羯磨,兩種意義不同。 09/22 09:58
AHJKL:"論法語"不是"諍論",論法語是比丘們談論世尊所說的教法, 09/22 10:08
AHJKL:以四聖諦為首,如 #1GN9cga0 (Buddhism) 彼此談論四聖諦十二 09/22 10:09
AHJKL:因緣法。 09/22 10:09
AHJKL:本篇言舉罪是要有技巧的,需以五法為之。令彼此不生嗔恨 09/22 10:10
AHJKL:若已依五法為之,仍有不信、無慚、無愧、惡慧、慢緩、不勤 09/22 10:11
AHJKL:修學,也就是增上慢人、聽不進去反生嗔心。佛陀的教導是:" 09/22 10:12
AHJKL:"不應教授與共言語,所以者何?此等比丘破梵行故" 09/22 10:12
AHJKL:本篇提到了"忍辱"的精要,如世尊所說解材譬經說,與金剛經 09/22 10:13
AHJKL:所說截截支解,不生嗔恨的意思相同,可見諸法同源。 09/22 10:14
AHJKL:有關"諍論"、"羯磨"、"布薩"可搜尋google或 09/22 10:18
AHJKL:我所說的可以查詢相關網址或CBETA、巴利文,以驗證是否屬實 09/22 10:19
AHJKL:。幫找幾個 http://ppt.cc/G23s 09/22 10:23
AHJKL:http://etext.fgs.org.tw/Sutra/1b/1b028r_33.htm (爭論) 09/22 10:29
AHJKL:(補充) 文章代碼(AID): #1GLh08Kn (Buddhism) 11/14 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