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histor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對周朝貴族的名稱一直以來都很有興趣 主要是來自看論語,史記,資治通鑑,左傳...故事時都會遇到 但一直沒機會深究 只有3.5年前稍微提問到一下紀年的部分 #1B8wAHrV (gallantry) (剛剛才發現 那篇的金魚回文 原來byzantines有推文耶 大大真低調XD) 現在剛好遇到機會又有閒 稍微查了一些資料 先分享一下目前查到的資料和心得 ※資料部分: (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7%88%B5%E4%BD%8D 中國爵位 爵位,又稱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貴族的封號,用以表示身份等級與權利的高低。世 爵從夏商時期開始,到中華民國建立後結束。 先秦時代的封爵 夏商時期 案《通典。職官。封爵》記載,自堯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無子、男二等。究竟事實怎樣,並無實物資料佐證。 周朝 周代,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襲罔替,封地均稱國,在封國內行使統治權。 各諸侯國內,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國等置執圭、執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對封 邑也可以行使統治權、唯受命於諸侯。 依據《孟子‧萬章篇》所述,「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 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達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視侯,大夫受地 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普遍廢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實行郡縣制,出現了有別於之前卿大 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這些新設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大多數都不能世襲。 (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7%AD%89%E7%88%B5 五等爵 《禮記·王制》載,「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 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 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之卿視伯,天子 之大夫視子男,天子之元士視附庸。」 爵類 爵名 田 田視 王者封爵 公 方百里 天子之三公之田 侯 方百里 天子之三公之田 伯 方七十里 天子之卿之田 子 方五十里 天子之大夫之田 男 方五十里 天子之大夫之田 附庸 (諸侯封爵) 上大夫卿 不能五十里 天子之元士之田 下大夫 不能五十里 天子之元士之田 上士 不能五十里 天子之元士之田 中士 不能五十里 天子之元士之田 下士 不能五十里 天子之元士之田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8%9D%E7%8E%8B%E7%B4%80%E5%B9%B4 漢以前帝王紀年 漢以前紀年沒有年號,一般都是以君主在位的第一年稱元年,這個也是歷史記述系統的標 準,即所謂紀年的帝王紀年。終君主一生,一般只有一個元年,所謂一世一元制,也有改 元的例子,但都比較少有。 早在商末,西伯昌即改以受命紀年,這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君主改元。自始每個 君主都有自己的紀年。 西周後期的共和行政,以共和紀年,是和西周之初的受命一樣的唯二有命名的紀年,因為 之中共14年都沒有君主主政,卻又是中國信史的時間可考起點,自此以後史事發生的時間 都是確實的,可以前後推演和與公曆換算。所以共和與之後的帝王紀年才有史學可考證的 意義。 漢以前君主在位改元的情況很少,只有兩個諸候有改元,都發生在戰國時期: 魏惠王三十六年(前334年),魏惠王與齊威王在徐州(今山東滕縣東南)互認為王(史 稱徐州相王),惠王以此年為後元年。 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24年),秦惠文王稱王,以此年為後元年。(或稱更元年) 而普遍的君主在世不改元的情況下,則在君主稱號後面加上年份以表年,如秦王政元年( 前246年)。要注意的是,雖然秦王政在前221年統一六國,但沒有改元,則稱秦始皇二十 六年。 (4) http://cathay.ce.cn/history/200912/07/t20091207_20570056.shtml 中國經濟網 > 華夏文明 > 我国历史的断代衔接及无谥号帝王的纪年(图) 李生海 来源:西安晚报(责任编辑:单晓冰) 抱歉直接貼簡體字 全文不長 有興趣可以點進去看 以下節錄其中一小段: 谥号是封建时代人死亡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最初仅用于帝王、国君和 大臣,通常叫做“官谥”,自东汉以后,开始有“私谥”,其后,民间使用也较为普遍。 谥号最早始于对夏商两朝的末代国君桀和纣的贬责,而正规的《谥法》则形成于西周,但 初期使用尚不正规,如西周先期从文王至懿王8位国君的王号都是其在位期间自称的,第 一位真正有谥号的国君是西周第9位国君周孝王(公元前891年-公元前885年在位),其后才 逐渐正规起来。 (5) 將維基百科中 春秋時代重要諸侯的爵位整理如下 天子: 周王 諸侯: 魯侯 齊侯 晉侯 秦伯 楚子 宋公 衛侯 陳侯 蔡侯 曹伯 鄭伯 燕伯 吳伯 越子 衛伯? 燕侯?吳子?越伯? 這些就是這些諸侯受封時的爵位 其中西周時的公爵國總共只有四個:宋國、虢國、州國和虞國。 爵位的根據主要來自《春秋》《左傳》《國語》以及青銅器銘文 其中有衝突的為燕國和吳國 維基資料如下: 燕伯: 《春秋》昭公十二年,「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於陽。」 燕侯: 燕侯旨鼎銘文「燕侯旨作父辛彝。」引自[美]夏含夷:《古史異觀》,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5年12月版本,第191頁。 吳國: 《國語·吳語》記載吳國原本的爵位為伯爵,出土青銅器班簋銘文以二重證據法證明了這 一點。陳恩林認為《春秋》「以伯子男一也,辭無所貶」,稱吳君為「子」,是一種春秋 筆法。參陳恩林《先秦兩漢文獻中所見諸侯五等爵》《歷史研究》1994年06期 越國原本並非周王封國 句踐滅吳稱霸後 才被周王封為越伯 衛國是實際上爵位有升降過 後文詳述 ※個人歸納與心得: 根據<禮記>和<孟子> 應該是周初就確立五等爵制了 而且五等爵只有天子封的諸侯能用 諸侯封的附庸只能用更低的爵位 各國制度不盡相同 因此春秋時大夫諡號見到的 魯:季康子,孟武伯 晉:趙襄子,智伯 齊:田文子 等 除非是僭越 不然就是這些"子"只是一種尊稱 不是子爵爵位 "伯"是伯仲叔季的伯 不是伯爵的伯 諸侯方面 同樣有些"公"不是公爵的意思 像 周公姬旦 太公望呂尚 召公姬奭 都不是公爵 甚至這些稱號都不是諡號 姬發滅商前 姬奭封地在召 故稱召公 武王伐紂後改封於燕 但召公留在鎬京 派兒子就任 太公望是從姬昌對呂尚說過的"吾太公望子久矣"而來的外號 後武王將師尚父封於齊 姬旦原本被武王封在魯 如果他就任的話 可能會稱為"魯叔旦" 但他留在鎬京 人稱周公 這"三公"都是尊稱 板上爬到兩篇文也有提到過 #13-iPqut andrusha R: 古代大夫也會有爵位嗎?? ※ 引述《andrusha (andrusha)》之銘言: : 把晉文公 申侯 這兩類詞放在一塊 : 當作公爵和侯爵的證據 : 基本上您就錯了 : 左傳僖公二 十四年: :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 這是在說晉文公回國即位之後的一段事情 : 請注意 : 在一句話裡出現了晉侯和獻公兩個詞 : 晉國國君(獻公 文公)的地位究竟是公是侯? : 我看來是侯 : 為什麼? : 襄公二十三年: : 『齊侯歸,遇杞梁之妻於郊。使弔之。辭曰:殖之有罪, 何辱命焉?若免於罪, : 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弔。齊侯弔諸其室。』 : 又是一個例子 對齊國國君(例如齊桓公)為公爵也出現了一個疑問 : 桓公三年: : 『九月,齊侯送姜氏於歡。公會齊侯於歡。』 : 再看這段文字 加上上述所引 : 不難看出 侯實為先秦時諸侯國地位之一個階級 : 而公是對國君 對上位者 對老闆的敬稱罷了 ^^^^^^^^^^^^^^^^^^^^^^^^^^^^^^^^^^^^^^ : 我們甚至不能在這裡「濫用」了爵位一詞 : 後世公侯伯子男基本的五等爵位 這時候還沒有出現 : 甚至爵位這個詞兒 都沒有誕生呢 #1Fad5eDw Bismarck □ [疑問] 春秋國君的稱號與英文翻譯 ※ 引述《Bismarck (Kaiser)》之銘言: : 最近在做一些春秋史名詞與君主稱謂的英文翻譯時,遇到一些以前並沒有仔細思考過的 : 問題。 : 一般稱呼春秋時代晉、齊、魯、宋、衛、鄭、秦、陳等這些國家的國君,通常都是稱 : 國名+諡號+「公」。而英文翻譯卻將「公」的意思作為「爵位」來翻譯,於是就變成 : 以鄭莊公來說:Duke Zhuang of Zheng,。 : 可是眾所周知,除了宋國確實是公爵國之外,晉、齊、魯、衛、陳這些是侯爵國,而 ^^^^^^^^^^^^^^^^^^^^^^^^^^^^^^^^^^^^^^^^^^^^^^^^^^^^^^^^ : 秦、鄭則是伯爵國。那麼英文翻譯把「公」當作爵位來看,是否為明顯的誤解? ^^^^^^^^^^^^^^^^ : 但這也讓我產生一個疑惑,就是為何史書如左傳等,會把不是公爵的國君也稱為「公」 : 而不是照他們的爵位來稱? 魯國,齊國和陳國 從武王初封侯爵以後 歷任諡號(或稱號)即都為X公 西周末周宣王封鄭桓公 春秋初周平王封秦襄公 兩者皆為伯爵 但也自始就代代諡號X公 晉國,燕國在西周時諡號都為X侯 到了春秋就變成X公了 其中晉嫡系被支系曲沃所取代 不知道這些X公的諡號(或稱號) 究竟只是一種尊稱 還是侯伯僭越自稱為公爵? 或者僅僅是春秋戰國時代的編史者 給自己國的先君追尊諡號為公? 楚國從周成王封熊繹"子男田地"到春秋初年熊通稱王前 中間歷任都沒有含爵位的諡號 熊通自稱為王(楚武王)之後的歷任才都諡號為X王 與其他諸侯的諡號相較下 楚國反而還相對"誠實" 周朝最長壽的諸侯國:衛國 其歷代諸侯諡號是最忠實反映其爵位的 根據<史記.衛康叔世家> 周武王封九弟叔封於康 稱康叔 周公平定管蔡武庚之亂後 改封康叔於衛 稱衛康叔 接下來第二到七任 諡號皆為X伯 到了頃侯(第8任) 用財物賄賂周夷王 策命升為侯爵 第9任釐侯薨 太子姬餘即位 被弟弟姬和派人攻擊而自殺 衛人諡其為共伯(第10任) 立姬和為衛侯 為衛武公(第11任) 武公幫助平定犬戎有功 周平王策命升為公爵 接下來20多任都諡號為X公 時光飛逝 到了戰國時代 七雄強盛 衛成侯自貶位號稱侯 到了衛嗣君再貶位號稱君 直到末任衛君姬角被秦二世廢為庶民 衛國八百多年歷史 四十多任諸侯 所有的諡號/稱號 都忠實呈現其在位當時爵位 (衛伯→衛侯→衛公→衛侯→衛君) 童叟無欺 實屬難得 紀年的部分 如同維基百科所說 在漢武帝始創年號之前 中國古代使用帝王紀年 而周朝的部分 有周王紀年跟各國自己的諸侯紀年並行 十分複雜 可能有人會想說: 帝王紀年很簡單啊 周幽王死後 隔年就是周平王元年啦 從史書上看似如此 但站在當時史官的角度就沒那麼簡單了 周平王在位五十一年 崩後才諡為平王 也就是說 這五十一年間是還沒有"平王"這名稱的 因此西元前722年 當時雒邑的諸侯卿士們不可能說: "今年是周平王四十九年" 而應該是: "今年是周王宜臼四十九年" 同樣的 今天翻開<春秋>,<左傳> 開篇可見: "隱公元年 夏 五月 鄭伯克段於鄢" 看起來似乎很平常 就是魯隱公即位的隔年嘛 即使當時還沒有諡號 不就是"魯侯息元年"嗎? 其實又沒有這麼簡單了 西元前723年 周平王四十八年 魯惠公姬弗湟薨 長庶子姬息代理國政 惠公夫人無子 姬息的母親是賤妾聲子 惠公替姬息安排娶宋女 但見到宋女貌美就自娶 宋女生了兒子姬允 惠公升宋女為夫人 以姬允為太子 惠公薨時因姬允年幼 魯人讓姬息代理國政 不登位 代理第十一年 公子揮請姬息登位,自薦殺太子允 姬息說:我只是代政,正準備交還政權 公子揮害怕這事被太子允得知 反過頭對太子允說:姬息想殺你登位,請讓我替你殺掉姬息 太子允同意 於是公子揮派人殺了姬息 立太子允為國君 姬息諡號就是魯隱公 姬允就是魯桓公 因此春秋,左傳中的 隱公元年到隱公十一年 實際上這段期間魯侯是出缺的 所以西元前722年當時 魯國的卿士們不可能說: "今年是魯隱公元年"或"魯侯息元年" 不知道這十一年間 魯國史官是如何紀年的? 大概是姬息死後諡為隱公後 史書再加上去 變成"隱公元年"到"隱公十一年" 兩百年後 孔子編<春秋>時 也就照樣紀錄 除了魯隱公的情形外 各國的諸侯紀年還有各種情形使得紀年變得更為複雜 有些國君登位後沿用前任的紀年 於是史書上諡號改變,年數卻延續而非元年 (ex.魯孝公) 有些國君在位期間因升爵而重新紀年 (ex.魏文侯,魏惠王) 有些國君登位數年後出逃 數年後復位 有的是重新紀年 稱"後元年" (ex.鄭厲公,衛獻公) 有的是延續自己第一次登位的紀年 將出逃年間也一併計算 繼續紀年 曲沃武公升為晉侯 三家分晉升為諸侯時 都未改元 而是以登位大夫之紀年繼續計算 ...等等等 而且古籍今本中 各國紀年有時還彼此衝突 甚至是每當挖出古墓 發現古本竹簡或銅器銘文時 紀年又與今本有所矛盾 因此司馬遷編"三代世表"和"十二諸侯年表", 司馬光將戰國歷史編為編年體時 對此也只能有所取捨 得到衝突盡量最小的公約年表而已 其他心得: <史記>中有一點個人覺得非常討厭 就是有時候會竄改人名 而且竄改版本變成後世通稱 例如 田成子田常 宋微子開 楚武王熊通 這是史記中的名字 但與古本竹簡和銘文衝突 原來田常本名是田恆 為了要避漢文帝劉恆之諱 而改為田常 微子開其實是微子啟 為了避漢景帝劉啟之諱 而改為微子開 熊通原本是熊徹 為了避漢武帝劉徹之諱 而被竄改為熊通 這些人因為死後幾百年的皇帝取的名字 自己的本名就被改掉 至今尚無其他版本對照 而只以被改的名字為人所知者 還不知道有多少呢 實在悲哀 分享一個趣聞 由於獨立po一篇似乎不太恰當 故一併放在本篇文末: 我前年到台北書展的金魚簽書會 買了<拍翻御史大夫>第一集並請金魚簽名 但因為繁忙 一直沒看完 其實到現在我還沒看完 (謎:明明後來還有看其他小說XD) 不過因為我媽很愛看歷史小說 最近尤其常租大陸穿越或歷史小說 而且對較有文采或考據者比較喜歡 她說租書店店員說這類書比較少人租 因此我剛買時就想推薦她看 但是沒推成功 前幾天我剛好想起這本書 拿來從頭翻 然後回家時見到她正在看一部叫<金玉滿唐>的小說 作者叫袖唐 看一下封底:背景是貞觀年間的長安 刑部,大理寺,御史臺互踢皮球的故事 正好! 又是御史臺又是長安(西京)的 就查了御史臺的維基給她看 然後再次推<拍翻> 講到有女皇時才終於勾起她興趣 但因為我只有第一本 所以她說要去租書店找有才要看 但不知道租書店到底有沒有進這套 祈禱有進啊~~ 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3.145.71
aaa8841:稱公者,何休注公羊傳:魯稱公者,臣子心所欲尊號其君父。 06/19 01:29
aaa8841:公者五等之爵最尊。王者探臣子之心欲尊其君父,使得稱公。 06/19 01:29
aaa8841:白虎通:伯、子、男,臣子於其國中褒其君為公。 06/19 01:30
ilha:楊寬《西周史》頁318-頁323。 06/19 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