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ristianit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1RLC5AzJ
aun5780: 推Q典 07/24 19:29
aun5780: 如果只看Q典 07/24 19:29
aun5780: 是沒有因信稱義這樣的好康的07/24 19:30
aun5780: 嗚嗚07/24 19:30
aun5780: 所以我決定信保羅基督教了 07/24 19:30
aun5780: (完全是鴕鳥心態...) 07/24 19:30
1.新約神學的拼圖(耶穌的兩派傳人) 參#1M-wuhLF 若我們相信耶穌就是啟示自身, 那麼耶穌原始的言論(Q典、共觀福音等)就應該包含最核心的真理, 其傳人只是再詮釋這個核心的真理,而非講跟這個真理衝突的東西。 新約神學中,兩大派的耶穌傳人, 一是耶路撒冷教會,二是保羅。 按以上的信念,那麼這兩派都只是耶穌所傳真理的再詮釋: 耶穌真理(原始的文本,或「道」) ↓ ↓ 耶京 保羅 (詮釋一) (詮釋二) 所以,身為一個相信啟示真理的基督徒, 我不相信這三者是互相矛盾的, 卻是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的, 並且兩個詮釋都是本於同一個「文本」,就是耶穌的原始真理--Q典或共觀福音。 耶穌的原始真理,已是「完滿」的,只是世人未必能「聽懂」(就跟舊約一樣), 所以才有詮釋一、詮釋二。 (所以也不會有用保羅的「因信稱義」來否定原始福音的「窄門」的可能; 而是,因信稱義是窄門的詮釋之一) 2.耶穌的原始真理--窄門=信的真諦=愛=饒恕 主禱文: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登山寶訓及馬太福音重複談的真理: 饒恕人的,蒙天父饒恕;不饒恕人的,不蒙天父饒恕。 耶穌教導門徒要饒恕人七十個七次 (基本上就是無限次;而從有限跨到無限,就是神性的表徵), 這當然表明天父也是饒恕人無限次的。 這就接到約壹、雅各書、彼得前書(這些都是耶京派)所談的: 約壹1:9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雅2:8 經上記著說:「要愛人如己。」你們若全守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 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 彼前4:8 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最後就回到舊約的「智慧」傳統 箴10:12 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 -- 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 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雅2:1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04.25.2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ristianity/M.1532445482.A.102.html 而十架就是神饒恕人的「完成」(參#1RHXwQV3), 使得信耶穌的「門徒」都有了「十架」,就是捨己、走窄路進「窄門」; 十架的本質,就是愛,愛的終極實踐就是饒恕(人被神饒恕,就叫「稱義」); 故基督門徒的十架/窄門道路,就是愛,就是饒恕。 ※ 編輯: theologe (123.204.25.220), 07/24/2018 23:41:39 路德的《論善功》,基本上是跟隨登山寶訓或Q典的思路, 就是律法必須直指其「精義」; 登山寶訓談律法的精義,最後就是「大誡命」,就是「愛」; 而神性愛的終極表現,就是耶穌上十架、饒恕在他裡面之人的過犯; 「在耶穌裡面」,就是同樣愛、同樣七十個七次饒恕人。 而路德說一切善功,就是律法或十誡的精義; 而這些精義的來源,就是「信」,或者「信心的能力」(參《基督徒的自由》); 而這個「信」,就是第一誡,那就是愛神,所以也就是「大誡命」, 就跟耶穌的教訓連結在一起。 ※ 編輯: theologe (123.204.25.220), 07/24/2018 23:47:35 故按以上如此理解,路德就未必跟保羅新觀衝突了,而可以相互補充。 保羅不跟雅各衝突,更不會與耶穌衝突。 但若讓保羅跟雅各衝突,就會演變成保羅也跟耶穌衝突... 簡而言之,「稱義」、「復和」、「窄門」三個新約神學的模型, 是互相補充,而非互相衝突的。 ※ 編輯: theologe (123.204.25.220), 07/25/2018 00:35:39
aun5780: 跟你說個可怕的 07/25 00:55
aun5780: 而且是耶穌親口說的 07/25 00:55
aun5780: 就是要為天國禁慾 太19:12 07/25 00:56
aun5780: 還好基督教完全無視這個經文 07/25 00:56
19:10 門徒對耶穌說:「人和妻子既是這樣,倒不如不娶。」 19:11 耶穌說:「這話不是人都能領受的,惟獨賜給誰,誰才能領受。 ^^^^ ※ 編輯: theologe (123.204.25.220), 07/25/2018 01:03:41
aun5780: 呼~ 感謝提供解套的經文 07/25 01:06
上下文... 不過我蠻希望你能理解我這篇講的, 板上的爭論,還有一堆神學的問題, 理解這篇,就能解決大半了。 ※ 編輯: theologe (123.204.25.220), 07/25/2018 01:07:48
aun5780: 果然要讀前後文 07/25 01:06
aun5780: 可以理解呀 07/25 01:11
aun5780: 其實我當然也知道我只看我想看的經文 07/25 01:12
aun5780: 不過”基督教”目前的教義 真的還是比較輕鬆快樂 07/25 01:12
aun5780: 你的版本也確實比較難做到 07/25 01:13
aun5780: 我沒有談論正確性喔 07/25 01:13
aun5780: 只是耶穌兩派傳人 07/25 01:13
aun5780: 我選適合自己能耐的就是了 07/25 01:14
那你還是沒看懂... 你還是把雅各跟保羅對立起來,這樣就會把保羅跟耶穌對立起來... 舊約律法的總綱,就是十誡; 十誡的歸結,就是大誡命; 大誡命,就是愛,對路德,就是信; 守大誡命,就是進窄門; 進窄門,就是被上帝饒恕; 守大誡命,就是去愛人(用神的愛),其終極也就是饒恕人,就是愛仇敵; 饒恕人的,蒙天父饒恕; 這就是因信稱義,也就是進窄門。 每個人有不同的十架/窄門, 就是說每個人有不同的人需要去饒恕/愛。 饒恕,就是復和; 新天新地就是一切都復和之所在。 ※ 編輯: theologe (123.204.25.220), 07/25/2018 01:26:56
aun5780: 就 等 你 這 樣 說 07/25 01:28
aun5780: 先說清楚喔 接下來我每句話都不是反串喔 07/25 01:30
aun5780: 開始囉 07/25 01:30
aun5780: 很好 這就是保羅基督教跟耶路撒冷教會的最大公約數 07/25 01:30
aun5780: 就是我們要用愛取代審判 07/25 01:31
aun5780: 用愛取代定罪 07/25 01:31
aun5780: 用愛取代論斷 07/25 01:31
aun5780: 也因此 07/25 01:31
aun5780: 不管上帝的公義是如何 (再次強調非反串) 07/25 01:32
aun5780: 我 們 的 責 任 只 限 於 愛 神 愛 人 07/25 01:33
aun5780: 公義跟律法這些領域 是上帝的事 07/25 01:33
aun5780: 我 們 的 責 任 只 限 於 愛 神 愛 人 07/25 01:34
aun5780: 完 要睡了 哈哈 07/25 01:34
饒恕的對象: 我們需要饒恕自己, 需要饒恕得罪我們的人, 需要饒恕被我們得罪的人(讓他從我們的魔掌中釋放XD), 需要饒恕萬事萬物、饒了萬事萬物, 需要饒恕神; 饒恕了一切....才知道我們被神饒恕之真義。 這也是一種「內在醫治」。 但饒恕不是一種鄉愿、不是抹煞自己真實的情感、不是一種道德的樣版... 我想aun豐富的性經驗,還有過往的生命史, 一定充滿了一堆需要面對與饒恕的人事物, 包含他自己、包含神。 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有不同的面對。 ※ 編輯: theologe (123.204.25.220), 07/25/2018 01:36:20
aun5780: (為什麼豐富的性經驗要饒恕很多人呀??? 07/25 01:36
aun5780: 我跟她們都好好的呀 反而是拒絕做愛的關係才不好呢) 07/25 01:37
aun5780: 你也早點休息呀 晚睡傷身的喔 快點休息喔 07/25 01:39
嗯嗯,明天有機會再交換意見吧,我先把我的講法寫一下... ※ 編輯: theologe (123.204.25.220), 07/25/2018 01:41:36 愛是大誡命,就是十誡的濃縮, 而十誡是舊約律法的濃縮, 所以「愛」跟公義無關?XD 嗯嗯,是反串無誤XD -------------------- 路德說「勇敢地去犯罪吧」, 不是說不用追求公義、不用行善功, 而是說,我們就是跌跌撞撞地按著我們貧弱的「信」去行有限的善功/追求有限的公義, 這一切只要我們一直回歸神的面前、尋求聖靈的修正與引導, 饒恕人也蒙人饒恕, 那這一切,就是被神饒恕/稱義的; 有限的「五餅二魚」會被神使用而成為無限的「被堅立之功」(詩90)。 (即便我們「以為」應該達成的,跟神永世計畫中「被使用」去達成的, 未必是相同的;可能是我們有限之功中的「副產品」被上帝使用, 而非我們主觀意識認為的「主產品」; 就像威而剛本來是想要開發成為心臟病用藥一樣XD) 終極的公義,是神的問題; 但我們在過程中堅持著有限的公義, 則是一個彼此饒恕、學習「愛」、預嘗新天新地的過程。 -------------------- 至於可用金錢交換的性、無法在愛中承諾永久的性, 這些都是傷害,對雙方,甚至對他人(被傷害的人會用此傷痕對待他人), 會有一連串的漣漪。 因著信,上帝已經赦免你所有的罪, 但你真正要從罪的影響中脫困而出, 需要真實面對這些傷害,對你自己的、對他人的... 不過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也不是鍵盤內在醫治可以做到的事情... 基本上來說,我感受到的是,aun對自己有控訴, 才把窄門的概念丟得遠遠的,即便他已經在部分實踐走窄路這件事 --但他比較是在於「守住某些規條」的意義上面去實踐; 所以aun首要的是需要饒恕自己, 但饒恕自己或他人之前需要知道問題(罪)所在,才有辦法談饒恕; 我想到天主教神父堅持「告解」必須在暗地中進行, 拒絕法院要求他們通報任何發現的罪行 https://tinyurl.com/ydecbkxd; 故雖然我們的id都是匿名的, 但說實在這裡還是一個接近公開的場合; 能夠談的就是原則, 其他細節需要現實中的處理... ※ 編輯: theologe (123.204.25.220), 07/25/2018 02:24:55
motokur: "性等於傷害" 這個等號非常奇怪XD 07/25 02:28
不是性等於傷害; 我的神學認知,性是靈魂的連結, 故無愛的性、短暫就斷裂的愛之性、 還有其他各種出問題的性,都會造成傷害。 被強迫的性,例如性騷擾、性侵,是一般人都明白會帶來身心靈傷害的性。 信仰的角度,還有一些有問題的性,也會帶來傷害,雖然強度和傷痕不盡相同。 而單從心理諮商的角度,情緒的傷害也是會累積的。 ※ 編輯: theologe (123.204.25.220), 07/25/2018 02:46:16 性行為或性關係不單純是性器的結合, 故同性性行為,或者什麼素股之類的,乃至於性幻想、性騷擾,當然都是性; 心靈的交合是性, 身體的交合也是性。 ※ 編輯: theologe (123.204.25.220), 07/25/2018 02:49:48 性是親密關係的表達, 而無愛的性、強迫的性,也是一種(有問題的、假性的)親密關係, 問題就在於親密關係裡面的忠誠-背叛、付出-收取、管轄-自由等等的互動行為, 會產生的心理與生理,乃至靈的影響; 有問題的性,帶來身心靈的傷害; 完滿真誠的性,則滿足身心靈的需求,乃至於醫治其傷痕。 ※ 編輯: theologe (123.204.25.220), 07/25/2018 02:56:59
motokur: 神學我沒意見,但純從俗世角度,無愛的性大多不會造成傷害 07/25 03:19
motokur: (此處是指雙方合意進行無愛的性) 07/25 03:19
motokur: 也許不要說 "大多" 沒傷害,改成 "不見得" 有傷害好了 07/25 03:20
motokur: 尤其你把性幻想和心靈的交合都算成性,字義太擴大及雜 07/25 03:21
motokur: 你跟a大上一篇佛洛伊德式的 "事事都是性" 有某種另類相似 07/25 03:22
motokur: 進行討論前也許把字義定義清楚會更不容易造成誤解 07/25 03:23
motokur: 例如 "心靈的交合是性" 這個我就不太懂是指 "性幻想" 嗎? 07/25 03:24
motokur: 還是指 "兩人的心靈交會融合",也就是偏向一般所謂的"愛" 07/25 03:25
motokur: 一件不太重要的事是,如果"性是靈魂的連結",那人獸交呢 07/25 03:31
motokur: 基督教似乎認為動物有魂無靈(?)那人獸交或迷戀初音怎算 07/25 03:32
motokur: 單方向想像的靈魂連結,注定造成該人類的傷害? 07/25 03:33
嗯嗯,「心靈的交合」是比較廣義一點 (可能是雙方面精神上的濃情蜜意,也可能是單方面的暗戀、性幻想), 不過主要是為了要含括「無性的情愛」(「無性」是指沒有狹義的性行為); (另一方面,就是要考慮耶穌的登山寶訓: 太 5:27 「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 5:28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簡單說,「分手」當然會有傷痕, 我們活著,本就有各種傷痕, 有傷痕不是罪大惡極, 但「和平分手」、分手完後的再成長等等, 本就是要學習的功課。 而越接近狹義性行為(性器的物理性交合)的性 (可以畫一個光譜:精神性的交合-物理性的交合為兩端), 若是以無愛或愛的破裂收場, 留下的「傷痕」就更不可逆--無論是作用在身體的記憶,或是人格的變化上。 人的「記憶」是同時有不同線在進行... 當然,人本就有各種傷痕在身上,只是有些變成我們成長的養分, 有些變成阻礙。 詳細是要談eros的性質,以上無論廣義或狹義的性,都是eros (這個要討論起來的話,要另開一篇...)。 -------- 不要搞太複雜的話, 1.經文是林前6:16、18(上下文當然要記得看)。 2.借用佛教的講法, 欲念(偏精神的性)、欲行(偏物理的性)都會成為並進入「因果」; 佛教的話就是要放下、要超克,要停止、要脫離這個因果。 基督教的話,就是要饒恕與被饒恕(認罪),然後帶出新的行為、產生新的生活。 3.有聖人、屬靈前輩,但未必有樣版; 舉一個例,按照日本及好萊塢的各種黑道、俠義片, 一個黑道老大若從良,或者對信仰來說是成為基督徒, 當然他可以一是跳出這個圈圈,進入新的社交圈與生活; 二是他繼續當黑道老大,但設法把信仰融入他的「俠義」裡面 --這就是前面講的路德之「勇敢地去犯罪吧」; 就是按著我們貧弱的「信」去行有限的善功/追求有限的公義。 按這個類比來說,「老司機」的aun就像這個老大:p 其實aun兩個方面都有在進行,在我看來,他就已經是走在窄路上了。 但問題是,重點不是做什麼,而是做任何事都是為了要與主連結、經歷神的愛; 西3:23 無論做甚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 所以要幫女朋友「驗貨」前、「驗貨」時,需要考慮的是這點...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5/2018 08:46:23 aun的描述,只是一個客觀的案例, 畢竟這是一個匿名的討論, 他的自我陳述是有限的,我們的理解也是有限的; 所以把aun換成別的代稱也是可以, 因為我們只是藉由他的經驗陳述,做一些原則性的討論; 未必完全符合他個人的狀況。 無論如何,感謝aun分享他的經驗與想法。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5/2018 08:54:50 而獸交跟單方面的愛初音或是表特板的意淫, 或是看A片(單方面對AV女優性幻想、手淫); 一個是獸交當然是虐待動物; 而單方面的意淫、性幻想, 就是一個人格塑造的過程(包含心理、社會及生理等層面)。 就像有人會停在「中二」裡面, 有人會走出來; 這個人格層面或心理健康的議題是存在的, 「宅文化」當然有其意義價值,包含經濟與娛樂乃至藝術層面; 但其衍生的社會問題也是存在的。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5/2018 09:33:30
aun5780: Th大你是個好基督徒 07/25 10:16
aun5780: 但mo大說得沒錯喔 07/25 10:17
aun5780: 沒有愛的性 不 會 帶 來 傷 害 (合意性行為為前提) 07/25 10:18
aun5780: 會分屍 重創 需要內在醫治 失去快樂的 07/25 10:19
aun5780: 都是因為”愛”造成的 07/25 10:19
aun5780: 如果只有合意性行為 沒有什麼愛 07/25 10:19
aun5780: 很難分屍 重創 需要內在醫治 失去快樂的 07/25 10:20
aun5780: 以鈕承澤的電影軍中樂園為例 07/25 10:30
aun5780: 士官長最後殺害茶室小姐的原因 07/25 10:30
aun5780: 是因為他愛上了她 07/25 10:30
aun5780: 所以愛的破壞力才是最可怕的 07/25 10:31
aun5780: 即時基督教用語”魂結” 真的存在 07/25 10:34
aun5780: 雖然大多數的宣導都強調性行為會造成魂結 07/25 10:35
aun5780: 但真正造成魂結的 (如果有這東西的話) 07/25 10:35
aun5780: 絕對是因為情感 而不是因為性行為 07/25 10:36
aun5780: 證據就是 07/25 10:37
aun5780: 告白失敗、得不到對方的愛、被對方無視 就殺了對方的案 07/25 10:37
aun5780: 例 這些人從來沒有過任何性行為 07/25 10:38
aun5780: 但他們的魂結(如果有的話) 已經大到可以殺人了 07/25 10:39
aun5780: 所以前一陣子才說 拒絕別人求愛要委婉 07/25 10:40
aun5780: 因為那些人連身體都沒碰過一次 07/25 10:41
aun5780: 就已經覺得沒有得到你的愛會活不下去了 07/25 10:41
只能說 1.蝴蝶效應發生在你我不知道的地方。 2.你沒有愛,不代表對方沒有愛; 沒錯,愛才是問題。 但有性無愛,跟有愛無性,二者真的割掉了「愛」產生的問題嗎? 如果可以,那很多電影、戲劇都拍不成了XD 3.aun幾個月前講到自己情感關係的處理,應該不只是基督徒, 有些非基督徒也感到有不妥處。 你前一篇描述的幾段關係,起碼我啦,也看到其中的一些狀況。 4.純粹當老司機,有著情感的麻痺區塊,也是一種傷害; 延遲你進入正常的關係,也是一種傷害; 吃慣了高級餐廳,對於平淡的清粥小菜「回不去了」,也是一種傷害。 ... 5.不過當然,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 不認為是問題,或者,不覺察到問題, 仍然可以過。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5/2018 12:37:26
motokur: 我也一直覺得愛比性更容易造成傷害 07/25 12:39
恩恩,主要就是性是一種假性的愛,或者準愛... 一方認為是無愛的性,另一方未必這樣認為; 而若是一個單純的約砲...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5/2018 12:43:04
motokur: 要講蝴蝶效應的話,任何人類行為都會造成傷害 07/25 12:41
motokur: 反而有點失去特別提 "性" 的意義 07/25 12:41
若說情愛就是一個親密關係; 單純柏拉圖式的戀愛是心靈上的親密, 而性就是身體上的親密。 而人的記憶是有好幾個層次。 簡單舉例, 男友出去外面進行「無愛的性」, 有沒有傷害到他與女友間的親密關係呢?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5/2018 12:46:27
motokur: 佛洛伊德說所有兒子都戀母妒父,這其實是滿有問題的假說 07/25 12:43
motokur: 雖然作為思想實驗滿有意思,尤其被Th用起來的話:p 07/25 12:44
motokur: 要講雙方認知不同會造成傷害,借過、打招呼、甚至這板上 07/25 12:45
motokur: 的討論......統統會因認知不同造成傷害 07/25 12:46
motokur: 人都在傷害裡成長. 當然如果從"事事皆傷害"切入,要說性是 07/25 12:48
motokur: 傷害,我不反對,但..切入角度拉得太高太離地本身會有問題 07/25 12:48
motokur: 雖然基督徒也許很擅長把角度拉得很高(?)(畢竟天天談上帝) 07/25 12:49
心靈上保持跟女友的親密, 身體上則是與女友外的他人有親密的關係,但心靈上一點也不親密(?); 這應該就是一個陳年老問題了XD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5/2018 12:52:28
motokur: 滿多男友在外面進行「無愛的性」反而有助與女友親密關係 07/25 12:50
例如說? btw, 補充一下,蝴蝶效應本身當然不是我立論的具體依據, 而是我2.以後的論說,是想像或預設一個蝴蝶效應的模型; 佛家的話,就不用蝴蝶效應,而直接談論具體的今世來世因果了。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5/2018 12:55:21
motokur: 當然先讓元配知道,先講好,比較不容易出問題 07/25 12:56
motokur: 有些人跟外人做愛後,反而跟元配感情升溫,或能再走下去 07/25 12:57
如果說,經歷衝突後和好,因而更能往下走,這還是預設外遇本身就是傷害; 但如果說,這是一個助興的「手段」,例如一起看A片, 或者那個外人根本就是被當成情趣玩具或是與妻子之間S-M的工具 (在失與得之間獲得快感), 我的確很難反駁說夫妻或男女朋友間傷害了什麼; 但只能說那個被工具化或產業化,或者被「物化」的那個對象, 他會有別的問題(個人的、心理的、社會的...)。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5/2018 13:07:25
motokur: 性有優點和缺點,愛也有優點和缺點,都會帶來傷害與快樂 07/25 13:02
motokur: 但愛更容易因為認知不同造成傷害 07/25 13:03
motokur: 因為 1.愛較形而上,性較形而下 07/25 13:03
motokur: 愛有各種不同深度,每人愛彼此的程度都不同,更有認知差異 07/25 13:04
motokur: 並沒有預設外遇本身就是傷害啊,而且這跟現有文化有關 07/25 13:09
motokur: 成功神學跟升學主義都造成"物化"傷害 07/25 13:10
motokur: 其實我覺得多數基督徒雖然愛談屬靈,但都被這宗教給物化 07/25 13:11
motokur: 都被這宗教給傷害 07/25 13:11
motokur: 越用"聖潔、屬靈"這種詞彙包裝,往往越是受傷害的表徵 07/25 13:12
恩恩,沒有說成功神學、升學主義、樣版化的道德或屬靈主義, 不傷害人阿 西方基督教的預設,就是「到處都是罪」XD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5/2018 13:15:27
motokur: 所以無愛的性的傷害,小於聖潔的傷害XD 07/25 13:18
motokur: 在我看來 "原罪說" 主要只是靠喚起罪惡感來傳教的手法 07/25 13:19
motokur: 來讓信徒聽話的手段 07/25 13:19
motokur: (還容易導致聽牧師的話,被牧師騙財騙色) 07/25 13:24
aun5780: 對呀 07/25 14:12
aun5780: 不要用物化當藉口啦 07/25 14:12
aun5780: 升學主義、成功神學也都是物化呀 07/25 14:13
aun5780: 而且基督徒想嫁有錢的男人也沒有違反聖經呀 07/25 14:13
aun5780: 為了拿美國國籍跟美國人結婚也沒有違反聖經呀 07/25 14:14
aun5780: 基督徒不重視運動美術工藝 只想考上台大 07/25 14:14
aun5780: 也沒有違反聖經呀 07/25 14:15
aun5780: 基督徒忽略休閒娛樂 放棄社交人際 只想賺錢錢 07/25 14:15
aun5780: 也沒有聖經禁止呀 07/25 14:15
aun5780: 所有的理論都需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 不可能不物化的 07/25 14:16
aun5780: 金錢、性、權力 就是男性賴以存活的現實基礎 07/25 14:17
aun5780: 反過來說 07/25 14:25
aun5780: 我跟一個單親媽媽一夜情 07/25 14:25
aun5780: 我幫她繳女兒下個月的補習費 07/25 14:26
aun5780: 讓她女兒可以知道什麼叫混沌 07/25 14:26
aun5780: 什麼是系統內無法計算的或然率 07/25 14:27
aun5780: 這樣有物化嗎 07/25 14:27
aun5780: 這件事情的蝴蝶效應就是 07/25 14:28
aun5780: 也許她女兒改走自然組 將來到NASA工作 07/25 14:28
→ motokur: 所以無愛的性的傷害,小於聖潔的傷害XD 我批評的是「樣版化的道德或屬靈主義」喔 簡單來說,還是「自由論」的議題。 出於自由的聖潔或道德,是真的聖潔/道德; 但出於其他利益或被迫的聖潔或道德,是假的聖潔/道德(禮教吃人)。 西方教會預設到處都是罪,而跟東方教會有所區隔; 我想,比較正面的角度,就是康德的「批判」傳統。 「批判」是對人的理性的批判, 而承認了人的有限性(就是罪性); 正如「聖經批判學」是對人的「解經」做批判, 而未必是對聖經本身做批判(看派別); 西方文化以這個「罪感」的宗教觀為基底, 除了開出「懺悔錄」這個文學體裁外, 開出的是批判哲學, 開出的是監督制衡的三權分立民主政體, 馬克思是在批判哲學的基礎上, 去談對於意識形態、上層建築的批判... 至於罪感被拿去斂財, 最起碼贖罪券已經被馬丁路德徹底鬥臭了; 至於"不信耶穌會下地獄"、"不傳福音就有禍了"、 "不十一奉獻小心受懲罰、失去「成功」的祝福"、 "你不讓我上,就是違反神的旨意"... 這些好像跟「罪感」比較無關XD 反而信徒心裡可能會想"牧師你講幹話,難道不是犯罪嗎?"XD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5/2018 14:53:49
aun5780: 然後某個叫做AUN的男人 信了基督教後就不約砲了 07/25 14:40
aun5780: 所以那個單親媽媽就跟女兒說暑假不要去補習班混 07/25 14:41
aun5780: 給我好好去打工賺錢 07/25 14:41
aun5780: 這件事的蝴蝶效應就是 (其實蝴蝶效應是看不出來的) 07/25 14:42
aun5780: 她女兒去當廉價免洗勞工 嚴重被物化 07/25 14:42
aun5780: 回到學校後 功課一整個落後班上沒被物化 07/25 14:43
aun5780: 兩個月讀了六個月份教材的同學 07/25 14:43
aun5780: 這樣就比較沒有受到物化的傷害嗎 真心問 07/25 14:44
aun5780: 最後 假設(其實很多實例 不用假設了) 07/25 14:50
aun5780: 有一個極端女性主義的女性 07/25 14:51
aun5780: 跟一個完全相同學經歷的男性競爭一個職缺 07/25 14:51
aun5780: 在這麼平手的狀況下 只要她稍微給面試官一點點性的刺激 07/25 14:52
aun5780: 她就可以贏得夢寐以求的職位 07/25 14:52
aun5780: 妳看她會不會在那個當下說 07/25 14:52
aun5780: 露出女性特有的性魅力是物化自己我堅持不要 07/25 14:53
aun5780: 完 07/25 14:53
motokur: 同意a大 也同意th大指出「樣版化」的危害 07/25 14:57
aun講的例子中, AUN付不付他約砲對象女兒的補習費, 好像跟約砲本身是兩回事XD 他也可以不約砲,然後直接付補習費; 也可能約砲完,根本沒有要付補習費; 或者,補習費、女兒的學習問題之責任,本來就在於母親,甚至在於女兒自身, 跟一個「客人」、「萍水相逢」的AUN,沒有直接關係。
aun5780: 也感謝mo大的參與討論~ 07/25 15:02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5/2018 15:06:56
aun5780: ??? 你不是在談蝴蝶效應嗎 07/25 15:09
aun5780: AUN給錢的這個動作是動態系統中的微小事件 07/25 15:10
aun5780: 但我們沒有能力 (不是不能 是技術上做不到輸入所有參數) 07/25 15:11
aun5780: 去知道這筆錢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07/25 15:11
aun5780: 在這樣的混沌狀態下 07/25 15:11
aun5780: “有可能”改變的是一夜情對象女兒未來的升學發展 07/25 15:12
aun5780: 但我們不知道 也無從得知是不是這樣的發展 07/25 15:13
aun5780: 因為每一個變數 而非常數 我們都不知道該輸入怎麼樣的數 07/25 15:13
aun5780: 那為什麼不直接付補習費呢 這個就不是混沌 07/25 15:14
aun5780: 而是直接的推演 就是因為沒有跟單親媽媽一夜情 07/25 15:15
aun5780: 所以從來就沒有在現實的系統中有見面的或然率 07/25 15:15
aun5780: 就算見面了也只是路人... 07/25 15:16
1.「曾約砲」是一個既成事實, 所以已經不再是路人關係,只是現在不再約砲而已; 所以這種情況下,繼續支助補習費與否,就不必然與是否繼續約砲連結; 2.一個人的發展,當然跟他的努力有關係; 即便你給了補習費,她還是繼續打混, 或者她媽媽挪用, 都不會有後續樂觀的成就。 3.支助約砲對象女兒的補習費, 這不叫超出了「無愛的性」的範疇? 這個支助不是一個「愛屋及烏」的情感? 而若不是單純的約砲,而是「性交易」,那麼女兒的成長歷程不會產生陰影嗎? 而若是性交易,那麼AUN只是母親的「客人」之一,根本是可取代的, 其他「客人」的支持一樣可以供給女兒補習費。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5/2018 15:25:15
aun5780: 對了 其實我的例子一點也不蝴蝶效應 07/25 15:24
aun5780: 因為單親媽媽每個月的收入跟開銷 07/25 15:24
aun5780: 以及她的存款跟負債 只要設為參數 07/25 15:25
aun5780: 就可以推理出這筆錢跟補習費有無必然性了 07/25 15:25
aun5780: 不過你說的有道理 07/25 15:27
aun5780: 單親媽媽的性伴侶幫忙支付女兒的補習費 07/25 15:28
aun5780: 已經是愛的關係 07/25 15:28
aun5780: 而且如果不是性伴侶 而是買賣 07/25 15:29
aun5780: 她一樣可以賣給其他人 女兒一樣可以補習 07/25 15:29
aun5780: 那最猛的來了 07/25 15:31
aun5780: 如果基督徒AUN 決定娶這個遺棄前夫的單親媽媽 07/25 15:32
aun5780: 所謂的遺棄就是她堅持要離婚 也堅持帶走小孩 07/25 15:32
aun5780: 原因是婆媳問題 07/25 15:32
aun5780: 那請問基督徒AUN是否違反聖經 07/25 15:33
離婚再嫁娶,只要斷乾淨(認完該認的罪), 即便有各種疑慮,我認為在神面前是完全抬得起頭的。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5/2018 15:38:18
aun5780: 感謝釋疑^^ 07/25 15:38
motokur: 印象中阿甘正傳裡的阿甘媽媽靠跟校長做愛,讓阿甘有學校念 07/25 16:37
motokur: 在輕賤性交易的社會裡,女兒才會有陰影 07/25 16:38
motokur: 但同樣的,父母窮苦、社經地位偏低等等,孩子也會有陰影 07/25 16:39
motokur: 家長富裕也可能養出壞掉的富二代,有陰影的富二代 07/25 16:39
motokur: 如果要談蝴蝶效應,就不必糾結在性和性交易上 07/25 16:40
aun5780: 其實性交易很難有什麼蝴蝶效應 07/25 16:49
aun5780: 蝴蝶效應必須是很大的動態空間 07/25 16:49
aun5780: 一樓ㄧ鳳這類一天接客兩位數的情況下 07/25 16:50
aun5780: 單一客人對性交易對象是不會有什麼蝴蝶效應的 07/25 16:51
恩恩,那就單純談因果就好, 提到蝴蝶效應只是在說有些被我們忽略的因果關係之存在。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5/2018 16:53:39
aun5780: 但兩人有了情感連結 這種無法量化或參數化的情況下 07/25 16:53
aun5780: 就可能發生蝴蝶效應 07/25 16:53
社經地位低跟父母是否從事性產業, 這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而是兩件事。 因為社經地位的高或低,可能造成的傷害, 跟因為父母從事性產業,可能對子女造成的傷害, 也是不同的傷害。 擺在一起看好像會模糊焦點...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5/2018 16:57:11
aun5780: 例如她從某個客人身上感受到早年離家出走的父親氣息 07/25 16:55
aun5780: 決定去找父親的下落 最後全家大團圓 07/25 16:55
aun5780: 這種才有資格被稱為蝴蝶效應 07/25 16:55
kalestorm: 宗教意識的傷害應該偏向德性論,不是法律判定會用的那種 07/25 17:44
kalestorm: 傷害原則 07/25 17:44
「傷害原則」可參: https://phiphicake.blogspot.com/2015/07/blog-post.html 我的角度是綜合德性論(一般歸給保守派)跟效益論(自由主義的傷害原則), 我談的是「道德情感」以及各種實際的傷害(經濟的、心理健康的、社會功能的、...), 朱家安的文章中有提到兩個實驗, 是想要區分社會成規、道德規範, 美國小孩區分二者,因為後者更直接連結「傷害原則」, 印度小孩不區分二者--若仍以「傷害」的概念來講, 前者(社會成規,或其連結的傳統「德性」、「價值」), 就是一個「道德情感」的層面。 而實驗也要看舉的例子, 例如後面請美國人談對於「剪破國旗」的看法 (似乎沒有直接的「傷害」,但仍引起道德情感的不快), 就會連結到傳統「德性」、「價值」--愛國, 當然若要區分保守派(偏德性倫理)跟自由派(偏效益倫理/傷害原則), 可以說二者重視的「德性」、「價值」是有差異的(必定也有重疊處)。 總之,我談的「傷害」是包含道德情感及各種實際的傷害。 而實際的傷害,其實也需要價值觀去判定; 例如為富不仁之人,他損失錢財,有人可能反而叫好(例如對魏X充罰款); 當然大眾認為他傷害了大眾利益(健康、台灣食安的品牌形象等等), 他則認為是對其個人及公司的「傷害」(若是以成功神學來說,就是衝突的; 因為魏在宗教上/慈X上多有付出及成就,他不應該得到這樣的「傷害」XD); 按自由派者的「德性」(如文中舉的「關懷」、「自由」、「公平」), 仍是認為對他罰款是符合「傷害原則」。 而朱所引的海德特或朱自己,也是偏向左派/自由派, 所以對於保守派的「德性」(文中舉了「忠誠」、「權威」、「聖潔」), 是偏向於樣版或形式化(禮教吃人)的方向去陳述; 而我前面貼了一些「另類右派」的影片, 或者我試著中介、闡述的, 就是所謂保守派的「德性」並非完全樣版、形式,而是有一些實質的內容 (並且,「另類右派」其實就是反過來在嘲笑左派的樣版、形式)。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6/2018 09:53:20
kalestorm: https://goo.gl/KEfZ2Q 另類右派是實際發生的事, 那個 07/26 13:08
kalestorm: 影片實際發生的場景是? 07/26 13:08
kalestorm: (話說我本就認為只有傷害原則不太夠) 07/26 13:15
另類右派是複雜的組成, https://goo.gl/1NQwmL 一開始是網路上嘲笑左派政治正確之虛偽、樣版化,並享有高聲量; 後來有些極右派貼進來(借殼上市), 結果就扯不清了。 2016那時一堆代表另類右派的,後來都不接受這個標籤XD 所以我指的另類右派意涵,就停在「下流傑克」剪輯翻譯的那些影片片段即可。 https://goo.gl/3b2izR 或者,比較可以避開爭議的標籤,就是保守主義中的反政治正確者(Anti-PC)。 因為對手攻擊另類右派的點就是他們為極端右派, 但一堆Anti-PC認為這是對手的抹黑。 然後真的有些極端右派就是拿另類右派這個爆紅標籤在自己身上, 所以就更複雜了。 起碼川普現在也已經算是跟另類右派這個標籤劃清界線了。 ---------------------------- 我上面講的意思是說,政治上自由派或左派的「傷害原則」, 仍必須依附於他們高舉的「德性」, 只是那些德性,他們用比較具體、乃至可量化的方式去討論 (當然,樣版化的左派政治正確,也未必如此具體,而可能只是形式、 空洞地高舉那些德性/價值)。 而保守派中也存在認為德性應該具體有內容的人士。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6/2018 14:00:31
aun5780: 具體內容= 07/26 13:59
aun5780: 一男一女 一夫一妻 就圓滿了 07/26 14:00
aun5780: (一生ㄧ世很多基督徒信主前就破功) 07/26 14:00
aun5780: 目前敝教會對我們德行的要求只有這樣 簡單易遵守 07/26 14:02
aun5780: 頂多加個看到奉獻袋別忘了低消 07/26 14:02
aun5780: 小組記得帶好吃的東西來 07/26 14:04
aun5780: 主日崇拜不要拿出手機滑滑滑滑滑滑滑滑 07/26 14:04
aun5780: 大概就滿足了所有德行的具體要求了吧 07/26 14:05
你講的這些還是比較偏形式的「規條」; 而非談這些規條背後實質的「德性」或「價值」。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6/2018 14:07:32
aun5780: 所以現在除非你要跟同性結婚 07/26 14:07
aun5780: 不然我很難想到其他會讓教會覺得你嚴重缺乏德行的情形了 07/26 14:07
aun5780: I ♡ my church. 07/26 14:10
強調德性(品格)的課程,比較代表性的是「真善美課程」 https://tw.iblp.org/ 不過創辦人有醜聞,2014年辭職了--他說他承認自己沒有活出課程的要求... https://goo.gl/zQnCSL 這個課程內容也不是說我要完全推,只是說這是一個基督教品格教育的「代表」。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6/2018 14:13:14
aun5780: 那個我們教會圖書室有 07/26 14:17
aun5780: 裡面要姐妹不要上班 07/26 14:18
aun5780: 學生不要就學貸款 07/26 14:18
aun5780: 丈夫一個人要養全家 07/26 14:18
aun5780: 還好全教會只有我會去翻 07/26 14:19
aun5780: 不然以我們教會會友那種盡信書的性格 07/26 14:19
aun5780: 大概又會多一套奇怪的原則@@ 07/26 14:20
aun5780: PS:所以姐妹請記得找好野人嫁 07/26 14:21
aun5780: 以後讀到真善美教材才可以跟老公說 07/26 14:21
aun5780: 神的心意不喜歡我去服事別的男人 07/26 14:22
aun5780: 所以我不能服事我的老闆/主管/客人 07/26 14:22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6/2018 14:26:40
aun5780: 我只能愛你服事你 完 07/26 14:23
aun5780: 上面連結加個pdf 07/26 14:27
aun5780: 就可以看看別人上真善美的美善見證了 07/26 14:27
重點是,規條有千千萬萬種, 但搞懂守規條的「理由」或「目的」, 才是德性倫理學。 所以耶穌可以違反安息日的規條, 因為他指出安息日規條的「價值」、「目的」為何。 當然,婚姻的價值或目的, “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還是回到「如何詮釋」的問題。 就是找到神的這個命令,其要談的價值/目的是什麼。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6/2018 14:34:23
aun5780: 推推 07/26 14:36
以aun貼的那個見證為例: "5.什一奉獻 課堂上說負債的人也應該什一奉獻,而且要獻初熟之物, 也就是在沒有扣其他費用前全部收入的十分之一; 但是以前我以為什一奉獻是奉獻我的本薪扣掉勞保、 所得稅之後實際收入的十分之一. 上了這門課才明白什一奉獻真正的目的是學習敬畏神, 神應許賜智慧和祝福給凡敬畏他的人. 雖然實施真正的什一奉獻後我們會剩下較少可運用的錢, 但是到最後卻比以前存更多錢可以還清貸款. 感謝主!" 這個部分就是講到「十一」的具體理由/目的, 而非訴諸超自然的利誘恐嚇(有十一會賺大錢,沒十一會遭厄運)。 因為重點是敬畏神的情感或品格, 有了這個情感,花錢時就會想到神,所以不亂花, 工作時就會想到神,所以更勤奮, 經過開源又節流,當然經濟會好轉。 當然,別人會說,那我不信神又不十一,卻開源又節流, 還不是一樣?甚至有更好的結果? 那就是「動力」以及「生活目標」的問題, 敬畏神而如此行,其動力與生活目標會被調整; 不信神而同樣開源節流,就需要別的動力與生活目標。 當然不是說,不十一就不會成功, 而是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就是這樣子。 不同的信仰者,其動力與追求的目標方向,當然有所差別。 德性或品德倫理, 就是在你擁有那個品格或道德情感時, 你很自然會有適宜的行為; 而有時你的行為不與規條相符, 但你要達成的目的或者背後的品格、道德情感是相同時, 那又有何妨? 例如說,我因為敬畏神,遇到親友有突然的需求, 所以給予其金錢,以致於我這個月無法十一, 這又有何妨? 正如耶穌為了醫治人,違反安息日的規條, 但符合了安息日的價值。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6/2018 15:02:34
aun5780: 那個見證我注意到的是... 07/26 15:04
aun5780: 如果她上了真善美的課 回家後賣掉的股票是大立光 07/26 15:04
aun5780: 她應該會抱怨一輩子@@ 07/26 15:05
aun5780: 如果是宏達電 07/26 15:05
aun5780: 她要開香檳慶祝自己有上帝保佑 07/26 15:05
aun5780: 單純運氣問題 07/26 15:06
damonwhk: 這段十一寫的真好,我認同。 07/26 15:06
kalestorm: 初熟之物解釋成未扣稅的薪水? 07/26 15:21
kalestorm: 如果只是表示敬畏, 為何要規定具體數目呢? 07/26 15:22
kalestorm: 若是敬畏也不一定要金錢,捐贈物品表示敬畏也行 07/26 15:27
未扣稅及勞健保,而「做到足」的十一, 那只是一個symbol或代表吧, 我自己沒這麼做,很多基督徒也沒有這麼做 (但奉獻超過十一的基督徒多得是)。 而金錢因為 太6:21 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所以十一這個儀式或symbol, 是有象徵性的意義; 另外,教會的運作的確需要經費。 這也是實質理由之一。 畢竟熱心奉獻者,他也未必敬虔、敬畏神。 故十一這個行為,必須與敬畏神的情感連結在一起。 而有這個情感,說實在若教會亂花錢,你也會看不過去XD 十一並不應該是一個盲目、非理性的行為。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6/2018 15:49:57 十一這件事,是要使人在理財這件事上,以神為優先; 但有人奉獻是為了沽名釣譽--違反十一價值; 有人奉獻是害怕懲罰--違反十一價值; 有人被逼奉獻--違反十一價值; 教會浪費錢--違反十一價值; 個人理財紊亂,無法十一--違反十一價值; .... 這件事本就是一個照妖鏡跟操練道場。 ※ 編輯: theologe (211.75.23.84), 07/26/2018 15:5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