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ou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www.dcard.tw/f/marvel/p/236942739 其實這種主題在知名論壇的佛學版、道家版已經是年經文老梗了,只是回文時有網友希望 將其整理另外發文。 如果你是腐儒民俗化佛教/基本教義戒色教支持者,不知道何謂人文主義核心價值,也 對於世俗年輕人活在高壓的兩性生存匱乏感中的痛苦絲毫沒有感同身受,那這篇你可以 不用看了,因為你說的都對,2+2=10也可以,你的世界你主宰,世界依然法爾如是。 https://i.imgur.com/FBiGlBx.jpg
如果你認同人文主義精神依循四大聖哲的修行,認同修行的本質是理解痛苦的核心,進而 不被無明所擾,並真正希望世人能離苦得樂,建立在悲智雙運的基礎上,那倒可以參考。 我會根據符合歷史語境解讀的原始佛教正統經論、清淨丹法與道醫、人文主義社會科學、 心理學的成癮,馬斯洛需求理論以及文化歷史語境幾個層次做切入。 「龍樹菩薩說,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單看其對人有無真正的幫助和啟發。」 (註頁末) 佛陀說,佛法是藥,藥有八萬四千種,重點是使我們離苦解脫,如果能到達彼岸,藥方 其實已經不重要了,而如果這帖藥無法對你的痛苦有啟發,只是增加更多的恐懼或疑惑, 那他不適用於你。岡波巴四法: 心走向法、法走向道、道消除困惑、困惑轉化為智慧。 尊者達賴:修行是啟發,還是崇拜? 原本原文網友提出的疑問,只是單純的儀軌問題,也就是他可能住的是小套房,但是儀軌 結行完後還是會想要做私密的事情。 這個問題核心起緣於人有世間淫慾,阿含解脫法中的四觸食,人有淫慾是基於異熟果給予 我們的生理限制,他跟道德沒甚麼關係,所以原篇探討的只是如法不如法的問題。 ※信的核心架構 所謂的信仰基礎,無論是佛教口訣派還是理論派,指的就是虔敬心,也就是信。以及從 勝解作義過渡到真實作義。勝解來自信心,對世界事物批判而理解作用,信心為不懷疑, 基於理性認知與批判後生成的信,在佛教更有付諸行動改變自己的願力。所謂信為一切 莊嚴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成唯識論》認為所謂的信心三大特質有: 1.來源是理性的思考和正確的理解。 2.當下沒有煩惱貪欲干擾的清淨。 3.欲求,自身希望得到如此功德而付諸行動。 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 所謂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講明白一點,老實說買的起三室一廳誰不想弄一個儀軌靜坐房?買的起三室一廳誰不想娶 個好伴侶?有了三室一廳、好伴侶、好工作、好家庭,取得社會上的自我實踐、心靈上的 自我成就,這還是問題嗎?性不性欲不欲根本不是解脫法的唯一核心問題。密法中的祈福 也包含使行者離開這些煩惱障,使人心更清淨的專注於調伏內心。 既然不是散漫的對待修行儀軌,修行時保持虔敬心,修行後自己的心安住在當下,該幹嘛 就幹嘛。為所當為不要為所妄為就好,不要起一個妄念去遮蓋妄念。 ※明朝以降善書充斥的附佛附道外法 老子言: 大道廢,有仁義。 滿口仁義道德,就是因為缺乏仁義道德,整天把性力當作洪水猛獸的,本身就是一個匱乏 的群體。 坊間常常充斥著似佛似道的善書,甚麼陰律無情、XX遊記等等,使人常常混淆視聽,也許 某部分的勸善書出發點是為了倫理秩序,但就本質而論,他不符合正統佛教因明學。 自明朝之後佛道民俗化日漸嚴重,一堆假善書冒充正統佛道遍斥民間,通常都是齋教混合 耆那思想,用道德壓制人性,假冒正統道教和阿含解脫法用恐嚇的方式使人產生奴性的儀 式崇拜。 尤其是拿自己的假道學和道德教條來強迫他人,完全違背佛陀法教,甚至這些宣說者對於 正統論書幾乎不熟,還敢拿消果報和佛教扯在一起,連什麼是自在神化作說也不知道。 在古印度時期,與沙門主義一樣流行的包含: 1.自在神化作說、業力萬能宿命論: 此理論包含婆羅門和耆那教派,簡單來說,就是認為有一種高於人類的神祇控制一切秩序 、能主掌人類的果報,以及宿命論認為的一切皆是依過去業而被決定的。這兩種思想流入 民俗具體就是冥府理論、天規律法這種人天一線論。所以這種有個冥界白鬍子老頭偷偷 躲起來計算你尻尻幾次的變態思想,然後懲罰你,就是自在神化作說。這在當年佛陀的 沙門主義是非常反對的,正統佛教認為閻王等這種天人是管理者,並不是秩序律法的創造 者。 註解: 《大毗婆沙論》:「諸有此見:一切士夫補特伽羅,諸有所受,無不皆以宿作為因。 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諸有所受,謂一切現在所受苦樂。無不皆以宿作為因者: 謂此皆以過去業為因。」 有些人認為眾生們感受到的一切,都是過去行為的結果,但是如此一來,就是將不是因的 東西看作是因了,這樣的思想叫作戒禁取見。部派論師認為,一果至少始於三因以上, 說一切有部對於戒律的詮釋可以說在佛門是數一數二的權威了。 2. 積集說: 不承認有一個唯一、絕對的源頭,認為世界上存在著許多元素,這些元素的聚集,構成了 這個世界。例如微塵理論,就影響了佛教的世界觀。 3.因緣說: 佛教核心理論,因有善惡,果為無計;因為本質,緣為增上。果報的非定業只能排擠, 以及薰染轉化其結果(經部種子薰染學說),嚴格來講哪有甚麼消不消。 從以上我們可以知道,善書中大部分的陰律冥府果報計數思想,是來自民俗化的鄉愿宗教 理論。鬼神會降善惡於人界這個在原始佛教、先秦鬼神觀本來就存在,但是祂不是秩序的 創造者,請參考《中研院研究主編的中國史新論:宗教史分冊》的相關論文。 ※偽善書另一個直銷特質:道德主義控制論維穩秩序 只要見到淫和精氣就自動往性靠攏,不知道是國學太差還是此地無銀..萬惡淫為首的淫是 泛指過多貪欲(中醫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不是專指淫欲,啖精氣的意思也不是 直接和性力有關。 拿陰律扯佛教,知不知道部派論師會電死你?降乩的善書大多是是明清時期地方流竄的 東西,通常是喜歡拿一些怪力亂神的民俗說法自居正統的腐儒編寫的東西,連官儒都不是 ,這種陋習到台灣後承接日治時期佛道不分的特性,民俗化中混雜齋教、明教、羅教等思 想,以及無極天、靈山諸多法門,成為各種混淆視聽鄉愿的民俗思想。 為啥我敢這樣說?我大學宋史就是研究話本到明清小說發展的。這些東西跟正統佛學和正 統道學沒什麼直接關係,佛家因緣道家承負,別整天拿沒什麼啟發力,似是而非的東西 塞滿自己的人生。 另外回文說自慰不自然的,靈長類動物會自慰,所以沒有什麼自不自然的問題(其實自然 界 不少動物會自慰,包含動物界的的性別也多達四五種,有些我們認為的草食性其實是雜食 性 ),拜託科學修行好好研讀歷史語境。明清時代善書結合打擊自慰的說法,很多觀念來自 陰陽學說的衍生以及不利於生育的社會現象,尤其在明朝這個人口大爆炸庶民文化發展的 朝代,也就是說,在古代權貴流行一妻多妾的時期,身體允許之下多行房生子有利於社會 結構,男權宗族自小眷養通房丫環和納妾都是正常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在18世紀的西方 也是如此,比起針對男性,反自慰更是壓制女性的思想。 少自慰多行房,因為農業帝國文化圈高蛋白攝取來源本來就缺乏,自慰是低端人口的可悲 行為。 自慰不自然? 你二三十歲沒有女友娶不到老婆在古代那才叫不自然好嗎? 誰在古代是這種人?當然是非工非商又考不上科舉的窮酸腐儒啊,想聚眾生存他還能幹嘛? 拿歪曲的宋明理學配合一知半解的佛道思想,寫寫善書編編鬼神小說宇宙觀聚眾生存。 ※你想談經論學說我們就來談經論 1. 佛陀在原始的戒律典籍與聖典上,並沒有提到在家人不能在性器官以外(肛門、口) 的 地方進行性行為。在《阿含經》當中,對於邪淫的範圍,只明確了不適當的行淫對象,尤 其 是侵犯他人妻(古印度財產文化語境,因此同性、婚前都跟這出發點沒啥關係)。 2. 佛滅後,聖者大迦葉為首的僧團一致同意:「如佛未制,不應妄制。(佛沒有制定的 戒律,我們不能再制定)」 聖者們講得很清楚,關於戒律,佛沒有說的,我們不能去制定;佛已經說的,我們不能違 反 。所以不要再引用部派佛教的論師,不論是龍樹還是說一切有部的主張來幹譙「非道行淫 」 ,要吵去找摩訶迦葉,人家現在在雞足山。當初龍樹菩薩說過,這個戒律是顧慮到有一些 女性被逼迫做某些事情,所以為了保護她們而做了這樣的詮釋。但現在卻有很多人拿這點 去 批判同志,其實已誤解了原本的架構與良善的出發點。 《大智度論》中,談到與此有關的議題時是這麼說的:「非道之處、則非女根,女心不樂 ;強以非理故名邪婬。」,這段文字的前後,是在闡述佛法對於邪淫的定義,而前提非常 清楚:從男性與女性的性行為中,在第一性徵以外的地方強制性交會造成女性傷害,因此 是錯誤的。(題外話:這一系列的戒律還有所謂的「非數行淫」,也是因為數次過多會 造成伴侶的反感云云。)換句話說,這一系列的戒律其實講的是一個非常先進的概念: 婚內強姦(marital rape);由於在古代,男性在婚姻中扮演的角色更為強制與主動, 所以才會特別限制男性在婚姻中的強制性行為等等。(這也是為什麼這條戒律的內容完全 是針對男性在講)在這個全是描述邪淫的段落,龍樹反覆地使用「強」、「奪」、「破」 、「侵」的文字,強調這些前提所構成的「邪淫」。這邊一個很值得注意的重點是:這 一系列的禁制,是在雙方不平等的前提下所提出的;換句話說,在雙方不平等的前提下, 雖然有力的一方會逼迫無力的一方做許多事情、但強制「性行為」似乎被視為最為嚴重的 侵犯。(引用解脫協會) 北具盧州是共產制國家,所以也沒有財產、婚姻概念,所以也不會犯邪淫和偷盜罪。 佛陀所說的斷淫慾是針對出家眾宣說的,他是因為觸受愛取的愛,也就是依戀,包含對情 感的依戀和匱乏、例如孤獨感、匱乏感,也就是所謂你沒有就會產生痛苦的東西,並不是 光針對性這件事情,阿含解脫講的是脫離輪迴,但是在原始佛教時期,佛陀並沒有認為人 人 都要成佛,甚至是主張不要隨便主動對在家眾講經,而是隨緣托缽講講法句經故事集,經 文殊勝化已經是大商主時代時期,配合遺骨文化塔的供養形成的大乘在家文化。 另外很多腐儒派佛教徒很愛舉例的: "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 請注意: 修禪定者修禪定者 有沒有看到這四個字? 這裡講的是到了禪定究竟時刻的梵行者,你的禪定功力會因為愛取 障礙無法突破,到時候還是會受到人天道限制。 請問連正統的數息隨息、止觀雙修六妙門都不依循漸進,甚麼都和性掛勾?拜託這在心理 學上面是有多變態?請問你是受了出家菩薩戒還是一心成為阿羅漢? 對了這個首先要斬斷 反而是手機戒和飲食依賴戒喔,這兩個並沒有比淫慾好斷到哪裡去。 在原始佛教時期,佛陀認為出家人最重要的只有戒定慧三學,也就是每天把大量時間投注 在禪定上,甚至不允許出家人耕田做飯,也不准當經懺師行畜牲明邪命。更不用提私有財 產了,那個時代出家是一種文化,沙門主義針對的是出家眾並不是在家居士,而古印度時 邪淫的標準是因為當時的妻女在法律上是財產,通常只有未婚已婚兩種,而這兩種很大機 都是他人的財產,因此佛經上常常有供養硨磲瑪瑙、供養妻女這種說法,懂了嗎?妻女是 。 所以在那個時代,嫖妓不邪淫,嚇到了吧?多查資料不要整天自圓其說,研究正統佛學的 到處刷論文看期刊,哪像一些附佛外道整天拿惡說到處恐嚇人? 註解: 經藏與律藏一致記載著須深就其賊心出家一事,向佛陀發露懺悔,卻沒有在家人為了嫖妓 而懺悔的記載,此外從雜阿含一○二經的佛所說偈也可以看出嫖妓基本上不屬於邪淫, 佛陀又讓你失望了一次。(自棄薄其妻,又不入淫舍,侵陵他所愛) 在優婆塞五戒相經中 「若優婆塞,共婬女行婬,不與直者,犯邪婬不可悔,與直無犯。」 也就是說,在家人嫖妓給錢,就不算犯戒 那些自以為比大迦葉尊者和大毘婆沙論還權威的,膽子真大敢自我曲解誡律學。另外, 我大尊者龍樹菩薩時期,戒定非時、非處、非道行淫,他老人家說的很清楚,那是要讓印 度的婦女有時間拒絕老公行房,你知道古印度的婦女有多麼沒人權嗎? 註解: 《阿毘達摩》屬於佛法中專門研究世界分類的學科、《戒學》則屬於探究佛弟子行為準則 的學科,它們之間其實互相呼應、呈現重要的佛法價值觀。然而,如果我們依照上說的邏 輯,去脈絡化認為戒學重要、而阿毘達摩這種過度學術化的學科不重要,在看待戒律問題 時 ,往往就會出現誤區。比如「不邪淫」(戒斷不合宜的性行為)一條,如果我們不瞭解阿 毘達摩中,認為「此條戒律的基礎價值觀,來自古代視夫妻之間屬於財產權關係、因此不 宜的性行為是『侵犯他人的財產』。」這一概念,自然就很難去準確的定位「不邪淫」。 接下來,我們就會用自己的文化價值觀來判斷它(比如禁慾的理學),並將其無限上綱, 而偏離了本來的意旨。 淫慾的需求是被歸屬在「心」上的渴望、所以性行為(不論是自我還是牽涉到他人)在佛 法思想內被歸類到「觸食」中,而之所以會需要觸食、就是為了滿足「心裡的匱乏」。 (引用解脫協會佛學課程) 另外通常會拿淫欲開刀的基本教義派,最常幹的事情就是,拿佛學中,拿出家眾戒學對在 家宣說的腐儒玄儒民俗派佛教,喜歡舉一些疑偽經舉例就算了,連南傳怎麼說都不知道, 更可笑的是很愛扯中醫理論和醫學,也沒有請教過正規中西醫上來誤人子弟,你是醫生還 是 發表過論文?你請教過幾位中醫?幾個醫學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又問過幾位道長?幾位阿闍 黎?金賽性學博士是誰知不知道?晚周三派導引、行氣、房中、黃赤之道、混氣之法刷過多 少 文獻? 整天曲解佛陀的解脫法教,捏著別說打高射炮忽略通說,反正這年頭餓鬼道眾生都可以 當神明,神明認證?降乩外道畜牲明鬼神吧。 人文主義四大聖哲會讓你沒錢娶不到老婆的痛苦人生中,連偶爾看個羞羞的娛樂刊物還要 自我譴責加恐嚇? 阿德勒知不知道? 主客分離的架構直白來講就是:干我屁事干你屁事。 爛慈悲方便出下流,整天以為法佈施殊勝到不行,根本是在歪曲阿含解脫法教。 現在最可笑的就是中國漢傳部分基本教義派,不知道混雜多少腐儒和民俗說法,甚至自己 宣說的法教根本就是婆羅門、耆那吃素萬能理論,瞿曇悉達多也只能無語。許多後世學說 和國際佛教研究的東西說的天差地遠,可悲的地方就是重經不重論,連基礎的史學方法都 不知道,跟某個歷史小說家一樣以為自己國學好,妄自揣測24史編小說,被我的明史教授 天天拿出來酸。 另外就是拿出家人戒律去給在家人宣說的,例如大名鼎鼎的白骨觀,論書說的很清楚只能 壓制無法根斷,那種整天要人拿白骨觀壓制慾望的,真的是害人不淺。 我們來看看《大毘婆沙論》的解釋,不淨觀如白骨觀等法門,只能壓伏行者本身的貪欲, 但無法根斷貪欲。是幫助我們進一步透過智慧的觀照根斷貪欲的助法。同樣的,淨觀也不 能斷除煩惱,只能壓制和幫助,這系列法門叫作勝解作義,是相對於真實作義的意思。 在全真丹鼎派就是借假修真。 而另一個大名鼎鼎的無上密和密教法門,轉貪欲為道用。 如以禪定觀察貪欲本身無常的特性而得到證悟。貪欲本身會構成煩惱的關鍵是擾亂內心, 更進一步驅使我們去做不善的行為稱之為煩惱,如果貪欲性質本身不會擾亂則並非煩惱, 在不擾亂內心的情況下可為道用。《大毘婆沙論》、《瑜珈師地論》 在正統佛學認為,一個人受最大影響的是異熟果,也就是五蘊構成的這個身體造成的影響 ,也就是說,有的人異熟福報大,天天喝酒也沒事,有的人喝一口就醉;同樣的,性功能 也是這樣的。(阿毘達摩論書《大毘婆沙論》) 有一個名詞叫做倖存者偏差知道嗎? 你跑去泌尿科網站看留言,身體健康強壯的會天天上 去告訴大家自己的隱疾?除了站在道德高位捏著自以為很殊勝很清淨的行為,將自己有偏 差 的解脫之見拿來指導別人的不是,這和同理心中的慈悲有啥關係? 除了異熟果之外,還有一個叫做士用果,他影響我們的受用結果,「士」謂「士夫」,指 人,「用」謂「作用」,指造作,此謂人使用工具所造作之各類事情,實指「俱有因、同 類因」所引起之果,因其力強,故稱為士用果。 俱舍論卷六所謂由「俱有因、相應因」 之 作用所得之果,亦相當於今所說之士用果。「大毘婆沙論卷一二一、順正理論卷十八、雜 阿毘曇心論卷三、瑜伽師地論卷五」 「士用果」是指你生為這個眾生之後,你感受到什麼、享受到什麼?「士」就是指「士夫 」,「用」就是指「享用」。他所享用到的東西叫作「士用果」。所以我們說這個人過得 安樂與否,其實取決於「異熟果」和「士用果」。 「異熟果」;我們身為人,我們會表達、可以講話,我們能享受這種能力,這是主觀的能 動。 客觀的所動是「士用果」,就是你享用的那個東西就在那邊,你能不能享受到它,你有 這個享受能力,有沒有那個東西給你享受,一個是「能不能」去享受,一個是「有沒有」 給你享受得到。世間的安樂基本上都跟這兩個有關係。龍樹菩薩所寫的《寶行王正論》中 說:「施生富戒樂。」顧名思義:佈施帶來的結果是財富(士用果);持戒的結果則是得 到快樂的生心理(異熟果)。(解脫協會) 一個人先天的DNA影響,以及後天所培養的認知理解和行為,例如醫學知識的吸收,主觀 經驗造成的主體思為、邏輯思維等等,都會影響到他的受用結果(後天長養)。整天把性當 作牛鬼蛇神的假道學衛道人士,在沒有同理心的狀態下到處打壓那些在兩性匱乏感重的族 群身上,然後倒逆因果曲解因果,大毘婆沙論言:一因非成一果, 一果自始於三因以上,凡夫戒禁取見,非因計因非果計果,整天捏著假善書歪曲佛法,果然是餓鬼道外教。 有些人他就是先天體質因素,異熟加士用問題,例如飲食、房室、淫慾行為,說穿了就是 體質問題,但是淫慾也是四觸食中的人類需求,佛陀並沒有說淫慾不正常,而是針對無常 來解釋斷淫慾,他是基於三界如火宅的理論,認為無明的障礙使我們無法好好面對無常, 佛學的核心是認知學,是調服內心,不是拿道德框架和自在神化做說天天恐嚇自己恐嚇別 人。 ※你要談道醫丹鼎我們就來談談理論 關於氣耗這件事,要來扯中醫我們來扯,其實你做的很多行為都在氣耗,喝太多冰水、 做太多運動都是耗損,不需要特別糾結在淫欲上面,有耗則補虧,細水長流。甚至中醫 認為夫妻房事不合也是不好的,對了我告訴你,正統的中醫理論是不贊成全素和青壯年 長期無淫欲的,這違反房中陰陽養生。然後好好想想,古代窮人能維持高蛋白質飲食嗎? 中醫理論認為自慰虧損問題,不好意思這我也請教過很多中醫,漢地認為虧損是氣學所 影響的精氣神不平衡,也可以說是水火不濟,在古代例如秦漢,二十多歲不婚是犯法的, 他違反古代的常態倫理,也就是古代人所謂的自然人倫,因此早早結婚是當時的社會結構 ,古代農耕帝國牲畜是很稀缺的經濟產物,因此蛋白質攝取非常難以取得,古代人常常營 養不良,現代人反而營養過剩,也就是積食嚴重,在營養不良的時代,確實條件因素上過 度 淫慾會造成氣血問題,所以在古代是支持行房反對自慰的,而且在腎虧理論上,因為古代 解剖學問題,常常拿羊來解剖,以及把精氣神的精用精液簡略典範轉移。 根據現代醫療性學研究,百分之七十的男性性功能障礙是心理因素壓力過大,這在經絡 丹道上就是四大不調,心火煩惱大,又缺乏運動調養造成的水火不濟,也是壓力引發的 生理慾望旺盛,導引之理不是壓制,而是轉化,多多擴展交友圈,廣交異性良緣以及培養 好的興趣娛樂,馬斯洛需求理論的自我實現發展,別整天淫慾來淫慾去,皮球你越壓反彈 越大。 通常真正有性依賴偏差需要注意的人,大多是欲望高於需求的人,通常這種人是渣男海王 ,不是那種會被戒邪淫網這種缺乏學術價值和形而上因明哲思的東西產生煩惱障的族群。 那些有淫慾煩惱和生理虧損的,拜託好好學學營養學多健身運動,肌酸、BCAA研究一下, 你自己睪固酮分泌有沒有問題?好好看看自己有沒有女乳症?心火腎水不調的問題,不是你 在那戒色和吃一堆中藥就會好。 善思念之啊。 先秦大山頭道家楊朱學派先笑這些不敢正視自己慾望,整天粉紅大象理論憋成變態的傢伙 。整天理學當道德框架掛嘴邊的,研究一下南華真人vs 楊朱學派/犬儒學派vs伊比鳩魯學 派這些軸心時代的光輝哲理。 另外呢,全真內丹系統認為,人是走向寡欲不是隨便禁慾,你本身慾望強也是一種現象, 該娶妻生子就娶妻生子,該調整經絡運動就去運動,不要在那憋成變態,有念又憋還在自 我譴責只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整天幻想守了戒律很殊勝,你有沒有打手槍跟你會不會涅槃沒什麼直接關係,或是整天想 靠憋停止內耗妄想馬陰藏相,拜託,為所當為不是為所妄為,經絡丹道的次第都還沒入門 , 整天談漏精不漏精,所謂念頭一動濁精生,然後自我打擊會有什麼陰律老頭閒著沒事偷紀 錄你打手槍,躲在角落計算你打手槍多少次,這種想法有夠變態。 要嘛就是把一知半解的三尸神和陰律掛鉤的民俗說法拿出來恐嚇人,這種婆羅門加耆那的 思想果然很好奴役不求甚解的善良老百姓。三尸信仰自全真後也和佛教三毒相似,斬貪嗔 癡聚精氣神。 注意,是貪嗔癡不是淫嗔癡。 五臟納氣進而神乏轉神馳,不是在那整天活在戒律恐懼當中神動精搖。 最後,戒色是境界的突破,和道德沒什麼關係,修行和戒色化成等號的知不知道什麼是玄 牝之門?戒色跟人天乘也沒啥直接關係。龍樹後到中土佛教發展,戒律開始繁雜甚至和腐 儒思想混雜,再民俗化慘不忍睹,那些愛亂解讀五戒的拜託好好想一下大迦葉尊者說過什 麼 ,龍樹的制定標準、另外依據考據古印度時期佛陀為什麼這樣制定以及它的出發標準,以 及 那個時代的法律背景。 另外呢,天人也有淫欲,尤其欲界天的,甚至根據記載這些天人還過太爽左擁右抱,原始 的道教神仙理論也是上了天眷侶無數,甚至還能自我幻化,你覺得當人時憋到爆忍者上天 爽,這叫修行?這叫中道?這叫阿含解脫? 《四十二章經》──第三十四章處中得道,佛陀以彈琴譬喻中道之適中證理 https://i.imgur.com/JuhABGn.jpg
然後原文提的那些假衛教理論我就不回了,拜託去泌尿科掛個號請教正統醫師吸取正確知 識,或是上油管一堆泌尿科和性學醫生可以啪啪啪打爆你的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fbgs_t2nQ
※你想談啖精氣我們來談啖精氣 通常啖精氣鬼神就是在人匱乏運弱時,吸取他的精神能量,不是單指與性有關的角度,會去看邪淫網啊、被戒色困擾的,大多是異性匱乏感重,缺乏兩性福報,也就是呢,內 心還是渴望圓滿的事業成就兩性和諧大家庭,心中還是有抹滅不掉的結依我老婆的夢想。 可惜現實很骨感,每天照鏡子覺得娶不到好老婆,而這種這種假道學勸戒色網,整篇只會 告訴你淫慾比車諾比還要毒,說的好像你憋到死天龍八部就會施法讓你變成韓國歐巴精通 穿搭,好女孩兒自動愛上你。 福報質啪啪啪啪的爆升連賽亞人的計數器都會當場炸掉。除了增加人心的恐懼匱乏,對平 安喜樂有甚麼幫助? https://i.imgur.com/wWkHEX5.jpg
DITADOR:我不尻尻我最殊勝 對於內心的匱乏感絲毫沒有啟發與幫助,只是在製造精神鴉片讓這些人感到有一絲絲人生 意義罷了,跟真正的獲得平安喜樂一點關係都沒有。 明明如法的兩性交往,是建立在同理心和兩性心理認知上,以及具體了解自己在兩性市場 的角色這些社會認知,,你整天持經戒色,他是一種修行沒錯,但是他跟入世的受用福報 未必有直接因果鍊,它可以是增上緣沒有錯,但是你仍然有荷葉邊、毀滅性口臭、整天顆 顆笑,跟你娶不娶得到好老婆其實也沒啥關係。 通常淫欲的上癮,和抽菸、喝酒、食慾都是一種廉價多巴胺的上癮行為,他需要的是更高 級的欲望追求感,例如社會學上的自我實現和和高水準的勤奮,真正的自律來自高級的欲 望,低級的慾望是通過放縱獲得的,高級的慾望是通過自律獲得的,頂級的慾望是在煎熬 中 獲得的。 人處在低處,看甚麼問題都會放大,實現人生位置的躍高,提高自尊水準而改變人生的站 姿。想得到一個東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你自己配得上他。 心理學自我實現三步驟: 1.奧卡姆剃刀理論: 若無必要勿增實體,自慰的本質來自於閒暇時間不知所措的匱乏感,和抽菸的癮是一樣的 ,其他的問題例如傷身和善書言論,他跟共識認知沒甚麼關係,這種問題只會造成恐懼擔 憂的自我內耗,剃刀處理之。 2.黃金圈理論: why、how以及what,努力挖掘現象中你所存在的本質意義,而非活在他人塞給你的價值觀 中。淫欲的本質是我有自然的欲望需求,我如何合理的面對他、處理他,放下他,觀察自 身的身與意,認可他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對另一伴有匱乏感就把專注力放在培養自身 價 值和吸引力上,成為一個成熟的個體。 3.阿德勒主客分離 你的人生是你的人生,最後要怎樣自處於這個世間直到離世,價值觀的判斷你只需要對自 己負責,蘇格拉底說,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是虛無,哲學就是預習死亡,怎樣真實面對自身 的慾望那也是你自己的課題,世俗道德的價值觀那是外部世界的現象,你的內在秩序只有 你 自己是掌握者,因此,恐懼壓力到來時壓迫到不知如何自處時,不要忘了干我屁事,干你 屁事。 《具舍論》: 善辯諸法自相共相,能分辨不同事物的相是智慧的能力。 《般若經、現觀莊嚴論》:下跟隨信,上根隨法,苦樂主要來自於自心的調伏與否,除此 之外並非源自天上的星辰影響、天龍鬼神所害。 ※註: 宋朝有一個叫做王超的軍人,日淫十女不衰,而且他九十歲了,後來在臨刑時監官問起是 否天生神力,他答:無也,唯火力耳。 刑完後檢查屍體,發現他的關元穴一塊硬的跟石頭一樣。 這記載於宋太醫竇材的《扁鵲心書》 通常喜歡把精、精液、骨、骨髓、腎、腎氣直接聯繫在一起,然後賦予一種恐懼色彩詮釋 性為洪水猛獸的,其實也不是真的對中醫、道醫有興趣,生活中其實也多半沒有真的認識 幾位功伕好的中醫。 或是看了一些把中西醫結合不同系統理論參在一起解讀成撒尿牛丸的江湖郎中,其實國學 沒有啥功力的扯犢子理論,把傳統丹鼎思想的精變成物質現象的精液來解讀。 光會壓制不會補虧到處拿著不求甚解的資訊到處瞎扯恐嚇人,晚周三派導引、行氣、房中 ,你要嘛轉化慾望、要嘛補虧,整天叫人家壓壓壓,可憐哪。 精是中醫傳統上所指的三寶之一,儲存於臟腑裡的腎臟之內,所謂「腎者主蟄,封藏之本 精之處也」。是人體所需能量來源,也就是「陰」。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因而強力,腎氣乃傷。」 你去看看丹鼎派尤其全真的理論,精等於精液、腎氣等於腎臟嗎?再看看那種直接把同字 卻概括不等於都不知道的網紅中醫是哪些平台製造出來的流量。 考克斯批判理論:市場上的理論,總是為某些人和某些目的服務的,而話語者的論述,是 特定說給某些族群的。 紹興間,劉武軍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後入重湖為盜,曾遇異人,授以黃白住世之法 ,年至九十,精彩腴潤。辛卯年間,岳陽民家,多受其害,能日淫十女不衰。後被擒,臨 ,監官問曰?汝有異術,信乎?曰?無也,唯火力耳。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炷,久久不 寒暑,累日不飢。至今臍下一塊,如火之暖。豈不聞土成磚,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 力也。” 既然愛引用中醫理論,然後左打色,有的還右批藏傳拙火性力,卻不知遠古中醫理論這種 相似色彩的房中理論也是核心。 By 全真教十五代閻道長以及藏傳噶舉之學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22543116.A.BCB.html https://www.ptt.cc/bbs/soul/M.1594231708.A.88B.html https://www.ptt.cc/bbs/soul/M.1594236584.A.B23.html https://www.ptt.cc/bbs/soul/M.1594238700.A.E65.html https://www.ptt.cc/bbs/soul/M.1594239037.A.B82.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7.10.2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ul/M.1631486328.A.629.html ※ 編輯: forelance (220.137.10.219 臺灣), 09/13/2021 06:46:44 ※ 編輯: forelance (220.137.10.219 臺灣), 09/13/2021 06:59:59
highjack: 推09/13 07:04
geordie: 嗆我嗆夠了沒QQ09/13 07:25
geordie: 剛好這幾天對日課這件事很怠惰,也在思考不做日課的感受09/13 07:28
geordie: ,這篇出現剛好解決我所想的09/13 07:28
TANK8: 淫慾心太重確實不好,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能消減淫慾心09/13 08:21
TANK8: 食色性也,也是要有分寸的09/13 08:22
※ 編輯: forelance (223.137.85.106 臺灣), 09/13/2021 08:24:40
Mian1997: 是有東西能夠取代那種低級的慾望的,就是高級的興奮感,09/13 09:37
Mian1997: 但人既無求法若渴要用修行去取代性慾就沒辦法。09/13 09:37
Mian1997: 性慾其實是很黏稠沉重的能量,這種粗糙的能量從下面往上09/13 09:44
Mian1997: 衝連髒東西都跑到頭部,單純的為屌而屌沒有什麼好處,跟09/13 09:44
Mian1997: 煩悶就喝酒是沒有什麼兩樣 。09/13 09:44
williammini: 推,您真的正知正見。09/13 12:26
newman2001: 推09/13 13:32
newman2001: https://i.imgur.com/M3UXBEk.jpg09/13 13:47
e1q3z9c7: 但凡被驅使而不得不為的慾望都是有害的,反之就是自由09/13 13:52
※ 編輯: forelance (223.137.85.106 臺灣), 09/13/2021 17:57:51
blue789: 華嚴經淨行品就有提到以法自娛09/13 18:15
forelance: 對,佛陀以彈琴比喻中道09/13 18:15
※ 編輯: forelance (220.137.28.221 臺灣), 09/13/2021 19:23:09 ※ 編輯: forelance (220.137.28.221 臺灣), 09/13/2021 19:35:42
redbalon: 偷偷紀錄每個男人打手槍次數的老頭,酷耶。09/14 03:44
ginial: 謝謝f大好文!文末第二個連結和第五個連結是同一篇文章, 09/14 09:20
ginial: 想請問f大是否為誤植呢? 09/14 09:20
purue: 有藏傳佛教版吧 09/14 09:25
我整篇文章絕大部分引用的都是部派佛教理論和漢傳大乘共有的論書,跟藏傳佛教版 有甚麼分析架構上的定義關係? ※ 編輯: forelance (220.137.170.169 臺灣), 09/14/2021 19:33:56
timediver: 推 09/14 21:58
kim1998: 推 09/14 22:42
autumn279: 推 09/15 00:06
restinpeace: 請出示龍樹菩薩與成論的原文 09/15 02:27
ridle: 幫!^^ 09/15 04:54
1. 「龍樹菩薩說,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單看其對人有無真正的幫助和啟發。」 這句話有可能是我把中觀理論中提倡的般若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性理論所強調的核心思想是並沒有客觀價值的存在,一切不過是主觀的定義(般若智 慧 為知第一義諦,不可說為拔除主觀否定面說真理),主觀判斷來自於我們抽象的心,而龍 樹 將「緣起」與「空性」畫上相依《辯經‧理性的浪漫:大乘主義的自由之路》; 龍樹˙《迴諍論》:如果我有主觀意識形態,我必然會有所缺陷;只有擺脫意識形態,才 不會有思維上的盲點。 「若我宗有者,我則是有過,我宗無物故,如是不得過。」; 龍樹˙《中論》: 任何事件的產生,必然仰賴緣起的作用,所以,它與其背後的原因,不 有必然性的一因關係、也並非完全沒有關係,這樣的思想才符合現實,才能遠離斷見與常 見 的陷阱。 「若法從緣生,不即不異因,是故名實相,不斷亦不常。」; 以及中觀龍樹強調二諦說的內容為佛陀在不同的經典所提出的不同說法有多元可能性,直 接 解釋真理本身以及用普世語言去解釋表相,且兩者並不相違背: 龍樹˙《中論》: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關注緣起,是看不到空性的。(無相慧、無 主觀慧) 沙門空海大師在《辯顯密二教論》中對龍樹般若的評論: 「又觀邪見品云。般若中說。佛告勇猛極勇猛菩薩。知色非起見處亦非斷見處。乃至受想 行識非起見處亦非斷見處者。是名般若波羅蜜。」 我們的五蘊身心理組合,「它」沒有任何可產生主觀的基礎,也沒有甚麼可泯滅主觀的基 可言,也就是不要對「它」有主觀的態度且不要把你的主觀態度變成客觀。 「今以無起等差別緣起令開解者。所謂息一切戲論及一異等種種見悉皆寂滅。是自覺法。 是如虛空法。是無分別法。是第一義境界法。」 對般若修行的總結,就是滅除我們的「見」,也就是摧毀主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相對主義(Relativism)混雜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沒有絕對的真理,道理與觀點、原則等,在相對的思維模式下,價值觀和倫理學只能 發揮有限的作用,因此真理是相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因此我目前還未找到原文,但我不知道是否是在龍樹相關的著作看到這句話還是為記憶 混淆,但我的印象很強烈,暫且當作我夢到龍樹說的吧。 2. 據《成唯識論》的說法:「云何為欲?於所樂境希望為性,勤依為業。」也就是說, 「欲」是一種期待、期盼、追求的心態,並且作為「精勤」,也就是努力的基礎; 而《成唯識論》又說:「故說『欲為諸法本』者,說欲所起一切事業、或說善欲能發正勤 , 由彼助成一切善事,故論說此勤依為業。」換句話說,這種「欲」是一切修行的根本,只 有 當我們發起「欲」的時候,才能投入修行。 所謂的信心,是在認定真理之後所產生的清淨動力: 所謂的忍,是指「絕對的肯定」,這是信心的起因,而樂欲,則是信心的結果:是希望自 己 成就目標的那分前進的動力。可見,正確的信心,會提昇我們學習的動力,而不是完全依 賴 交予他人。 相對於「欲」,另外一個常見的類別是「信心」;不過不可否認,「信」一詞其實也被誤 會 過深,往往被認定是某種「迷信」,但其實《成唯識論》就有說:「云何為信?於實德能 深忍、樂欲,心淨為性??樂欲謂欲即是信果。」明確強調「信」的結果是「欲」,也就是 讓 我們想要付諸行動。 根據《成唯識論》的說法:「云何勝解?於決定境性,不可引轉為業。謂:邪、正等教、 理證力,於所取境審決持,由此異緣不能引轉。」可見,勝解的特性是對某件事情產生認 定 後,而無法被改變、非常堅定的一種認識。很關鍵的是,這裡提到「邪、正等教、理證力 」 ,這句是顯勝解的源頭,基於佛法或非佛法的文獻與邏輯而產生;因此,一個標準的「勝 解 」,至少要有邏輯與經論根據作為支撐,這才會是穩定而不可轉的。 勝解與欲的關係非常密切,這裡我們帶入「信心」來解釋,可以得到一個很明確的結論, 《成唯識論》說:「云何為信?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忍謂勝解,此即信因; 樂欲謂欲,即是信果。」這一段論文,很巧妙的將整個修行的順序串在一起了。 前面提到,「欲」是行動的動力,而這個欲要怎麼培養呢?必須先有信心;那信心來自哪 裡 呢?這裡說「忍謂勝解,此即信因。」可見其來自勝解。所以要真正開始修行,必須有 「欲」,要有「欲」必須有「信」,要有信必須有勝解;那勝解來自哪裡? 上面提到,「邪、正等教、理證力」,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經過吸收經論或邏輯,才能產 生 勝解,所以這整個修行次第變得非常明確: 吸收佛學知識──產生認定(勝解)──產生信心──產生欲──投入修行 在其中,信心雖然不是別境心所的一類,但是它起了重要的連接作用;這裡我們再看看 《成唯識論》是怎麼說的:「然信差別略有三種:一、信實有,謂:於諸法實事理中,深 信 忍故。二、信有德,謂:於三寶真淨德中深信樂故。三、信有能,謂:於一切世、出世善 , 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由斯對治彼不信心,愛樂證修世、出世善。」在此將 信心的對象歸納為三種: 一、實有:也就是真理、法性,指的是無常、無我、空性。 二、有德者:指的是三寶功德。 三、有能者:指的是佛法的力量,也就是道諦;確切來說,要理解為何持戒能夠引發禪定 、禪定為何能夠引發智慧,這能夠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引用解脫協會) 註: 《中論》思想,一切的法沒有絕對的好與絕對的壞,單看我們怎麼看它。 ※ 編輯: forelance (220.137.0.208 臺灣), 09/15/2021 05:04:19 ※ 編輯: forelance (220.137.0.208 臺灣), 09/15/2021 08:21:33 ※ 編輯: forelance (220.137.0.208 臺灣), 09/15/2021 08:32:40
restinpeace: 你對文字的解讀能力與蕭平實相當09/18 07:17
引用資料跟文字解讀能力有什麼關係? Me temo que no entiendo lo que dices, pero esta bien, todos somos buenos hijos de Buda. Un Saludo ※ 編輯: forelance (223.137.78.103 臺灣), 09/18/2021 15:22:52 ※ 編輯: forelance (220.137.31.3 臺灣), 09/18/2021 15:50:19
sinfox: 推09/23 08:53
※ 編輯: forelance (220.137.167.196 臺灣), 11/25/2021 14:39:40 ※ 編輯: forelance (220.137.167.196 臺灣), 11/25/2021 14:41:15 ※ 編輯: forelance (223.137.161.64 臺灣), 11/25/2021 15:27:55 ※ 編輯: forelance (220.137.175.201 臺灣), 12/13/2021 05:49:36 ※ 編輯: forelance (220.137.175.201 臺灣), 12/13/2021 12:27:53 ※ 編輯: forelance (1.164.200.54 臺灣), 03/06/2022 06:23:09 ※ 編輯: forelance (220.137.38.176 臺灣), 03/21/2022 13:24:13 ※ 編輯: forelance (114.136.133.65 臺灣), 03/21/2022 16:38:06 ※ 編輯: forelance (220.137.41.113 臺灣), 06/04/2022 12:47:37 ※ 編輯: forelance (36.231.158.142 臺灣), 04/19/2024 11:50:34 ※ 編輯: forelance (36.231.158.142 臺灣), 04/19/2024 12:00:00